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制作果醋时,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将会形成单菌落C.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D.制作腐乳需要利用毛霉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答案】D【分析】1、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密封;果醋所需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空气;2、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一段时间内,密封的时间延长,酒精量就越多,但随着环境条件变恶劣,反过来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速度,A错误;B、制作果醋时在培养液的液面上通常会形成一层白色或者乳白色的菌膜,常常被称之为“醋皮”,它是由醋酸菌等微生物构成的,而不是形成单菌落,B错误;C、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故选D。2.用“麦汁酸化”法酿造的酸啤酒既有麦芽清香,又酸甜适口。它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麦汁中的麦芽糖和其他糖类转化为醋酸和乳酸,再结合酒精发酵制作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期利用醋酸菌和乳酸菌在同一容器中同时进行醋酸和乳酸发酵B.达到一定酸度的麦汁需经熬煮、冷却后才可接种抗酸性高的酵母菌C.后期发酵产生酒精时,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范围内D.酒精发酵时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答案】A【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培养乳酸菌时,所用培养基还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详解】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不能存活,而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存活,所以醋酸菌与乳酸菌在同一容器中发酵时,不能同时产生醋酸和乳酸,A错误;B、抗酸性高的酵母菌适应于酸性环境,所以达到一定酸度的麦汁需经熬煮、冷却后才可接种,B正确;C、酒精发酵需要酵母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所以后期发酵产生酒精时,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范围内,C正确;D、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酒精发酵停止,即发酵基本完毕,D正确。故选A。3.某同学用白萝卜制作泡菜后,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筛选得到的微生物不一定是乳酸菌B.实验所用选择培养基的pH需调至偏酸性C.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D.若采用涂布接种所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300个/mL【答案】A【详解】1、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和处理原料、洗净泡菜坛、调味装坛、密封发酵;3、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A、参与泡菜发酵的微生物有乳杆菌、短乳杆菌和明串珠菌等,所以分离得到的微生物除了乳酸菌,还会有其他耐高盐的微生物,A正确;B、乳酸菌为细菌,培养基pH需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错误;C、平板划线接种时不需要稀释,C错误;D、涂布用的菌液体积为0.1mL,培养皿中菌落数要求在30~300个,则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0~3000个/mL,D错误。故答案为:A。4.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几丁质酶,使几丁质降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后进一步转化利用。科研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用于生物防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样品应加到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B.目的菌的纯化和计数可以使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C.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D.获得的几丁质酶可用于防治某些有害的甲壳类动物、昆虫等生物【答案】B【分析】1、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合成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应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以淘汰不能产生几丁质酶的真菌达到筛选效果.2、水解圈是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产生相关酶水解几丁质产生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能力越强。【详解】A、据题意可知,要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那么应该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A正确;B、目的菌的纯化和计数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目的菌的纯化,不能计数,B错误;C、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可以反应水解能力的大小,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几丁质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因此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C正确;D、几丁质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因此获得的几丁质酶可用于防治某些有害的甲壳类动物、昆虫等生物,D正确。故选B。5.研究人员将结核杆菌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A与B的培养基中(“+”代表含抗生素,“+”的多少代表抗生素浓度,“-”代表不含抗生素),对两种抗生素的药性进行分析。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后,细菌生长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抗生素A可能会诱导结核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B.与单独使用抗生素A相比,联合使用抗生素B的抑菌作用更强C.为排除杂菌的影响,倒平板前可对培养基采用煮沸灭菌或者高压蒸汽灭菌D.该实验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结核杆菌,待菌液被吸收后方可倒置培筹【答案】D【分析】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需要对操作环境和操作者进行消毒,同时如果培养基、接种工具、培养器具不能彻底灭菌,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都会导致微生物的培养失败。【详解】A、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抗生素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B、根据图中平板上菌落的分布可知,与单独使用抗生素A相比,联合使用抗生素B不能增强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B错误;C、为排除杂菌的影响,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的条件可为121℃、15-30min,然后冷却到50℃左右倒平板,C错误;D、如图,菌落分布均匀,是利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结核杆菌,待菌液被吸收后方可倒置培养,D正确。故答案为:D。6.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C.大规模培养高产紫杉醇的细胞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B【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详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过程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然后自然发育得到多倍体植株,不需要用植物组织培养,B正确;C、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培养高产紫杉醇的细胞,以获取紫杉醇,C错误;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也涉及脱分化、再分化的植物组织培养,D错误。故选B。7.豆科植物苦参能产生苦参碱,苦参碱具有调节免疫、抗癌等作用。科研人员利用苦参下胚轴进行育苗和生物碱提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胚轴切段需用无水乙醇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B.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C.过程③所得苦参无毒幼苗具有抗病毒的遗传特性D.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苦参碱的过程不需要实现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下胚轴切段需用75%的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B、过程①发生的是细胞的脱分化,过程②是愈伤组织的扩大培养,不是再分化过程,B错误;C、由无毒下胚轴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苦参无毒幼苗只是不带病毒,并不是能抵抗病毒的侵染,C错误;D、由工厂化细胞培养提取苦参碱的过程不需要完整的苦参植株,只需要进行在苦参细胞提取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实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D。