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其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区。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不少出土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据此判断,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成为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根据图1所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图1A.实现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促进了经济发展D.确立儒学的主导地位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作为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制注重A.考察人才学识B.家族经济实力C.家庭出身背景D.考核工作实绩4.图2说明两宋时期图2A.海外贸易发达B.文化交流频繁C.城市商业繁荣D.造船技术先进5.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历史史实的判断和认识。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B.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6.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荒钱贱加重百姓负担,影响财政收入,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虽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应对,但未见成效。这是因为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C.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D.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主权7.图3是某校同学开展专题复习时选用的部分相关资料。据图3可知,该学习主题是图3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B.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C.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D.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8.“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据材料可知,这部法律文件是A.《中华民国约法》B.《临时大总统宣言书》C.“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白话文的普及主要得益于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废除科举制度D.新式教育兴起10.据统计,五四运动波及全国200多个城市,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五四运动的浪潮中。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促成各革命阶级的联合C.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力D.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11.表1是同学们整理的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部分内容。据表1可知,这次重要会议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1922年7月上海大会重申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表1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12.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创作了大量诗词。以下诗词所述历史史事中,发生于红军长征途中的是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扬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A.蒙汉同盟军B.抗日义勇军C.抗日游击队D.东北抗日联军14.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型歌剧是A.《白毛女》B.《黄河大合唱》C.《渔光曲》D.《义勇军进行曲》15.“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A.打土豪,分田地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D.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16.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战争的A.背景B.过程C.性质D.影响17.表2为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根据表2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82.12017年109331.713432.42021年147013.418930.9表2A.党和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18.2003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其中,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是A.杨利伟B.翟志刚C.蒋道平D.景海鹏19.“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与材料反映的史事相关的是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王国C.古代印度D.亚历山大帝国20.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及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大学兴起。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自己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A.拥有较大的自治权B.摆脱了教会正统教义控制C.思想解放言论自由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21.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种新的政治制度是A.封君封臣制B.共和制C.联邦制D.君主立宪制2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工人运动的兴起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3.巴黎和会将德国等战败国排斥在外,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材料中的“条约”是指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D.《北大西洋公约》24.表3是同学们开展探究学习的部分内容。根据表3内容,可以确定的学习主题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18-1922年埃及华夫脱运动1931-1945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表3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民族民主运动开始兴起C.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D.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25.201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这反映出当今世界A.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C.人类社会实现了现代化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表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独孤氏为刘氏等。——摘编自《资治通鉴》材料二图4《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材料三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历史上哪一场重要改革?材料中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步辇图》的作者是谁?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党和政府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具体举措。(3分)(4)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4分)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耕织图》最早出现于南宋。清朝康、雍、乾诸位帝王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命人绘制系列《耕织图》以劝课农桑。农业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耕织图》最早出现于南宋。清朝康、雍、乾诸位帝王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命人绘制系列《耕织图》以劝课农桑。农业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图5《耕织图》(局部)材料二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然而,工业化也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摘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摘自人民日报《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者:周人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质农具和牛耕开始于何时?请描述图5呈现的是一副怎样的图景?(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带来的影响。(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通顺。)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个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香料、丝绸、宝石等。15世纪开始,随着跨大西洋贸易,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从全球的观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后贸易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欧洲霸权削弱的情况。(6分)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学们围绕“国家记忆”这一主题,分学习小组收集材料,准备出一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的手抄报。下面是同学们提供的一组材料。图6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开国大典成为了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请你参照上述示例,结合史实,另外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CBAAC6-10BCDBA11-15BBDAB16-20DCBCA21-25DAA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13分)(1)重要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2分)(2)作者:阎立本。(1分)重大历史事件:唐蕃和亲(或文成公主入藏)。(2分)(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举措:提供优惠政策,派出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例如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进行西部大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帮助少数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举两例说明2分)(4)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唐蕃和亲,有助于加强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4分)27.(15分)(1)时间:春秋时期。(1分)图景:画面中,一老者一手扶曲辕犁,另一手扬鞭策牛犁田,正在田间辛苦劳作。此图展现了中国古代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2分)(2)影响: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等;造成环境的破坏。(4分)(3)8分评分说明:层次及得分史实运用与表达一等:6—8分观点正确,概括材料信息全面准确(提供两条材料),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流畅。二等:4—6分观点正确,概括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准确(提供一条材料),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流畅。三等:2—4分观点正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不够紧密,结论不够明确,表述不够流畅。四等:0—2分观点片面,无材料支撑,无结论或结论重复观点,表述不严谨。示例论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分)阐释: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农耕,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但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4分)综上,我们要以创新为主导,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