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shoppingmallsinShenzhenhavecontinuedtodevelopatahighspeed,andmanyexcellentshoppingmallshavebeenborninthecompetitionwitheachother.Shoppingintheshoppingmallsduringleisurehasbecomeawayforpeopletorelax.However,inthefaceoftheimpactof"e-commerce",therealeconomyisgraduallythreatened,andthebottleneckofdevelopmentisgraduallyachieved.Itistheshoppingcentertosolveth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shoppingmalls,respondtoconsumerneedsandchangethebusinessenvironmentWhattodointhefuturedevelopment.Thisarticlefocusesonthedevelop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analysisofShenzhenshoppingmalls.Basedontheexistingshoppingmalls,analyzethestatusquooftheirdevelopment,putforwardpersonalviewsonthecurrentproblems,andspeculateon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sbasedonthecurrentstatus.Thefulltextisdividedintofiveparts.ThesecondpartfocusesontherepresentativeshoppingcentersinShenzhenandbrieflyanalyzesthedevelopmentstatusoftheshoppingcentersinShenzhen,soastobeabletohaveadetailedunderstandingofthebusinessenvironmentofShenzhenandthemainconditionsoftheshoppingcenters.ThethirdpartistoexploretheproblemsencounteredinthedevelopmentofShenzhenshoppingmallsandtheexternalimpactstheyface,suchasthemoreserioushomogenizationproblem.Thefourthpartis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Shenzhenshoppingcenter.Forexample,thetransformationto"newretail",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existingshoppingmalls,creatinganexperientialconsumptionmodel,theactive"nighteconomy"andthe"theme"ofshoppingmalls.Keywords:Shenzhenshoppingcenterstatuse-commerceconsumerhabitsCountermeasureanalysis

目录TOC\o"1-2"\h\u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一、引言 4(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4(二)文献综述 4二、深圳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 5(一)购物中心的定义及特点 5(二)深圳居民购买力强大 6(三)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 7三、深圳购物中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0(一)购物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二)购物中心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1(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12(四)面临的外部影响 13四、促进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的对策建议 14(一)存量改造 14(二)购物中心主题化 14(三)发展“新零售” 15(四)体验式消费 16(五)发力“夜经济” 16五、总结 17参考文献 17致谢 19

