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1页
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2页
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3页
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4页
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就已经迈入了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大门,至今仍面临着日渐严峻的养老需求。本文将通过罗列国内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模式,并结合国内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部分案例,分析并研究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措施,得出以下对策结论:1.明确产业化思路,明确政府与民营关系,明确产业发展内容,明确相关立法及政府监管,明确社会保障及产业优惠政策;2.完善产业链的形成,增强服务水平;3.加强产业内人才队伍建设;4.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念。望如上建议能够为日后应对我国老龄化的养老需求提供参考。【关键词】养老服务产业化;社会养老;居家养老;政府政策;市场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industrializationofelderlycareservices[Abstract]Fromtheendofthe20thcenturytothebeginningofthe21stcentury,Chinahasenteredthedooroftheagingofthesocialpopulation,anditisstillfacingtheincreasinglyseriousneedsofold-agecare.Thisarticlewilllistthedevelopmentstrategiesandmodelsoftheelderlycareserviceindustryathomeandabroad,combinedwiththecurrentstatusofdomesticelderlyserviceindustrydevelopmentandsomecases,analyzeandstudy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sandpolicymeasuresoftheindustrializationofelderlycareservices,anddrawthefollowingcountermeasureconclusions:1.Clearindustrializationideas,cleargovernmentandprivaterelations,clearindustrydevelopmentcontent,clearrelatedlegislationandgovernmentsupervision,clearsocialsecurityandindustrialpreferentialpolicies;2.Improvetheformationoftheindustrialchain,enhanceservicelevels;3.StrengthentheindustryTalentteambuilding;4.Changetheconsumptionconceptoftheelderly.HopethattheabovesuggestionscanprovideareferenceforthefutureneedsofChina'sagingcare.[Keywords]Industrializationofpensionservices;SocialPension;HomePension;GovernmentPolicy;Market目录TOC\o"1-3"\h\u1.前言 12.文献综述 32.1养老服务产业化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 32.2供给侧改革、PPP模式、合作社模式的养老服务产业 32.3医养结合及智慧养老的养老服务产业 42.4国外养老服务产业化政策 43.国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政策 53.1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53.1.1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 53.1.2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 53.1.3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63.2韩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63.2.1韩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 63.2.2韩国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 73.2.3韩国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73.3英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83.3.1英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 83.3.2英国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 83.3.3英国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93.4美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93.4.1美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 93.4.2美国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 93.4.3美国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前言我国的老年人分为城市老人以及农村老人两大群体。农村老人的养老补贴很少,基本上靠子女解决养老问题,而现在农村有许多空巢老人,绝大多数子女都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家里的老人得不到照顾,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城和子女一起享受晚年生活。城市老人虽然有退休金作保障,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农村老人的小,但是城市老人的子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负担夫妻双方的长辈的养老压力,以及照顾自己孩子的压力。这种所谓的“四二一家庭”模式也给年轻人带来很大压力。目前我国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三种主要的养老方式。其中,对社会和家庭来说成本最低,且能让老年人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模式。但在“四二一家庭”模式下,家庭成员和子女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年人。机构养老是社会型养老方式,有集中养老、服务程度高、居住条件好、养老费用高等特点。老年公寓式养老院是机构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然而老年人需要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因此会缺少来自家庭的心理慰藉。社区养老产业则是可以在社区内给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文体娱乐、日托等服务的,以社区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为中心发展的产业。