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学教案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学教案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学教案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学教案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目标】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学习重点】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教学难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知识梳理】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定义:构成城市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城市中不同功能小区有规律的结合。2、城市功能区布局位置特点组成中心商务区位于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商业区城区或旁,中小城市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昂贵、土地利用商业街和各种商场住宅区城市中的用地方式由于经济原因,住宅区呈现与的分化住宅楼及配套服务设施工业区城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区;不同程度存在环境问题工业小区及配套服务设施3、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原因特例历史原因北京故宫、日本经济原因地租:距离城市越近,地租;交通线路交汇处地租可能社会原因由于、生活方式、而形成不同的和活动区行政原因政府政策和二、城市规模、城市地域分化、城市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100万以上50—100万20—50万20万以下城市规模小城市2、城市规模、城市地域分化及城市服务功能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地域分化;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服务功能;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服务范围。【课堂感悟】: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最大限度的改造自然环境的结果!【巩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A、金融贸易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D、出口加工区3、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D、公共用地4、城市商业区分布的特点是()A、大多呈集团式分布于某一街区B、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C、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D、大多呈不固定分布5、城市地域结构是指()A、提供城市不同职能的地区B、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的区域C、不相同功能得小区有规律的结合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6、城市空间的40%~60%属于()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7、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8、城市各项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A、城市规划的结果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C、不需要竞争的结果D、同类活动造成的企业相互分离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该城市2000年与20XX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在20XX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1~12题。1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13、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这突出了城市地域结构()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封建皇权为中心C、以中心商务为中心D、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而地租的高低又与距市中心的远近有关。读表完成14~16题。与市中心地租(元/平方米)的距离(km)甲乙丙丁0120102846826070665640354745600283480092210000111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土地利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住宅区

B.乙为工业区C.丙为住宅区

D.丁为农业区15.对该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范围的估算,正确的是()A.商业区(0~1.5km)

B.住宅区(4.5km以外)C.工业区(6~10km)

D.工业区(0~2.5km)16.从地租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地域结构呈放射状向外发展B.距市中心0~2.5km的范围内交通通达度最低C.该城市内部的地租差别是城市内各种功能活动对其区位选择的重要依据D.该城市地域结构适合任何一个城市17、下图所示的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中,①~④分别是()A、中心商务区、工人住宅带、过渡带、中产阶层住宅带B、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C、中心商务区、中产阶层住宅区带、过渡带、工人住宅带D、中心商务区、过渡带、中产阶层住宅带、工人住宅带18、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每种功能区与其他功能之间有明显的界线;②每种功能区也有其他功能区穿插其中③多数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④工业区一方面有集聚性,别一方面向市区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9、商业区多位于()①市中心;②城市的外缘;③街角路口处;④交通干线的两侧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20、下列地区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A、住宅区B、工业区C、中心商务区D、行政中心双项选择题21、下列有关城市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高昂的地价22、城市中通达度较好的地段是()A、有多条道路穿过的市中心B、城郊结合部C、城市的边缘地区D、城市郊区23、在西方的城市中,高级住宅区从市中心的边缘转向郊区的主要原因是()A、郊区地价上涨B、城市规划的需要C、人口的增加D、交通拥挤24、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政治的变革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C、人口集聚程度D、工资收入的变化25、形成城市功能区的基本原因是()A、政府的决策B、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不同C、城市规划不同D、各个地块的功能不同26、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所具有的特点是()A、不断向城市中心地靠拢B、不断向工业区自己的核心点靠拢C、不断向市区内部移动D、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27、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如下哪种考虑()A、为了降低生产成本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C、为了寻找资源丰富地区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二、综合题1、读“我国A城市形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的形态特点是:(2)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优缺点分别是。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为区,对应付租能力线,原因是。(2)B为区,对应付租能力线,原因是。(3)C为区,对应付租能力线,因是。(4)上图说明直接影响地租的高低,在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5)图中功能分区有一明显错误,请改正。3、读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下表),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距市中心距离(km)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相对数)商店住宅工业01507230110060272504824325362145241850121560012700980069003(1)、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A、0-2km左右B、0-4km左右C、3-5km左右D、>5km(2)、有关住宅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地租考虑,住宅区只能位于距市中心5km以外B、住宅区的分化只表现在建筑质量上C、城市规模越小,住宅区分异越明显D、在母城周围建卫星城镇,是住宅区分异的一种表现4、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城市住宅区位的等房价曲线图。材料2:20世纪中期上海市住宅价格中交通条件影响是第一位的,而住宅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则对住宅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材料3: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0美元到8000美元时是住房消费快速发展时期。上海市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80美元,20XX年估计达到8000美元,住宅消费进入由居住生存型向舒适享受型过渡时期。(1)从图和材料中可看出影响20世纪中期上海住宅区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A.文化因素

