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下学期12月阶段考试卷〔高二语文〕命题:吴伟伟审题:楼茜屏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选择题每道3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欧洲,小丑剧目创作是个“哲学〞命题,小丑孤独、敏感、好奇、调皮、善良,用谐〔xié〕趣浮现人类的弱点,用戏谑〔nuè〕讥笑疯狂的世界。B.北纬60度的异乡大地贫瘠〔jí〕荒凉,缺乏豁然开朗的视野,没有阳光和快乐的人群,我孑〔jié〕然一身伫立在暮色里充满疑惑。C.购书盈架,甚至动辄〔zhé〕千金,都远不及年少时锱珠积存地买一本书更畅快淋漓,在书价愈贵、校勘愈精的现在,人反而歆〔yīn〕羡旧日所得。D.思想上的同仇敌忾〔kài〕使他们休戚相关,学问上的志趣相投又常得文字相和之乐,老一辈学者在国家民族危亡随时更是弦〔xuán〕歌不辍,刚毅忠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朱湘先生在《书》一文中是这样与历代的藏书家和文人不期而遇的: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我们这里说的读书见人,目的与传统解释学不同。【乙】传统解释学研究作者,是为了通过了解作者其人、得知作者之意,再推知文本之意。这是一种有用主义、实证主义的解读路径。就像直奔证据的逼供信,非得从作者那儿得到个“意〞不可。【丙】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存在论阅读,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测、心得、洞悉作者的言语动机。通过文字的甲胄,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的脉息,心得其汹涌起伏的言说悸动和激情,体察其览尽世态炎凉的狂喜或悲泣,以获得对言语生命、言语人生的觉悟,为自己的言语生命注入动力。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期而遇B.名倾一世C.通过D.悸动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关于歌手来说,每年暑期的音乐综艺,对自身形象、作品的助推作用是非常大的,歌手们当然要趁这个机会塑造、加深自身的标签烙印。B.非现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使用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防范洗钱和腐败等现象,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能排斥、歧视人民币现金使用这种支付方式。C.手汗症多发于16~25岁的青少年人群,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局部汗腺分泌过于旺盛引起的。D.作为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组成活动之一,由晚报牵头“全国报纸总编辑贵州采风〞活动也在大会期间展开。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侧身西望长咨嗟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三岁为妇,靡室劳矣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7.以下各句与例句句式特色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恐年岁之不吾与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阅读以下材料,依据要求答题。〔4分〕因为梅雨潭以朱自清的散文《绿》而闻名,仙岩景区管理部门近期准备在梅雨潭前的崖壁上刻一个国内最大的“绿〞字,以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争创4A级风光区。对此,人们看法不一。请就刻“绿〞字这一行为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亮,理由充分,语言表达准确。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选择题每道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分〕在我国民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艺术革新与文化遵守始终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大家呼吁民乐要进行革新,另一方面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时,又会引发争论。比如,“女子十二乐坊〞让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人质疑那种充满了流行元素和视觉冲击的音乐还能称之为民乐吗?总之,革新的突飞猛进,既为民乐带来“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惊喜,也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疑惑。从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看,任何艺术都是人类情绪的表达,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不同时代的人,生存环境不同,必定导致其审美需求各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听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并浮现出多样化特点,民乐如果不革新就难以满足听众的需求,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比如,传统民乐当中的宫廷音乐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民乐中的江南丝竹、河北吹乐、长安鼓乐等虽然是非遗,但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目前也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民乐诞生于农耕社会,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如今已进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传统民乐自然会面临生存危机。