社区养老产业虽然吸收了前两者的优点并有其不断的发展,成为近年来针对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依然受到中国的传统家庭理念的影响,认为再好的养老机构,也不如待在子女身边强。在老年人中仍有很高比例的人数选择居家养老。早在1999年,我国就开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我国的规定,达到60周岁及以上即为老年人。老年人口基数增大且增长速度加快,逐渐超过了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根据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增加到了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增加到了12.6%。然而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持续加深,预计到了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并于2050年前后超过33.3%。同时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中,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400万。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上升,意味着社会劳动力人口数量比例的下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为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到2019年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为89640万人,下降了8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0%,相较2018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了0.3%。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会直接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减少,更加加重社会养老的负担,加重养老资筹集的负担。养老服务产业在当下老龄化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潜力,但是需要在政府、社区资源、老年人需求以及其消费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所谓养老服务产业化是指养老服务产业在市场作用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实际收益为目标,用过专业的服务和质量的管控,形成的品牌话和系列化的经营方式。养老服务的产业化,要使所有服务于养老行业的企业或机构集合成一定规模,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进步,形成更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正处初级阶段,由于大部分城乡社区及不发达农村地区所具备的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甚至缺乏,导致当地老年人不常享受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等养老服务资源。不仅如此,还存在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职业素养差等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因此,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解决老年人以及失能、失智老人的医疗、养老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将刻不容缓。2.文献综述2.1养老服务产业化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根据目前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情况,付诚和韩佳均(2015)两位学者认为在挖掘潜在行业需求、精细化业内分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间的矛盾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改进[1]。在未来,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模式可分为:纯商业化模式、政府补贴下的准市场化运行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下的准市场化运行模式三种。张国平和柏雪(2019)在对居家养老的研究中认为,目前中国居家养老市场尚未形成,供给资源不足,如果未来没有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则难以形成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2]。而商业养老的养老机构还不是养老的首选,因此社区养老成为日渐流行的新型养老方式,王婷和贾建国(2017)认为社区养老是当前我国最适宜的养老模式。可以通过让老人进驻社区,或购买养老房产等方式养老,但仍有因远离原生家庭而导致老人精神得不到慰藉,养老体验不如居家养老的缺点[3]。王建云和钟仁耀(2019)通过Kano模型设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质量问卷,在调查数据中显示,老人更偏好免费服务,常年享受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并对此具有延续性需求;而且也存在老人对子女依赖性更高,对家庭医生安全问题不放心等。用Topsis法分析数据,认为应按照不同年龄提供不同的个性化养老服务,为老人做健康等级评级,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做调查和评估,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更优化精准的服务供给改革[4]。2.2供给侧改革、PPP模式、合作社模式的养老服务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张园(2018)研究了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并构建了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发展路径:在产业市场化阶段以PPP模式有效结合政府和社会资本,推动养老服务市场机制运行;在产业规模化阶段加快智慧养老和互联网技术在养老产业的应用;在产业集群化阶段加强养老服务产业各项服务和分工的专业化。同时,张园认为政府主营养老产业较多、私营较少,目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养老服务产业的供给不足不精,而需求却不断上涨,供求十分不平衡的现象[5]。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PPP发展模式起步较晚,属于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建设养老机构、投资医养结合项目等方面时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关系。由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综合型养老院,委托专业养老机构运营。但徐宏和岳乾月(2018)认为现在养老资源较少,机构大多走高端水平,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群体无法负担[6]。