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选题背景及意义购物中心一个大型建筑物或由多个建筑物组合而成的区域内,将多个零售店铺和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购物、饮食、文化、社交等一站式体验的商业综合体。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由单个店铺组成的集市发成了具备多元化的购物中心,不仅具备零售功能,同时涵盖了例如亲子、教育、健身、运动、餐饮等许多功能。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商业发展在四十年间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百花齐放,到现在已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的入驻为深圳带来了优秀的管理经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且深圳的消费者多为年轻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环境,业态的多样化是购物中心目前的局面。深圳购物中心的发展建设速度十分迅猛。按照国际标准,以保持在1~1.2平方米之间为佳的人均零售商业面积来衡量,超出国际标准的28%排在第一位的南山区其人均购物面积为1.54平方米,由此可见购物中心在深圳的不仅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同时面临着市场饱和、过剩、同质化严重等许多问题。未来购物中心该如何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制造差异化来解决已成为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以深圳现存的购物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深圳当前的商业环境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献综述关于购物中心同质化问题的探析,作者刘俊霞(2018)提出了当前购物中心因快速发展而存在同质化问题,认为同质化是购物中心参与竞争的短板所在,也意味着购物中心的发展可能遇到了瓶颈,如何在营销上创新,在设计上寻求独特的设计,是保持购物中心长盛不衰的秘诀,也是竞争中的突破口。

关于新零售环境下国内外购物中心商业模式演进路径的比较,作者卢星冉(2019)通过对国内外购物中心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相比较,并结合当前的新零售环境,透过自身的定位来改进、将消费者体验的提升作为改进方面,提出有益于中国购物中心在新商业和新形态模式环境下的发展路径。

关于浅析购物中心如何应对电商的冲击,作者官芮宇(2018)针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的购物中心遭到了电商的巨大的冲击,文中通过对电商和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购物中心的发展优势及应对电商冲击的措施。

关于生活方式化与城市购物中心的发展升级,作者寒凝春(2017)发现购物中心随生活方式变化而变化,认为当前购物中心的发展呈现出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中心两大主题,购物中心建设逐渐社区化,社区型购物中心需坚持顾客为导向,以顾客生活方式为主推动购物中心发展升级。

关于体验经济背景下购物中心的发展路径研究,作者薛城(2017)分析了作为购物中心发展方向之一的体验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指出目前在体验经济的趋势下体验式业态的调整对购物中心来说仍然不易掌控,针对某些相关问题,还指出了购物中心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例如差异化发展定位、科技创新要素的融入、粉丝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新业态的关注等。深圳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购物中心的定义及特点购物中心是综合商业设施。大小和位置根据商业区确定,并且各种商店被整合为一个整体作规划,开发和运营,大多数的负一层拥有较大的地下停车场。根据购物商场的建筑物,设施和形状的不同,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将购物中心划分为“摩尔”(停车场与店铺间有一定的距离,通常在整体建筑的地下或者外围,各店铺之间有专门的步行街连接)和带状中心(店铺前各有停车场,通常没有专门的步道连接各个店铺,如邻里型、社区型等)。按照上述定义而言,购物中心并不是一种商业业态,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聚集形式,且组织化程度较高,由业态不同的商店和功能各异的文化、娱乐、饮食、服务、展览等设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集合在一个区域。购物中心多以零售业作为主体。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相比,购物中心在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均是被当成一个单体来操作,一般是物业公司建楼、出租场地,统一招租、管理、促销,承租户分散经营经则由商业管理公司实行。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应运而生的产物,城市购物中心繁荣与否受城市经济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城市经济及商业发展,在现代城市生活当中,购物中心成为了居民主要的活动中心之一,对于城市来说,它改变了城市的商业环境和消费及休闲娱乐方式、优化了投资结构、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商业服务的发展。相比起传统的以购物为主的商业街及百货类公司,零售业只是购物中心的功能之一,购物中心通过对休闲体验的讲究来给消费者创造优质的购物空间不仅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商品购买,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复合的需求,强大的综合性功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及消费品质。