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八章_第1页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八章_第2页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八章_第3页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八章_第4页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八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八章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生理学基础

章目录1

概述2尿的生成3尿的贮存和排放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排泄、肾小球滤过率、渗透性利尿的概念正常和异常尿量的判断标准尿生成的过程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生成的自身、神经及体液调节排尿反射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事,比如人一天生活中有“三不留”,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思考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二氧化碳粪便多余的水尿素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

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过剩及有害的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排至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概念尿素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粪便呼气出汗排尿排泄排遗排便(细胞内产生的废物)(不是细胞内产生的废物)肺皮肤、肾消化器官代谢废物的四条主要排出途径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排泄器官

排泄物呼吸道CO2、少量水和挥发性物质等消化道胆色素、无机盐、少量的铅、汞等皮肤汗腺水、无机盐、尿素、乳酸等肾脏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药物、色素等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二、肾脏的基本功能1.泌尿功能尿生成过程:①滤过②重吸收③分泌2.调节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3.内分泌功能第二节

尿的生成一、尿量、尿液理化特性及成分正常成年人每昼夜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为1500ml。(一)尿量尿量异常:多尿:尿量长期>2500ml/24h;少尿:尿量<

400ml/24h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无尿:尿量<100ml/24h或12小时内无尿。

多尿导致?脱水少尿和无尿导致?尿毒症1.颜色和气味: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2.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时称为低渗尿,如大量饮水稀释尿液。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原因引起机体缺水时,尿液被浓缩,渗透压升高,排出高渗尿3.酸碱度:pH值介于4.5~7.5之间(二)尿液的理化特性(三)尿液的化学成分水约占95~97%固体物质

尿电解质以Na+Cl-含量最多非蛋白氮(NPN)以尿素为主

尿的生成包括哪几个过程?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血液流过肾小球后,什么成分进入到肾小囊?血液流过肾小球的过程叫作什么?进入到肾小囊的部分形成了什么?原尿流经肾小管后,肾小管重吸收了什么?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了什么?血液,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区别。边学边想一、肾的形态与位置肾的形态: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侧、外侧两缘。

肾脏的功能解剖尿生成的结构基础—肾单位肾血流的特点1、肾血流量大,1200ml/min(占心输出量20%~50%)2、两套相互串联毛细血管网(两者由出球小动脉相连)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的血压高入球小动脉分支构成(入球小动脉粗短、出球小动脉细长)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压低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有利于重吸收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第一节尿生成的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尿生成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除大分子血浆蛋白以外的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等,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肾小囊腔肾小管

尿的生成过程血浆原尿肾小球的滤过原尿=血浆的超滤液1.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构成基膜(中间)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外层)

内层内皮细胞上有直径为70-90nm的小孔,称为窗孔。表面有一层带负电荷的糖蛋白。中间层有直径为2-8nm的多角型网孔。含带负电的蛋白质。是机械屏障的主要部分。外层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相互交错形成滤过裂隙膜上有4-11nm的小孔。特点:

①每层结构上都存在有不同直径的微孔;②滤过膜各层均覆盖着一层带负电荷的糖蛋白,使带负电荷的物质不易通过。

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在内层及基膜层均覆盖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电学屏障-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三层机械屏障结构限制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的通透性机械屏障:

决定于:分子量大小

分子量大于70000的物质完全不能通过

电学屏障:

决定于:滤过膜所带电荷带负电物质(清蛋白)正常时:

滤过膜通透性稳定肾小球肾炎:

屏障减弱,出现多尿、少尿、无尿蛋白尿、血尿等以机械屏障为主。滤过膜的面积

正常成人两肾约有200万个肾单位处于活动状态,滤过膜的总面积大约1.5m2

原尿中无?思考:为什么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会通过滤过膜?什么是血红蛋白尿?什么是血尿?血红蛋白尿:不含红细胞血尿:血细胞、血小板;表示肾脏有病变。(二)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2.肾小球的滤过的动力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原尿生成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无原尿生成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一)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125ml/min

(二)滤过分数=——————=———=19%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125ml660ml三、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2.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3.肾血浆流量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一)有效滤过压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当动脉血压变动于80~180mmHg范围内时,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宝石相对稳定,肾小球滤过率保持不变。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二)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⑵面积:⑴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蛋白尿、血尿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滤过面积↓→GFR↓→尿量↓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相对稳定,滤过也相对稳定,保证代谢产物的及时清除肾血流量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的最主要因素自身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影响因素滤过率的变化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滤过率↑(血尿)