李俏和贾春帅(2019)对全国四个合作社展开了合作社养老模式的研究,认为目前合作社养老制度缺失及相关法律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全,服务水平和专业性不强,合作社可持续性弱,盈利水平较低[7]。2.3医养结合及智慧养老的养老服务产业在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方面,付诚和韩佳均(2018)认为需要政府、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转型,多模式多层次地向精深医养结合模式发展,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的盈利与福利的关系,建立普适性老年人身体素质评估体系[8]。我国“虚拟养老院”的发展,是我国通过网络信息通讯技术来链接各类养老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林瑜胜(2017)认为该模式虽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家居平台,方便老年人学习、社交和购买等获取周边资源的行为,但是仍有服务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无法满足人性化体验等局限性[9]。在福建泉州也有“虚拟养老院”模式,董丹丹(2019)调查了当地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居家养老模式,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但“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农村养老服务站存在供不应求,覆盖率低,而且养老服务没有形成闭环,存在养老床位不足,相应专业人员缺乏和不稳定等问题[10]。2.4国外养老服务产业化政策不同国家对养老产业发展有不同的模式和政策,在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PACE非常成熟,是由美国政府调动市场力量为社区老人提供的养老体系[11]。英国的养老产业呈私有化发展,主要采用将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结合的措施,从日常生活的基础护理和物质医疗保健方面为老人提供服务[12]。日本则是采用由国家主导的国民福利型养老措施,主要采用居家介护服务,分为上门服务和社区服务,建设“二代居”养老地产,与我国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概念相当[13]。韩国对养老产业市场作产品细分,并提倡尊重老人及养老服务从业者的思想。通过对上述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显然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仍需漫长的摸索和磨合。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和体系制度,还需要针对我国每个地区的不同文化习惯将其革新,才能符合我国国情,建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产业化体系。3.国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政策由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较我国早,其颁布的促进养老产业的策略也较我国先进,因此例举日本、韩国、英国以及美国四个国家在养老服务产业上的发展历史,罗列其政策和现状,并从中得到有利于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借鉴和启示。3.1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3.1.1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恤救规则》作为日本最早的养老制度,从日本明治初期开始便限定了救济老人的条件,救济极度贫困且独身的废疾者,或者七十岁以上的重症老人们。在50至60年代,日本分布的《厚生省白皮书》中指出,国家应结合“经济计划”和“福利计划”,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福利政策落实的同步进行,并出台《国民年金法》,保障20岁至60岁国民的公共养老权益。在国民年金的基础上,还设有厚生年金以及共济年金,分别保障企业在职人员以及公务员的养老权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养老产业的形成初期,主要是建立日本养老市场行业规范,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此阶段日本政府制定专门机构扶持和指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为民营养老企业不愿服务的低收入老年人群体服务。八十年代后,日本民间成立了养老协会基金,并且开始培养养老服务业内从业人员的服务资质。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核家庭”的增多,日本在2000年正式实施了《介护保险法》,更完善了日本养老产业的社会保障体系。3.1.2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根据以往联合国的世界人口调查数据可知,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发展得最严重的国家。日本的养老产业政策分为居家介护服务和设施介护服务,其中“介护”意为关怀、看护和照顾,是对老年人进行的养老干预措施。近年来,日本正逐渐构建“国民皆介护”的养老产业体系,并实施对照顾卧床老人的子女进行奖励的措施,严格培养社会福祉士和介护士,科技方面则对养老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进行研发。和中国一样,日本也受家庭理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介护服务,政府也鼓励这种养老方式。居家介护包括上门服务和社区服务,除文体娱乐项目外,社区内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适老型老年人住宅产品,有利于老年人的出行便捷,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日常护理、人文关爱等人性化的居家介护服务。因此也衍生出了能够满足老年人和年轻人住房功能需求的“二代居”房地产行业。3.1.3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需要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在日本的“二代居”产业下,可以给老年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具有看护性质的、并且还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住宅产品。如日本港北新城为代表的养老地产业,是典型的居家型老年住宅项目。港北新城内住宅设计新颖、配套完善,更有人性化服务保障。港北新城在社会保障体系和介护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将老年人的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并建设“二代居”住宅,方便家人照顾老人,和具有有介护功能的适老化老年专用住宅,配有医护人员照顾无法自理的老人。采用出售、租赁住宅产品的方式直接盈利,还通过征收物业管理费、护理费等其他服务费用来增加项目收入。目前,日本的养老服务主要倾向于“小规模、多功能”的社区养老。在社区养老院中,会提供24小时的介护服务、日托服务及上门服务,便利程度堪比养老地产的“7-11”。因此这类“小规模、多功能”的养老地产业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毕竟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希望老了以后在子女身边安度晚年,同时还能享受到社区内医护保健、休闲娱乐的福利。