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天津市朱唐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结合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的①大于②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野生动物的②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影响③D.春运期间,河南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④的影响【答案】D【分析】分析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年龄结构)。【详解】A、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死亡率大于出生率,①表示死亡率②表示出生率,所以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的①大于②,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要增加数量就要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野生动物的②(出生率),B正确;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改变的是性别比例,③表示性别比例,C正确;D、春运期间,河南人口数量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而不是受④年龄组成影响,D错误。故选D。2.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点时种群Y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曲线X的λ是逐渐增大的C.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选择单子叶植物D.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答案】A【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c点时种群Y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A正确;B、曲线X的λ(该值的含义是年末的数量是年初数量的倍数)是不变的,B错误;C、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选择双子叶植物,C错误;D、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D错误。故选A。3.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C.“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凡耕之本,务粪泽”施粪肥,农作物主要吸收粪肥中的水分和有机物【答案】D【分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2、常见的种间关系有:原始合作(如海葵和寄居蟹);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捕食(如兔以植物为食);种间竞争(如水稻与稗草竞争光照和矿质元素);寄生(如人与蛔虫)。3、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详解】A、根瘤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关系进行肥田,A正确;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B正确;C、诗文的意思是捕鱼的时候不能用网眼太小的网,以保证捕捞成体,留下幼体,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以获得持续高产,C正确;D、“施粪肥”,粪肥中含有水和有机物,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粪肥中有机物要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无机盐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故选D。4.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B.f占据第二、三、四营养级C.c、f是杂食动物D.图示中有5条食物链【答案】C【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图示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a、b表示生产者,其余表示消费者。【详解】A、a和b是生产者,只有出去的箭头,A错误;B、f占据了二和四两个营养级,B错误;C、c和f都可以即吃植物,又吃动物,属于杂食动物,C正确;D、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只有出去箭头的是生产者,a开始的有4条,b开始的有两条,共6条,D错误。故选C。5.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如下图所示: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其中P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代表未被利用的能量,c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P大于a1、a2、a3之和B.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1C.图中b1+c1+d1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2+c2+d2)/d1×100%【答案】D【分析】除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利用。【详解】A、P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P大于a1、a2、a3之和,A正确;B、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属于c1,B正确;C、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根据题图信息分析,a1属于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c1+d1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储存在植物体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D、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它们同化量的比值,因此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d1/P×100%或d1/(a1+b1+c1+d1)×100%,D错误。故选D。6.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核污水排海是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带给海洋生物灭顶之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生物富集现象,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物富集现象也具有全球性,不仅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任何国家都可能受其影响C.核污水放射性物质中的3H曾经被科学家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14C用于研究暗反应的过程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引起生物基因突变,这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答案】D【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因此,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上述材料中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就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4、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生物,若是生物圈失去了平衡,人类也就很难在地球上生存了。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A正确;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物富集现象也具有全球性,不仅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任何国家都可能受其影响,B正确;C、核污水放射性物质中的3H曾经被科学家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14C用于研究暗反应的过程,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是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C正确;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引起生物基因突变,这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多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答案】B【分析】1、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3、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详解】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这样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故多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会获得更多的能量,B错误;C、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而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D、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8.我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小麦原产西亚,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B.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较,不存在空间结构C.麦田中的小麦高矮不齐,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对小麦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答案】D【分析】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群落中的植物各有其生长型,而其生态幅度和适应性又各有不同,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同化器官和吸收器官处于地上的不同高度和地下的不同深度,或水面下的不同深度。它们的这种空间上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结构或垂直结构。【详解】A、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A错误;B、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故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B错误;C、麦田中的小麦高矮不齐,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故选D。9.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A.三峡工程 B.转基因技术C.南水北调工程 D.防治水污染工程【答案】B【分析】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详解】ACD、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防治水污染工程都属于生态工程,ACD不符合题意;B、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不属于生态工程,B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C.