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膜面积↓滤过率↓(肾炎)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滤过率↓(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囊内压↑滤过率↓(结石、肿瘤)③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率↓(中毒性休克)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小管液(即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某些成分经上皮细胞重新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小管液(即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某些成分经上皮细胞重新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氨基酸、葡萄糖原尿中有→终尿中无原尿量=125ml/min×60×24=180L/d终尿量=1~2L/d质的改变量的改变1.重吸收的部位近曲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部位重吸收的特点近端小管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水(65﹪)、Na+、K+、Cl-、HCO3-、Ca2+部分:尿素、尿酸、磷酸盐、HCO3-完全不吸收:肌酐髓袢降支部分:水(10﹪)髓袢升支部分:Na+、K+、Cl-、尿素远端小管部分:水(10﹪)、Na+、Cl-、HCO3-集合管部分:水(10~20﹪)、尿素Na+、Cl-肾小箮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部位和特点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2.重吸收的方式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K+、Na+等水、尿素和大部分Cl-等单纯扩散、渗透、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3.重吸收的特点(1)选择性:全部或大部分重吸收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Na+和水等。(2)有限性:当小管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过高,超过上皮细胞对其重吸收的极限时,终尿中将会出现该物质。肾糖阈: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9~10.0mmol/L。糖尿病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消瘦4.主要物质的重吸收(1).Na+和Cl-的重吸收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的部位

小管液中Na+和Cl-重吸收率约为99%。其中近端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最强重吸收的机制

Na+以主动重吸收为主,伴随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了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电位差,Cl-和水随之被动重吸收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K+重吸收的机制:主动重吸收(2).K+的重吸收

(3).葡萄糖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机制钠泵供能的主动重吸收重吸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8~9.99mmol/L(160~180mg/dl)肾糖阈反映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最大重吸收限度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K+Na+○钠泵载体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4)水的重吸收:必需重吸收:70%在近曲小管,与机体是否缺水无关调节重吸收:20%~30%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根据机体对水的需求情况,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而进行重吸收影响终尿量的关键(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的代谢产物或血液中某些物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称为分泌1、H+的分泌(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分泌的部位

:主要在近端小管分泌的方式

H+-Na+交换生理意义:

排酸保碱,维持酸碱平衡(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2、NH3的分泌分泌的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的方式:

向PH值低的方向扩散生理意义

NH3与H+分泌相互促进,间接的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3、K+的分泌(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分泌的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的方式Na+-K+交换分泌特点Na+-K+交换与Na+-H+交换具有竟争抑制酸中毒:Na+-H+↑,Na+-K+↓→泌K+↓→高血钾症高血钾症:Na+-K+↑,Na+-H+↓→泌H+↓→酸中毒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K+的分泌机制H+H+HCO3-H2OCO2+H2CO3CAHCO3-NH3NH+4NH3氨基酸+Cl-NH4ClH+、NH3、K+的分泌Na+Na+Na+H+-Na+交换排酸保碱相互促进Na+K+K+K+-Na+交换高血钾酸中毒碱中毒低血钾闰细胞小管液毛细血管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原因?思考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所造成。

下表为尿液、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成分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甲80.10.03900.72乙0.030.10.03980.72丙001.80961.101.甲是,乙是,丙是

A原尿尿液血浆

B尿液原尿血浆

C血浆原尿尿液巩固练习

成分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甲80.10.03900.72乙0.030.10.03980.72丙001.80961.10C想一想你能回答

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肾小管想一想你能回答

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肾小球出现的病症,使红细胞经过肾小球进入了肾小囊中,随尿液排出。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对抗水的重吸收力量增强,使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如:糖尿病的多尿(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的因素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2.抗利尿激素(ADH)(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的因素ADH来源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主要作用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调节因素:ADH的释放主要受到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

一次大量饮清水与饮生理盐水尿量为何不同?原理:大量饮清水后→血液稀释→血浆晶体渗透↓→渗透压感受器抑制→ADH合成和释放↓→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明显增多①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水利尿。②饮等量的生理盐水后,因仅改变血容量,对ADH释放抑制程度轻,故尿量不会出现饮清水后的水利尿现象→尿量增加不多。3.醛固酮(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的因素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主要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保钠排钾),间接保H2O分泌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血K+

和血Na+浓度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的因素3.醛固酮分泌的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1)生理作用:保Na+、排K+、保水(2)调节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K+、血Na+浓度第三节

尿的贮存和排放一、尿的贮存终尿,由集合管汇入乳头管,再经肾盏进入肾盂,最后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贮存。尿的生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膀胱的排尿是间歇进行的。二、排尿反射感受器——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传入神经——盆神经排尿初级中枢——脊髓骶段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传出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效应器——膀胱、尿道括约肌(一)排尿反射(反射弧):排尿反射途径:尿量充盈(400-500ml)→牵张感受器兴奋→盆神经→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位中枢→盆神经→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驰→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外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注被强大的膀胱内压(150cmH2O)驱出。这是一种正反馈。◆排尿反射膀胱充盈(400-500ml)膀胱壁牵张感受器盆神经脊髓大脑皮质盆神经阴部神经尿道外括约肌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排尿正反馈尿道壁感受器(二)排尿异常尿频:膀胱受到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