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期末统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征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看,党的初心使命始终贯穿其中,二者内在契合,统一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彰显了党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不懈追求。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即“为国”与“为民”。“为国”就是为了国家富强;“为民”就是为了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实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的基本内涵相通于此。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无产阶级之利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此后,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党都始终将人民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践行初心使命而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从生成发展上看,长征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息息相关。一方面,党的初心使命既体现在长征精神的内涵之中,又是长征精神生成发展的重要动力。长征精神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中淬炼形成的伟大精神,蕴含的“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等内容就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长征途中之所以能够铸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气概,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和红军始终将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另一方面,伟大长征精神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最好滋养,“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等内容不仅丰富了党的初心使命的精神内核,更为党践行初心使命做出了指引。从价值功能上看,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具有内在一致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激励党和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是百年来党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一方面,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力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砥砺前行的精神动能,新时代新征程,长征精神不会因革命战争的远去而失去意义,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民族血脉而发扬光大;党的初心使命内蕴着党的性质、宗旨,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这两者都具有穿越历史、直抵当下的现实意义。(摘编自王珊珊王黎锋《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逻辑》)材料二: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今天,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利益趋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变性,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寻求与长征精神对接的路径。长征精神之所以未被尘封,这一集体记忆到今天仍能被唤醒,是因为它兼具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具有两大鲜明的时代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它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长征路上,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摘编自江伟《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党将人民拥护与否作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不忘初心,不断胜利。B.在长征途中我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使命,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使长征胜利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气概。C.长征精神意味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是我们党、人民以及民族的力量源泉。D.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中必须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其外在感召价值和时代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和实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的长征精神,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淬炼而形成的伟大精神。B.长征精神具有的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会随革命战争的远去而消失,不会被记忆尘封。C.长征精神无论是生成还是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初心使命的推动,所以长征精神就是党的初心使命,二者一脉相承。D.在长征精神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的共同作用下,我党一定能团结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断取得胜利。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纲举目张,先指出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内在契合,再具体论证。B.材料二通过引用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发表的讲话,自然引出论证对象。C.两则材料都论证结构清晰,思路严谨,但材料一采用“总一分”结构,材料二采用层进结构。D.“索尔兹伯里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这一论据两则材料都适用。4.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内在逻辑上有哪些契合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5.1935年9月底,在长征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挥笔写就《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全诗无一处描述红军艰难困苦、敌军穷凶极恶的字句,却处处体现和讴歌了红军长征精神。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这首七律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从外面矗起的脚手架看,这是一座五层楼,现在正盖第四层。少安磕磕绊绊从一堆一摞的建筑材料中穿过,进了那座楼的门洞。整个楼内像炸弹炸过一般零乱,到处是固定和拆卸下的木模和钢模。楼道的水泥还没有干,勉强能下脚。里面没有电灯,只能借助外面投进来的模糊灯光,摸索着爬上了二楼。二楼的楼道也和下面一样乱。所有的房间只有四堵墙的框架,没门没窗,没水没电。少安在楼道里愣住了:这地方怎么可能住人呢?是不是那些工匠在捉弄他?正在纳闷之时,他发现楼道尽头的一间“房子”里,似乎透出一线光亮。少安很快摸索着走了过去,来到门口,不由地呆住了。孙少平【注】正背对着他,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癜,伤痕累累!大概完全凭第六感觉,孙少平猛地回过头来。他在惊讶之中,下意识地将线衣扯下来,遮住了自己的脊背。他跳起来,喊了一声“哥”,就赶忙迎到门口,“你怎到这儿来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少安的眼圈已经红了,他声音有些哽咽地说:“没想到你……”少平看出了他的心思。他知道,少安在为他的处境而难过。他自己心里也有点难过。他难过的倒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自己的处境被哥哥看见了。他已经过惯了这种日子,觉得也没有什么;但哥哥显然为他的窘况而难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更使你自己难过呢?他只好掩饰着这种心境,说:“我都好着哩!本来下面有住处,我为了找个安静地方看书,才搬到这里来住的……咱家里没什么事吧?”