3.2韩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3.2.1韩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韩国受儒家文化以及孝道的影响,民众的养老观念普遍是认同居家养老模式,并不希望父母长辈在养老机构度过余生。在韩国养老福利制度发展的初期,也是韩国经济飞速增长的70年代,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福利养老金法》来进行扶贫与社会救助。从2000年开始,各类日照短期护理中心以及家庭养老服务机构都逐步建设起来,来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在2006年正式将养老产业命名为“老龄亲和产业”,并出台了在原有的护理、老年用品及器械、韩方(中药)、信息、休闲、金融、住宅、农业八大产业的基础上,扩展到交通、食品、服装、殡葬、药品(西药)、教育这六个行业的重点发展策略[14]。在2008年,韩国开始实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为基础的介护保险制度,进而将居家养老转向了社区养老。3.2.2韩国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21世纪初期,韩国已逐步完善关于养老保障体系的立法,这也直接促进了养老机构的发展。政府为养老机构的建设提供政策帮助和资金支持,让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负责监管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行,设立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并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老年用品、医疗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及具有文体活动、老年教室以及老年人福利馆等功能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深受老年人的欢迎。而养老产品用品市场的发展,也有十分精细的产品分类,例如老年食品市场的发展,在便利店、超市中都出现了低盐、低糖、低能量的老年照护食品。真正做到品类丰富并且非常贴合老年人的需求,能够为老年人在家庭、养老机构以及公共设施领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目前在韩国老龄亲和产业的分类中,最主要为以下七种类目,参考图如表1所示。表1韩国老龄亲和产业分类及重点发展内容分类主要内容老龄亲和疗养产业访问疗养服务、健康体检服务、疾病咨询和管理服务老龄亲和医药产业抗阿尔茨海默症溶剂、糖尿病治疗剂、高血压治疗剂、解热镇痛消炎药、肿瘤治疗剂疾病咨询和管理服务—老龄亲和食品产业特殊医疗用途食品、豆制品类、传统发酵食品(泡菜类、酱类、腌制食品)、保健食品老龄亲和化妆品产业抗衰老化妆品(改善皮肤皱纹及松弛)、改善皮肤干燥和瘙痒化妆品、无味化妆品老龄亲和医疗设备产业种植牙、牙科用CAD/CAM磨粉设备及牙科用材料(氧化锆)、助听器、牙科用电脑X线断层摄影装置、电刺激治疗仪、关节治疗仪老龄亲和用品产业个人健康医疗用品、功能退化预防设备、休闲用品资料来源:JiyoungKim、NaraeHeo:《护士对老龄亲和产业的认识和参与度研究——基于综合研究方法》,《韩国老年社会福利杂志》2015年第12期,第273页。3.2.3韩国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以2008年成立的韩国区立龙山专业疗养院为例,该院具有两个部门,管理部和护理部。按照要求,该院每25个老人配备1名护师。老人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起居都有营养师和护师监督和监护,每隔半个月会进行一次医师巡诊。除此之外还会进行老年人的疗养护理服务,购物陪同服务,社交活动交流等等。在养老服务产业中从事服务工作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储备精良的人才,加强养老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和相关专业奖学金的奖励,还是从业者对老年人的爱心、尊重和关怀。护师和医师对老年人的尊重,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尊重,才是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可行之道。3.3英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3.3.1英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早在1930年英国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90年代步入高度老龄化的社会,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占比达到15%。同时,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子女必须赡养父母的观点已逐渐被大众摈弃,英国的家庭养老逐渐衰弱,进而发展为社会养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的养老产业已经基本实现私有化,依靠企业运作来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建立疗养院,提供食宿和全天的医疗护理和保健。英国政府曾大力兴办住院式福利院舍,虽能满足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护理,却满足不了精神层面的需求。老年人在福利院脱离社交活动,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因福利院的投入和运作而日渐加重。英国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这样的机构养老也逐步向社区养老转变。而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将原来的现收现付制改为了基金制,逐步将公共养老金转变为私营养老金,减轻国家对养老保险费用的财政支出。3.3.2英国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英国采取社区养老与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措施,即趋近于将养老产业发展成卫生和社会服务部门相结合综合照护模式,这项措施被称为社区照顾,并细分为物质支援、生活照料、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四个部分。而居家养老则由政府直接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政府为老年人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服务方式以及护理强度。由于英国的老人们大多数都选择社区养老的方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的资源并提高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体验感,社区养老机构会通过收集来自政府、慈善和私营机构的资金,并且招募多方面人才,如政府雇员、民间专业人员以及志愿者,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服务。然而,在十年前,随着老龄化和财政问题的加重,英国地方政府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投入不到位,以及养老日均医疗开销过大,养老院和机构内负债过重且盈利甚微,导致英国很多私立养老院和养老机构就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3.3.3英国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英国“南十字星”养老集团在上世纪末成立,并只用了十年时间发展出578家连锁养老院,规模已是相当庞大。但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南十字星”养老集团的入住率由原来稳定的92%下降到了82%。