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合肥这个城市_第1页
介绍合肥这个城市_第2页
介绍合肥这个城市_第3页
介绍合肥这个城市_第4页
介绍合肥这个城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绍合肥这个城市-自然环境目录历史沿革介绍合肥这个城市合肥市,简称"庐"或"合",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综合性科学中心、介绍合肥这个城市全球首个"国际湿地城市"和进港城市,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双节点城市,被科技部等六部委认定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属于中国城市竞争力评级百强城市。截至2022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约963.4万人,人口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2022年实现GDP总量12980.7亿元,位列省会GDP总量第10,全国城市GDP排名第16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以水乡园林城市、皖江田园风光城市、环湖科技创新城市为主要特色,具有"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和"科教之城"的美誉。2020年被划为国家试验区历史沿革1历史沿革合肥之名称起于皖系军阀统治时期,取"肥水"之"肥"与"合肥"之"合"而得姓战国时期,先后为楚国、吴国所管辖西晋时期,复为合肥县夏商时期,合肥地域为巢伯国和肥国分领秦朝时期,置合肥县北魏大和年间(567年),析合肥县置汝阴县西周至春秋末期,先后为蔡国、楚国、吴国、越国所管辖三国时期,为魏国庐江郡治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合州为庐州,移治于合肥县历史沿革01宋代时为全国三十大州之一02明朝时为中书省直隶庐州府,领庐江、无为二县03清朝时期为安徽省省会自然环境2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和皖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其市境介于东经116°13′~118°22′、北纬30°57′~32°32′之间;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东与滁州市接壤,西与六安市分界,南与芜湖市相邻,北与淮南市毗邻,东南与马鞍山市相连,西南与安庆市接壤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合肥市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属于江淮丘陵平原与低丘岗地广布的地区;西南部以山地为主;北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以平原为主。全市土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5%,其中市区占1.0%,肥东县占8.5%,肥西县占10.5%,长丰县占14.0%,庐江县占18.8%,巢湖市占3.8%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合肥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度地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和湿润性特征。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近1000毫米。春秋两季为梅雨季节和秋旱多雨季节。初夏为梅雨季节和少雨季节。冬季多为雪后阴雨天气。此外,因地势低洼,水汽不易散发,多云雾天气自然环境水文特征合肥市有巢湖、月牙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有以六安县命名而后分流安庆入江的潜水河以及其数个河流和干流以境内洪港命名为沿山河的东淝河两大水系贯穿境内数条主干流流经境内总库容水量16立方米,加上河渠的容水量有70多亿立方米的水源环境条件其中以东淝河总水量最多可蓄积的6立方米容量水随着人类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减少了潜水的流域面积占53%分洪河道容水量平均在3立方米以下仅占总容量的8%,干流的容水量仅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