估算各营养级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比值可反映能量传递效率D.生态农业通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答案】A【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正确;B、能量金字塔需测定组成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C、估算各营养级间同化量比值可反映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A。11.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③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B.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有误的是CC.刺激图中②或③均不能引起反射D.若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反射弧可能完成膝跳反射【答案】D【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稍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2、分析题图:①表示效应器,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表示传入神经,④表示感受器。【详解】A、分析题图,③含有神经节,故③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A正确;B、反射弧中兴奋传递是单向的,神经纤维上兴奋传递是双向的,C所在的位置存在突触,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C箭头错误应该向下;故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有误的是C,B正确;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图中②或③,反射弧均不完整,故刺激图中②或③均不能引起反射,C正确;D、膝跳反射是由两个神经元构成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题图是三个神经元或四个神经元构成的反射弧,故若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反射弧不可能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D。12.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D.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答案】A【分析】图1中①为顶芽,②为侧芽;图2表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A正确;B、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C、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D、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两种不同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这种类型的的种群增长被称为增长。该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2)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则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用数学公式表示,每年恒定增长倍数为λ)。(3)某种动物种群其数量按曲线Y增长,图中K代表,则遭遇干旱气候后其K值(填“一定”或“不一定”)下降。(4)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曲线Y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左右,原因是。(5)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答案】(1)J型理想条件(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2)Aλt(3)环境容纳量不一定(4)K/2(B点)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5)K值(环境容纳量)【分析】分析曲线图: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表示环境阻力或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详解】(1)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这种类型的的种群增长被称为J型增长。在理想条件即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条件下,会出现该种增长曲线,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2)曲线X的增长方式属于“J”型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Aλt;(3)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某种动物种群其数量按曲线Y增长,则遭遇干旱气候后其K值不一定下降,如蝗虫在干旱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反而增加;(4)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曲线Y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因为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能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5)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K值(环境容纳量),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蝗虫,破坏蝗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14.图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图乙表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火灾后三类植物在b~f段的种群增长方式近似于形曲线。(2)判断图乙A~C3组生物对应于图乙的曲线:A,B,C。(填图乙中序号)(3)造成图乙中②现象是由于;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填写图乙中序号)。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1)种间竞争水平结构“S”(2)③②①(3)农作物与杂草二者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等且生存能力相同②种群【分析】分析图甲: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首先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图乙分析:图①表示捕食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图②表示竞争关系: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图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图③表示共生关系: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详解】(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都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们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等,因此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图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其方式近似于S形曲线。(2)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③;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②;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①。(3)图②现象表示a与b之间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如农作物和杂草,这种关系的形成是由于二者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同,也就是发生了势均力敌的竞争。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②,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b死亡后,不再和a竞争资源等。a或b是属于种群,所以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15.图1表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的情况,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②中蚕豆幼苗的弯曲生长受的影响,其弯曲角度比④号蚕豆幼苗,用图1中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2)图1装置①根的生长情况是,若将装置④匀速旋转,茎尖生长情况是。(3)图2中HC段表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4)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幼苗的关系,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5)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6)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紊浓度范围是。【答案】(1)单侧光、重力大③④(2)向地生长弯向小孔一侧生长(3)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4)大于0,小于m大于m,小于2m(5)大于c(6)大于0,小于m【分析】分析图1可知:由于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最终导致①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②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③植株直立生长,④植株向光生长;图2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曲线。【详解】(1)由图可知,装置②蚕豆幼苗的弯曲生长同时受单侧光和重力的影响,装置④蚕豆幼苗的弯曲生长只受单侧光的影响,所以装置②的弯曲角度比装置④大;探究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故应选择图一中③④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2)由于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最终导致①植株根向地生长,装置①根的生长情况是向地生长;若装置④匀速旋转,植株与暗箱一起转动,故茎尖生长情况是弯向小孔一侧生长。(3)由图2可知,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4)表现向光性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侧。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以保证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生长效应低于背光侧;当向光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