同时英国政府大幅缩减公共支出,并鼓励老人采取居家养老方式,加剧了集团资不抵债的困难。如果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学习英国重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医疗功能的设置,逐步完善国内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分配,就要懂得在规避养老产业风险上有所计划。例如通过委托给其他行业运营降低运营者的风险。即使中国养老机构的付费群体主要是个人,也不能排除系统性风险影响个人消费能力的风险。3.4美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策略3.4.1美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历史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养老医疗护理条件和领先的适老化服务和产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经过30年的运营和高速发展期,到2000年后养老产业的成熟期,美国的养老产业发展历史已经有45年的时长了。由于美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较长,以PACE模式为主的养老产业体系在1971年时就有了最初的理念,因此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经验的积累已经较为完善。美国养老体制的成熟在于其养老市场的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在需求端,美国的养老金体系由有社会保障金、企业退休金以及个人的退休储蓄三大支柱构成。绝大多数人都参加了退休养老保险,几乎全部老年人都纳入了保险范围,这就保证了退休后可以获得足够的退休金来生活。在供给端,美国养老护理行业形成了三大细分领域,分别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类似于养老地产)和专业护理养老机构[15]。在医疗保障方面还设立了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两种主要公共医疗保障计划,可为所有家庭提供医疗保障。3.4.2美国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及现状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开始了对养老产业发展策略的不断摸索,最终在社区养老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实行并逐步优化专业的养老PACE模式的策略。这一模式渐渐被美国社会所认可,并在90年代成立了美国PACE行业协会。美国PACE模式的全称为,全体系老年日间照料项目,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其服务团队的成员分工完善,服务技能专业。能参与PACE的老年人有明确的条件规定,包括的服务项目有基本医疗、专项诊疗和住院治疗的健康服务,有治疗师指导并帮助身心康复的文教娱乐类康复服务,以及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和日间照护的支持性服务,每天都会为老年人的需求和健康做评估。除了PACE这种居家和社区养老结合的模式以外,美国还有20%老年人选择入住护理院。社区养老机构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通过社会工作者或家庭成员来照顾老人,随着照顾技术含量提高,时薪也会提高。在创新技术方面,美国大力扶持远程医疗类产品,为农村地区带来医疗救助。3.4.3美国养老服务产业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美国有医疗护理服务配套的成熟养老体系,养老院的医疗成本高,因此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养老社区的养老模式,都会鼓励病人减少住院的时间,降低病人长期占用医疗资源的经济负担,保障投资方、家庭以及医疗服务提供者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和利用率。美国的养老地产由开发商、投资商和运营商合作完成,各方职责分明,能够成熟发展出一套金融生态体系。例如经典“太阳城中心”养老地产,其具有精细化管理服务,分别满足不同健康状况分类的老人的需求,提供全面配套设施和娱乐设施,并兼备旅游度假功能,可谓老年人提供休闲养老服务。“太阳城中心”设计了更为安全、便捷和舒适的环境,将电梯、坡道、安全通道等设计得更符合老年人安全需求的。我国有类似的高端养老地产,如浙江乌镇雅园。但是由于售价昂贵,入住率极低。可以效仿“太阳城中心”的养老地产与养老休闲产业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入住率。若要在机构和社区养老产业引入并打造PACE模式的全方位、个性化老年人服务团队,需要对老年人的饮食、运动、用药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革,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评估,建设以国民体质为基础的老年人健康评估指数模型。4.国内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案例研究过去我国老年人都希望“养儿防老”,而现在居家养老对子女压力大,也使得国内养老模式逐渐向社区养老等模式转变。近几年,我国也开始注重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断学习、效仿和引进了国外的养老产业发展策略,例如在“医养结合”、“互联网+”以及“智慧型养老”等方面发展的养老产业。就各个地方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照顾,简述新型养老模式下所实施的真实案例,及其发展现状和前景。4.1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化近年来兴起以“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为多层次融合发展方向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该模式是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结合协作,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针对性医疗服务的养老产业,也体现了养老地产、机构服务和养老医疗的产业化发展。隶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旗下的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作为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重点实验点,国家首家由公立医院成立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与2012年正式成立。该院设有养老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护理床位500张以及1500套老年公寓,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老年医院、护理职业学院组成,并拥有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疗团队和医疗资源,通过急慢分治和双向转治的方式,合理安排病人的用床和护理,降低病人住院时长以及医院资源压力。广州万科榕悦城市长者照料中心是由万科地产开发的中高档医养结合型养老地产,结合“康复”和“养老”两大功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养老、居家照料服务。从日本、香港学习并引进了养老机构内的适老元素和老年产品,并设有公共娱乐配套设施以及户外大面积活动区域,同时融合生态养老的概念,构建宜人的自然环境,让老人可以远离城市内环境的污染,更加亲近自然。居住房间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再根据护理等级划分收取不同的费用。