深圳居民购买力强大作为衡量一座城市消费力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能够看出,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6168.9亿元,根据第一财经网整理的排名深圳位列全国十大最具消费能力城市的第七名,连年逐步增长的态势体现出深圳居民的消费能力十分强大。图1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22015-2019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增速快、增量大据2017年的世邦魏理仕发布的《全球购物中心发展报告》中显示在建的购物中心数量以458万㎡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赢商网和中联购的数据统计指出,至2017年底,深圳拥有的已开业购物中心达到144个,全市购物中心总面积986.53万平米。短短18年间从无到有,在开发的路上高歌猛进。购物中心的增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城市的发展速度,2019年深圳统计局报告显示全市GDP较往年增长了约7%,增速达到6.7%,与此同时新增的购物中心体量为150万平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购物中心总面积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图32008-2018深圳购物中心年增长量从“关内”发展到“关外”2002年在深圳的市中心福田,深圳第一家购物中心中信城市广场开业。2004年,坐落于深圳商业最传统及发展最成熟的罗湖区的深圳万象城和金光华广场一同开启了深圳“高端购物”的消费时代,皇庭广场、中心城、海岸城等成为了市区内乃至全市购物中心的佼佼者。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面临市区用地紧张等因素,加上深圳市委制定的东进北拓战略,要求提升各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大力发展东部和北部地区,各大开发商不再局限于“关内”,而是将目标转移至了生活人口众多,发展较为滞后的“关外”。品牌复制、关外项目陆续建成标志着深圳真正进入购物中心遍地开花、百花齐放阶段。2013年宝安海雅缤纷城、龙岗宝能allcity、龙岗万科广场等购物中心出现,不仅带动了关外片区的商业发展,也为非中心区生活的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也为深圳商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大、小体量共存深圳购物中心体量大小不一,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显示,在小体量购物中心(面积小于等于3万平方米)中不乏华润1234SPACE这种“小而精”的,还有像喜荟城这种以周边生活居民为目标的社区型购物中心。较多的购物中心为中体量,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例如皇庭广场、福田cocopark、中心城广场等,面积大于8万平方米超大规模的有南山区的万象天地、宝安区的壹方天地,其体量分别为36万㎡和23万㎡,几乎相当于50个足球场。大体量购物中心主要分布在成熟繁华的商圈,中小体量的则主要分布在一些住宅区以及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两者辐射的面积、商圈定位及受众人群不同,所以它们之间并不再存在强烈的竞争的关系,而是能够共存。重餐饮、轻零售以多元化为特点的购物中心业态分布主要为餐饮、零售、休闲,近年来餐饮经济越来越好,深圳购物中心以“食”为先,各种“轻食”餐饮成为吸引人气的神奇“磁铁”,快速为购物中心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购物中心因此逐渐调整了业态比例,有的餐饮比例几乎设置到了40%,达到“无食不成MALL”,“舌尖上的经济”彻底带旺了购物中心,就连以“高大上”著称寸土寸金的深圳万象城,也专门建立一个美食广场来满足顾客。深圳以年轻人居多,零售行业受电商影响,餐饮运营再生能力强、培育期相对短、现金流动快、回收见效快,所以餐饮成为购物中心招商中见效最快的部分。依靠地铁口吸附客流地铁作为深圳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分布在地铁附近的购物中心也因地铁带来的巨大人流量而获利,不少购物中心的负一层或者负一层都与地铁口无缝接驳。2号线大剧院站的深圳万象城、1号线会展中心站的皇庭广场、3号线购物公园站的PAIFCMAll、7号线华强北站的天虹购物中心、11号线后海站的海岸城等,几乎所有的热门购物中心无一不是位于地铁沿线。一条条地铁带动了各大购物中心的发展,以“地铁线为链,以地铁站为点”促成了深圳购物中心的布局分散的特点。图4深圳购物中心最发达地铁线深圳购物中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购物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盲目开发、商铺空置率上升根据赢商网的统计,在2017-2019这三年间,深圳购物中心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15年新开业数量17个,2018年新开业数量为16,2019年更是快速达到了23个,新增商业体量从145万平方米到了161.3万平方米,总存量上升到了416.3万平方米,不难看出深圳购物中心的建设进行到了高速的阶段。