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_第1页
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_第2页
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_第3页
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_第4页
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第一部分原材料质量标准 2第二部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5第三部分包材质量验收标准 8第四部分成品质量检测项目 11第五部分质量检测方法验证 14第六部分稳定性试验要求 17第七部分微生物限度检测 20第八部分不良反应监测 24

第一部分原材料质量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原料来源】

1.中药材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2.需建立完善的原料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

3.通过签订质量协议或合同,确保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

【原料性状】

原材料质量标准

一、中药材

1.配方组成:

-当归

-川芎

-白芍

-黄芪

-黄芩

-丹参

-赤芍

-香附

-蒲黄

-益母草

-荆芥

-防风

-红花

-桃仁

-肉桂

2.质量要求: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的相关规定。

-应符合规范的炮制方法。

-无霉变、虫蛀、混杂等现象。

-符合农药残留等相关安全标准。

二、辅料

1.淀粉:

-来源:玉米、小麦等

-规格:200目

-含量:≥98%

2.糊精:

-来源:玉米、小麦等

-规格:120目

-含量:≥98%

3.蔗糖:

-规格:细颗粒

-含量:≥99%

4.麦芽糊精:

-来源:大麦

-规格:100目

-含量:≥95%

5.甘露醇:

-规格:细颗粒

-含量:≥98%

6.预糊化淀粉:

-来源:玉米、小麦等

-规格:100目

-含量:≥98%

三、试剂和溶液

1.高锰酸钾溶液:

-浓度:0.1mol/L

2.硫酸:

-浓度:9mol/L

3.甲醇:

-规格:色谱纯

4.乙酸乙酯:

-规格:色谱纯

5.乙醚:

-规格:色谱纯

四、检测方法概述

1.中药材:

-鉴别: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2.辅料:

-含量测定:重量法、体积法等

-质量鉴别:外观、溶解性、还原性等

3.试剂和溶液:

-浓度测定:滴定法、比色法等

-质量鉴别:外观、澄清度、稳定性等第二部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关键词关键要点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1.原料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药典标准采购符合要求的原料药材。

-对原料药材进行必要的鉴别、含量测定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建立原料供应商管理制度,定期评估供应商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

2.生产过程控制:

-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规程,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和工艺参数。

-建立生产记录管理体系,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控制数据。

-加强生产环境控制,定期监测和控制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指标。

3.产品放行标准:

-制定严格的产品放行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含量、杂质、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建立质量检验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保留产品放行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过程验证和再验证:

-定期对生产工艺进行验证,确保工艺能够稳定、可靠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定期进行工艺再验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艺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建立工艺变更控制程序,对工艺变更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变更不影响产品质量。

5.技术改进和创新: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究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生产工艺的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1.原辅料质量控制

*药材:按照药典标准进行采购、验收和储存。

*辅料:符合国家药典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建立相应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包材:符合药典要求,并进行严格的包装完整性、密封性等指标的检测。

2.生产过程控制

煎煮工艺:

*严格控制煎煮时间、温度、水药比和提取率。

*使用标准化煎煮设备,定期校准和维护。

*提取液经沉淀、过滤、澄清等工艺,去除杂质和沉淀。

浓缩工艺:

*采用真空浓缩或其他先进的浓缩技术。

*严格控制浓缩温度、时间和真空度。

*浓缩后的提取液应符合规定粘稠度和固形物含量。

制粒工艺:

*采用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工艺。

*控制制粒机转速、送料速度和混合时间。

*颗粒应符合规定的粒度、均匀度和松密度。

干混工艺:

*原料粉末按照处方比例干燥混合。

*使用专用混合设备,控制混合时间和效果。

*混合均匀后,进行颗粒度、均匀度和流动性检测。

3.成品质量控制

感官性状:符合药典规定,颗粒均匀一致,色泽正常。

理化指标:

*固形物含量

*重金属

*砷

*微生物限度等

药理指标:

*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清热作用等

4.检测方法

*物理化学检测:电热干燥法、重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微生物检测:琼脂平板培养法、膜过滤法等

*药理检测:动物实验法、离体实验法等

5.生产环境控制

*按照GMP要求建立生产车间、设备和人员操作规范。

*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符合规定标准。

6.生产工艺优化

*定期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加强工艺验证和工艺开发,完善生产工艺体系。第三部分包材质量验收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包材质量验收标准

主题名称: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1.包装材料选择:符合药品包装要求,符合相关药典或行业标准,不与药品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或改变药品质量。

2.包装材料特性: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能有效保护药品免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光、热、湿、氧气和微生物。

