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教案简单的周期_第1页
五上教案简单的周期_第2页
五上教案简单的周期_第3页
五上教案简单的周期_第4页
五上教案简单的周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简单的周期课题简单的周期教学内容四上30-3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课前引入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师: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出示例1。师: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全班交流。(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出示“试一试”第1题。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7÷3=5(组)……2(个)师: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3、完成“练一练”教师注意辅导。作业布置2010年的国庆节是星期五,2011年的元旦是星期几?板书设计找规律15÷2=7(组)……1(盆)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内容附录第123页的例1,“练一练”,125页练习1-4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况中物件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新课引入二、教学例1(1)谈话:数对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竞技体育中也经常用到数对的知识。(课件出示国际象棋比赛的画面)(2)介绍国际象棋(课件依次出示)。班上如有学生学过的,请他来介绍一下。①国际象棋的棋盘。②国际象棋表示棋盘方格所在列数和行数的方法。国际象棋棋盘上通常用小写字母a~h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列数,用数字1~8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行数。③国际象棋的棋子。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小军坐在哪里?你能用数介绍他的位置。生可能出现:A第3排第4个B第4组第3个(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伙伴试学:伙伴质疑:怎样才能描述的准确,可以在书上第15页自学。伙伴交流:把自己自学的情况和伙伴交流一下,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情景图到抽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二、巩固练习三、课堂总结图的变化的,以及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是什么。伙伴尝试:独立尝试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描述位置。伙伴分享:交流分享自己描述的正确位置。2.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3、及时反馈。(1)出示“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伙伴分享: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确定出“第2列第4行”的。(2)出示“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伙伴分享:重点说说(6,5)表示什么意思。1、125页练习第1题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伙伴分享2、第2题: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①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2)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呢?伙伴试说3、第3题(1)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学生试写,集体反馈。(2)你能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吗?4、用简便计算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桌小伙伴之间互相说一说。板书设计确定位置小军竖排列第4列横排行第3行(4,3)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二)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二)教学内容第124页例2,“练一练”125页练习的第5-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会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和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2、让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教学准备公园平面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位置1.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的点(1)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①动态生成方格图,渗透坐标思想123789②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伙伴试学:伙伴质疑:大门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你是怎样想的?伙伴交流:重点交流自己是怎样观察这幅公园平面图的?行和列是怎样观察的?伙伴尝试:在练习本上试着将大门的位置用数对标示出来。伙伴分享:交换练习本,检查数对,可以请对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二、巩固新知三、加深巩固四、全课总结方说说自己的方法。全班反馈,邀请一对小伙伴上台介绍方法。③游戏:猜景点Ⅰ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Ⅱ全班交流。Ⅲ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6),可能是哪里?得出: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图上(3,2)和(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小强家的位置在(3,8),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9,4),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具体位置,平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第124页的练一练第1题用数对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A、B、C、D的位置。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标出E(10,4)、F(8、1)、C(14,1)、D(12,4),并顺次连接E、F、G、H、E,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伙伴分享1、126页第5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第6题用数对表示小乐家和图书馆的位置。学生自主完成画出行走路线,让学生标出每个数对的点。小乐从家去图书馆还可以怎样走?用数对表示出他行走的路线。伙伴互相说一说(1)讲述: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和我们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道理是一样的。(2)课外作业:数对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即时板书为主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课题数对确定位置练习教学内容第127-128页练习的7-10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念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二、综合练习:第8题:出示平面图1、先用数对表示点A、B、C的位置2、在图上标出D(3,4)、E(5,1)的位置,并顺次连接A、D、E、C、A,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提醒学生“顺次”的意思。伙伴分享1、信箱示意图:练习第7题这里的行和列表示什么?(1)说说各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2)(,4)这个数对,说说表示的是列还是行?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信箱?这里的可能分别表示哪些数?为什么(3)如果有一个信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你能确定是哪个信箱吗?可能是哪个班级呢?为什么?(3)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信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现在你知道是哪个班级了吗?2、第9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提问:你能发现什么?3、第10题。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阅读“你知道吗”四、课堂总结(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3)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数对?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即时板书为主课题数字与信息课题数字与信息教学内容第129~130页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准备课前对有关数字信息进行调查,主要有:1、常用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2、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为什么寄信时要填写邮政编码。3、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预习反馈伙伴预习自主学习:按课前要求回家收集相关素材,如常用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为什么寄信时要填写邮政编码;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规律。伙伴交流:和小伙伴说说你搜集的数字信息,如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114……本地电话查询117……报时

