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聊城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年聊城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年聊城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年聊城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年聊城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三)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尧舜活动的晋南地区,出土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陶寺都邑遗址,并在其中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确定节气的天文观测设施和着意展示来自不同地区仪式用品的大型“王墓”。《尚书·尧典》对其亦有“协和万邦”“光被四表”等记载。这体现了,当时A.部落战争的频现B.早期国家的萌芽C.官僚体制的确立D.多元格局的出现2.西周时,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强调“四时致祭以常保天命”。但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这一变化反映出,先秦诸子A.注重关注人世现实B.沿袭西周天命思想C.提倡融合百家精华D.着意迎合诸侯需求3.西汉初年,统治者将帝国的疆域划分为“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等若干区域(如图1所示)。其中,七个异姓侯区域均属“关外王国”。当时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历史试题(三)(共8页)第1页A.分化诸侯国的实力B.彰显国家一统的理念11C.执行推恩令的部署D.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4.图2是唐朝后期两京地区和河北一河东地区出土的墓志数量(每十年)变动示意图。改变其趋向的主要因素是A.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落B.科举选官的进一步完善C.黄巢等农民起义的冲击D.藩镇割据对民俗的破坏5.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6.明初,政府规定由吏部和都察院对布、按二司进行考核;1466年,吏部却规定巡按御史有权考核布、按二司;1493年,进一步确立了巡按御史参与地方官吏考核的制度;到1495年,又规定如无巡抚,巡按御史即可对布、按二司自行考察。上述变化A.有利于强化中央权威B.保证了地方监察效能C.易导致地方士风衰败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7.图3能反映出,中国当时A.外贸中心的转移B.就业结构的变化C.通商口岸的增多D.民族工业的出现历史试题(三)(共8页)第2页8.表1为中国1864——1884年间进出口平均税率(%)变动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动趋势表1年份18641869187218791884进口5.225.175.935.896.01出口9.249.1010.0210.2211.59A.体现了政府关税自主的意识B.不利于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C.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准则D.折射出小农经济形态的稳固9.表2陕甘宁边区延川县禹居区三乡支部党员人党动机统计表入党动机反对压迫改善生活莫名其妙为了抗日被宣传投机被迫人数272917145133百分比20%21.5%12.6%0.8%33.3%9.6%2.2%以上两则史料最能说明,此时边区应致力于A.加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B.开展党内马克思主义教育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10.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外交工作“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对帝国主义国家战略上是反对的,但战术上有时在个别问题上是可以联合的”。该讲话集中体现了A.“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一大片”的外交部署D.独立自主的外交精髓11.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试题(三)(共8页)第3页12.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是“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国家政权属于国王和议会,应当按照法律进行治理。据此推知,当时欧洲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代议制民主得到扩展C.民族国家正在形成D.世俗王权已超越教权13.1815年,英国通过《谷物法》,严格限制谷物进口,该法案颁布后,谷物价格骤升。在多方反对下,1846年,议会最终废除了这一法案。推动《谷物法》废除的主要力量是A.工业资产阶级B.传统土地贵族C.城市工人阶级D.乡村小生产者14.图5是1941——1942年间在苏联流行的一幅宣传画。与该宣传画的政治寓意吻合的是A.号召妇女保卫生产战线B.动员农民参加集体农庄C.倡议妇女提高生产技能D.呼吁农业应为工业服务15.表3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年份国数家量19611964197019731976197919831986其他地区成员国1419213439444950非洲成员国1128324147515151非洲国家占比44%59.6%62%54.70%55%53.50%51%50%据表3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主导因素是A.国际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C.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历史试题(三)(共8页)第4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坞堡的兴衰材料一东汉末年的战乱和基层组织的破坏,导致一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武装自卫集团的出现,强宗豪族率领宗族据险守隘,因而坞堡有了很大发展。西晋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基层组织的破坏更为严重,坞堡壁垒更是遍布于北方地区,在十六国时期达到高峰,成为战乱时代一种特殊的聚居方式,史称“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诸如“于时豪杰所在屯聚”“关中堡壁三千余所”“冀州郡县,堡壁百余”这类记载,更是史不绝书。