回忆中国民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乐始终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逐渐演变: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民乐基本上都是单旋律的形式并具有激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其创作主要是自发性的,并无专门的作曲家;到了50年代左右,民乐创作逐步专业化并借鉴西方乐队编制出现了民族管弦乐队;80年代之后,西方作曲技术大量涌入,民乐的洋化、西化成为一股潮流,学校教育也逐步代替了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21世纪之后,民乐加电声的“盛装民乐〞开始流行,如“女子十二乐坊〞。所以说,民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客观条件改变时,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乐也必定会随之改变,这本来是一个很显然的事实,却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忽视。比如,有学者在评价“女子十二乐坊〞时,立即搬出音乐教科书,认为此种音乐不符合书本上关于民乐的定义,甚至还有人给“女子十二乐坊〞扣上了“是对民乐的亵渎〞的大帽子。但另一方面,民乐的革新也必需合计到大众审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乐曾出现一股片面追求复杂技巧的思潮。越有难度的作品越众星捧月,越传统的作品越被打入冷宫,这种急功近利的盲目革新一度导致创作难写、排练难排、演出难听等诸多问题,被民乐指挥家杨春林先生批评为“一头沉〞现象。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民乐的传承与发展。〔选自《光明日报》2017.8.24,有删改〕9.以下对“民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民乐的传承与发展中,艺术革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女子十二乐坊〞追求表现技巧的过程,也是民乐革新一种有益的探究。B.民乐始终跟随着时代和生存环境而演变,不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民乐就会消亡。如传统民乐中的宫廷音乐就已经基本绝迹了。C.民乐发展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与时倶进就意味着生存危机。江南丝竹、河北吹乐、长安鼓乐等的困境就是明证。D.近代中国民乐经历了创作由自发到自主、教育由口传心授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始终深受西乐的影响,一直处在演变过程中。10.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女子十二乐坊〞使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让人耳目一新,但也正因为此,有人质疑它在革新中模糊了自己作为民乐的身份。B.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民乐不可能纯是单旋律的形式,民乐激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也会有所变化,这是民乐发展的必定现象。C.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片面追求复杂技巧、将难度作为革新标准、冷落传统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盲目革新,理应加以摈弃。D.有意无意忽视民乐必定随客观条件而改变的事实,以教科书式批评来对待民乐在革新形式上的探究的做法,不利于民乐革新。11.依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对传承与发展民乐的两点建议。〔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安宁的权利张承志进入9O年代以后再做草原之行,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在社会和自己、蒙古牧民和我之间,仿佛硬拱进了一个第三者。它使人别扭不快,使人心思烦乱,而且使长期的安宁被一丝丝抽去。在都市里我已经习惯了它。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慢慢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换回存活,再拼命干才干捎回一点意义。而漠北草原不同。那里静谧得简直能闻声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或者,在草海潮动时,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汽车和拖拉机经常闯到鼻子下才被人闻声。我的养生之道,是两年里去草原休憩一回。然而人多难如愿,实际上只做到十年一两度。即便如此,在沉稳的静谧和安宁中,我摄取了清风露水,也摄取了安宁和平和。身心调整一月,然后人就能重返城市前线。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逐渐凝结了自己的民族和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无人的前庭,依靠绵延茂盛的后山。视野里遥遥出现一星人影,他们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去寻马找牛。夜深时仿佛传来一声响动,他们会意那是北边的某某趁月色运送青贮草。炎热的夏天午后他们放心地在山腰熟睡,因为毗邻的羊群今天向东面出牧了,而自家羊群应该在西山游荡。冰封雪断的冬月平原出现了两骑马,他们警惕地凝视着,外人闯入的消息在黄昏前就能传遍方圆百里的所有人家。全套的语言依这种环境和生活建立起来,教科书和外语学院是无法归纳它的。全套的传统习惯和民族心理也在这里丰满。