119……火警

120……救护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二、提出问题三、比较分析四、设计方案五、拓展延伸伙伴质疑:你知道有些编号的开头为什么是0吗?伙伴讨论: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伙伴评价: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像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用数字编成的号码,你知道这些号码分别表示什么吗?出示书上三副图片,伙伴之间说一说1、小组里交流自己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2、讨论:⑴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会相同吗?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⑵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⑶你还有什么发现?⑷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3、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1、出示一个学生的学籍号:20050102师:你知道他的学籍号包含几部分吗?分别说一说,学生不会,教师指导说一说。2、如果要为全校编号,你想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准备怎样设计?伙伴讨论设计根据你设计的方案,先为全班同学编号,再在全班交流。想一想你编的学籍号表示了哪些信息,为什么这样编。1、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它们分别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表达了怎样的信息?学生互相说一说2、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组织交流单元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伙伴目标1、通过“伙伴试学”,培养学生质疑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伙伴合作、自学自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伙伴情谊。2、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和小伙伴一起操作、实验,并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夏传悦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2,P3练一练,P5练习一1~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二、教学例1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出示图片和温度,知道图上展示的是什么吗?你能清楚地说出各地区的温度吗?(2)伙伴探究:教师巡视,倾听。(3)伙伴交流:充分地说说你们这对小伙伴的学习成果。主要集中几个问题——A、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教学例2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B、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三亚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20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哈尔滨的最低气温:哈尔滨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是零下20摄式度(4)伙伴分享: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三亚和哈尔滨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①三亚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20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20℃,读作正二十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20(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20也可以直接写成20,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20℃也就是+20℃。(板书)②哈尔滨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20摄式度。我们可以用-20℃来表示零下20摄式度(板书-20)。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20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20或20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20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2、想一想:+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米或884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米或8844.4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2、学生交流、讨论。3、指出:因为+8844.4也可以写成8844.4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六、课堂小结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20、20、+8844.4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20、-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练一练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练习一第1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89.2℃

。说说那个是正数,哪个是负数3.练习一第1、2题4.练习一第4题指导学生标温度。5.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二)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内容课本P3~4例3~4及试一试,P4练一练,“你知道吗”,P6第5~8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理解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简单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二、教学例3三、教学例41.复习导入。读一读,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30、-5、+12、32、-3、-7、+15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温度、海拔高度用正负数来表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好多情况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1.出示例3: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表。(1)指名读一读表中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些什么。(2)问: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3)从表中你还知道些什么?2.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3.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在集体校对。1.伙伴试学:出示例四平面图。(1)伙伴质疑: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以学校为起点,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公园。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2)伙伴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3)伙伴交流:说说对问题的想法。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四、巩固练习五、介绍P4“你知道吗”(4)伙伴分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确定其中一方向的米数记作正数,则与它相反方向的米数记作负数。出示直线图。(1)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2)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说数轴上数的大小情况,0的左边是什么数,0的右边是什么数。发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2和2到0的距离相等。(3)正数、0、负数的大小是怎样的呢?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完成练一练。先出示存折,让学生说说从着一页的记录中能知道些什么,让他们明确:记录中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负数表示取出的钱。再要求学生完成填空。完成练习一5—8题。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么想的,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日常生活问题。