他再一次问哥哥。“没什么事……”少安说着,又向麦草中弟弟的那堆烂被褥瞥了一眼。这使他想起了歇息在破庙中的叫花子。“你住下了没?”少平问少安。“住下了,在黄原宾馆。”弟兄俩来到黄原宾馆少安包下的房间。他们都是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地方,不免又感叹地议论了一番。两个人商量着先洗澡——晚上掏十八块房费,不洗个澡简直对不起这钱!少安先躺进澡盆的热水里,舒服得嘴里呻吟着。少平光身子穿个裤头,为哥哥搓背。他们一边洗澡,一边拉谈家里和村里的各种事。主要是少平询问,少安给叙述。对于他们来说,亲爱的双水村一切都永远那么令人感兴趣,有说不完的话题。通过少安的描述,少平才知道,在他离开的短短时间里,村子里又有了许多新变化。哥哥说到村里某个人或某件事,少平完全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他们在一片蒸气笼罩之中边说边笑,心情格外愉快。当然,他们更兴奋的是,想不到生活使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相会!当说到他们的老祖母时,少安对少平叙述了刘麻子为奶奶捉“白狗精”的故事,弟兄俩同时为这出有趣的闹剧大笑了一番。少安从澡盆里出来后,那一盆水竟变得像墨汁一般黑,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污垢,如同发洪水时的河柴沫子。少平拿蛇一般柔软的金属管喷头给哥哥冲洗净身子,又把盆中的黑汤换成了清水,自己随即泡了进去。就在他身子入热水的一刹那间,像被刀子捅了似的喊叫了一声。那是水刺激了他脊背上的创伤。少安心一沉,那种愉快的情绪顿时消失了。他记起了他此次来黄原的使命——等弟弟洗完澡再说吧!少平洗完澡后,弟兄俩像抽了筋似的,软绵绵地分别坐在了沙发上。少安心想:现在应该谈那件事了。他想了一下,便直截了当地说:“我这次来是寻你回家的,回去咱们一块办砖厂!”“我已经习惯外面的这种生活……”少平说。“这外面有个什么好处?受死受活,你能赚几个钱?回去咱们合伙办砖厂,用不了几年,要什么有什么!”“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另外的什么?”“我也一时说不清楚……”“我不愿意看着你在外面过这种流浪汉日子……”“不知为什么,我又情愿这样……”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弟兄俩各想各的心事,也想对方的心事。生活使他们相聚在一块,但他们又说不到一块,两个人现在挨得这么近,想法却又相距十万八千里……“那说来说去,你是不准备回去了?”“我真的不想回去……”“唉……”孙少安看来很难再说服孙少平了。兄弟俩于是又沉默起来。后来,他们只好转了话题,开始讨论了许多家庭的实际问题。一直快到天明的时候,两个人的情绪才又激昂起来。虽然少安没能说服弟弟回家和他一块办砖厂,但他们兄弟俩兴奋地谈论了这两年家庭发生的变化,互相还鼓了好多劲,这使他十分高兴。通过实际观察,少安感觉弟弟的确成了大人,看来完全可以独立在外面闯荡——他现在对这点倒可以放心了。临走前,他硬给少平留下一百元钱。他让弟弟给原西城的妹妹寄上五十元,让她买身换季的夏衣;另外的五十元,让少平把他的被褥换一下。“一定把被褥换了!你尽管揽工,可终究是出门人啊!”他嘱咐弟弟说。少平怀着无限温暖的感情,把哥哥给他的钱装在贴胸的衣袋里。他一直把哥哥送上了开往米家镇的长途公共汽车。当汽车走远了的时候,他眼里忍不住涌上了两团热乎乎的泪水……(有删改)[注]此时的孙少平只身一人走出了双水村,来到了完全陌生的黄原,开始了靠体力揽工的生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少平过惯了艰苦的日子,哥哥却为他的处境而难受,这种亲人间的悲悯让少平感到有点难过。B.孙少安不能说服弟弟同他一起回家去办砖厂赚钱,是因为孙少平有自己的追求,不安于现状。C.兄弟俩虽然挨得近,各人的想法却相距十万八千里,但这也并不妨碍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泪水”含有孙少平对哥哥的感激之情,更多的是对自己处境艰难的感伤。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结构严谨,开头少安朝烂被褥瞥了一眼,与结尾交代弟弟换新被褥相照应。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C.小说对孙少平的形象刻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少安的形象来衬托弟弟的坚韧。D.小说运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至善至美的人间亲情,洋溢着动人心魄的人情美。8.小说兄弟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平凡的世界》一书体现了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文中孙少平身上的不平凡之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景仁墓志铭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责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之A不豫B大臣C尝建D此策矣E今间F言G已入H为之甚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褐,意思是脱下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喻始任官职。B.济,成功,与“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中的“济”意思相同。C.所以,……的原因,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所以”意思不同。D.既,已经,与“肴核既尽”(《赤壁赋》)中的“既”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庞籍说范景仁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B.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C.陈执中因其宠妾打死了婢女受到弹劾,范景仁认为不能用此来责备宰相,有见识的人却不同意他的看法。D.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时,范景仁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2)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14.范景仁赞不赞同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为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江齐已两岸山青映,中流一棹声。远无风浪动,正向夕阳横。岛屿蝉分宿,沙洲客独行。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咏秋江林逋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诗首联运用视听结合,以“中流一声”反衬秋江的清幽环境。B.齐诗颈联将蝉分宿岛上与客行沙洲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的孤独。C.林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静谧的秋江图,语言清新淡雅。D.林诗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16.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了诗人登天姥山的所见所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看见东方的海中升起一轮红日,四周尽是苍翠的群山,耳边传来了山顶天鸡的叫声。(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写自己家住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___”,只能听到“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被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3)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和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前,微短剧、微综艺、微纪录片等微体量的影视作品逐渐走进观众视野,“短平快”的发展趋势将平台与市场引入了竞争新赛道,也为受众带来了视听新体验。站在加速发展的风口,微体量影视作品_______①_________,既要以轻体量、短篇幅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又要避免低门槛体量影视作品需要低成本带来的_______②________,营造出“小而精”的观看体验。对受众品言,微体量的影视作品更加贴合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点。通过移动终端、坚屏模式,使得这种微表达获得了更多观众备受青睐。一方面,相较于1~2小时的长视频,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时长的微影像更容易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填充受众步履匆匆的缝隙。另一方面,受时长所限,微体量的影视内容起承转合紧凑、故事背景简明。如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将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宏大主题展示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深奥复杂历史文化题材变得_______③________,在历史文化题材中探索突破,让纪录片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睡眠,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