3.包装印刷质量:印刷清晰、准确,符合药品标识要求,不影响药品信息的可读性。

主题名称:包装工艺质量标准

包材质量验收标准

一、包材规格

1.外包装

-纸盒:120mm×120mm×75mm

-纸箱:300mm×300mm×200mm

2.内包装

-铝塑复合膜袋:100mm×120mm

-防潮剂:5g×1包

二、包材材料

1.外包装

-纸盒:瓦楞纸,克重不低于250g/m²

-纸箱:瓦楞纸,克重不低于300g/m²

2.内包装

-铝塑复合膜袋:铝箔厚度不低于9μm,塑料厚度不低于15μm

-防潮剂:硅胶

三、印刷要求

1.外包装

-印刷清晰、颜色均匀,无色差、漏印、错印

-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完整

-印刷内容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2.内包装

-印刷清晰、内容完整

-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齐全

-印刷油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物理机械性能

1.外包装

-抗压强度:不低于2000N

-抗撕裂强度:不低于100N/m

-耐折度:不低于100次

2.内包装

-抗拉强度:不低于20MPa

-延伸率:不低于100%

-耐水性:浸泡24小时后,无明显渗透

五、卫生安全

1.外包装

-无异味、无污染

-无霉变、虫蛀

-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内包装

-无异味、无污染

-无渗漏、无泄漏

-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六、运输和储存要求

1.运输

-运输过程中保持干燥、避光、避免挤压

-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2.储存

-储存温度:5~25℃

-储存湿度:不高于70%RH

-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无污染第四部分成品质量检测项目关键词关键要点含量测定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妇炎泰颗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黄芩素、栀子苷、黄连素等。

2.建立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等方法学验证参数,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制定严格的取样和样品制备程序,防止样品污染和成分流失,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水分测定

1.采用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定妇炎泰颗粒中的水分含量,快速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干燥程度。

2.规范样品制备操作,防止水分吸收或挥发,确保水分含量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3.制定水分含量的限度要求,控制产品水分,防止微生物生长和影响稳定性。

崩解时间测定

1.采用崩解仪对妇炎泰颗粒进行崩解试验,测定颗粒在规定时间内崩解成均匀小块所需的时间。

2.建立崩解介质、转速等试验条件,模拟胃肠道环境,确保崩解时间检测结果与体内崩解性能一致。

3.设定崩解时间的合格标准,控制颗粒的崩解速度,影响药物释放和吸收。

重金属测定

1.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妇炎泰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砷等。

2.建立样品消解和仪器校准程序,防止重金属污染和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制定重金属限度要求,控制重金属残留,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患者健康。

微生物限度检查

1.采用培养法和膜过滤法,分别检测妇炎泰颗粒中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数量,控制微生物污染。

2.建立无菌操作程序,防止样品受微生物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制定微生物限度要求,控制产品中微生物的含量,防止感染和变质。

杂质测定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妇炎泰颗粒中的相关杂质,如黄芩苷、栀子苷原等。

2.建立杂质限度要求,控制杂质含量,防止杂质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3.规范样品制备和色谱条件,提高杂质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成品质量检测项目

1.鉴别检查

*外观:观察颗粒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有无杂质或结块。

*气味:感受颗粒散发出的气味。

*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颗粒的形态和结构,鉴定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2.理化指标检查

*失重干燥:测定颗粒在指定温度下干燥后的失重百分比,以了解颗粒的含水量。

*酸碱度:测定颗粒的水溶液的pH值,以反映颗粒的酸碱性。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颗粒在指定溶剂中浸出后,可溶性成分的百分比,以评价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可溶性。

*溶解时间:测定颗粒在指定溶剂中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以指导颗粒的临床使用。

3.微生物检查

*菌落总数:测定每克颗粒中微生物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总数,以评估颗粒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大肠菌群:检测颗粒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以确保颗粒的安全性。

*沙门氏菌:检测颗粒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以防止沙门氏菌感染。

4.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定颗粒中有效成分,并通过比较对照品样品的色谱图,定性鉴定有效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HPLC法定量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与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样品进行比较,定量测定有效成分含量。

5.毒性检查

*急性毒性:通过动物实验评估颗粒的急性毒性,确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

*亚急性毒性:通过动物实验评估颗粒在一定时间内重复给药后的毒性作用,包括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6.稳定性检查

*加速稳定性试验:将颗粒置于加速条件(如高温、高湿)下储存一定时间,评估颗粒的理化性质和有效成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长期稳定性试验:将颗粒置于常温下储存较长时间,定期监测颗粒的理化性质和有效成分含量,以评估颗粒的长期稳定性。

