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安徽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安徽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安徽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安徽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2.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某种经济现象,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唐朝B.南宋C.明朝D.清朝3.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时,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4.“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A.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B.贵族与地主矛盾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矛盾5.德国诗人海涅曾经为拿破仑写过这样的诗句“每当想到陛下,记忆便充溢着夏日的苍翠和暖阳”;海涅这样描写当时的家乡:“完全按照法国的方式统治着,奴隶制人身依附和徭役杂税都被废除了”。海涅的赞叹是因为拿破仑:A.加冕称帝和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B.军事征服除俄国之外的欧洲大陆C.颁布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民法典D.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6.“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参战各国共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上述材料叙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A.原因B.性质C.过程D.影响7.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某学生在历史课堂笔记中整理出如下知识提纲:这表明该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中国戊戌变法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日本明治维新8.“(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9.下列图片中的文物能够共同印证A.佛教文化交流B.古代中国艺术成就C.古代中外交流D.中外民族间的交融10.2018年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首站选在西安。分析认为马克龙积极回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分析主要基于西安是()A.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B.古代唐朝的都城C.秦朝兵马俑的所在地 D.丝绸之路的终点11.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12.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本侵华D.东北易帜13.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100多万人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次战役是A.中途岛战役B.斯大林洛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战D.柏林战役14.吕思勉在《中国文化史》中说“…中西交通以来,自然不能没有变动。其首先设立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庚子以后,又因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对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官制的变化②总理衙门的职能是负责中外交通③外务部是20世纪初设立的,地位高于六部④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签订后设立的,早于六部的设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5.“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D.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6.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的海上阅兵活动于4月23日在青岛举行,10余国派舰艇参加。历史上,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17.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最能证明李鸿章才识的是()A.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B.投身洋务运动C.签订《辛丑条约》 D.创建湘军18.学者苏智良在《毒品与中国社会》的演讲中说:以鸦片为例,他们并不满足一般的一榻横陈,而是形成了“鸦片文化”。媒人说媒,以吸几钱眼膏为衡量家财的标准;遇红白事,以排出多少张烟榻为场面大小。这说明,鸦片在中国泛滥A.麻痹中国人的精神,恶化社会风气B.造成清政府财政困难C.降低军队战斗力D.使中国人体质下降19.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下列史实体现维护国家主权的是①清朝雅克萨之战②土尔扈特部回归③《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香港澳门回归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20.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21.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相互渗性,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下列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A.甲骨文B.龙门石窟C.医圣祠D.兵马俑22.下列关于香港问题的表述错误的是A.1842年,香港岛被英国政府割占B.199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C.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D.香港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3.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4.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一项外交思想相吻合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多边外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西汉_________主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6.1945年成立的________,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1995年正式成立的________,是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而建立的。27.下列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劝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项发明成果,写出名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二,选择一个国家,写出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发明成果。根据材料三,写出作者的观点,举一例说明并阐述你的理由。29.(6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实践和推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根据材料一指出无产者运用这一武器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四: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材料五:有位领导人曾经说过:“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材料六: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创造性探索,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据材料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邓小平的创造性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综上述材料,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30.(7分)世界原来是“孤立”的;曾经是“欧洲”的;也曾是“美国”的;如今是“大家”的。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图材料一与哪一事件相关?它的开辟对世界、对欧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材料二认为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又是殖民主义强盗。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材料三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材料三所指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你认为在英国成为大国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并说明理由。材料四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材料四中欧洲怎样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的。材料五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二战后美国为加强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五中美国经济发展在第三阶段呈现出怎样的特征?材料六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了更好的利用欧洲的资源,振兴经济,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材料七发展中的中国,提出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战略思想。根据材料六概括,促使欧洲重组的因素有哪些?欧洲的统一、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所以从1919年到1949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主题和特征。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根据阶段特点得出答案。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宋朝时,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可以看出,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

题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结束了战时的同盟关系,两国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抗,即冷战,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国王鼓吹“君权神授”,推行封建专制,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国王与议会的矛盾.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发生的人民起义,而新议会却要求限制国王权利,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经过几年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5、D【解析】

