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诗词三首》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诗词三首》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诗词三首》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诗词三首》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3课时《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了解双调词在形式上的特点。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2.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月亮在中国人的眼中,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它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它既有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饱含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那么恰逢月圆中秋夜,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往千年之前,去听听苏轼的月下吟唱。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谥号“文忠”,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最高官至礼部尚书。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一生坎坷,飘零不定。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2.背景简介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任密州的知府。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3.文学常识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阙),词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忆苏轼的基本信息,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3.诗文朗读指名一学生试读,请另一学生评价,然后播放情景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天上宫阙(què)琼(qióng)楼玉宇低绮(qǐ)户共婵(chán)娟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真正做到字正腔圆地读。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任务如此佳作我们不仅要字正腔圆地读,更要有板有眼地读,那本首词的韵律和节奏有何特点呢?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诗词。(2)运用先前所学习过的按照音节意、句内逻辑等方法划分断句,边读边确定朗读节奏。(3)关注上下阙中的韵脚词,分析诗词的押韵。(4)结合分析,再次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3.成果展示预设:《水调歌头》是一首词,“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的押韵和节奏视词牌而定。整首词押“an”韵,其中上阕押“ian”韵,下阕押“uan”韵。本首词是典型的双调词,语句宛转悠扬,摇曳多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师范读,请学生评价,然后举行朗读挑战赛,让学生挑战老师,评出较好的进行表扬,再举行男女生朗读挑战赛,及时鼓励表扬。选出擂台赛冠军,可选配古筝曲《但愿人长久》,让其配乐朗诵,进一步激发诵读兴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朗读擂台赛可激起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赛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二)自主探究二过渡:后人如此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首词作究竟写了哪些内容能获如此评价呢?让我们走进词作之中去感受一番。1.探究任务请尝试着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将词中句变作平时的语言表述出来。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词前小序、上阙、下阙。(2)联系课下注释及先前所学的文言词语,尝试理解词作内容。(3)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作内容大意。3.成果展示词前小序: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上阙: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下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全词内容,为后续的品读打下基础。(三)合作探究过渡:“诗言志,词言情”。《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1.探究任务从词作中找寻关键词,仔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2.过程安排(1)自由朗读诗词,圈画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把握词语的内容,体会词人不同的情感。(2)小组讨论,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键词语,梳理词人的情感变化。(3)小组交流讨论,并形成结论做好记录,选派一位代表规范作答。3.成果展示预设1:“兼怀”。小序中交代作词的缘由,写出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预设2:“欲”和“恐”。写出了词人想回到天上去,但又担心天上的宫殿太寒冷,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纠结。预设3:“恨”。词人赏月已久,此时月已西斜。表面上写月儿对人们的怨恨,实际上写的是词人在恨,写出了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与苦闷。预设4:“难”。人月同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得圆全。表现出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预设5:“但愿”。词人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这是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4.教师点拨补充材料:本词作于作者在密州做知府时,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京城政争的漩涡。当时他以激烈的言辞攻击王安石变法,受到了变法派的猛烈攻击,被迫离开京城。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际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苏轼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下风,被迫与兄弟分散,并且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因此内心处于纠结之中。苏轼一生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历经八州。但是他却在偏远之地赈灾荒,筑长堤,除盗贼,救旱灾,一扫贬谪悲苦,勤政爱民,奋发图强。结合着以上材料,说说你读出了苏轼怎样的胸怀呢?明确:读出了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上阙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苏轼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他想回到朝廷,但又担心朝廷太冷了,无法容身,还是留在地方好。虽中秋正值金秋时分,但此时他却觉“寒”,这种“寒”意是来自朝廷改革派的诋毁,打压、中伤。可即使心有“寒”意,却依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下阙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此句饱含着词人对人生的思考,自古以来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没有必要因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即使多次求而不得,思却未见,但词人思考后便释然了,还强调对人事要开朗、大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他推己及人,“人长久”指的是希望全天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离别之人都能够平安健康,共赏明月,从中可以读出苏轼普世的胸怀。提示:讲解后老师可让同学们有情有味地朗读这首词,读好情感。5.活动小结我们读出了作者作词时的复杂情感,有思念、有矛盾、有苦闷、更有哲思、释怀和祝愿。从伤感到开朗,在这样的自我排遣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乐观旷达的苏轼。的确,这就是苏轼的可贵之处: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仍然是奋发!这就是《水调歌头》的难得之处:全文情感多次起伏变化,最终基调却仍然是昂扬!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情感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字正腔圆地读词,读通;有板有眼地读词,读准;有情有味地读词,读懂。苏轼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真正的洒脱和释怀。当他在密州孤寂失意之时,却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他在黄州经历生死之后,却写下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他用自己的诗句,为自己,也为中国文人塑造了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拓展延伸过渡:作为从小玩到大的兄弟,苏轼、苏辙彼此相知于心,因为聚少离多,兄弟俩常常鸿雁传书,几十年间从未间断,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都已超过100篇。请大家再读一读苏轼的其他两首写给兄弟子由的诗,体会兄弟二人真切的情感。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狱中寄子由·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译文:身逢盛世,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中年殒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就要拖累弟弟来抚养了。一死何足道哉,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此后夜雨潇潇的时刻,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赏析:全诗写诗人与苏辙之间的感情。前四句,重在托付家人,希望得到苏辙的照料。后四句则言兄弟之情,希望能与他生生世世都是兄弟,能够继续这一兄弟未完的因缘。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不同的作品深入感受苏轼苏辙的兄弟情。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找出《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这三首诗歌中共用的意象,说说其内涵所在。参考答案:酒的意象:诗人们或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书写人生,感叹现实,用他们那被醉人的酒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