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交际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于洋①渴求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②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求。交际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大。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交际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③全球最大的交际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交际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一个庞大的交际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④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熟悉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交际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爱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交际网络这种联系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交际网站承当了更多情感的使命。⑤然而,看似熟络的交际网络,却常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同学。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⑥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天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交际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交际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⑦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交际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⑧幸福感来自交际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交际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但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⑨提升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交际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⑩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

1.以下关于“交际网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交际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求。B.依据“六度空间〞理论,承当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交际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升人类的幸福感。C.全球最大的交际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个亿;我国当前最大的交际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超过2亿。D.马洁的死虽然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交际网络,却常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交际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爱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B.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害怕别人诋毁自己,所以只希望让人看到自己幸福的瞬间。C.依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交际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频繁地交流。D.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交际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粉丝〞,最大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虽然人们特别喜爱封闭自己,但还是形成了一定的交际形式,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交际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C.交际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交际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二)有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爱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爱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

〔材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别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管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园,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将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稍微的症状只是略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除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碰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鼠、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够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以下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面获得的。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爱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爱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6.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后园

萧红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爱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碰到了小孩子,每每喜爱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我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同伴,我是我母亲的第一个孩子。我记事很早,在我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我的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很不喜爱她。我家的窗子,都是四边糊纸,当中嵌着玻璃。祖母是有洁癖的,所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别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边上,我不加思索地就要往炕里边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手指一触到窗上,那纸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祖母假设来追我的时候,我就越得意了,笑得拍着手,跳着脚的。有一天祖母看我来了,她拿了一个大针就到窗子外边去等我去了。我刚一伸出手去,手指就痛得厉害。我就叫起来了。那就是祖母用针刺了我。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注】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即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假设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戏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里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选自《呼兰河传》,有删节〕

【注】榇:chèn,棺材。7.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兰河传》是一篇自叙传小说。萧红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多层面地展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故事情节散淡,戏剧冲突性不大。B.萧红的祖父很喜爱和小孩子开玩笑,比如那个摘帽、藏帽的游戏,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个地方,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C.这篇小说的叙事表层,采纳的是儿童视角,但在其深层,却是萧红的成人视角。这一成人视角会在作品中不由自主地发议论,流露真情实感。D.小说的主要环境是“后园〞,它既是作者童年玩乐的场所,同时也是白由、安全和开阔的心灵家园的象征,是作者早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8.文本截取了哪几个与祖父相关的场景?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形象?〔6分〕

9.文中两处划线句中都有“寂寞〞一词,导致“寂寞〞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别作出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4题,19分〕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国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廪中有数千斤麸,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查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颇;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后充四镇、北庭行营,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复筑连云堡,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西别筑胡谷堡,名曰彰信。平凉当四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加检校工部尚书。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葬之。昌上奏,德宗下诏深自克责,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馔、内造衣服数百袭,令昌收其骸骨,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于浅水原。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家〞。诏翰林学士为铭志祭文。昌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焚其衣服纸钱,别立二石堆,题以冢名。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美。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选自《旧唐书•刘昌传》〕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B.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C.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D.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廪;文中指古代存放粮食的粮仓。而把收藏钱财的府库称作“帑〞。B.中使:指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C.铭志:镌刻在钟鼎等器物或碑石上用以称述功德或警戒的文字。D.牢馔:文中指祭祀用品,可分为“太牢〞“少年〞,祭祀时用牛、羊各一头称为“太牢〞。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昌面对困境,冷静应对。宋州被围,城中粮尽,城池将被攻陷,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献计将麸皮弄碎食用,等待援兵前来救援。B.刘昌积极献策,平定叛乱。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刘昌派曾神表暗中劝说李僧惠,并且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最终平定汴州叛乱。C.刘昌守边有方,边境安定。刘昌为了筹备军粮,亲自率领士兵,勤苦耕作三年,使得军粮充足;刘昌把守住平凉交通要道,使边境得以安定。D.刘昌重情重义,收聚骸骨。他初到平凉就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弥,并将此事上奏皇上,墓修好后,刘昌和大将都穿素服前往吊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5分)〔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5分)〔二〕诗歌鉴赏〔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听

