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医患关系研究_第1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医患关系研究_第2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医患关系研究_第3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医患关系研究_第4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医患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选题背景近些年,由于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患者自我权利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事件发生。2019年12月24日,由于不满意医生对其母亲的治疗,孙文斌拿起刀子在医院将杨文医生杀害;此外还有,在2020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主任陶勇被一患者砍伤等等此类事件层出不穷。通过Alpha案例库的高级检索,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就已达到18112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2018年与2017年案件数量分别为12249、12734件。显然,当前我国医疗行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对当事人造成损失,也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一大特征,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医生和患者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医生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这也导致医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诱导需求及道德风险。而缺乏医疗信息的病人,不知自身得了哪种疾病,也不知如何去治疗,不清楚效果怎么样也不知道实际需要多少费用[1],因此,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此同时,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生职业水平的有限,医生对患者的信息也存在一定的盲区。显然,医患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是研究医患关系的主要重点。选题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低,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万个,其中:医院3.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万个。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08亿人次,同比提高1.53%;(见表1、表2)。由数据看出,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其伴生的医患关系在我国社会关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研究现阶段我国医患关系的发展,改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对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降低医患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缓和医患关系紧张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1近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单位:个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数1014000997433986649983394983528医院数340003300931056291402758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96000094363993302492651892077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3500034997346523432734321乡镇卫生院数3600036461365513679536817村卫生室数621000622001632057638763640536门诊部(所)数26700024965422922121618720857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1700018033198962486631927表2近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情况指标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亿次)83.0881.8379.3276.99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数(亿次)79.7878.4876.0073.69医疗卫生机构观察室留观病例数(万人)4488.974944.695077.005468.35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健康检查人数(万人)43534.7641855.7845290.1338457.90医疗卫生机构急诊病死率(%)0.10.10.10.1医疗卫生机构观察室病死率(%)0.10.10.10.1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研究目的(1)厘清医患关系的涵义及我国医患关系发展的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进一步认识医患关系,在前人已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明晰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的相关概念,进而分析我国医患关系发展现状。(2)分析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并提出缓和医患关系紧张的政策建议主要通过文献检索,对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信息不对称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医疗信息不对称的因素。.提出相应缓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行性建议,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改良患者的就医体验,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体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医患关系研究综述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关于医患关系的理论研究资料甚多,其中就有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病人角色”概念,托马斯·萨斯等人提出的医患关系三种模式;斯蒂格利茨等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等。可见,医患关系这一话题广受国外学者的关注,所发表的相关著作也有许多。主要有以下观点:(1)国外关于医患角色的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在1951年提出了“病人角色”的概念。帕森斯认为,当医生给病人治疗时承担着支配作用,而病人处于从属地位。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当医生不得不迅速对病人作出决定时,病人的拒绝或协商选择将变得无效[2]。1956年,托马斯·塔斯等人在帕森斯的理论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他们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医患关系模式,即“主动-被动(父权制)”模式、“指导-合作”(即患者主动与医生合作并服从医生的命令)模式,“相互参与”(即患者不仅积极配合,而且参与治疗过程)模式。[3]。(2)国外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医患关系研究对于信息不对称这一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不完全信息导致了市场失灵。美国经济学家谢尔曼·福兰德等人(1993)指出,病人和医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信息贫乏,但医生在信息上占优势。[4]AkiraKurimoto(2004)指出:由于病人缺乏医疗知识,缺乏选择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旦病人住院,医生的决定传统上被认为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病人必须在医疗保险之外支付。[5]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88)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的医疗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去调控。