第6题,先让学生看表,判断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收入还是支出,再联系具体项目内容,说说各项收入和支出。第7题让学生说一说0左边都是什么数,右边都是什么数?学生自主填一填-2和-4,那个数更接近0?第8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0表示没上车也没下车。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是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单元分析: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教学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3、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5、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伙伴目标1、通过“伙伴试学”,培养学生质疑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伙伴合作、自学自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伙伴情谊。2、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和小伙伴一起操作、实验,并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让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1、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课时安排14课时主备人夏传悦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课本P7~8例1~3及相关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要求: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转化的方法)(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例2: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2)伙伴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伙伴交流:交流操作情况(4)伙伴分享:教室用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并小结。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5)小组讨论:转化后的图形和原图有什么联系?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巩固练习:四、总结:积相等吗?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3、教学例3:(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5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ah(板书)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转化已学过的图形新图形割补、剪拼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课题练习二(1)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教学内容P11练习二第1—6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画一画二、量一量三、算一算出示:第1题。伙伴试学:伙伴质疑: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他们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等。独立尝试:独立思考准备如何去做。伙伴尝试:完成图形的绘制。伙伴分享: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出示第2题:1、说一说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2、独立计算面积,同桌伙伴互查。3、集体交流。1、出示第3题。独立思考打算怎样解答。同桌小伙伴交流做法。独立列式计算。集体反馈。2、出示第4题。独立读题。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桌伙伴交流解题思路。集体反馈。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3、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课本P9~10例4~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P127-9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1、教学例4: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办法算出下面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你想怎样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汇报:可以数方格,或者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教学例5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伙伴交流: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伙伴尝试: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4)伙伴分享:讨论交流课本中的问题,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巩固练习:五、全课总结:1、完成试一试:2、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说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3、出示练习二第7题:出示第5题:(1)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独立思考,在符合条件的图形下面画勾。(3)伙伴交流:为什么这样判断?(4)全班反馈: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4、完成练习二第8、9题介绍第10页“你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转化已学过的图形新图形拼摆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倍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课题练习二课题练习二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0—17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计算训练二、画一画四、量一量,算一算五、算一算1、出示第10题比较每组的两道题目,说说运算顺序。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1、出示第11题: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2、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你打算怎样画。(2)伙伴交流:独立画一画,和伙伴交流自己完成几种画法。(3)伙伴尝试:总结一对伙伴的画法。(4)伙伴分享: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1、出示第12题2、独立读题,并按要求完成在书上。3、集体反馈,说说你的结果和怎样求面积的。1、完成第13题。独立完成。同桌伙伴交流。集体反馈。2、完成第14题让学生分别指出每个三角形菜地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六、思考题3、完成第15题。出示,指明读题。独立思考,进行测量。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独立计算求面积。集体反馈。3、完成第16题出示要求,独立读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完成第17题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正方形的边长。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梯形的面积教学内容第14-15页例6例7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P181-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1、教学例6:(1)出示例6:师: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梯形的面积吗?(2)小组交流:你想怎么做?与伙伴交流。(3)集体反馈: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怎样能直接求出梯形的面积呢?2、教学例7:师: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2)小组交流: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b)×h÷2完成试一试:2、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怎样求这块梯形田的面积。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巩固练习:四、动手操作四、全课总结:(2)伙伴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3)伙伴尝试:独立求梯形的面积。(4)伙伴分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完成练一练: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2、出示练习三第1题:下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3、练习三第2题: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4、练习三第3题: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按步骤出示P15“动手做”,让学生自主操作,感受图形的中心点。