筝柳中庸〔唐〕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4.以下选项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别动作,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B.颔联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亮生动的形象。C.中间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美〞,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声音。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诗人正是怀着这愉悦之情听筝的。D.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15.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令世人警悟。〔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于良辰美景之中内心烦忧无端而来,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寓于典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浸泡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字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蒙昧状态,()。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的。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这样上下,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庞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B.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C.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D.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18.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要等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承当文化的使命。B.承当文化使命的圣贤来使他们“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C.要等待承当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D.“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使他们承当文化的使命。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一而足一文不值休戚相关同心戮力。B.数不胜数一文不名息息相关同心戮力。C.不一而足一文不值息息相关和衷共济。D.数不胜数一文不名休戚相关和衷共济。20.下面是一封推举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推举信xx大学招生办: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养合格。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抬爱。特此推举xx中学2018年3月19日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假设使用不当,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困难度日。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或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要求:请依据你对这则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照答案1B.强加因果,前者说的是交际网络的联系作用与功能,后者说的则是技术与幸福感的关系.应选B.

2A.“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爱的某个明星关注〞说法绝对,原文第四段表述为“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爱的明星关注〞;B.“是害怕别人诋毁自己,所以只希望让人看到自己幸福的瞬间〞无中生有;D.变“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交际群…最大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主观为客观,原文第二段表述为“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应选C.

34DA.“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错误,原文为“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依据原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可知B项的“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和C项的“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错误。

5A6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②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植根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7B“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于文无据。

8①祖父与孩子们藏帽逗乐--表现祖父的和气可亲与孩子气;②祖父常常挨祖母的骂--表现祖父的好脾气;③我与祖父戴花逗乐--表现祖父对作者的宠爱、性情的温柔与内心的温暖。

9第一处“寂寞〞主体是祖父,原因是:①祖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很闲:“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天闲着〞;②祖父性情与旁人不同,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内心温暖充满爱。

第二处“寂寞〞主体是“我〞,原因是:①“我〞作为一个孩子无处可玩,无处可去,不免感到无趣无聊;“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②对宽广世界、温暖鲜活生活的眷恋,一旦不能有便觉寂寞。以成人视角来看,儿时的后园、儿时的祖父和儿时的“我〞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我〞对抗童年孤寂的屏障,是“我儿时心灵温暖的来源;“一到了后园里,立即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现在这三者无法融为一体,造成了“我〞内心的寂寞。10C11D.“祭祀时用牛、羊各一头称为'太牢'〞表述有误,应该是用牛、羊、猪各一头称为“太牢〞。

12B.“并且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表述有误。据原文“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可知,文中是说李僧惠被感动了,就派曾神表带表疏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并不是刘昌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

13〔1〕皇上因此将宜武军队八千人委派给刘昌向北出战五原。军中有人退缩且阻碍军队行动,刘昌相继斩杀了这些人。(“委〞,委派;“北出〞,向北出战;“却〞,退缩;“沮〞通“阻〞,阻碍。

)

〔2〕

参照译文: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军人出身,年轻时学习骑马射箭。等到安禄山反叛时,刘昌开始跟随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授任易州遂城府左果毅。等到史朝义派遣大将包围宋州的时候,刘吕处在包围之中,连月不能解围,城中粮尽,贼兵马上就要攻陷城池了。刺史李岑再也无计可施,刘昌为他谋划说:“如今河阳有李光弼已克敌取胜,况且江、淮兵力充足,本城仓库中尚有几千斤缺皮,可以弄碎食用。估计援兵不到二十天就应到达。东南角的敌兵,大家都认为最为危险,我刘吕请求把守那里。〞刘吕于是披甲持盾登城,向他们陈述逆顺的道理来晓谕贼兵,贼军畏服。过了十五天,李光弼教兵到来,叛贼于是乘夜溃散逃走了。李光弼听说了他的计谋,召到军中,破格授试任为左金吾卫郎将。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刺史李僧惠将受李灵曜操纵,刘昌暗中派遣曾神表劝说李僧惠。李僧惠召来刘吕询问计策,刘吕哭着陈述逆顺的道理,李僧惠被感动了,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