[6]StephenShmanske认为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商品,源于医疗服务具有多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7]加拿大教授埃文斯提出,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生可以控制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此时,医院往往提供过多的医疗服务。[8]同样,有医疗保险的患者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费,会选择过度医疗,浪费医疗服务,产生道德风险行为。国内医患关系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十分关注国内医疗服务中的医患关系。国内多从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视角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关系。以下是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论文的观点:赵莉娜从信息经济学的范畴出发,提出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疗产业的概念没有转变,服务的概念也没有确立,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对此分别构建并分析了“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9]刘宝民从行政管理角度,以医患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医患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并以昆明市医疗卫生局为例,提出了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和措施。[10]李止戈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运用机制设计的理论,列举我国目前大多数调节医患关系紧张的政策和制度,并证明了医患零和博弈是一个非均衡博弈。[11]邓绍希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医生病人的角色定位不对称、不对称的医疗信息、医疗选择的认知偏差和不一致的医患认知。同时,医患之间的“知识鸿沟”以及媒体报道对医患的影响。[12]此外,还有施卫星从法学视角,指出医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13]。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医患关系的研究成果丰富且多角度,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研究分析我国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理论概念,分析我国医患关系的情况,成因等问题,相应地找出缓解我国医患关系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研究结构与方法本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文献研究与描述性研究法,将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关系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分别介绍医患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第三章分析我国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具体表现极其原因分析。第四章提出了改善我国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和建议。相关理论概述医患关系概述对“医患关系”的解读不同的学者对于医患关系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医患关系涉及到医疗、道德、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关系。[14]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是以医护人员为一方、以病人及家属为另一方的双方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形成的社会关系。[15]有人认为医患双方是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应该遵循经济学原理去缓和医患矛盾。[16]有人把医患关系看成是契约关系、消费关系、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17]。此外,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医患关系特指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医患为主体的群体之间建立的相互关系[18]。关于医患关系的定义,笔者同意著名医学史学家西格利斯的一句话:“每一种医疗行为总是关系到两类当事人:医疗群体和社会,而医患关系是这两类群体之间的多方面关系。”这句话阐述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内涵是医患关系。当前医患关系的特点当前,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医患关系进入新阶段,中国的医患关系呈现出以下新特点:(1)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已经不能满足医患双方的沟通需求。医患关系涉及面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观念和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2)由于医学的特殊性,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度也逐渐增强;由于自我维权意识的加强,患者在争取个人利益的同时,采用非法的、极端的手段妨碍医疗服务的进行,也促使医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实施防御性医疗,进一步加剧医患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医患矛盾的升级与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3)新时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因素、媒体因素、医疗因素、病人因素等。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及其类型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发展和成因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首次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在交易中,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都不同。在生活中,一些人拥有其他人都没有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的人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缺乏信息的人则处于不利地位。信息不对称的出现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不同的个体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对称。客观原因是个体获得的信息量社会因素有关,如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分布越来越不对等。因此,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分类根据交易双方签约时间前后进行划分,将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根据不对称内容进行划分,分别称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非对称信息指的是一些参与人的行为,也可以是参与人的知识和信息。(见表3)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对应的分别是事前信息不对称和时候信息不对称。前一个例子类似于“二手车销售”,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所售车辆的好坏情况。后一个例子有医疗保险和委托代理问题,买方比卖方更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信息拥有方对另一方隐藏了信息(或知识),事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信息拥有方隐藏了对另一方不利的行为。