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已学过的图形新图形拼摆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倍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梯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第18-19页练习三第4-9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教学重难点较熟练正确地求梯形的面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算一算三、量一量四、想一想、算一算出示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出示第5题。1、独立完成量一量和算一算的过程。3、教师巡视,指明扮演。4、集体反馈:中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1、完成第6题。(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2)独立思考:你打算怎样求白菜的棵数?2、完成第7题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怎样求水渠和拦截坝的面积?(2)伙伴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3)伙伴尝试:独立求梯形的面积,如有困难可以先选一个自己会做的题目解答。(4)伙伴分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会的可以先听听他人的意见。(5)集体交流: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3、完成第8题。(1)出示题目,指明读题。(2)独立思考:你打算怎么做?(3)指名说说打算怎么做?(就是将两个梯形的面积合起来)(4)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弱势生。(5)指名扮演,集体订正。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六、课堂小结4、完成第9题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独立计算面积,集体反馈。学习计算梯形的面积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公顷的认识课题公顷的认识教学内容P16例8,P16练一练和P19练习三第10-13题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难点:体会到1公顷的面积大小。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二、教学新课:1、出示一张卡片。提问:你能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有多大吗?为什么用平方厘米为单位?提问:我们学过的常用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伙伴学习讨论。伙伴探究:以前学习过哪些种类的计量单位?分别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伙伴交流: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伙伴分享:全班整理,归纳。2、请大家欣赏一组祖国各地的美丽景色的图片。谈话: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看看这些文字向我们介绍些什么?通过看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课题)1、认识1公顷的含义。(1)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提问:100米有多长?学校哪里的长度有100米?谈话: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我们周围哪里的面积差不多有这么大?说明: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2)1公顷和平方米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并算一算,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巩固练习四、课题小结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1公顷有多大,想实际感受一下吗?(1)课前把学生带到教室前的广场上,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请大家估计一下我们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几米?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呢?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比1公顷大,还是比1公顷小?1、完成“练一练”。出示试一试。提问:你会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为了计算快一些,可以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并汇报。(板书:250×160=40000(平方米))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方法,指名汇报。2、练习三第10题。欣赏图片,明确题意。提问:你准备怎样把400000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怎样把72公顷换算成平方米呢?2、练习三第11、12题。学生读题,说说解题思路。3、练习三第13题提醒学生先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课题平方千米的认识课题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P17例9,练一练,P20第14-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伙伴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二、教学新课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2、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2)出示例9境图。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提问: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说明:今天我们共同认识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1、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1)提问:九寨沟、三峡书库、青藏高原、番阳湖这些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2)猜测1平方千米的含义。2、伙伴试学尝试单位换算。伙伴质疑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伙伴探究教师巡视帮助解决伙伴交流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根据汇报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提问:你是怎么想的?3、教学“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提问: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练习三第14题从小到大说说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说说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引导学自己整理。2、练习三第15、16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反馈。思考题:认真读题,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集体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作业布置练习三第17题补充习题板书设计认识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P21例10、练一练P231、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割补图形的过程,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12m2、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m教学重难点灵活地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新课教学:二、巩固练习:一、教学例10:1、出示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2、在进行图形的割补时,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教学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校园里有一块花圃,你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吗?2、伙伴探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求一求花圃的面积,伙伴之间通力合作。3、伙伴交流:建议学生可以采取同题异构的方法完成探究,在交流时可以交流不同的地方。4、伙伴分享:请一对小伙伴上台展示,其他不同意见可以补充。5、归纳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加强巩固四、全课总结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在互相交流伙伴之间的想法。集体反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读懂题意,自主完成,集体反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你觉得有什么好的方法?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练习四教学内容P23练习四第3-8题教学目标12m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过割补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m教学重难点灵活地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巩固练习:一、第4题:1、出示图,(1)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2)师:怎样求剩下的面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集体反馈小结:在计算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们既可以把它分割成我们学过图形的面积来求,也能把它补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再减去。