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_第1页
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_第2页
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_第3页
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_第4页
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在古代,有很多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好的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参照学习哦!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由于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来看书。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合格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猛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同是晋代的孙康状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天天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这样让时间白白跑掉,非常惋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2.头悬梁,锥刺股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十分勤奋好学,常常关起门一个人不停地读书。天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的时间久了,疲乏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打盹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闻声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闻声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天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非常调皮,不喜爱读书,常常逃学跑到街上闲逛。一天,趁老师不在,李白又悄悄溜出门,在街上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沐浴在暖和的阳光中,听着小鸟快乐的歌唱,闻着随风摇摆的花草的芳香,李白陶醉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呆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他来到山下小河边,在一个破茅屋门口,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上前问道:“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他转身跑回了学堂。从此,他铭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勤学苦读成语故事勤学苦读成语故事多读书,读好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的精神粮食。下面是整理的勤学苦读成语故事,欢迎来参照!《牛角挂书》篇一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误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随月读书》篇二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当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赶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韦编三绝》篇三形容勤奋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假设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下帷读书》篇四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挟策读书》篇五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高凤流麦》篇六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温舒编蒲》篇七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负薪读书》篇八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带经而锄》篇九形容生活贫困依旧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焚膏继晷》篇十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常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十年窗下》篇十一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贫寒自守,闭门苦读。《学富五车》篇十二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三十乘书》篇十三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枕中秘宝》篇十四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开卷有益》篇十五激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读书种子》篇十六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严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束之高阁》篇十七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三坟五典》篇十八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寻章摘句》篇十九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断章截句》篇二十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截句〞、“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梦笔生花》篇二十一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文不加点》篇二十二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着述等身》篇二十三形容读书或着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着述极富,多作“着述等身〞、“等身着作〞。《一字千金》篇二十四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藏之名山》篇二十五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着〞等。《凿壁借光》篇二十六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光亮。天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光亮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囊萤读书》篇二十七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钱买油点灯。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期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马上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三余读书》篇二十八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悬梁刺股》篇二十九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天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乏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惫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囊萤映雪》篇三十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合格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马上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状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惋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手不释卷》篇三十一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