7.其他检测项目

*含量均匀度:通过多点取样分析,评估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匀性。

*崩解时间:测定颗粒在指定溶液中崩解所需的时间,以指导颗粒的临床使用。

*灌装重量:测定颗粒袋中的灌装重量,以确保颗粒的剂量准确性。

*包装检查:检查颗粒的包装是否符合规格要求,包括材质、封口、标识等。第五部分质量检测方法验证关键词关键要点【分析方法学验证】:

1.方法特异性验证:确定分析方法检测目标组分的能力,排除对其他物质响应的干扰。

2.线性范围验证:确定分析方法在特定范围内定量响应与被测组分浓度的关系。

3.精密性验证:评估分析方法在重复操作下获得一致结果的能力。

【方法稳定性验证】:

质量检测方法验证

质量检测方法验证是确保妇炎泰颗粒质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验证程序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精密性验证

精密性是指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检测同一份样品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多次重复检测同一份样品,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以评估方法的精密性。

2.准确性验证

准确性是指方法所得结果与已知或公认的真值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使用标准物质或对照样品进行验证。计算方法的回收率,并与预期回收率进行比较,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3.特异性验证

特异性是指方法能够区分待测样品与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通常通过加入干扰物来测试方法的特异性。如果干扰物对结果没有影响,则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4.线性范围验证

线性范围是指样品浓度范围内,方法所得结果与样品浓度成线性关系。通过检测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样品,并绘制校准曲线,计算线性相关系数,以评估方法的线性范围。

5.定量限验证

定量限是指方法能够可靠定量分析的最低浓度。通常通过检测一系列低浓度样品,确定样品浓度与方法响应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定量限。

6.稳定性验证

稳定性验证是指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性,所得结果不随时间而明显改变。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同一份样品,计算RSD,以评估方法的稳定性。

7.坚固性验证

坚固性验证是指方法对操作变量(如温度、pH值、操作者)的微小变化不敏感。通过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检测同一份样品,计算RSD,以评估方法的坚固性。

具体数据示例:

精密性验证:

*同一份样品重复检测10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

准确性验证:

*使用标准物质,回收率为98.5%,在95%置信区间内

特异性验证:

*加入干扰物后,RSD变化小于5%

线性范围验证: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线性范围为0.1-100μg/mL

定量限验证:

*定量限为0.05μg/mL

稳定性验证:

*样品在室温下放置3天,RSD为2.0%

坚固性验证:

*温度变化±5°C,RSD为2.5%

*pH值变化±0.2,RSD为3.0%

*操作者更换,RSD为3.5%

结论:

通过上述质量检测方法验证,可以确定妇炎泰颗粒质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准确性、特异性、线性范围、定量限、稳定性和坚固性,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妇炎泰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妇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第六部分稳定性试验要求关键词关键要点加速稳定性试验

1.将妇炎泰颗粒置于40±2℃、75±5%相对湿度条件下,保存6个月。

2.定期监测颗粒的外观、性质、含量、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质量指标。

3.评估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药物的真实有效期。

长期稳定性试验

1.将妇炎泰颗粒置于常温(25±2℃)、60±5%相对湿度条件下,保存36个月。

2.定期监测颗粒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性质、含量、崩解时限、溶出度等。

3.根据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妇炎泰颗粒的真实有效期。

光稳定性试验

1.将妇炎泰颗粒置于光照强度为1.2millionlx的条件下,照射24小时。

2.监测颗粒的外观、性质、含量、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质量指标变化。

3.评估妇炎泰颗粒对光照的稳定性,防止光降解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冻融稳定性试验

1.将妇炎泰颗粒置于-20±2℃和25±2℃之间循环交替,进行3个循环。

2.监测颗粒的外观、性质、含量、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质量指标变化。

3.评估妇炎泰颗粒对冷冻和融化的耐受性,防止冻融破环药物结构。

湿热稳定性试验

1.将妇炎泰颗粒置于30±2℃、85±5%相对湿度条件下,保存3个月。

2.监测颗粒的外观、性质、含量、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质量指标变化。

3.评估妇炎泰颗粒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防止微生物污染和药物变质。

其他稳定性试验

1.酸性、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以评估药物在异常pH值环境下的稳定性。

2.氧化稳定性试验,以评估药物对氧化降解的耐受性。

3.溶媒稳定性试验,以评估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稳定性试验要求

目的:评估妇炎泰颗粒在不同储存条件下长期储存的质量稳定性。

试验条件:

*储存条件:

*常温(25±2℃,60±5%RH)

*加速条件(40±2℃,75±5%RH)

*高温(60±2℃)

*冷冻(-20±2℃)

*储存时间:

