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苏教版)_第1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苏教版)_第2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苏教版)_第3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苏教版)_第4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余姚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结实(jiē)

攻讦(jié)

咀嚼(jiáo)

有史可稽(jī)B.蹩进〔bié〕模样(mú)媲美(pì)

应运而生(yìnɡ)C.孱头(chàn)

脑髓(suǐ)

自诩(xǔ)

冠冕堂皇(ɡuān)D.譬如(pì)

摈弃〔bìn〕

钳制(qián)

一蹴而就〔cù〕2.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祖国自有值得我们留恋、爱抚的自然画卷:有茫茫苍苍的黄土高原,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B.远远的前方,层峦迭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美丽极了。C.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D.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沿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际……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暇思。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我国,所谓的_____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那一套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②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_____的角质表皮。③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__,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A.挖掘

蜕化琢磨B.发掘蜕化捉摸C.发掘蜕除捉摸D.挖掘

蜕除琢磨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1年2月14日,罗纳尔多宣布退役,虽然他离开了驰骋多年的绿茵场,但那些一蹴而就的出色射门让无数的球迷记忆犹新。B.《中国最强音》的节目中,四川德阳绵竹18岁女孩温蕊尔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C.人们设立了愚人节,希望用善意的谎言,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慧的人,不要由于轻信,干出被人贻笑大方的蠢事。D.少数领导干部对“官煤勾结〞的危害性不以为意,致使煤矿事故一再发生。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公共传播不应该过分宣扬求名、逐利、炫富、攀比的思想,这种思想的过分宣扬是对社会公平机制和朴素平实风尚的极大冲击。B.要想脱胎换骨,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仰,中国红十字会要从转变观念和强化体制做起,勇于接受第三方的审计和民众的监督。C.在建设“和谐社区〞的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特别视觉艺术效果。D.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6、依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为“悲剧〞下一个定义。〔3分〕①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②悲剧的基本内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的结局。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④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以激起观众的悲愤与崇敬。悲剧是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6分〕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述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_______

___

,______

__

,___________

__

二现代文阅读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依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关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小气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关于洋货发生了恐惧。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储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冷静,勇猛,有辨认,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8.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运用脑髓〞是指在执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索。B.“放出眼光〞是指在执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C.“自己来拿〞是指在执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9.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用犹疑主义的态度,想继承又不敢继承。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有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用虚无主义的态度。C.“废物〞对文化遗产投降主义的态度,全盘继承。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0.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B.“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C.“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11.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B.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具体标准。C.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D.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7分〕两册医书毕淑敏(1)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2)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慧,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因为我得到它们的时候,一生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半,剩下的时间,不够我把它做完了。做学问,就要从年轻的时候着手,我要是交给你一件半成品,不如让你从头开始。(3)原委是这样的。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挚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假设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激不尽,欲以重金相谢。壮士不要财宝,但是想用富豪的两册医书,救普天之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医书可以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你必得完璧归赵。(4)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书是孤本,时间又是那么紧迫,抄书人总算在规按时间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壮士把医书还给富豪,心想从此便可以用这医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5)谁知,抄好的医书给医家一看,才知竟是不能用的。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错漏之处甚多,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出借一回,这一次,请行家高手来抄,定可以精当了。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富豪家因遭雷击燃起天火,藏书楼内所有典籍化为灰烬。(6)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掉它。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誊抄一遍。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个抄写的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闹得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7)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8)曾祖说,正是。(9)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勘出来?(10)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再来辨析正误了。(11)祖父看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古籍,费了斟酌,一时不知所措。(12)随意吧。它们难度相同,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曾祖父督促。(13)祖父随手点了上面的那一部书。他知道从那一刻,这一个动作,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一种缘分,紧紧地粘在一起。(14)好吧。曾祖把祖父选定的甲册交到他手上,把乙册收了起来,不让祖父再翻,怕祖父三心二意,最终一事无成。(15)祖父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皓首穷经。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推断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为了一句不知所出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那册医书就像是一盘古老石磨的轴心,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凡是书中涉及的知识,祖父都用全部心血一一验证,直到确凿无疑,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16)按说祖父读了这许多医书,该能成为一代名医。但是,祖父的博学只为一本医书服务,他只对未知事物和改正错误有兴趣,一生穷困潦倒,竟不曾用他验证过的神方医治过病人,获得过收益。(17)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祖父把眼睛从书上移开,目光苍莽,好像第一次发现自己已走到生命的尽头。(18)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19)但敬佩之情只继续了极短的一段时间,远方出土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储存完好的古籍,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是那样令人震惊。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古籍完全吻合。也就是说,祖父凭借自己惊人的智慧和毅力,以广博的学识和缜密的思维,加之异乎平常的直觉,将甲书在漫长流传过程中所有产生的所有错误全改正过来了。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项奇迹。(20)但这个奇迹,又在瞬间烟销灰灭,毫无价值。古书已经出土,正本清源,祖父的一切努力,都化为劳而无功的泡沫。人们只记得古书,没人再忆起祖父和他苦苦寻找的一生。(21)讲到这里,朋友久久地沉默着。(22)古墓里出土了乙书的真书吗?我问。(23)没有。朋友答。(24)我深深地叹息说,如果你的祖父当时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啊。(25)朋友说,我也问过祖父这样的问题。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故事情节摇曳多姿、颇具戏剧性,请你概述情节的几个“意外〞或“巧合〞之处。〔3分〕13.本文3-5段详写了“医书〞的来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本文第15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15.依据你对这个故事主题的理解,在第25段空格处填上“祖父〞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16.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看待祖父终其一生只为改正医书中的错误,而不用神方医治病人的做法。〔4分〕三、古诗文阅读〔本题总共37分〕〔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甲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文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17.对以下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让责子玉,子玉自杀

让:谦让

C.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

庸:怎么D.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

间:暗中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

②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①将焉取之

②必得郑君而甘心焉C.①子玉之败而归,

②行李之往来D.①夜缒而出

②胜楚而君犹忧19.以下加点跟例句活用状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D.邻之厚,君之薄也。20.以下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B.①③⑦C.④⑥⑧

D.④⑤⑧21.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12分〕①.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②.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来源:Z&xx&k.Com]

③.汩余假设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光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22.诗中“

〞描述国土沦陷的凄凉悲惨的景象;面对残酷现实,身为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

〞的感慨。〔用原句回答〕〔2分〕23、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3分〕

〔三〕24、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①

,哀民生之多艰。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③

,吾将上下而求索。④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斯固百世之遇也。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四、作文。〔60分〕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答案

1、B解析:A项“咀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