8.如图是“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①~⑤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表示在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过程②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可以根据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D.植物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都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详解】A、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操作一般在等渗溶液中进行,若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则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会因吸水而涨破,A错误;B、过程②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B错误;C、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是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故可利用质壁分离现象鉴定细胞壁是否再生,C正确;D、番茄和马铃薯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杂交,而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就可以培育杂种植株,体现植物体细胞杂交能打破物种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一般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都需要添加适量的琼脂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用电融合的方法D.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筛选【答案】B【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琼脂,但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B错误;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用物理法(如电融合法),C正确;D、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由于融合的随机性,因此都需要筛选,D正确。故选B。10.无菌技术涉及消毒和灭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全部的芽孢B.可以对培养皿、培养基和接种环进行干热灭菌C.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等D.在超净工作台进行微生物接种时,可以不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答案】C【分析】1、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2、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法。【详解】A、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不能杀死全部芽孢和孢子,A错误;B、培养基含有水分,需要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错误;C、灭菌能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等,C正确;D、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接种操作可在超净工作台并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D错误。故选C。1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①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②诱导生根培养基和③诱导生芽培养基。下列有关这三种培养基以及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菊花的幼茎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最后用到的培养基是③B.若接种的外植体是花药,则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都是单倍体C.培养基中含有营养物,故诱导愈伤组织、生根、生芽期间都不需要光照D.单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都离不开植物组织培养【答案】D【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详解】A、菊花的幼茎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先要经过组织培养形成愈伤组织,首先用到的培养基是①,再进行在分化,先诱导生芽,最后诱导生根。最后用到的培养基是②,A错误;B、花药包括花药壁(一种体细胞)和花粉,如果由花药壁发育而来,则是二倍体,B错误;C、脱分化不需要光,诱导生芽、生根需要光,C错误;D、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植物培育、植物体细胞杂交都包括了由细胞形成个体的过程,所以都离不开植物组织培养,D正确。故选D。12.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板蓝根原生质体,使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将处理后的板蓝根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只含一条板蓝根染色体和油菜全部染色体的非对称杂种植株,该过程运用了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培养,以防杂菌污染C.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之一是染色体变异D.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提高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细胞工程【答案】C【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这层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等。【详解】A、原生质体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后的植物细胞,而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结构称为原生质层,A错误;B、原生质体放在无菌水中会吸水涨破,应放到等渗的溶液中,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B错误;C、非对称融合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从而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C正确;D、非对称融合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断裂),导致遗传物质的完整性被破坏,所以会降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13.如图为培育作物脱毒苗的两条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图中两条途径培育脱毒苗的过程均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经②处理可使组织中的病毒减少或减弱病毒侵染细胞的能力,脱毒效果更好C.③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④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D.通过图中两条途径培育的脱毒苗都是纯合子,种植脱毒苗可增加作物产量【答案】D【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从植物体分离出所需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脱毒苗的培育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一定程度的高温处理可使组织中的病毒减少或减弱病毒侵染细胞的能力,脱毒效果更好,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C正确;D、通过图中两条途径培育脱毒苗的繁殖方式均为无性繁殖,脱毒苗的基因型与提供外植体的植物体相同,不一定是纯合子,D错误。故选D。14.研究表明,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是一种免疫抑制受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TREM2抗体药物有望提高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下图为TREM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和步骤⑤分别向小鼠注射TREM2蛋白和分泌TRE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从小鼠体内脾脏中获得B细胞,因为脾脏是B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C.可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血液中实现单克隆抗体的大规模生产D.步骤⑥和植物组织培养均需使用二氧化碳培养箱进行大规模培养【答案】A【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详解】A、步骤①向小鼠注射TREM2蛋白,让小鼠发生免疫反应,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步骤⑤向小鼠腹腔注射分泌TRE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目的是获得单克隆抗体,A正确;B、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C、可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中实现单克隆抗体的大规模生产,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用于调节培养液的pH值,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不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D错误。