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主义的形成,认识其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的产物,对指导20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程发挥的巨大作用。2.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史实,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过程,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学习重难点】1.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十月革命的划时代意义;2.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与社会主义建设;3.苏联模式。【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1903年,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表1)俄国革命领导力量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结果二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沙皇专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的统治;(2)出现了两个政权(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2.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并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次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成立,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了。3.俄国十月革命与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表2)角度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相同点背景发生大规模战争(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斗争对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方式和道路革命方式上,以暴力革命或武装起义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上,走城市革命道路。政权性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不同点理论指导与性质没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有列宁主义的指导,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政党领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群众基础未能发动广大农民有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支持必然偶然具有偶然性具有必然性革命影响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表3)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实施背景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1918-1922年)当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目的(1)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2)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1)克服战后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2)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主要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1)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2)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3)在一些经济部门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作用和局限(1)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1)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其特征是:(1)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2)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2)“苏联模式”的优缺点及其作用影响(表4)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作用和影响(积极与消极)角度表现作用影响优势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①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②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工业强国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弊端①排斥市场经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③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等等。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习题巩固】1.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二十世纪世界政治格局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2.1928年夏,斯大林提出,"现在我们需要大批大批的、成千上万的能够在各种知识部门中成为行家的新的布尔什维克干部"。1937年3月,斯大林又提出,"挑选工作人员,第一是政治的标志,即是否值得在政治上信任;第二是业务的标志,即是否适合做某一项具体工作。”斯大林的主张()A.推进了工业化战略 B.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C.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D.弥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3.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了包含对德割地赔款等内容的《布列斯特条约》。1921年初,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放弃战时共产主义,转而采用重视市场和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俄的这些让步举措()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C.开辟了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4.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 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 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5.1927~1928年,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转让协定。苏联“一五”时期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下诺夫哥罗德汽车厂、顿巴斯煤矿等工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这说明()A.西方对苏联的外交孤立被打破 B.经济危机成为苏联发展的机遇C.技术交流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显著优越性6.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