居住区不仅有护士站,还设置了独立客梯等应急通道,供突发疾病的老人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4.1.1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主要体现在机构及养老地产的发展上,由权威医院或大集团房地产开发出旗下相应的养老机构。机构以入住的老年人的自理程度和行动自由度对其进行群体划分,根据不同状态的老年人群,来满足其变化的需求。核心是以预防和康复为主的“养”,通过体检、健康维护等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及时了解、评估及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为老年人们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等专业护理服务。目前这种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中,形成了四种主要的发展模式,分别为:内设模式、合作模式、转型模式、输出模式。内设模式除在医院内设病床数以外,还设立老年科以及院内老年护理机构;合作模式为老年人开启绿色就诊通道,实现老年人的快速就诊;转型模式是将医院专科和企业职工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类机构;输出模式则鼓励医护人员走进社区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4.1.2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在最近十年,通过政府的投资建设、民营和外来资本的经营、职工医院的转型和升级等社会各方的支持,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体系。然而目前养老产业利益甚微,优质的医护人才紧缺,医疗护理能力和专业医疗设备有限,且为老年患者提供养老服务的医患风险较大,因此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的积极性较低。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困难,可持续资金可能供给不足,而养老地产开发的养老院费用则较为昂贵,大部分老人负担不起。未来老年人的需求会逐渐从“保命型”医疗向“长寿化”及“健康化”的护理服务转变,因而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应向多层次、多模式的服务方向发展,并且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为无法持续支付养老金的老人建立长期照料险。4.2智慧养老产业化我国在2018年提出要实施大数据化的产业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研发,并在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推动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发展[16]。当养老结合“互联网+”,就成为了智慧养老产业。早在2007年,我国“虚拟养老院”的建设就在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被落实,“虚拟养老院”是通过网络信息通讯技术来链接各类养老服务的新型智慧养老产业,虽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家居平台,方便老年人学习、社交和购买等获取周边资源的行为,但是仍有服务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无法满足人性化体验等局限性,因此智慧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还在逐渐摸索和完善。在泉州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也采用了“互联网+”模式,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沟通来让社区内老年人享受足不出户的服务和照顾。老年人可以拨打特定的服务热线或者“SOS”求助信号以寻求帮助,热线会接通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并派出相应的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目前“互联网+”智慧养老在城市发展顺利,但在农村仍然缺少服务站,服务站的覆盖率低,农村智慧养老产业链无法形成闭环,存在地方内养老床位供给不足、缺乏相关专业服务人员和从业人员流动不稳定的现象。“互联网+”还能和社区内家庭医生相结合,这样还方便家庭医生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按时上门视诊,及时紧急救治。如此一来,以互联网为核心,形成一个具有医院、社区、家庭和智能看护综合功能的社区智慧养老产业。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服务标准化体系,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实现居家护理、医疗养老相结合的产业拓展。4.2.1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智慧养老产业的产业链中,智能家居系统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为老年人提供网上学习、购物、社交等功能,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甚至维持身心健康。利用“互联网+”,可以较大程度地省去实体养老院或护理机构的人力、资源和服务。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达,出门在外的子女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远程看护和提供生活物资。为老年人佩戴智能腕表,能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数据,如血压、心率以及计步等等,为老年人基本的健康状态做评估。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协会还与饿了么平台合作,将居家养老服务与互联网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方式,从生活照料以及专业养老服务方面为老年人群提供送餐、精神慰藉、家政护理、代购等服务,充分地体现了养老产业化发展的多元化。4.2.2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智慧养老产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养老地产和养老住宅都是养老产业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在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策略上,应配套以相应的上下游产业,例如智慧养老在社区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商业养老保险、智能家居和健康系统的普及等,形成一条完成的智慧养老产业链。提高农村的智慧养老覆盖面,优化智慧养老住宅附近的环境,解决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流动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智慧养老的产业化发展。未来,需要从这三方面为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化发展做努力: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才能提供更人性化、全面化的服务;第二点是发展线下健康服务,完善上门进行家政护理等服务的互联网健康平台的建设,完善产业链内相关服务的建设;第三点是保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实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和效率的医疗护理服务。