故选A。15.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构成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脂肪酸。某科研团队以富含DHA的自养微藻绿色巴夫藻和生长迅速的异养微藻四鞭藻两种二倍体单细胞藻类为材料,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培育出了生长迅速且DHA含量高的单细胞藻(X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X藻高度不育B.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其特有功能丧失,但结构不变C.培育X过程中还可能获得四倍体绿色巴夫藻和四倍体四鞭藻D.培育X藻的技术和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所采用的原理相同【答案】C【分析】①脱分化过程中,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会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重新获得分裂能力;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原理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绿色巴夫藻和四鞭藻均为二倍体藻类,存在同源染色体,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成过的X藻体细胞中若仍存在同源染色体,则可以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就具备繁育能力,A错误;B、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为脱分化,该过程中,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会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重新获得分裂能力,B错误;C、培养X过程中用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时,还会出现巴夫藻与巴夫藻融合,四鞭藻与四鞭藻融合的情况,因此还有可能获得四倍体绿色巴夫藻和四倍体四鞭藻,C正确;D、培育X藻的技术原理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原理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两技术原理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16.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代培养的细胞是指从贴壁生长到发生接触抑制之间的细胞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而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C.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无需胰蛋白酶处理D.动物细胞培养的结果是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答案】A【分析】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详解】A、原代培养是指由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也叫初代培养,A错误;B、癌细胞在培养瓶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能无限增殖,B正确;C、传代培养时需要收集细胞,悬浮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生长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后收集,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增殖,结果是获得细胞群或细胞产物,D正确。故答案为:A。17.如图表示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HIV抗体的示意图,利用电泳技术将病毒蛋白质分离开,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将硝酸纤维膜浸于待检血清中,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加入另一种有酶标记的抗体(简称酶标二抗),洗去未结合的酶标二抗,最后加入酶作用的底物显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IV和T2噬菌体在细胞中增殖过程不同B.图中看出HIV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C.抗体检测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不能完全取代核酸检测D.可用病毒抗原蛋白来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大量的酶标二抗【答案】D【分析】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详解】A、HIV是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T2噬菌体是DNA病毒,故二者在细胞中增殖方式不同,A正确;B、从图中可看出血清中有多种抗体与硝酸纤维膜上不同的病毒蛋白结合,说明HIV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C、抗体检测无法取代核酸检测,如感染早期阶段或者自身免疫太低导致抗体较少,可能出现抗体检测的“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核酸检测,C正确;D、由图可看出酶标二抗是与人抗体结合的抗体,若与病毒结合,就无法检测出抗体的有无,用病毒抗原蛋白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是与病毒蛋白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D。18.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菌侵染干细胞导致其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干细胞所具有的分裂分化能力称为细胞的全能性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由胚胎干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可能发生癌变【答案】C【分析】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正常死亡;而细胞坏死是细胞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受到损伤的死亡,是非正常的细胞死亡。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的实质: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详解】A、病菌侵染的干细胞死亡应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而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不能体现全能性,B错误;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D、由胚胎干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也可能发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可能发生癌变,D错误。故选C。19.清酒乳杆菌是臭鳜鱼中的优势乳酸菌,科研人员尝试从臭鳜鱼中分离优质的清酒乳杆菌,实验流程如图①~⑤所示。图中MRS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胰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番茄汁、葡萄糖、碳酸钙(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出现溶钙圈)、溴甲酚绿(pH显色剂,酸性显示黄色、碱性显示蓝绿色)、琼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上述平板时培养基中要加入血清,细胞才能正常生长B.步骤③将菌悬液稀释了1000倍,④应进行厌氧培养C.为清酒乳杆菌提供氮源的主要是胰蛋白胨和牛肉膏D.步骤④应挑取平板上呈黄色、有溶钙圈的菌落进行重复划线培养【答案】A【分析】平板划线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详解】A、图中实验的目的是分离清酒乳杆菌,是原核生物,无需加入血清,血清是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的物质,A错误;B、步骤③将1mL菌悬液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10倍,又取1mL菌液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再取1mL加入第3支试管,稀释了1000倍,乳杆菌进行严格的厌氧呼吸,因此④应进行厌氧培养,B正确;C、氮源是为生物生长提供氮元素的物质,为清酒乳杆菌提供氮源的主要是胰蛋白胨和牛肉膏,C正确;D、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出现溶钙圈,乳酸呈酸性,使菌落呈黄色,步骤④应挑取平板上呈黄色、有溶钙圈的菌落进行重复划线培养,D正确。故选A。20.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中两次使用胰蛋白酶的作用结果不相同B.无论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还是动物细胞融合,都需要诱导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用于作物育种,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答案】A【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中,第一次使用是为了将组织细胞彼此分开,第二次使用是为了使贴壁生长的细胞从培养瓶壁上下来,两次使用胰蛋白酶都能使得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制成细胞悬浮液,A错误;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需要诱导融合,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用于作物育种,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21.