他们剽悍,因为必需降服野性的大畜;他们勤劳,因为生计贫富成败都只在自家一户每日的安排;他们寡言,因为自幼至老不出草海,针对外界的语言从来只是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过;他们满足,因为祖辈相传直至上溯成吉思汗,生活就是如此,而且平民的宽裕也就是如此;他们热情,因为他们精熟四野,他们自己在风雪中独自找马或买粮的时候,也必需投宿求人。美好的文化形象被传诵了,蒙古草原,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拥有勇猛、古老、善良的名声。但是,今天这一切正在遭受着粗暴的破坏。前年回草原时,以前毡房羊群布散草海的风光,被挖上了疮疤似的窟窿——原来想发财的人刨开了青草,挖出一个个土法采铜的矿井。采矿坑或是长槽,深数米;或是坑道,高深莫测。草地上游荡着三五成群的闲汉,用肉引开牧民家的狗,闯进毡包抄起壶自斟自饮。夜间不时蹿过摩托,载重卡车隔几天就运走一车矿石。以前,牧民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说到奥由特,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我听着也觉得高兴。可是如今奥由特成了破坏植被和自然的情报源,亘古以来游牧民族享有的安宁被打破了。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弟的神经已经失衡。丑陋的黑洞愈挖愈多,家门口南边山坡上,视野中已是一片疮痍。采矿队搭的地窝子挡住路口,他们天天开着拖拉机汲水,使得水井总是几近干涸。牧民们的眼神不再自信和悠闲,他们老是紧张地盯着山梁上散步的人影。家家的狗都晕头转向,不知该叫该咬;黑糊糊的地窝子四周,草原上甚至奔跑着两三头猪。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争吵纠纷时一片混乱,你蒙他汉,各自吵嚷着对方听不懂的语言。安宁被破坏了。古老的生活,被推上了一个边缘,摇摇欲坠。粗暴的深沟,不仅挖在奥由特的山坡上,它挖得文化、自然还有人心都伤痕累累。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或许是蒙古牧民的一项奢侈。虽然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怕的是才刚刚开头,我想着打了一个寒噤。自然保护的话题正在外面大肆流行,而自然于一户户牧人是“努特格〞,这个词一层层有营盘、草场、家乡、祖国的含义。或许他们该去听听天山天池的哈萨克,以及北京三里河的“和屯〞人,听听更地道的绝望和不安。我沉吟了许久,空空凝视着旱季的绿草原。正在这时门前喧闹起来。出去看,牧羊犬咆哮着,对着远处两个怪物般的黑点狂吠。孩子们抄起套马杆,兴奋地跑去追赶。原来是挖矿人养的猪窜来了。惹得孩子们想套翻它。大人又吆狗又骂孩子,后来静了下来。像是话匣子里刚响过一个难听的插曲。当夜异常的静,包外又不时有摩托的响声。我睁眼望着半圆形的、蒙古包的天窗。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凝视着我们的不安。〔有删改〕12.在文章第一句中,作者“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实际上在后文他讲述了这种“变〞,请结合全文概述这种“变〞的表现。〔4分〕13.请分别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题3分〕〔1〕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慢慢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2〕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凝视着我们的不安。14.请分析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15.结合全文,阐述标题“安宁的权利〞的内涵。〔6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选择题每道3分〕〔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16-19题。〔19分〕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假设子,其置也假设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假设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假设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假设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假设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1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B.且硕茂,蚤实以蕃 实:果实C.根拳而土易 易:改换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1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因而厚遇之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D.他植者则不然 则请立太子为王1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一般人物生活与生产施行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分〕〔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0-21题。〔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20.“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亮,请作简要分析。〔4分〕21.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三〕古诗文默写〔8分〕22.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1〕,言笑晏晏。,不思其反。〔《氓》〕〔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特别刀枪鸣。〔《琵琶行》〕〔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蝶恋花》〕〔4〕,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5〕恨相见得迟,。