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_第1页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_第2页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_第3页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_第4页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斜()赠()擎()萧()挑()二、看拼音,写词语。tíngchēfēnglínshuāngyèqiūfēngcùzhī()()()()()三、填空。1.苏轼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2.《山行》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描写的人有。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课时2一、课文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我是从“”两句诗中看出来的。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据多年物候观测记载,观红叶的最佳时间,多数年份为10月26日。也有最早10月17日,最晚为11月5日之间。若有兴趣,你也可到慕田峪长城,或去富有山林韵味的阴山嘴森林公园,看那红彤彤的红叶和火炬树。这里也是观景赏花的好地方,它会使你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2.北京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的叶子。3.北京观红叶的最早时间是(),最晚是(),最佳时间是()。4.除过北京香山,在哪还能看到红叶?三、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吧!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参考答案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斜(xié)赠(zèng)擎(qíng)萧(xiāo)挑(tiāo)二、看拼音,写词语。tíngchēfēnglínshuāngyèqiūfēngcùzhī(停车)(枫林)(霜叶)(秋风)(促织)三、填空。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2.《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梧桐叶、秋风,描写的人有儿童。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橙黄桔绿的时节啊!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课时2一、课文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我是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两句诗中看出来的。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用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反衬出诗人悲秋的凄凉,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据多年物候观测记载,观红叶的最佳时间,多数年份为10月26日。也有最早10月17日,最晚为11月5日之间。若有兴趣,你也可到慕田峪长城,或去富有山林韵味的阴山嘴森林公园,看那红彤彤的红叶和火炬树。这里也是观景赏花的好地方,它会使你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2.北京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的叶子。3.北京观红叶的最早时间是(10月17日),最晚是(11月5日),最佳时间是(10月26日)。4.除过北京香山,在哪还能看到红叶?慕田峪长城或阴山嘴森林公园。三、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吧!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4.古诗三首》同步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hánlěngzèngsòngjúhuā

shíjìngxiéyáng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   人行道()  银行(   )步行()2.“处”读音:①chǔ  ②chù    处分(  )到处()处理()三、比一比,再组词。径()霜()残()斜()挑()经()露()浅()抖()跳()四、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坐:(1)坐下(2)(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3)瓜果等植物结果实(4)把锅、壶等放到炉子上(5)因为1.火旺了,快把水壶坐上。()2.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3.这座房子坐北朝南。()4.花谢了,瓜秧上坐了几个小瓜纽儿。()5.停车坐爱枫林晚。()五、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  4、“篱落”就是指“篱笆”。(   )六、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山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八、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清:冷清B.碧:碧绿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澄鲜”的意思是。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寒冷赠送菊花石径斜阳二、1.②①②     2.①②①三、石径经过下霜露水残阳深浅斜阳抖落挑水跳高四、1.(4)2.(1)3.(2)4.(3)5.(5)五、1、×2、×3、√4、√六、1.停车坐爱枫林晚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七、1.唐杜牧秋3、42.石径人家白云霜叶3.D.八、1.秋2.夜晚所看所想3.宋叶绍翁家乡4.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1.A2.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B4.悠闲清静的心境5.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4古诗三首》课堂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石径斜()霜叶()犹有()傲霜()擎雨盖()萧萧()篱落()挑促织()二、比一比,组词语。径()寒()赠()盖()残()经()赛()增()糕()戏()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重点段落品析。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xiéshuānɡyóuàoqínɡxiāolítiāo二、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经过比赛增加年糕唱戏三、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四、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2.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4.改句不好。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五、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2.根据诗意写诗句。(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