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却带来了空置率上涨这一问题。“过剩”所带来的就是竞争激烈从而导致空置率的上升。2019年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第三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报告中指出,全市购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环比微升0.3%至4.3%。位于华强北的世纪汇广场和天虹购物中心,两者相邻仅一墙之隔,然而发展状况却是大不相同,世纪汇人流稀少,一楼区域已租借给了交通银行,二楼及以上的区域几乎都是空置,另一旁的天虹购物中心则是热闹非凡、门庭若市。建筑缺乏特色购物中心作为单栋建筑或者建筑群,给予消费者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其建筑的外观及形态。一个建筑新颖有特色的购物中心能够在开业之初迅速积攒人气,且凭借其形态的特征不仅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独树一帜。然而深圳目前现有的购物中心大多外形单一,开发商为了缩短建造周期以让其能够投入运营,又或者是因为希望节省设计成本,导致普遍为“盒子型”的Mall。传统的购物中心主要以提供商品消费为主,故开发商和运营商主要以建筑内品牌的引入为重,然而现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仅具备单一购物功能的购物中心,也对“盒子型”的Mall产生了审美疲劳,更有消费者指出长时间在一个封闭的建筑内会使人产生压抑感。例如龙岗万科广场、万象汇、IBCMALl等,让人感觉和传统的百货公司几乎相同。偏远地区仍旧无物可购相比起市区的购物中心“过剩”,位于深圳地处偏远的大鹏、盐田、坪山和光明,则是少得可怜。深圳商报2018年数据显示,2017年底上述四个区的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均在全市平均线0.8平方米之下。截至到2019年,光明新区的购物中心仅仅只有关明大仟里这一家。由此可见虽然不少开发商已将发展目光投向了市区以外的地方,但在商业布局上仍旧是小心翼翼,更多地仍然以市区或是市区外住宅区较为密集的地方为主。区/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平方米大鹏新区0.405盐田区0.282坪山区0.328光明新区0.083表1四个区的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图5深圳各片区购物中心体量对比图购物中心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品牌重复率高、同质化严重深圳购物中心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相互之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然而随着一家家购物中心平地而起,让消费者感到无奈的是,不管去哪一家,都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京基百纳空间能看到的品牌,在中心城也能看得到。比例基本固定的三大业态—零售、饮食、娱乐;店铺布局大多皆为负一层特色餐饮+店铺,一层及以上为服饰,顶层为电影院和高消费餐饮;除此之外,品牌引进相似度更是高度重合,餐饮类的如喜茶、星巴克、麦当劳、客语等频频出现,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火锅店及茶餐厅,服饰类的快时尚品牌诸如HM、优衣库、ZARA、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几乎成为了各家购物中心的必备,大品牌成为各大竞相争抢的对象,而那些不能在短期内迅速盈利的特色品牌、亲民小店,仍然被大部分购物中心拒之门外,盲目复制给消费者带来了审美的疲劳。业态比例失衡购物中心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通过调整业态比例来制造差异化已经成为了常态,然而因为餐饮业火爆的原因,各商家纷纷将服饰等零售业的比例降低,餐饮业呈逐渐上涨的态势,甚至已成为部分购物中心占比最大的业态,有的甚至可以被称为“美食中心”。位于福田的卓悦中心,餐饮占比高达约50%;位于福田CBD的皇庭广场,餐饮占比也达33%。根据国际标准,购物中心餐饮占比黄金值为18%。南山区的宝能Allcity购物中心为吸引客流,也加码引入餐饮业态。这种盲目增加或减少某种业态的手段,不仅使得购物中心陷在困局中,更破坏了整个购物中心的市场生态。缺乏配套的高端服务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不乏社会精英,政要名流,市内也不乏高端购物中心例如深圳万象城和益田假日广场,然而运营商却只是一味的引进奢侈品店,商场自身并没有做与之相应配套的高端服务,缺乏顶级会所的设置及一些私人的定制化服务,未能将这些大牌进行资源和渠道的整合,没有与店内的奢侈品店进行合作来为这些高端客户群体提供“精准、专属、小众”的服务,这部分客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问题存在的原因开发商缺乏相应的开发经验开发商在开发购物中心之前,往往大都从事住宅类项目的开发,对购物中心的认知不足。与住宅不同,商业开发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整体的商业环境、所在地的经济状况、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开发。此外也没有积极地去借鉴国外的开发经验,盲目地开发建设导致局部区域竞争过大,人均购物面积过剩,开发商急于求成的心态缩短了购物中心的建设周期,才造成了现在建筑外形千篇一律的情况。