,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①马云演讲时曾说:做任何生意,必需想到三个赢,第一个是客户赢,第二个是合作伙伴赢,第三才是你赢。三个赢,少任何一个,生意都没法做下去。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最了不起的利他主义。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问题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没有责任感和承当意识,必定将个人私欲作为唯一追求。③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长李淼说:最善于利己的人,往往也最善于利他。与之相反,理想色彩过重的人,在牺牲自己的时候,牺牲起别人也轻而易举。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参照答案1.B【A项,“戏谑(nuè)〞应读“xuè〞;C项,“歆(yīn)羡〞应读“xīn〞,“锱珠〞应为“锱铢〞;D项,“弦(xuán)歌〞应读“xián〞。】2.C【A项,不期而遇: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其来。使用正确;B项,名倾一世:名声一世显赫。使用正确;C项,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为了:引导的是目的性状语。意思是为着一定的目的。两个词意思重复,所以使用错误。D项,悸动:因心慌而心跳得厉害。有激动不安的意思。可比喻紧张忐忑的内心活动。使用正确。】3.B【乙句中,“了解作者其人〞后面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4.B【A项,搭配不当,“塑造〞与“烙印〞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是由于……引起的〞杂糅;D项,结构混乱,可在“牵头〞后加“的〞。】5.B6.A7.C8.示例一:同意。①可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②可使之与名篇《绿》联系更直接紧密,文与景相得益彰;③梅雨潭是自然的,石刻是人文的,摩崖石刻将成为一种人文印迹而永留。示例二:反对。①大自然的风光本就很美,刻个“绿〞字反而会干扰人的想象;②天然去雕饰,过多的人工印迹会破坏梅雨潭的自然美;③会破坏梅雨潭的含蓄美、蕴藉美;④梅雨潭天下闻名的绿,不是因字而起,而是因景而起,因文而起。此举画蛇添足。9.C【题中A项,“也是民乐革新一种有益的探究〞错误,原文“被民乐指挥家杨春林先生批评为‘一头沉’现象〞;B项,“不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民乐就会消亡〞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民乐中的江南丝竹、河北吹乐、长安鼓乐等虽然是非遗,但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目前也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并没有消亡。D项,“始终深受西乐的影响〞错误,原文“到了50年代左右,.民乐创作逐步专业化并借鉴西方乐队编制出现了民族管弦乐队〞。】10.A【题中A项,强拉因果,原文“‘女子十二乐坊’让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人质疑那种充满了流行元素和视觉冲击的音乐还能称之为民乐吗〞前后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11.①要遵守民族文化,保持自身特色,照顾大众审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②保持走艺术革新之路,但要有“度〞。不仅要着眼于技巧的更新,更要合理借鉴完美交融,让传统民乐与现代审美需求相吻合。12.草原长期的安宁被破坏了。〔1分〕这种安宁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草原自然环境被粗暴的破坏。〔1分〕草原牧民的内心受到了摧残,神经失衡,不再淡定。〔1分〕草原上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草原文化受到了破坏。〔1分〕1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三个“让〞字排比句极深地表现出我们被喧嚣裹挟的肉体、心灵上的紧张和疲惫〔1分〕,然后用“线〞被不断抽取这样的意象,化抽象为具象,把人内心的那种焦虑不安形象地表达出来〔1分〕。〔2〕这两句话是一种环境描写,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环境描写〞“拟人〞答出其一即可〕,渲染草原苍穹的纯净安宁的特征,来反衬上文那些杂乱之音的不自然〔1分〕。引入草原之夜这个恒久不变的旁观者,生动地写出草原上人类这些当局者所带来的改变的虚妄〔1分〕。14.在结构上引入作者的感受和态度,前后照顾,回应了文章开头几段作者别扭的感受〔2分〕。开头以“我〞来说明态度,这里重又以“我〞介入,强调了作者自身的情感推断,表现出对中间描写表达出来的“变〞的否定和不安。〔或答“表现出对安宁将继续被破坏的担忧及面对现状的无力无奈〞也可〕。〔2分〕这两句话以神态、动作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更能触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2分〕【三点写出任意两点给满分】15.安宁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对其适宜生存环境的一种要求,也是人对其心灵安定的一种诉求,更是人对一种延续、稳定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的追求。〔3分〕人有权对破坏这些安宁的行为表达自己批判情感的权利,有权去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自身家园。〔3分〕对作者而言,安宁是自然乃至宇宙苍穹的永恒体现,人对安宁的追求也是与自然和宇宙的契合,是真正作为自然中和宇宙中的人的一种基本权利。〔3分〕【三点写出任意两点给满分】16.B“实〞为“结果〞。17.C两个“虽〞都是“虽然〞的意思。A副词,就/副词,趁此,B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D副词,却/副词,就。