表3信息不对称模型的分类隐藏行动隐藏信息事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事后信息不对称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行动和知识都不对称)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行动知道,知识不知道)医患关系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类型在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患对病情的认知不对称由于医生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查看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大致病情和发展机理有所了解;而患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除了自身的感官体验以及旁人的经验,对于病因、疾病的发展机制和病理作用都需要通过咨询医生才能够了解。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与患者相比,以医生为主的医疗服务供给者对治疗方案及其效果、医疗设备及其功能。医疗服务及其价格具有相对的信息优势,医患双方对信息的掌握情况不均衡。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处在信息优势地位,而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处在信息劣势地位,双方在医疗服务信息上不对称。媒介传播信息的不对称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媒体的传播舆论具有导向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媒体对于部门报道有失客观公正,新闻媒体往往缺失相应的医学知识,这经常导致将当前的难题和医疗事故归咎于医务人员,报道缺乏客观公正的新闻,加深社会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误会。一方面,媒体部分报道立场不够客观,刻意迎合读者,报道不恰当的新闻,吸引眼球,从中获利。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遇到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又往往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引发下列问题: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逆向选择(一)逆向选择的含义逆向选择一般是指由于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等和商品价格下降,造成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被退出市场的行为,久而久之便造成市场上交易的产品质量平均下降。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最典型的逆向选择模型——二手车市场。逆向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有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即使价格下跌,消费者增加购买(也许是受观念的影响,担心“便宜没好货”)。(二)医患之间的逆向选择(1)患者的逆向选择国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的医疗机构通过媒体广告进行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无法识别哪家医院具有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高性价比,这可能导致这些医院服务质量低、收费高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国内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当病人缺乏信息时,盲目地以医院等级为标准来衡量医院的服务质量。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直接一窝蜂往大医院跑,导致国内的大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加剧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2)医生的逆向选择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为了尽可能减少自己的责任,保护自己的利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生利用信息优势,选择患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对病情更有利但风险大的方案,医生可能不会选择。这种现象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违背医学伦理学的有利原则。道德风险(一)道德风险的含义道德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相对于逆向选择而言,道德风险是一种客观的、事后机会主义的行为。同样,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复杂性,医患之间也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二)医患之间的道德风险(1)患者的道德风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由于对医疗效果不满意亦或是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对昂贵的治疗费用存在意见,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敲诈勒索,殴打医护人员,以获取医院更多赔偿。此外还有隐瞒病情。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向医生隐瞒或谎报病情,过度消费医疗,以此骗取医疗保险、交通意外等第三方的赔偿。(2)医生的道德风险医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有以下几点:①“诱导需求”。由于缺乏医疗信息,病人很难判断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加上医疗监管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生对患者的“诱导需求”。比如让病人进行一些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开很多药方等等。②医生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耐心。一些医生在面对患者的咨询时显得没耐心,对病人“生、冷、硬、顶”。③医生对患者采用“防御性医疗”。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出现医患纠纷,可能对患者进行防御性医疗,让患者做多余的辅助检查。医生的道德风险是引发医患冲突重要因素。医患关系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医患双方获取医疗信息的能力不同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加上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程度加深,使得医生和患者所具有的知识差异性扩大。因此,医生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治疗经验,而患者缺乏医学的知识,医疗信息的差异导致医患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同时,在患者的经济能力范围内,无论医疗价格如何上涨,大多数患者仍会接受,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很小。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当前,医学界有许多盲区,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同一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每个治疗方案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全球共有3700种疾病,只有700种疾病被人类所认识;国际公认的诊断准确率为70%,治疗成功率为75%[19]。医疗风险伴随着医疗服务。医疗风险的结果,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是不确定的。医疗服务的不确定可能致使一些患者失去理智,引起医疗纠纷。因为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不仅承担着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承受身体上的病痛,甚至失去生命的代价。医疗服务市场过度市场化20C80S以来,医院普遍实行“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为了追求企业的利益,医院将医患关系演变成了某种利益关系。同时,医院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医生的收入,处在信息优势方的医生可能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和开大处方等手段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媒体报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部分媒体为博取观众的眼球,谋取经济利润,不去核实调查医患纠纷,在真相查明之前就作出失实的新闻报道。很多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缺乏个人的判断能力,经常不能判断新闻报道的真实。媒体报道过度报道医患纠纷、冲突,对医院和医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没有亲身经历医疗纠纷,但在媒体长期报道片面观点的新闻影响下,加强了患者对医生、医院的刻板印象,破坏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加大医患矛盾。医疗信息不流通,缺乏公开制度医疗信息流通不畅,可能导致医患双方产生“信任危机”。而缺乏信任的医患之间,更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缺乏医疗信息的病人,应关注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的内部管理。