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代市2020年高一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四川省广安代市2020年高一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四川省广安代市2020年高一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四川省广安代市2020年高一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四川省广安代市2020年高一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高一第3次语文月考试卷

第一卷

选择题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纤(qiān)细

蕈(xùn)菌将(qiānɡ)子无怒

给(jǐ)予答复B.修姱(kuā)

溘(hè)死小人所腓(féi)

一叶扁(biǎn)舟C.主簿(bó)

吐哺(bǔ)酾(shī)酒临江

清流激湍(tuān)D.嗟(jiē)悼

修禊(xì)冯(pínɡ)虚御风

放浪形骸(hái)2.以下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浅尝辄止

竟相诽谤

鉴署

杯盘狼藉B.骇人听闻

无济于事

枷索

流觞曲水C.巍巍峰巅

终南捷径

訾詈

鼓瑟吹笙D.苍海一粟

取之无禁

脉胳

夙兴夜寐3.以下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

的大同学,大家都为有机会倾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同学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将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索、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布暑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集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庞大劳作,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有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有用而付出的创作劳作却远远不如对非有用的方面付出得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惧、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推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入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歌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呆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入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模糊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集,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究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5.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B.建筑凝集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庞大劳作,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C.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特别,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D.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6.第二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A.建筑包涵着深入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B.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推断。C.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D.建筑美感的深入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7.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B.文中加点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C.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D.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自称碣石山人。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囊箧空甚,遂为浮屠浮屠:此指出家之人,僧人B.攘臂睨而夺之

睨:斜着眼睛看C.所交悉尘外之人

悉:熟悉D.来东都,旋往京

旋:不久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月出于东山之上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B.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肯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视的态度。C.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韩愈心胸豁达,爱才惜才,相比之下,刘栖楚心胸狭窄。D.贾岛以苦吟著称,冥思苦想之际,前站王公贵人视而不见,甚至因苦吟而冲撞官员车队而被关押,边走边作“推〞“敲〞之状以斟酌吟诗选词,这些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之至。

第二卷

主观卷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依据提示,完成12-13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到处割愁肠。假设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境况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2、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13、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名句默写〔14分〕14、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

(2)长太息以掩涕兮,

(3)

,不思其反,

,亦已焉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6)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舞幽壑之潜蛟,

〔9〕

,池鱼思故渊。

〔10〕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文赤壁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慢慢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庞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关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假设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尽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15.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6.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依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17.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8分〕〔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18.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熟悉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五,语言文字的运用〔10分)19、读下面的材料,请依据材料续写完整这段文字。(13字以内。)(5分)

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早期传入中国的。东汉明帝时,印度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佛经到洛阳。自此,“白马驮经〞成了佛教传入中国的佐证。

著名楚文化研究专家、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向记者披露,湖北江陵战国时期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妙音鸟〞是一个半人半鸟的造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妙音鸟〞的两个手掌是合在一起的,是佛教表示敬意的特有仪式。中国在佛教没有流行以前,是没有合掌这种致敬的。“莲花豆〞也很特别,它呈圆形,口沿外是一圈莲花瓣,是仿照佛陀造塑像的莲座造成的。莲瓣造型与真实的莲花大同小异,而在同时期的楚国乃至周代的其他诸侯的遗物上所能见到的花卉造型一律变形,以致品种难辨。另外,“莲花豆〞与佛陀造像的莲座相比,花蕾、花瓣的形状和数目均一样。

张正明据此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5分)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存和学说成果。那些不朽的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索?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能写成诗歌;文体不限,自拟文题。〕

高一语文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卷

11.〔1

〕译文:

〔4分〕

〔2〕译文:

〔4分〕

12.

〔3分〕

13、

〔3分〕。14、〔14分〕(1)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

(2)长太息以掩涕兮,

(3)

,不思其反,

,亦已焉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6)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舞幽壑之潜蛟,

〔9〕

,池鱼思故渊。

〔10〕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5.〔1〕

〔2分〕

〔2〕

〔2分〕

16.

〔4分〕

17.〔1〕

〔4分〕

〔2〕

(4分〕

18.