B.历史因素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2)从图中可知在房价一定的情况下,交通因素和环境舒适度的关系是________(正、负)相关关系。(3)从材料中可知,过去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分析未来城市住宅区位变化趋势。5、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把下列等值线数据标在图中适当位置上:100、50、25、5(单位:元/平方米)(2)用适当的图例绘出商业中心用地、外围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范围。(3)

地租最高,沿

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

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

,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4)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有

,还有

。课后感悟:课后感悟:老师寄语:善待环境、善待自然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第2节城市化【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学习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进程农业人口转化为;农村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农业人口转化为;农村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定义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增加人口过程人口过程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占比重上升城镇城镇增加,加大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一、城市化的概念地域的地域的过程城市用地功能表现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土地景观发生较大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经济经济城市文明向农业地区扩散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和本质人口、经济、空间地域转变是过程;产业、经济活动的转变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和本质人口、经济、空间地域转变是过程;产业、经济活动的转变是前提;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内容城市化本质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起步水平速度与工业化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主要在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主要在地理位置而言:地理位置而言:;自然条件而言:政治经济而言:政治经济而言:;空间分布看:出现巨大城市带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城市环境问题:表现为、、、城市交通问题:表现为城市交通问题:表现为、、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发达国家表现为;城市社会问题:表现为:城市社会问题:表现为:【课堂感悟】城市化是人类自我意识极大膨胀的结果!【巩固练习题】一、选择题

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

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3—5题。3、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