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第5题:这个牧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多少公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出示第6题:提醒学生要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出示第7题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怎样求出1扇门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一共需要多少元?可以怎样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出示第8题伙伴合作:计算一面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伙伴试说: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伙伴分享:共同测量,独立计算。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计算练习四、全课总结练习四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你觉得有什么好的方法?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课本P22例11、练一练、P24练习四第9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用数方格方法计算面积时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同时初步学会用这方法估计并计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2、使学生体会平移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感受转化的策略。教学重难点掌握数方格计算面积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教学例11三、练一练出示例11:某自然保护区一个湖泊的平面图,让学生知道,每个小方格表示1公顷,你能估计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伙伴讨论:只数整格的,实际面积比数出来的结果要大一些。把不满整格的也当作整格数,实际面积比数出来的要小一些。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数一数,优化方法。让学生理解先数整格的,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算出来的面积比较准确。第1题:出示树叶图,问:你能估计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仿照上题做)学生自己数一数,分享交流。可以先数整格的,作上记号,再数半格的。第2题:先在方格纸上描出自己手掌的轮廓线,再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自己手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估算的优点。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巩固练习.四、思考题练习四第9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树叶,把它的轮廓线描在方格纸上,估计它的面积。学生自主操作,伙伴分享。出示题目:三幅图中的正方形边长都是32厘米。三个荷叶的形状和大小也完全相同。先计算出每个正方形中小方格的面积再估计荷叶的面积。在哪个图中估计的荷叶面积更接近实际面积?为什么?阅读“你知道吗”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整理与练习(一)教学内容完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的第1—5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教学重难点理解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方法整理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三、练习与应用:伙伴试学:1、伙伴质疑:先让每组小伙伴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1)、制表:图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S=ah三角形S=ah÷2梯形S=(a+b)h÷2(2)、画图:S=ah÷2S=abS=ahS=(a+b)h÷2S=a2、伙伴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1、完成第1题(1)出示: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到的?(2)提出要求:逐个比较,有序,抓各自的特征。(3)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4)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5)集体交流。(6)你能算出这4个图形的面积吗?2、完成第2题。(1)出示:学生自读题。(2)指名说说每幅图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什么公式求。(3)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弱势生。3、伙伴试学:出示第3题(1)伙伴质疑:要求画出的图形与图中的长方形面积相等,你们打算怎么画?(2)伙伴探究:教师巡视,观察各对小伙伴的操作,针对较弱势的小伙伴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3)伙伴交流:展示各组小伙伴的画法,不同的补充。(4)伙伴分享:重点展示说明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0,具体画法可以自由选择。作业布置第26页第4、5题板书设计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整理与练习(二)教学内容完成第26-27页“练习与应用”6-10题、“探索与实践”11-13题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土地面积常用单位以及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练习与应用伙伴试说:1、计量土地面积常用哪些单位?它们与平方米有什么关系?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1、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1、第7题出示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学生独立计算,比较方法。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4、第9题交流展示: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2、第10题(1)出示题目,自读题。(2)独立思考,打算怎样解决?(3)伙伴交流: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4)集体交流解答方法,教师给予点评,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8米。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探索与实践三、思考题四、评价与反思1、第11题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教室地面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让学生分工合作。2、第12题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比较两次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改变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后,它们的面积没有变化,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同样是20本练习本摞在一起的高度)。3、第13题学生自主操作,集体反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通过这一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得失,以改进学习方法。作业布置补充习题课题多边形的面积课题校园绿地面积教学内容第28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的面积公式来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2、在实际测算活动中,发展学生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3、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会灵活地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教学准备课件、校园平面图;测绳米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提出问题:一、想想算算师:出示校园草坪的图片。问:要计算它的面积,可把小华难倒了。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点不同,大家想帮助他吗?师:揭示课题:校园绿化面积1.出示题目:华风小学校园里有一块草坪,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展示学生的想法。生a: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合成的。(图2)生b:可以看成从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梯形。(图5)生c:可以看成从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合成的。(图4)生d: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合成的。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几张同样的画有草坪平面图的纸片,让学生把方法表示出来。3.