根据“完全按照法国的方式统治着,奴隶制人身依附和徭役杂税都被废除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拿破仑战争中,他所到之处,没收王室和贵族土地,将其置于帝国的统治之下,从而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并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到这些地区,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材料叙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战争期间参战各国共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这场战争对人类而言是一场浩劫,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7、D【解析】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不符合“脱亚入欧”,俄国本身就是欧洲国家;B项中国戊戌变法内容没有“废藩置县”;C项美国罗斯福新政不符合“脱亚入欧”,美国不是亚洲国家;D项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脱亚入欧”,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得出答案。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学习西方实行改革,主要内容有:“废藩置县”,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脱亚入欧”。8、A【解析】依据材料“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五经》是中国的经典著作,魏孝文帝在北魏广泛传播,不该一字。故反映的是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9、C【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城记》是研究古代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东罗马金币在洛阳的不断发现印证了丝路当年的繁华以及洛用在国际交流中的核心地位:登封少林寺是古代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产物。三者都可以为古代中外交流的历史提供实证,故C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均不全面;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此题选C。10、A【解析】根据题干“一带一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由此可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首站选在西安的原因是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A项符合题意;古代唐朝的都城在西安,但是与丝绸之路无关,不符合积极回应“一带一路”的倡议,B项不符合题意;秦朝兵马俑的所在地是西安,但也与“丝绸之路”无关,不符合积极回应“一带一路”的倡议;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本身错误;所以答案选A。11、C【解析】

根据材料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C项符合题意;D项在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12、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基本结束。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C项不合题意;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100多万人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次战役是诺曼底登陆战,C项符合题意;A项的时间是1942年6月;B项的时间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D项的时间是1945年5月。由此可知ABD三项与题干“1944年6月6日”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官制的变化;“庚子以后,又因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之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15、B【解析】题文材料“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看出题文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的是文艺复兴;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准确解读题文材料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然后根据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16、C【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海军创建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创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历史上,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洋务运动时期。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7、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投身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李鸿章在近代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是慈禧太后,选项A不符合题意;签订《辛丑条约》是丧权辱国的表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创建湘军的是曾国藩,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A【解析】

根据“以吸几钱眼膏为衡量家财的标准;遇红白事,以排出多少张烟榻为场面大小。”可知,此材料中反映了鸦片麻痹中国人的精神,恶化社会风气。所以A符合题意,BCD材料均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9、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①符合题意;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但不能说维护了国家主权,②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的主权受到侵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没能维护国家的主权,③不符合题意;香港澳门回归维护了国家的主权,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维护国家主权”,逐一分析①清朝雅克萨之战、②土尔扈特部回归、③《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香港澳门回归的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20、C【解析】

依据题干“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故选C。2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所以B图片龙门石窟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汇,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解题关键词是“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根据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2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3、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出,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上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英法两国经济实力下降,但是所占殖民地面积即在世界的政治地位,仍然处于世界第一、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要求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经济政治实力变化的表现,但不是最终结果,不合题意,故选择D。24、B【解析】

据材料中“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可知,这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相吻合,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亚非国家团结共荣”之同,存“各国社会制度”之异,“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中观点不符,排除。故选择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司马迁齐民要术【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26、联合国;世贸组织(WTO)【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主要职责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95年正式成立的世贸组织,是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而建立的。27、全球化多极化【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格局逐步走向全球化,继而引发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因此填写全球化、多极化。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文明保存更加容易,且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活动创造了条件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2)德国: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美国:立法保护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德国:内燃机、汽车等的发明;美国:电灯(泡)、飞机等的发明等。(3)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举例:结合所学,举出科技成果,从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说明即可。【解析】

(1)依据材料一“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信息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文明保存更加容易,且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根据材料二“劝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的信息可知,德国注重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了本国科技的发展,典型实例是内燃机、汽车等的发明。(3)根据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者的观点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劝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结合科技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怎么正确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29、(1)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3)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没有时间不扣分。)(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李大钊。(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6)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武器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2)根据材料二“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新经济政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同苏俄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依据材料三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由于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李大钊。(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综上述材料,结合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