4、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巴西B、印度C、英国

D、中国

5、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6、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D.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13.3%7、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读图“某地区1995年与20XX年三大产业比重”,完成8—9题8、1995年和20XX年该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A.28%、30%B.38%、40%C.59%、50%D.60%、40%A.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B.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C.第一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D.三大产业中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10.如图2—2—8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1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B.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C.增加住房和道路的建筑面积 D.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1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1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70%左右B.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D.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15、下列不属于世界著名城市带的是()A.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B.日本东海岸城市带C.中国以北京为中心的津京唐城市带D.美国五大湖城市带16、关于世界著名城市带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平原地区B.就自然条件而言,位于中纬度地区C.在政治经济上,处于政治经济中心D.从空间分布看,多呈环状延伸1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包含()A.城市环境问题B.城市交通问题C.城市住宅问题D.城市人口问题18、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城市规模B.缩小城市范围C.进行合理规划D.加强城市管理二、综合题:1、读图,比较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⑴、A、B两图反映的是进程,其中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_______图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⑵、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______________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⑶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本的主导因素是。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①。②。③。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1、图2回答以下问题。图1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2两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_______。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②对气温:③对降水:④对地下水:(5)、(多项选择)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4.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从1920年到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2)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哪些差异?(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都迅速增长,其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带来哪些问题?【知识扩展】1、发达国家逆城市化:(1)概念: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2)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3)后果:城市中心区衰落。(4)解决措施:再城市化。【练习】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老师寄语:老师寄语:一个人自我意识过于膨胀就会脱离主体;人类自我意识过于膨胀就会激化人地矛盾!课后感悟:课后感悟: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考纲要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学习重点】:1.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分析某地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域文化及其要素的影响;2.能举例解释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或根据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城市的文化差异,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预习思考】:家乡的文化元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你喜欢吃菜豆腐吗?你知道它的发展历史吗?2、你知道汉中有哪些特产吗?3、为什么汉中行政区划属于陕西但文化特征却相去甚远,却与四川很接近?4、对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如饮食不同,习俗不同你是什么样的态度?接受?排斥?【知识梳理】分类分类物质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习惯、等。一、文化概念广义: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和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和。定义:是人类在特定的定义:是人类在特定的,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中创造的,是的产物。特性:特性:二、地域文化空间性:二、地域文化空间性: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地域的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的也可以是的。时代性:一个地域的文化并不是时代性:一个地域的文化并不是的,而是不断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即地域文化总是反映当时的特征。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等方面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美国:美国:美国城市中心多,建筑物高度向郊区;建筑布局建筑布局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欧洲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欧洲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高度向外;体现中国文化:中国的建筑中,体现中国文化:中国的建筑中,的地位重要。中国园林讲究含蓄,,引而不发,,忌宽求窄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西方国家城市布局,西方国家城市布局,占中心。西方园林讲整齐划一,,,和盘托出体现西方文化: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中国建筑的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中国建筑的、黄瓦、楼、台、殿、阁;突出建筑风格西方的喷泉、西方的喷泉、、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突出,绿篱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课堂感悟】:人类如何发展,自然都在默默为我们提供基础,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自然,善待自然!【巩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是()A、空气、阳光B、丘陵、河流C、建筑、服饰D、土壤、森林2、关于城市文化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大城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教堂等B.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C.中国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D.西方宫廷建筑以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为主3、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式样,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B.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C.城市建设突出现代色彩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4、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5.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呈正比关系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6.原先生活在洪涝区的居民,既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区,还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这说明()A.地域文化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B.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C.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房屋地基高低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7.下列关于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域文化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食文化方面:南米北面、南甜北咸B.语言艺术方面:南齐北繁、南柔北刚C.传统武术方面:南拳北腿D.历史上交通方面:南船北马8.根据自然环境对戏曲的影响,“采茶舞”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代表性舞蹈()A.东北平原地区B.黄土高原地区C.江南丘陵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9.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C.中国与美国行政权力不同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10.下列地域文化中,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是()A.因纽特人的雪屋B.中国陕北地区的窑洞C.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D.新疆境内的坎儿井11.下列关于民居景观的说法,错误的是()A.云南傣家竹楼分布普遍B.亚马孙河下游多浮在水面上的“木屋”C.锡林郭勒草原多蒙古包D.我国西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陡12.我国世界遗产中,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A.平遥古城B.九寨沟C.皖南古村落D.云冈石窟“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回答13~14题。1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1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15.中国园林与美国园林在建筑结构上明显不同,原因是()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地域文化差异D.发展历史长短不同16.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楼、台、亭、阁体现了东方文化特色B.现代城市中的广场、喷泉、雕塑是东方文化的体现C.西方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说明教会在现代社会处于统治地位D.我国山水城市杭州建筑风格的形成受当地地理环境影响,跟历史文化没有关系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里,建筑形式是当地典型的竹楼,竹楼的材料和结构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据此回答17~19题。17.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中,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A.竹楼这种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湿热多虫的自然环境C.竹楼记录了当地的风土民情D.竹楼反映了具体的社会制度18.傣家竹楼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表明()A.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B.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C.民居结构完全是依据个人喜好建造的,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D.宗教信仰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19、云南傣族竹楼反映的自然环境是()A.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环境

B.干旱气候环境C.高山气候环境D.热带季雨林环境20.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地域文化的是(

)A.泰山日出

B.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C.广东凉茶

D.南米北面二、读图综合题1.读“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内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是(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