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能力篇)_第1页
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能力篇)_第2页
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能力篇)_第3页
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能力篇)_第4页
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能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是()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2.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杰地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康梁和孙中山也从这里出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下列内容准确的是()A.康有为在广东广州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B.1980年,中国开放广东的深圳为通商口岸C.孙中山在此地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D.1924年,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建立3.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是()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实现自由民主法治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了三次艰难探索。其共同点是()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5.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事件结论①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戊戌变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③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梁启超批评李鸿章,“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分析梁启超主张()A.发展科学技术 B.改革政治制度C.开展外交活动 D.建立新式海军7.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为其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A.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C.中国人民的探索 D.中华民族的崛起8.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中提到:“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旨在体现黄花岗起义()A.为民主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9.“庚子(1900年)和辛五(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10.小明的爷爷今年(2012年)恰逢八十大寿,即1932年出生,他平时常说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有人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A.二十年 B.二十一年 C.三十年 D.三十一年11.“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存”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这份《讨袁檄文》背后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12.对下面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①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②军阀割据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③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④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3.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分开条目述说)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所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14.有人认为:“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对于这两件事,你认为下列最典型的事例是()A.洋务运动、《南京条约》签订 B.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签订C.辛亥革命、“二十一条” D.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5.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横线应该填写的是()中国历史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世界历史古代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现代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16.“以下内容能够体现“近代化早期探索”的是()①洋务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④戊戌变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材料分析题17.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写出材料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8.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館,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文《中外新闻史概要》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戍成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材料三: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19.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顾、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材料三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年年递增4.8%。——摘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积,分析“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20.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被称为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现代化发展方式一一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②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③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④《青年杂志》封面⑤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⑥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材料三: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国具有爱好和平、促进发展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中国近代遭遇西方工业化列强侵略,国家和人民深受其害,不走帝国主义压迫他国的老路。党中央意识到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摘编自丁志刚、熊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基于中西方现代化的比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述英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起到的推动作用。(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像或材料所反映的中国探索现代化史事,将下表补充完整(填写序号)。历史时期图片/材料序号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3)学术界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人认为,古老的中国走向现代社会是工业革命下西力东侵的结果,有人认为是来自中国社会内部的自发动力的突破。请任选一个观点,并选用材料二中的某一图像或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4)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为研究这一特点,请你根据所学再补充一则史料并作简要说明。《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民国时期,对这一经典作品的阐释与演绎因时而变,呈现不少“新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术界的“新”界定《桃花源记》甚至被当作白话文……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为什么爱读陶渊明……因为他们的诗词是用白话做的。”——《<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教科书的“新”编排《新编中华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五册)》(1915年)目录(节选)第16课《地方自治》(民国)第17课《桃花源记》(晋)第18课《养蜂》(宋)(以养蜂比喻养民……《新学制中学国文教科书初中国文(第四册)》(1931年)目录(节选)第七组《一个快乐的村庄》(民国黄英)《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政治与民众》(民国徐志摩)第八组……●文艺界的“新”演绎中国人没有安居,没有乐业。逃难行,迷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旁有一洞……疑为桃源洞……却安知桃源洞今已为毒蟒所据(占据)矣。——1937年《新桃花源记》李绚21.从上述材料看,《桃花源记》被当作“白话文”当是受到____的直接影响。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2.观察目录,两部教科书对《桃花源记》及其前后课文的编排都____A.据作品问世的先后顺序排列B.聚焦作品包含的政治、民生主题C.按“文言文”“白话文”分类D.彰显陶渊明超然俗世的精神追求23.根据所学知识,作品借“桃源洞被毒蟒占据”喻指的社会状况是:24.根据以上思考,从时代特征的角度说说为何民国时期对《桃花源记》的阐释与演绎会涌现不少“新意”?

答案1.B2.D3.C4.B5.B6.B7.C8.A9.C10.B11.C12.D13.A14.D15.D16.C17.(1)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2)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论题: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改变政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社会的这种进步又推动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18.(1)载体:石刻;木刻;器皿;木牍等。历史史实:秦始皇灭六国,统全国;创立皇帝制度;设立丞相制度;统一度量衡等。(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变法图强;通过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等。(3)背景:1929-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社会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