找出数据,计算面积图3以图2的方法为例。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宽.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学生口述算式。学生自由练习,找出有关的数据,并计算出面积。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量量算算三、画画算算四、回顾反思:师:用图6的补法,能求出草坪的面积吗?小组讨论,先对几种方法分类,再概括。方法一二三都是把图形分割成两个基本图形;方法四五是先补它补上一部分变成基本图形。4.比较几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教师板书“割”和“补”,然后把画有方法的纸片分类排放。师: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草坪或花圃,先估计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测量计算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算出结果。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怎样设计更美观实用一些,你可以大胆想像。把设计方案画在提供的方格纸上。议一议:设计图上要表出哪些内容?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作业布置补充习题单元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本单元系统的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三、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伙伴目标:1、通过“伙伴门诊”,促进学生伙伴合作、自学自纠,提高小数认识中的书写、比较大小、改写的正确率,培养伙伴情谊。2、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和小伙伴的合作交流、个体的自主探索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课时安排:8课时主备人夏传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内容P30-32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二、回顾一位小数的含义:三、初步感知两位小数出示班级里一组同学的身高数据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数据。启发: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个小组同学的身高数据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数据(都用小数表示),你认识这些数吗?引导: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有些小数的含义大家是知道的,有些小数的含义还不是太清楚。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出示填空题:1分米=eq\f((),())米=()米3分米=eq\f((),())米=()米提问: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出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指出:0.1和0.3都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1、出示填空题:1厘米=eq\f((),())米=()米提问: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提示:1米等于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指出:1厘米是eq\f(1,100)米,eq\f(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0.01读作零点零一。2、出示填空题:4厘米=eq\f((),())米=()米12厘米=eq\f((),())米=()米提问:4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12厘米呢?提示:因为1厘米是1米的eq\f(1,100),4厘米是4个1厘米,所以4厘米是1米的eq\f(4,100),也就是eq\f(4,100)米,12厘米是12个1厘米,所以12厘米是1米的eq\f(12,100),也就是eq\f(12,100)米。指出:4厘米是eq\f(4,100)米,eq\f(4,100)米写成小数是0.04米,0.04读作零点零四,12厘米是eq\f(12,100)米,eq\f(12,100)米写成小数是0.12米,0.12读作零点一二。3、让学生根据31页直尺图,完成填空。学生完成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把7厘米写成0.07米的?又是怎样想到把11厘米写成0.11米的?学生讨论后指出:因为eq\f(1,100)米可以写成0.01米,所以eq\f(7,100)米可以写成0.07米,eq\f(11,100)米可以写作0.11米。引导比较、归纳启发:0.01、0.04、0.12、0.07、0.11这几个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所表示的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指出:这些小数都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启发:联系刚才的学习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的应是怎样的分数?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四、初步感知三位小数五、概括小数的意义六、指导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引导:如果把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eq\f(1,1000)米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1毫米=eq\f(1,1000)米=0.001米指出: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提出要求:你能照样子把40毫米、105毫米分别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追问:解决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指出:40毫米是eq\f(4,1000)米,eq\f(4,1000)米写成小数是0.040米,0.040米读作零点零四零。105毫米是eq\f(105,1000)米,eq\f(105,1000)米写成小数0.105米,0.105读作零点一零五。让学生完成31页填空,并要求他们分别读一读写出的三个小数。引导比较、归纳。提问:0.001、0.040、0.105、0.086、0.160都是几位小数?他妈所表示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之处?指出:这些小数都是三位小数,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提出要求:回顾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认识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成小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含义各是什么?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追问: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各自完成填空,再依次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为什么1分是eq\f(1,100)元,5分是eq\f(5,100)元,7角3分是eq\f(73,100)元?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七、巩固练习:八、课堂总结(2)为什么写出的小数都是两位小数?(3)你知道0.50元表示多少钱吗?你是怎样想的?2、指导完成“练一练”(1)要求说出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通过分数和小数的比较,再次强调: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2)追问:知道涂色部分表示0.7,你还能用小数表示这个图形的空白部分吗?(3)出示三个正方形,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合适的正方形(均分成10份或100份),表示0.9、0.07和0.52.伙伴门诊:练习五的1—6题。1、伙伴预诊:自主审题,将需要注意的地方圈起来,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伙伴问诊:互相交换,检查题目完成情况,重点观察自己认为特别容易错的地方。3、伙伴纠正:互相告知错误的原因并独立更改。4、伙伴交流:全班展示。5、伙伴复诊:二次检查错题是否已经正确订正,教师了解班情。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题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32-34页例2、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7—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记数单位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二、出示例2: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