*常温:24个月

*加速条件:6个月

*高温:3个月

*冷冻:12个月

试验样品:

*三批妇炎泰颗粒,每批取样5瓶

试验方法:

理化指标:

*失重

*游离酸碱

*溶出度

*pH值

*水分含量

微生物指标:

*总需氧菌数

*总枯草芽孢菌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β-榄香烯酸、香叶醇、季戊四醇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数据分析:

*通过对试样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理化、微生物和含量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评估妇炎泰颗粒的稳定性。

*采用回归分析法或统计学方法,计算试样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

稳定性评价标准:

*失重:不大于5.0%

*游离酸碱:不大于0.5%

*溶出度:不低于90%

*pH值:在5.0-8.0范围内

*水分含量:不大于10.0%

*总需氧菌数:不大于1000CFU/g

*总枯草芽孢菌数:不大于100CFU/g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不低于标示量的90%

保质期制定:

基于稳定性试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法或统计学方法,计算妇炎泰颗粒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一般以常温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为基础,按照加速系数换算其他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

加速系数:

*40℃vs25℃:4

*60℃vs25℃:15

*-20℃vs25℃:0.25第七部分微生物限度检测关键词关键要点微生物限度检测

1.目的与原理:

-评估妇炎泰颗粒中微生物污染的水平。

-通过对培养基进行接种和培养,检测特定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确定微生物限度。

2.操作步骤: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溶解或悬浮在培养基中。

-将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规定的时间。

-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有菌培养基的数量。

厌氧菌检测

1.目的与原理:

-检测妇炎泰颗粒中厌氧菌的污染情况。

-厌氧菌在缺氧环境下才能生长,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厌氧培养箱或培养袋进行培养。

2.操作步骤:

-将样品接种到厌氧培养基中。

-在厌氧培养箱或袋中培养规定的时间。

-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有菌培养基的数量。

真菌检测

1.目的与原理:

-检测妇炎泰颗粒中真菌的污染情况。

-真菌与细菌不同,需要在含有糖类的培养基中培养才能生长。

2.操作步骤:

-将样品接种到真菌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规定的时间。

-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有菌培养基的数量。

特定微生物检测

1.目的与原理:

-检测妇炎泰颗粒中特定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

-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只允许目标微生物生长。

2.操作步骤:

-将样品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规定的时间。

-根据培养物的特征(如颜色、形态)识别目标微生物,并记录有菌培养基的数量。

阳性对照

1.目的与原理:

-证明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使用已知微生物浓度的阳性对照,与待测样品同时进行检测。

2.操作步骤:

-将已知浓度的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规定的时间。

-观察阳性对照的生长情况,确认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微生物限度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评价中药颗粒质量的重要指标,用于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妇炎泰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规要求

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一类中药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

-总需氧菌菌落总数:≤1000CFU/g

-总肠菌群菌落总数:≤100CFU/g

-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每克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阴性(每克不得检出)

2.产品特点

考虑妇炎泰颗粒的配伍组分、炮制工艺和使用方式,对其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主要成分:穿心莲、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等药材,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生长。

-炮制工艺:部分药材经过熏蒸、炒制等工艺,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使用方式:口服,冲服或煎服,可减少微生物污染。

3.生产工艺

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时,应考虑生产工艺对微生物污染的影响:

-原材料控制:对原材料(药材、辅料)进行微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环境卫生管理,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

-灭菌措施:根据需要,采用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或其他灭菌方式,控制微生物污染。

4.检测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总需氧菌菌落总数:平板计数法

-总肠菌群菌落总数:平板计数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效选择性琼脂平板计数法

-沙门氏菌:增效选择性琼脂平板计数法

5.限度设定

结合法规要求、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和检测方法,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微生物限度:

-总需氧菌菌落总数:≤500CFU/g

-总肠菌群菌落总数:≤50CFU/g

-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每克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阴性(每克不得检出)

6.验证

实施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后,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持续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对合格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验证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定期完善和调整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以适应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变化。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可以有效控制妇炎泰颗粒的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第八部分不良反应监测关键词关键要点【不良反应监测】

1.根据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估不良反应数据。

2.监测不限于临床试验,还包括上市后监测,以全面了解药物的安全性。

3.建立不良反应报告渠道,鼓励患者、医生和药剂师报告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分析】

不良反应监测

目的

*监测和评估妇炎泰颗粒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确保其安全性。

适用范围

*妇炎泰颗粒所有批次

责任

*生产企业负责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不良反应的收集、报告和调查。

方法

1.收集

*医疗机构: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患者出现疑似不良反应时,及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

*药品监测人员定期收集报告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