为加快信息的传递,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缓解医患关系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政策建议针对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从第三方机构、医院、患者三个方面提出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政策建议:国家和社会应制定配套措施,保障医疗服务正常运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普法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说,卫生法制化的体制不健全是引起医患纠纷的根源。法律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准则,为医疗服务市场提供保障。由于医疗行业是公共行业,需要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才能使其朝良性的方向发展。2010年我国实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这一办法在实行过程中缺乏法律约束力和威慑力,然而,我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处理医患关系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理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细化其内容,要提高到法律层面,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制公开应公开的信息,有效缓解医患关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应通过立法来约束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同时,法律可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信息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对医疗市场的监管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监督体系,在医患间信息不对称下可以监督医生行为,督促院方把病人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此外,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标准,对医药进行分开核算,监督控制医疗服务中医生的道德风险行为,防止医疗机构的价格欺诈,对不按照规定乱收费的医疗机构给予沉重打击,责令改正。加强对药企、医院等医疗相关行业的监督,缓解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健全医疗保险体制,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医保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改革医疗保险机构报销制度,使得全国医疗保险信息可以互联互通,可对医疗方面形成强有力的制衡,减少医疗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机会也可以对患者形成有效的监督,避免“骗保”行为的发生。医保机构可以按照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和标准,定期检查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服务情况,约束医生的诱导消费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有必要为购买医疗事故险和医疗责任险,以此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保护型医疗行为,政府和社会商业医疗保险应该提供和支持这种保险业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小区域间信息不对称在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很多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加剧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发生。现阶段,2019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达23219.7万人,同比提高2.6%。医院18483.4万人,同比提高3.5%,其中:公立医院15308.6万人,同比上升4.3%;民营医院3174.9万人,同比下降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61.0万人,同比下降1.5%。其他机构974.9万人;除此以外,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少,东西部区域间缺乏医疗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由此可以得出,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方面呈现资源不足、地区分配不合理等特点。(见表4、图1)表42019年1-11月各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机构出院人数(万人)同比增长公立医院15308.64.3%民营医院3174.9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61.0-1.5%其他机构974.9-注: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图12019年1-11月各地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量表52019年1-11月各地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量地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数

(万人次)出院人数

(万人)诊疗人次数

(万人次)出院人数(万人)总计340478.418483.499750.93407.4北京13889.2332.3--天津6440.3146.8678.12.2河北13815.9834.92889.1104.7山西5847.8323.31084.629.5内蒙古5077.8294.7830.620.1辽宁9808.8583.61556.636.1吉林5237.4338.4924.014.9黑龙江6187.8487.9544.131.2上海15466.7410.9--江苏23163.51013.58526.9181.0浙江27010.4860.09960.234.1安徽10267.4694.55208.0105.6福建9199.8415.72900.476.4江西7409.3555.72915.1180.2山东22389.11337.76239.0198.7河南20417.11395.810219.1275.5湖北12879.4835.34561.2247.0湖南10528.3987.63536.5357.3广东36525.61331.76587.8169.4广西10082.8605.14042.8257.6海南1923.396.21071.76.7重庆7164.3464.81776.9159.2四川19991.41254.88723.5434.3贵州6941.8591.33272.2129.4云南10744.6733.15267.1139.6西藏458.217.4395.00.9陕西9032.5630.52025.869.4甘肃4583.2343.31249.266.1青海1242.087.0215.48.7宁夏1976.498.9574.84.4新疆4773.0380.71975.767.2注:数据来源国家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注: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政府应该正确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卫生投入力度,统筹区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差距。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去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工作,对这类群体提供薪资补贴和提高福利标准。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区域间医疗卫生的信息共享,满足当地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减少区域间医疗信息不对称,缩小地区差距,有效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加强媒体舆论的正面宣传,促进医疗信息透明化目前,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人们主要依靠新闻媒体来获知一些医疗事件的新闻。媒体报道是社会反映的风向标,正确的媒体舆论有助于扩大医疗信息透明化,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但是,有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医疗方面不公正、不客观、不专业,导致社会公众的医疗事件产生误解,促使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紧张。不恰当的舆论导向,使得患者的医疗意识步入严重的误区,加剧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导致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媒体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医疗纠纷多做调查,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公正的报道,使医疗信息更透明化。