——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材料二如图6所示,坞堡内既有城垣内部的街道,又有豪华地主庄园的房舍,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在靠近围墙的一处院落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望楼。望楼楼顶是四面出挑的哨亭,亭上高悬旗帜,亭内置鼓,应为打更报警之用。——据马玥《汉至魏晋时期坞堡研究——以出土明器、图像为中心》材料三晋末乱离,庾衮“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乃集诸群士而谋之曰:“二三君子相与处于险,将以安保亲尊,全妻孥也。”……于是,峻险院,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功庸,计丈尺,均劳逸,通有无,缮完器备,量力任能,物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而身率之。……及贼至,衮乃勒部曲,整行伍,皆持满而勿发。贼挑战,虽然不动,且辞焉。贼服其慎而畏其整,是以皆退,如是者三。——《晋书·庾衮传》材料四(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魏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相关时代背景,概括归纳坞堡的主要功能。(4分)(2)结合以上材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当时坞堡走向衰落的原因。(6分)(3)回顾坞堡的兴衰历程,这对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历史启示?(4分)历史试题(三)(共8页)第5页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市井小报到革命先声:《苏报》材料《苏报》,从1896年6月25日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内,至1903年7月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共发行2570份,原件存世621份。其初期的主要栏目:首版为谕旨恭录、论说等;其后为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以及上海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约占至三版半;第三版后半部分和第四版,主要登载各类商业性广告。表4《苏报》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文章或言论时间主要负责人代表性文章或言论第一阶段:1898年6月至9月胡铁梅(1848—1899年),安徽桐城人,名璋,号铁梅,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娶日籍女子生驹悦为妻。生驹悦有一定文化素养,通中文并担任主编。《维新报揭论欧人图中国成谋及兴亚抑欧策》《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梁启超)》《保国会二月二十七日第一集演说(康有为)》《文御史严参康有为折稿》《创办时务报源委记(梁启超)》《论中国宜多延日员为顾问教习以求速效》《复任父论西学书(黄遵楷致梁启超)》第二阶段:1899年至1903年初陈范(1860—1913年)湖南衡山人,本为江西铅山知县。因教案落职移居上海。“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遂承办是报”。戊戌政变后,《苏报》转载了康有为在海外作为宣传喉舌的《清议报》《知新报》和《天南新报》上的主要文章,如《废立要闻汇志》《废立余闻二则》《建储私议》等,还对慈禧太后“己亥建储”一事进行反驳。第三阶段:1903年6月至1903年7月章士钊于1903年5月27日担任《苏报》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并因此结识了章太炎、张继、邹容,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以大量篇幅首先推荐邹容的《革命军》。《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序革命军》《论革命军》《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革命驳议〉》——据王敏《苏报案前的〈苏报〉及相关史事考》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报》办刊期间言论基调的重大转变。(14分)历史试题(三)(共8页)第6页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胜利走向新胜利材料在伟大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坐落着一个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个共和国的能源巨子,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光辉历程。表5胜利油田开发大事记1961年4月16日山东省垦利县东营村华8井勘测发现华北地区第一口油井。1962年9月23日营2井发现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最高的油井。油田因此被命名为“九二三厂”。1964年1月25日党中央批复同意了关于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作者汇集东营,又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勘探开发建设会战在黄河入海口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68年发现胜利油田的主力大油田——孤岛油田。1972年6月15日成立“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发工作,保障工作人员生活。1974—1978年通过会战,勘探开发了孤南油田、五号桩油田、垦利油田等新井,1978年原油产量达1946万吨,居全国第二位。1981年响应国家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形成单位经营承包、基层队长承包、招标承包等经营模式。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结束了胜利油田多年的会战体制。1998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石油石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5月根据中国石化重组上市的整体部署,“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1年10月随着中国石化成功上市,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完全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之中。2005年至此陆续发现73个油田,累计生产原油8.53亿吨,生产天然气37.578立方千米。—据王建刚、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