18.D与正史写法不同,本文是传记,兼具寓言性质,但并非议论说教,而重在托讽。19.〔1〕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期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3分,“孳〞“天〞各1分,其他1分〕〔2〕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3分,“爪〞“本〞各1分,其他1分〕〔3〕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低贱鄙陋,承蒙得到超常提拔,而且优惠深厚,怎么敢犹疑徘徊,别有企图呢?〔推断句、被动句句式、“盘桓〞各1分,其他1分〕20.①斗、攒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意为争斗对峙。江流回转曲折,两岸互相交错,山崖眺望对峙。斗字将山崖人格化,写出了山崖高耸眺望对峙的特点。②攒字意为聚集。太阳未出时群峰聚集。攒将山峰人格化,写出了群峰密集的特点。〔解释“斗〞“攒〞的意思各1分,拟人手法1分,表达效果或情感1分。〕21.①全诗中诗人笔下的五盘岭,江流回转,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如此优美的景色给诗人以慰藉,所以不觉蜀道难。〔2分〕②诗人访友心切,思念知己,迫切地渴求与友人相见,所以也忘记蜀道困难。〔2分〕22.略23.【解析】本题中,考生可以用捕捉关键词的办法,展开快速有效的审题。通读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地提取出这几个关键词——利己、利他、时代、社会,于是我们的论题便可以确立为“当今时代利己与利他的选择〞。综合比较,在立意上,可以有三个角度:〔1〕摈弃“利己主义〞,积极为人。〔2〕拒绝伪善,善于利己。〔3〕化解“利己〞与“利他〞的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比较上述三个立意,〔2〕〔3〕两个优于〔1〕,而〔3〕句又在利己与利他的选择上做足了思辨功夫,更具内涵与逻辑张力,是写作中的优选项。多维立意解读方向1:摈弃“利己主义〞,积极为人/名师支招/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厘清概念。“利己〞是人的必定需求,“自己〞本身是“人〞的一员,让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优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利己〞无可厚非。而“利己主义〞则不然,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利己〞,而是将“利己〞发挥到极致,具有极深的排他性。奉行“利己主义〞的人,以“利己〞为最高追求和最终目的,将“利己〞作为处事原则和宗旨,凡是有碍于自己发展的一律踢开,凡是能帮助自己获利的则全部拿来。这样的人眼里只有自己,枉顾他人、秩序、道德,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当摈弃之。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里,我们当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情怀,多一点担当意识,积极为人./写作片段/“利己主义者〞鼓吹“利己〞的选择是人的本性,“利己〞有着它的合法地位。那么,既然是本性,便是一种动物性的自然选择,而人之所以为人,本就应该有着区别于动物性、高于动物性的道德选择。更何况,如果仅以合不合法来评价,是否也会暴露出“利己主义者〞极低的底线?方向2:化解“利己〞与“利他〞的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名师支招/“利己〞和“利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对立统一。“损人利己〞和“无私利他〞都是极端的、偏激的。最善于利己的人往往也最善于利他,善于利他者也往往能达成利己的效果,从而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愿景。对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的认同不仅是对每个人欲望和自由的尊重,更疏浚了社会互利的源泉。同样,对“无私利他〞的否定,就意味着对“为己利他〞的肯定,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对人权和个体生命的尊重。“自己〞与“他人〞本来就是互相转化,互为依托的,都是“大家〞中的一员,损害任何一方利益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背道而驰。唯有走出“利己〞与“利他〞的冲突〞,才干做到真正意义的“大家好〞。/运用片段/龙应台曾将个人比作随地乱滚的珠子,而将社会比作由一串珠子穿起的项链,形象地说出假设仅注重个人而忽视整体,必致混乱无序直至没入混沌、不能久存的道理。假设一个人只知“利己〞而不知“利他〞,必定会遭到社会唾弃,甚至是法律的重击!一味“利他〞,却不知自身索取,自认如太阳,光热无穷。然而我们终究不是太阳,单纯的“舍己为人〞显然缺乏着“利他〞的可继续性,其结果也只能被认为是尼采般的疯狂。素材仓库{名言类}一、罗曼·罗兰: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人物类}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去向宙斯请求火种,宙斯拒绝了。他于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宙斯大怒,他差人将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宙斯还派一只神鹰天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肝脏立即又会长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赫拉克勒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事件类}在阿里巴巴集团,员工离职了,他在职时的工作牌和花名册都会存档;也仍然永远可以去阿里校友会,感受当年工作的场景;依旧享受集团为员工提供的体检服务功能,家属也享受同等待遇。更暖心的是,阿里巴巴协议价格采购的宾馆和机票,对离职员工同样适用。在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