此外,媒体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严格把关医疗广告中的虚假包装行为,避免将营利性医院全部摇身一变成为包治百病的一流医院。媒体应该在医患关系上发挥正能量作用,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和医患矛盾。医方应完善管理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危害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沟通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医院应该加强医疗道德教育,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医护人员应该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医术水平,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同时,医务人员应该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及时、主动、科学、客观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在诚信原则下释放最大的信息量,做好法律规定的充分告知的义务,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最大限度维护患者利益使其进一步规范行医过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停止收入与服务提供量直接挂钩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医生有可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患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例如过度医疗、保守性治疗、红包回扣等行为都损害了患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针对这一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情况,医院应该合理提高并公开透明支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将医生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关系,遏制医生滥用个人信息优势的行为。同时,医院应该建立透明的医护人员信用体系,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医院应该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经费补偿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将费用包干的预付制方式替换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切断医生收入与服务量之间的关系,避免某些医生的道德风险行为。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提供医患双方信息沟通平台医疗服务市场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医院可以通过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互通,建立专业的媒体平台,公示医疗质量、收费标准、技术条件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向患者公布相关医疗技术水平、诊疗能力、药品价格、服务质量和流程等信息;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等交流平台发布医疗信息,利用互联网交流渠道扩大医院媒体的影响力,弱化由于“医学知识”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产品的认识和医疗服务透明度,也能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应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决策患者应该主动了解医学常识,增加对医疗信息的了解如果患者能认识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白病这一点,而不是把到医院就诊看做一种简单的商品消费,往往是付出后而不能获得等值的回报。在学习基本的医学常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基本的医学科学素养,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医生,减少医患之间的误会,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小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患者对医疗信息的一知半解,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医患矛盾,但特殊情况排除。患者应该主动去了解基础的医学知识,加强沟通和理解。同时,患者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信任,将真实的病情告知医生,不隐瞒病情、不提供虚假健康信息,不故意制造医疗纠纷,扰乱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患者应该主动参与医疗决策,促进互动型医患关系有学者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真正的知识和责任不是由客观事实产生的,而是由彼此相互作用以实现更透彻理解的不同人所形成的,这种逐渐成为参与过程的一种形式。[20]。建立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需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普通公民应该主动参与治疗,虽然患者不具备专业知识,但也能够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决策中,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缓解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结语在我国,医患矛盾是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关系着每一个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本文选取了当今人们比较关注的领域——医患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相关理论的文献搜索获取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当前医患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找出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缓解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减少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出基于患者、医方、第三方机构的相关政策建议。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也许考虑不够全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待进一步完善,延伸研究深度,丰富文章的内容。医患关系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事,理应十分重视。希望政府能重视愈演愈烈的医疗纠纷事件,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得医患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交流更加顺畅,从而修复医患管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成员参与,才能得到缓解医患矛盾的效果,促进医患之间实现和谐相处。参考文献[1]张洁,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关系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2]威廉.考克汉姆.医学社会学(第1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Szasz.T.S.,M.H.Hollender.Acontributiontothephilosophyofmedicine-thebasicmodelsof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J].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1956:585-588.[4]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迈伦‧斯坦诺‧卫生经济学[M],王健,孟庆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AkiraKurimotoHowSocialEconomyCanImproveUserAccessandtheCapabilityofHealthServices,TheCaseofHealthCo-opsConsumerCo-operativeInstituteofJapanDECEMBER2004.[6]J.E.Stiglitz.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2ndedition)[M].NewYork:W.W.Norton&Company,19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