龙眼汁中富含蔗糖、葡萄糖等糖类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铁、磷、钙等元素,以龙眼汁开发生产果醋饮料,能保留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龙眼汁生产龙眼果醋的过程通常分为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两个阶段,这两个过程发挥作用的菌种主要区别是前者,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色。(2)龙眼果酒制作好后进一步发酵得到龙眼果醋的反应式是,同时还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并把温度调到。(3)如图为一定条件下研究LB-活性醋酸菌对龙眼果酒的醋酸发酵作用,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条件下LB-活性醋酸菌对的影响。图中最适合LB-活性醋酸菌发酵的温度为。【答案】(1)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细胞核)重铬酸钾灰绿(2)C2H₅OH+O2CH3COOH(醋酸)+H2O+能量30~35℃(3)不同发酵温度龙眼果醋发酵转化率及产酸速率26℃【分析】1、果酒发酵阶段中发挥作用的菌种为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果醋发酵阶段中发挥作用的菌种为醋杆菌,是原核生物,两者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发酵温度,因变量为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在温度为26℃时,LB-活性醋酸菌的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均为最大值。【详解】(1)果酒发酵阶段中发挥作用的菌种为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果醋发酵阶段中发挥作用的菌种为醋杆菌,是原核生物,两者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酒精检验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遇到酒精的颜色变化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2)由果酒进一步发酵得到果醋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醋酸)+H2O+能量;果醋发酵是最适温度为30~35℃。(3)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发酵温度,因变量为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发酵温度下LB-活性醋酸菌对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的影响;据图可知,在温度为26℃时,LB-活性醋酸菌的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均为最大值,由此可判断最适合LB-活性醋酸菌发酵的温度为26℃。22.已知一种含N有机物X(仅含有N、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土壤中可能存在高效降解X的微生物。主要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步骤③最后一次稀释之后若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是:39、38、37,则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原因是。(2)步骤④采用下表所示成分配制的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M):KH2PO4Na2H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尿素琼脂有机物X1.4g2.1g0.2g1.0g10.0g1.0g15.0g1.0g回答下列问题: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为培养基,培养基灭菌的一般方法为,目标菌M的同化类型是。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培养基(填“能”或“不能”)分离出土壤中分解有机物X的细菌。(3)上述实验采用了两种接种方法,其中步骤⑤的接种方法是。(4)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物质X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答案】(1)3.8×106偏小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2)固体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异养型不能(3)平板划线法(4)丙【分析】1、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1)经步骤③最后一次稀释之后若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是:39、38、37,则1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0.1×103=3.8×105个,100mL土壤悬浮液中含有3.8×107个,100mL土壤悬浮液是10g土壤所得,因此1g土壤中含有的活菌数为3.8×107÷10=3.8×106个;平板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菌距离过近时可能会形成一个菌落,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所获得的数据比实际值一般要偏小。(2)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其中,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法,即利用沸水或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同化类型有自养和异养两种类型,目标菌M靠分解有机物X生活则为异养类型;分离土壤中有机物X的细菌的原理是在以有机物X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有机物X的细菌才能以有机物X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有机物X的细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该培养基含有尿素、蛋白胨可以为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氮源,所以不能分离出分解有机物X的细菌。(3)实验采用了两种接种方法,其中步骤⑤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4)据题意可知,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说明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物X的能力比甲、乙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23.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产生的代谢物(填“初生”或“次生”)。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推测其可通过影响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达到抗癌效果。(2)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如图所示:为了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细胞,研究者常用诱变的方法处理细胞,该细胞团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状态,在诱变因素下容易产生突变。(3)研究人员还尝试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红豆杉与柴胡培育获得可产生紫杉醇的柴胡植株。实验过程中可用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再用化学法,如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脱分化、再分化等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其中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植物激素是。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单层膜细胞器为。若红豆杉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柴胡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红豆杉—柴胡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条染色体。(4)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菌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表。组别对照组脂质体药物组游离药物组药物浓度(mg·kg-1)020352035肿瘤重量(g)1.3790.6960.3910.631死亡肿瘤抑制率(%)49.471.650.1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紫杉醇药物应处于图示脂质体的b位置B.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C.在脂质体表面加上靶向信号分子可以实现定向药物输送D.35mg·kg-1的脂质体药物组比20mg·kg-1脂质体药物组抗肿瘤效果更好【答案】(1)次生纺锤体(2)愈伤组织(3)纤维素酶和果胶PEG融合法(或高Ca2+—高pH)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再生出细胞壁高尔基体2(m+n)(4)A【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脂质体是一种类似于细胞膜结构的微型囊泡体,与细胞膜结构类似,因而能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将其中携带的药物运输到相应的细胞中;紫杉醇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因此,该药物会存在与图中的a部位,即存在与磷脂双分子层中。【详解】(1)次生代谢物质是生物体产生的一大类并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推测其可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2)选择愈伤组织作为处理材料的原因是愈伤组织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