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第1课时《咏雪》【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初步了解古今汉语差别。2.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初步了解古今汉语差别。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教学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才华横溢的女子吗?三字经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能咏吟的“咏絮之才”——谢道韫。设计意图:由问答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夯实基础1.作品简介介绍作品概况、主要内容、他人评价及文学地位。2.诗文朗读:听情境课文,注意断句和读音。(1)检测一:正音(2)检测二:断句先展示部分断句,再根据情境课文进行跟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检测三:去标点正确断句朗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预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进行常规字词教学及古诗文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扫清学习障碍。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课文。(2)有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结合课下注释和前后文,试着猜测意思。3.成果展示教师给出主要注释参考,并相机点拨积累文言实词的方法。注释参考: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设计意图: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自主探究二1.探究任务把大雪纷飞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一个更为恰当?选择谢朗或者谢道韫的句子,模拟他/她的口吻,为自己的比喻句拉拉票吧!2.探究方法(1)选择你认为更好的句子。(2)分析其喻体妙在何处。(3)注意采用“谢朗”或“谢道韫”的口吻。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展示参考成果:大家好,我叫谢朗,我将飘雪比作“撒盐空中”。这晶莹的雪花不和雪白的盐巴颜色一模一样吗?因此,把雪花飞舞比作撒盐空中,再合适不过了。大家好,小女子便是道韫,我却认为不如将飘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柳絮洁白,与雪花的颜色相符,柳絮轻盈,一阵微风就可以轻舞飞扬,岂不更符合雪花轻盈飞舞的姿态?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感受文中比喻的特点,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自主探究三1.探究任务把大雪纷飞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和作者可能更倾向于哪一个?结合相关词句,说说你的理由。2.成果展示展示学生自主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明确:从“公大笑乐”和最后一段对谢道韫的介绍可以看出他们都更肯定谢道韫的比喻。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四)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这则小故事表现了古代家庭温馨的生活场面,你能表演出来吗?2.探究方法(1)讨论设计表演脚本,注意在朗读准确有感情的基础上加上动作、表情。(2)选择四位同学进行表演:谢太傅、谢朗、谢道韫及旁白。(3)选择一位同学对本组表演进行讲解:添加的表情及动作的理由。3.成果展示(此处可视学情而定:如学生活动进行教好,可让学生充分创作脚本并表演,如需展示范例或课堂时间有限,可直接展示本页请学生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情感。)参考脚本: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三人面带笑意对坐,谢太傅拿着书对着两人讲解)(面带笑意,其乐融融,才有可能发生下面的对话。)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谢太傅看一眼外面,指着天空笑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谢朗自信满满开口):“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谢道韫稍一思索,温柔开口)(此三处表现人物特点:谢安儒雅亲切;谢朗活泼爽朗;谢道韫温柔有才。):“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谢太傅大笑,看着两个孩子点头,谢朗和谢道韫也笑起来)(点点头表现其赞赏,谢朗和谢道韫也笑,表现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谐,充满诗情画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设计理由见加粗黑体字。4.活动小结从“谢太傅……”一句中,我们可见古代士大夫家庭生活情趣高雅,与诗书为伴;从两位少年的比喻中,我们感受到古代少年的才情和聪慧;从“公欣然”和“公大笑”中,我们感受到古代家庭生活的温馨,好一幅诗情画意、其乐融融的雪日内集图啊。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综合能力,并感受古代家庭高雅的生活情绪和温馨的生活氛围。四、课堂小结(展示思维导图)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注释,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个故事,通过品析比喻句,见识到了古代儿童的才情,更通过吟诵品读,感受到了古代家庭诗情画意、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五、拓展延伸1.类文阅读一过渡:《世说新语》中有很多表现人物才情的文章,你知道下面这个故事吗?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世说新语·文学》参考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拓展延伸:“七步成诗”后来成为成语,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2.类文阅读二过渡:本文中的王、谢是古代有名的士族,刘禹锡在诗中曾提及他们。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借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诗中的“王谢”,即咏雪中的王家和谢家。设计意图:通过对《世说新语》其他同类文章的阅读,以及与文章主人公相关诗歌的拓展,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阅读量。六、布置作业1.当堂练习:你能试着根据文意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