5.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中国当下出现“未富先老”的社会问题,正是老龄化社会的表现。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想要在面对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发展时有合理的对策,首要之处就是从政治思想上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既然老龄化已势不可挡,就得从中找到缓解和有效安置老龄人口的方法,以及促建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策略。5.1明确产业化思路明确政府与民营关系。目前,养老产业主要有政府投资和公司运营这两种方式。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立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政府可以动用所掌握的资源进行宣传,但这对政府的资金供给量要求较大,且在管理过程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可能会出现项目操作复杂等不灵活的问题。而公司运营则全额投资建设,由政府和社会购买服务,能够满足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购买这四种消费形式,也有助于将成功案例在养老产业间推广[17]。明确产业发展内容。注重老年人群的需求,在养老市场内对不同年龄、不同消费水平、不同自理程度等多阶段老年人群的多层次养老需求进行调查,从而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细分,以此分类养老产品类目。例如智慧养老产业中做到应用优化,为老年人研发操作更便捷易懂的智慧产品,或者养老院内根据入住老人各方面能力和需求所划分的不同收费标准等等。明确相关立法及政府监管。韩国设有国家保险部门负责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管,并建立相关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我国也应当加快完善当下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立法和制度,以及养老服务产业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的行业规范和从业准则。在法律法规完善的同时,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监督和促进高质量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严厉打击行业内违法行为,如电话销售假药侵害老年人权益,让老年人以及养老行业从业人员在遇到权益纠纷时,自身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明确社会保障及产业优惠政策。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应加大对老年人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尤其是半失能及失能老人的经济补贴。保证城镇以及农村老年人群养老金的发放,防范养老金缺口的风险。机构养老产业的扶持,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例如税费减免,对非营利性或低盈利水平的中小微型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贴、床位补贴等类型的经费补贴措施,以及关于土地使用费和水电汽暖费用的优惠等。5.2完善产业链的形成增强服务水平。养老服务产业分布广泛,主要涉及到养老地产、养老医疗、养老金融、养老休闲文旅产业、养老产品产业等等。在智慧养老产业中,主要融合体现了科技、服务、产品在养老中的作用。例如,若要形成完整的智慧养老产业链,首要一点是加快加强科技服务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利用大数据,建立和对接健康服务信息平台,与政府、社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等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高效整合医疗信息及医疗资源,实现低成本,高利用,高效果的效益最大化。随后,加强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的前台和后台对查询的处理能力,规范平台的管理制度。现在重要城市试点,随后逐步扩大平台在国内的覆盖范围。5.3加强产业内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养老机构内存在服务人员水平不足,从业素质不高的现象。因此人力因素作为养老产业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必须要提升档次,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从业素质,进行培训和从业资质认可,才能保证养老产业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保障老年人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出资,设立专门针对养老服务和护理课程和培训机构,还能为无业人士和下岗人员提供就业方向。在服务能力考核方面,建立护理服务水平考核体制,严格考核指标。专业医护人才以及机构服务人员在上岗前都要经过专业的考核,经过职业认定才予以上岗。5.4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念老年人群作为养老产业内的消费者,对促进产业化发展觉有很大的作用。有消费才能带动产业发展,而现在大多数老年人还保留着勤俭节约的存钱习惯,讲究物美价廉,不提倡精神性消费,不常为预防疾病而消费。这一传统消费理念对养老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社区宣传、家人教导等方式,转变老年人对于养生保健的消费观,改变以往“生病了才舍得花钱看病”而不懂得提前预防的观念,从而拉动养老服务产业的行业内需,这也是为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消费力和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6.结论我国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现已初步建成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奖罚有度,完善和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动老龄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全社会都应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意识,去尽到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产业以及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义务。构建良好养老社会环境,营造和谐居家养老氛围,并让老年人有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的机会。只有积极地面对并化解老龄化的风险和挑战,把握这之间实现养老产业化的机遇,才能使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这对缓解我国老龄化的社会压力,以及实现未来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和建成成熟完备的老年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付诚,韩佳均.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