运营商对购物中心的定位不明确同质化现象是深圳购物中心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难题。购物中心的发展遇到瓶颈,运营商希望借助网红餐饮来提高人气,然而对餐饮业态比例的拿捏不得当,再加上其他购物中心也纷纷效仿,购物中心俨然成了一座座“美食城”,如此一来,便又进入了一个同质化的死循环。过于依赖主力店、网红店,总是希望将自己标榜成“年轻、潮流”,但现实是是否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显然这样的定位并不能吸引到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各区发展不均衡及政府未作出积极地指引购物中心在市区的扎堆,市区外偏远的地方仅一间两间的情况,原因一方面在于长期来政府集中发展市区,资源的倾斜、配给不均衡导致市区以外的地方发展滞后,没有优秀的基础建设及相关配套,没有像市区那样便捷的交通,开发商便失去了投资的欲望,更多的是望而却步亦或者只是作出一小步的试探。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开发商,缺乏与开发商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指引方面工作的不足也让购物中心未能在市区外与市内保持同步发展。面临的外部影响电商的冲击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商的优势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取代了人们去实体店,为人们省下了时间和交通费用。根据深圳商报于2016年的统计,深圳购物中心的业态比例从以往购物、餐饮、娱乐的平均52:18:30模式转变为1:1:1。为应对电商的影响,皇庭广场母公司皇庭国际在2016年宣布重新将自身定位为社交型购物中心,撤掉了部分零售店铺,引入了网红和国际化餐厅例如奈雪的茶和江户前怀石料理。深圳市统计局显示2019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8.6%,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使得在淘宝、京东这类电商平台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赴港消费毗邻深圳的香港作为享誉世界的购物天堂,由于商品较低的税率,人民币兑港币的优势及港货质量广泛得到的认可,不少深圳消费者热衷于去香港消费,根据深圳市消费委员会和品质消费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深圳市民前往香港购物情况》指出,在进口商品方面,深圳市民前往香港购买的达到46.7%,对于同质量、同标准、同生产线的商品、赴港购买的意愿为33.3%。香港的高档服饰、珠宝、化妆类产品等十分受深圳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深圳购物中心往高档方向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促进深圳购物中心发展的对策建议存量改造深圳商业经过40年的发展,加之近十年来购物中心的爆发式增长,商业发展逐渐步入了成熟期,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在2018年指出,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几乎达到了50%,严重超出了国际警戒线30%的标准,这意味着在未来,深圳的新增土地供应量会越来越少,新增购物中心的供应数量也可能逐渐减少,在有可能拿不到新土地建设的情况下,深圳的购物中心发展将进入一个以存量为主的时代。如何继续让老牌购物中心继续保持活力,已成为了摆在开发商运营商面前的一道难题,存量改造可能是唯一可进行的方式。海岸城西区的永旺超市撤离后,开业11年的海岸城在2018年开始对这块两万四千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进行了改造升级,通过引进多家新品牌,升级商场的内部装修和一些服务设施,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整体营业额在2018年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样开业具有11年的深国投广场也在2018年末完成了对自身升级改造。整个商场从外到内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建筑的外立面相比以往变得更具现代化,内部空间采用了艺术设计的原则而不再是以往的单一枯燥毫无设计感,在商场的品牌运营调整方面则是对百分之五十七的品牌进行了升级,引入了更受现代人的餐饮和女性时尚购物。升级后营业额的提升证实了老牌购物中心在翻新改造后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刷新了在消费者心中一成不变的印象,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购物中心主题化主题化的意思即是创造专属于购物中心自己的核心体验。在以往以零售业为主的购物中心当中,人们逛购物中心是为了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购物中心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单一,购物中心也没有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除购物体验外的印象,然而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对购物中心的要求提高,打破为人诟病的同质化问题,开发商参考周边地区的根据发展状况及区域产业特色,让购物中心在开发之初便朝着与众不同的方向去发展。