〔6分〕

19、张正明据此断言,

(13字以内)(5分)

20.那些不朽的书籍

〔5分〕

21.作文〔请写在后面作文格子纸上,一字一格〕〔60分〕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参照答案1、D

【解析】A项“纤〞读xiān;B项“溘〞读“kè〞,“扁〞读“piān〞;C项,“簿〞读“bù〞。2、C

【解析】A项,竟—竞、鉴—签;B项,索—锁;D项,苍—沧、胳—络。3、B

【解析】:A项中“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气可亲,用以描述“大同学〞不恰当;C项中“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这里应为“引起轰动〞之意;D项中“好为人师〞指喜爱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贬义,这里望文生义。4、D

【解析】:A项中“目的〞和“为了〞重复,删除一个;B项中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可改为“不断生疑、不断思索、不断探究的过程〞。C项中“改变〞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的“事实〞等。5.c

本题答案在第1段内,参见第1段后半部分的文字。联系本句分析,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复句。〕6.A〔参见第2段后半部分“所有这些……等等主观因素〞。信息的提示点是“包涵着〞三个字,“某些特定内容〞指的是第2段第四句“包涵着〞后面的内容。这个句子的后面就是对“特定内容〞的具体诠释,而A项正是对后面这几句的概括;B、C谈了建筑美感的来源;D是建筑美感包涵着“某些特定内容〞所导致的结果。〕7.A

本文结论处只是说“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全文看,并不是“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8、C

【解析】悉:都,全。9、D

【解析】A.以:用来,表目的。B.之:凑音节,无实义。C.在,介词。D.乃:于是,就;表推断,是。

10、C

【解析】刘栖楚心胸狭窄无依据。11、①曾感叹说:“了解我平素心愿的人,只有终南山紫阁峰、白阁峰众山峰上的隐者罢了。〞即使走路、坐着睡觉、吃饭,都不停地苦苦吟诵。②贾岛把具体状况如实告诉韩愈,说自己无法确定“推〞和“敲〞哪个好,心思游于物象之外,不知道回避车队了。【译文】当时,贾岛科场考试屡次失利,囊空如洗,就出家为僧,法名唤作无本。他来到东都洛阳,不久又去京都长安,住在青龙禅寺。元和年间,贾岛独辟蹊径,诗风转入冷僻,用来矫正浮艳风尚。当他深思搜寻诗句的时候,面前站着王公贵人都视而不见。自号碣石山人。他曾感叹说:“了解我平素心愿的人,只有终南山紫阁峰、白阁峰众山峰上的隐者罢了。〞即使走路、坐着睡觉、吃饭,都不停地苦苦吟诵。贾岛曾经骑瘦驴打着伞,横穿大道。当时秋风正猛烈地吹着,树上掉下来的枯叶堆积可扫,于是吟道:“落叶满长安。〞正思索对句,茫然无所得,忽然想到用“秋风吹渭水〞作对,高兴地自己不能控制,因此冒犯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被关押了一夜,天亮时才获释。贾岛后来又乘空闲骑着瘦驴去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吟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把“僧推〞改为“僧敲〞,用心琢磨这两个字还不能定夺,就有节奏地诵读着,并伸手做出推门和敲门的姿势,旁边的人看着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正好带着车队出来。贾岛不知不觉撞到第三节车队中,韩愈手下的人一拥而上,把贾岛拉到韩愈马前。贾岛把具体的状况如实地告诉韩愈,说自己无法确定“推〞和“敲〞哪个好,心思游于物象之外,不知道回避车队了。韩愈立马良久,说:“敲字好。〞于是与贾岛并骑而归,共同讨论作诗之法。韩愈与贾岛结成平民之交,于是将写作诗文的方法传授给贾岛。贾岛还了俗,考中了进士,韩愈赠送贾岛一首诗:“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从此出了名。当时贾岛刚刚考取进士,寓居在法乾寺诗僧无可的住所。有一天,宣宗微服出行到了法乾寺,听到钟楼上有吟诗的声音,就登上楼去,在贾岛的书案上拿起诗卷看起来。贾岛不熟悉皇上,就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斜看着宣宗,夺过诗卷说:“先生你衣食华美也该知足了,懂诗歌干什么呢?〞皇上就下楼去了。不久,贾岛省悟了,非常害怕,伏在皇宫阶下等待治罪,皇上感到很诧异。后来,就让贾岛做了遂州长江县的主簿,后来逐渐升为普州司仓。临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一文钱,只有病驴一头,古琴一张而已。当他的死讯传开的时候,谁不爱怜他的诗才而惋惜他命薄啊!贾岛面貌消瘦而神情不俗,爱谈论玄理,信仰佛教,他结交的朋友都是尘世外的人。他的家境萧条,生计困难。自己题诗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到除夕之夜,贾岛必定会把一年所作诗歌拿出来放在几案上,焚了香,拜上两次,并洒酒在地祷告说:“这是我一年来的苦心啊。〞然后举怀痛饮放声唱歌才罢休。12、提示:可将两诗中的“望〞加以对照,从“望〞字的位置、作用,“望〞什么,为何“望〞,怎样“望〞等内容去合计,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参照答案: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