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加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盐溶液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3.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它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D.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4.对人类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B.化肥和杀虫剂的乱施滥用C.废旧电池回收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5.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塑料保鲜膜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D.不锈钢盆6.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急救 B.气焊 C.作燃料 D.动植物呼吸7.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发生化工厂爆炸事故,爆炸物主要是苯(C6H6)及其系列物。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一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8.下列生用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保鲜膜 B.纯棉毛巾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C→CO→CO2 B.Mg→MgO→MgCl2C.CuO→Cu(OH)2→CuCl2 D.NaOH→NaCl→NaNO3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11.下列4个示意图分别表示对应的4个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2.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组成异黄酮的三种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用化学符号填空。(1)3个氢分子_______。(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14.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按题中要求回答问题:A、B中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以下是氯化钠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度表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735.836.036.336.637.037.3高锰酸钾2.84.36.49.012.618.022.1①我们经常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这句话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②将50℃的高锰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图是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所示可以得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若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40℃,则t1对应的温度______40℃(填“>““<“或“=”)1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50℃时,将4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请写出一种符合丙曲线变化趋势的物质_____(填俗名)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_____。16.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极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1)盐酸、硫酸等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符号)。(2)粒子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化学式),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3)已知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4)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已知铵盐和碱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盐、水和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B处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1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图1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到____的现象时,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2)图2实验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反应。(3)图3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小方认为此实验设计不够完善,他对实验方案进一步改进,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方案1)增加对比实验:用同样的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方案2)取反应后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出现的现象是___。(4)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图l、图2两个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静置后,发现废液缸中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呈蓝色,他判断该蓝色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________?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氯化钡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滴入的可能是硝酸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显酸性,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D、氯化钡属于盐,与其它物质反应,反应物不是酸与碱,不可能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D【解析】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防炸伤人或者引起火灾,选项正确;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避免天然气继续泄露,并降低室内天然气的浓度,选项正确;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不能浇水,以免扩大火势,选项正确;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以免引起触电事故发生,选项错误。选D。3、D【解析】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也能形成原子,故A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它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故C错误;D、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

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不符合题意;B、化肥和杀虫剂的乱施滥用,会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空气,给人类造成危害,符合题意;C、废旧电池回收,减少旧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土地,不符合题意;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A、塑料保鲜膜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错误;B、橡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错误;C、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正确;D、不锈钢盆是金属材料,不是天然纤维,错误。故选C。6、C【解析】试题分析:氧气用途的是应用于气焊中提高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增加温度,还可以用于急救和动植物的呼吸。故选C.考点:氧气的用途7、C【解析】

由题意,苯的化学式为C6H6,则有:A、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一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式、分子式的含义,根据分子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分子的微观构成,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解题时由化学式入手进行分析,在进行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描述时要注意宏观由元素组成,微观由微粒构成。8、A【解析】A、塑料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B、纯棉毛巾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C、真丝围巾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D、不锈钢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解析】

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C。10、C【解析】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选项错误;B.铜的活动性比铁的弱,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选项错误;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选项正确;D.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故选C。11、B【解析】A、铁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氢气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故图象错误B、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会从零一直增加,直至碳酸钙用完,故图象正确C、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时会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的铁元素会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图象错误D、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不断被消耗,直至耗尽,故图象错误故选B12、C【解析】

A、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1个异黄酮分子中共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异黄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3H2【解析】

(1)分子通常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分子为3H2;(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点睛】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14、B否,由于20℃时高锰酸钾的溶解度<10g,属于可溶于水>温度、压强<【解析】

(1)实验1: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B,因为B中食盐有剩余,不能继续溶解食盐。(2)①由于20℃时高锰酸钾的溶解度<10g,属于可溶物质。②由氯化钠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度表,将50℃的高锰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均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高锰酸钾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则冷却到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由图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由于t1时溶解度大,因此温度较低。故答案为(1)B;(2)①否,由于20℃时高锰酸钾的溶解度<10g,属于可溶于水;②>;(3)温度、压强;<。(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2,观察到碘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全部溶解,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的特征、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70g乙>甲>丙熟石灰丙小于30℃【解析】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4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70g;(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3)丙物质曲线变化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该物质可以是:熟石灰;(4)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50℃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5)30℃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10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9.1%,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小于30℃。故答案为(1)70g;(2)乙>甲>丙;(3)熟石灰;(4)丙;(5)小于30℃。16、H+7得BCEH+、OH-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析】

(1)盐酸、硫酸等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2)粒子A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微粒A、B、C、D、E中,B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E的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E;(3)从图中可以看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OH-;(4)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酚酞溶液变红【解析】

(1)A处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是碱,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处能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18、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气球鼓起等体积的水产生气泡CuSO4Na2SO4【解析】

(1)图1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稀硫酸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