深圳CBD,片区皆是高楼大厦,2006年作为深圳首家公园情景式的购物中心福田COCOPARK给这片“钢筋水泥森林”带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体验,将公园的设计融入到商场中,营造了休闲购物的氛围,让繁忙的人们能够在此休憩。闻名世界的华强北因其市场的独特性,来到这里的大多以男性为主,而在2015年以“爱情”为主题的天虹购物中心在此开业,打破了华强北商圈给人刻板的印象,还吸引了女性顾客,提升了商圈的活力。2019年的IBCMALL在中国著名的珠宝产业基地深圳水贝开业,融合当地特色将“珠宝”这一主题带进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主题化可以受地区的影响因地制宜,也可以反过来改变地区固有的印象,赋予商圈新的特色,也给未来发展带来清晰的方向。发展“新零售”新零售,顾名思义就是新的零售方式,通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商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等方面进行改革。面对电商的冲击,唯有对整个零售业进行改革,借鉴电商的优势,才能够有所突破。作为购物中心的主要业态之一,发展新零售,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一直以来线下落后的零售效率,以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购物中心通过对数据统计的运用,分析消费者的喜好,能够为他们提供准确周到的服务。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也拓宽了零售业的交易渠道,购物中心开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以线上的方式将店铺的最新动态、折扣信息、售后服务等呈现给消费者,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省去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2018年互联网品牌公司“三只松鼠”的实体店在深圳万象汇落地,是其在华南地区的第一家实体店,线上的品牌在线下拓宽渠道,实体店铺将线上与线下连接起来,也连接了消费者与品牌。深圳岁宝百货旗下的岁宝超市与阿里巴巴合作,转身变成了盒马鲜生超市,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优化了供应链与配送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超市,降低了出错率,提升了整体的效益。2019年深圳莲塘开业的盒马里-岁宝则是基于新零售下的数字化购物中心,整个商场的线上与线下被打通,商场内的所有商品购买和服务均能通过手机app操作完成,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购物体验。体验式消费人们高端消费和多元化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消费者,购物中心朝着体验式消费的方向发展,复合型的购物中心包含了购物、饮食、社交和娱乐等,业态、布局和建筑设计多样丰富颇具特色。其实购物中心并不只是强调让消费者“买”,通过创造一个让人止步欣赏并赞叹的空间,一个成为人们除家、办公场所以外的第三生活场所,能给人们带来出色的消费以外的体验感时,意味着也是一种成功。近两年开业的万象天地、深业上城和卓悦中心都是体验式购物中心的代表。2017年万象天地颠覆了以往购物中心的单一大型建筑特点,首次开创了新的建筑布局,将主力店均设置为独栋的建筑体,这些旗舰店被排列在道路的两侧,形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高端街区,除此之外还有由美食组成的美食街,以及提供给人们能够社交休闲的大大小小的广场。2018年深业上城在原为工厂的地方进行开发,创新性地将原来的小厂房进行粉刷和修改,将其打造成了颇具艺术感的Loft小镇,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拍照。2019年开业的卓悦中心整体分成五个部分,四大区域加一条步行街,最具特色的则是位于建筑之间长达800米的“中央大街”,大街的艺术装置由知名设计师打造,再加上喷泉和绿化景观的设置,使得整条大街充满着时尚、高端的艺术感,以及浓厚的都市气息。发力“夜经济”现代人越来越繁忙,白天工作时间长,下班后就已经是晚上,导致人们平日几乎没有休闲娱乐和购物的时间,唯有到了晚上才能去购物中心消费。根据商业地产服务机构睿意德结合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等综合评分发表的《璀璨之城—2019深圳夜间消费研究》报告指出,在酒吧、KTV、剧院数量及夜间观影场次和健身时段等几个方面,深圳的夜间消费指数排行位居全国第二。年轻人已成为了消费的主体,其生活习惯也间接促进了夜经济的发展,购物中心纷纷将营业时间延长,有的更甚是通宵营业。2019年万象天地率先试探了夜间营业,打造了一条富含国际餐饮品牌的夜宵美食街,借此吸引周边地区高新园和科苑的一众白领们。除了夜宵外,有的购物中心设置了夜晚开放的酒吧,例如中心城广场在商场外围设置了人气火爆的胡桃里酒吧和泰炯音乐餐厅等,并把灯光装饰和酒吧相结合,打造成特色酒吧街,让夜间生活的氛围感得以提升,供下班的人们能与朋友在此休憩并满足社交活动的需求。2019年益田假日里是首个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小时的购物中心,更设置了专属于夜间使用的消费券及折扣,通过结合不同的业态,为片区的年轻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夜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