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1页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2页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3页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4页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教材分析】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第二个活动作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学情分析】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来,变回原来样子。)2.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二、探索: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活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计8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1.学生讨论组装方法。(若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2.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重点强调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车轴上)3.出示2组动图,教师介绍两种方向的橡皮筋缠绕方法。4.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5.你成功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种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轴上方勾在车轴上,向后转动车轮。活动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计18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的远一点?(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2.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3.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实验方法。问题①:橡皮筋缠绕时,怎样算一圈?问题②:如何测量小车行驶距离?问题③: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问题④:每组实验测几次为宜?如何取平均值?4.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有所了解了,老师这还有一段完整的实验方法介绍视频,让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在做一次梳理。(播放微视频)5.学生分组活动,10分钟。三、研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计7分钟)[材料准备:班级记录单]1.汇报数据,说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达成共识: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2.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3.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4.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预设: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四、拓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预计4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钩码]1.出示橡皮筋和钩码,如果老师将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现象?(预设:橡皮筋会被拉长)2.教师演示将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随即提问:将一个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橡皮筋会被拉长这么多,哪如果再挂一个钩码,你觉得橡皮筋会被拉长那什么程度?(预设:拉长一倍……)3.教师演示在橡皮筋上分别挂两个、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现象,随即提问:如果一直王橡皮筋上加钩码会如何?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板书设计】弹力3.弹力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产生的弹力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从一组橡皮筋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弹力,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让学生回顾玩橡皮筋的感觉,思考“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第二部分“探索”环节,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组装橡皮筋小车,第二个活动主要研究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第三部分“研讨”环节,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弹力为小车运动提供了动力;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第四部分“拓展”环节,教科书利用图片,为“如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在橡皮筋可承受范围内,被拉得越长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资料部分对橡皮筋产生的力做了科学的解释。在前两课学习了用拉力、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小车后,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力——弹力。本课仍以“动力”和“小车运动”为线索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主要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效果和产生的条件。以橡皮筋为例,通过实验来了解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学生分析】橡皮筋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也经常使用,比如发射小球、拴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但是,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哪里,这种动力对小车的行驶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学生还不太明白,但却十分感兴趣。因此,本课以“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为教学起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也为后续制作小车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科学探究目标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认识到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橡皮筋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难点:收集数据说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小车、橡皮筋、软尺或绳子。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弹簧、钩码若干、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出示橡皮筋,提问:橡皮筋拉开时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忆玩橡皮筋的感觉,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信息板书。2.学生体验拉橡皮筋,缓慢来回地拉开橡皮筋,感受拉橡皮筋的感觉,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学生交流拉橡皮筋的感觉,感受来自橡皮筋产生的弹力,松手后观察到橡皮筋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教师将学生的想法在板书中呈现出来。3.聚焦问题: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弹力。怎样安装一辆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呢?学生思考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方法和如何安装橡皮筋小车。如果学生想不到怎么安装,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参考装有发条的玩具,当拧紧发条后玩具便会动,尝试在小车身上拧上橡皮筋。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玩一玩橡皮筋,为学生认识弹力打下基础。虽然教科书在拓展环节才引入弹力的概念,但如果学生在这之前提到弹力,教师可以顺势将“弹力”一词在板书上呈现出来,并在“聚焦”“探索”和“研讨”环节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弹力的效果和产生的条件,为拓展部分认识弹力的概念提供支持。二、探索(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1.提问:橡皮筋应该安装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成功安装橡皮筋小车关键是橡皮筋要能够带动小车车轮转动。2.课件或微视频展示橡皮筋小车的组装方法。(1)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的前端中心处,另一端在车轴套上并钩住。(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后车轮便会转动。(二)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多少的关系1.提问: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有什么关系呢?理由是什么?学生推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交流猜测的理由。2.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学生交流,如果学生能说“缠绕很多圈看小车是否行驶得更远”的想法,教师则继续追问:只测试缠绕很多圈这一组实验,就能得出缠绕圈数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吗?目的是引导学生设计多组实验进行比较后,再归纳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3.课件或微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要求和活动手册。(1)将橡皮筋缠绕1圈后,用手固定住车轮,防止橡皮筋松开。(2)将车头放在起点线处,松手,小车向前行驶。(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相反)(3)以小车后轮过线的位置标记为终点线,用软尺测量从起点线到终点线的距离,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5)再将橡皮筋缠绕3圈和6圈,按照上述操作实验,记录数据。注意:如果出现车轮在原地转动,或中途打滑使橡皮筋释放掉能量影响小车正常行驶距离,则此次实验数据无效,需要重做。4.课件提示实验过程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的内容。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教师组织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问题的想法,并提醒学生在实验时要仔细观察。5.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给予学生指导。设计意图:安装橡皮筋小车是整节课的基础,也是难点。主要来解决橡皮筋能否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这个问题,因此在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方面应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制作小车时解决动力方式提供支持。利用课件或微视频提示学生实验操作要求,不仅降低了实验难度,也是高效课堂的体现。三、研讨1.分享小组实验数据和发现。学生分享实验结果。2.问题一:橡皮筋缠绕一圈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证据是什么?学生从橡皮筋缠绕一圈到缠绕多圈时,会发现手用力越来越大,可以得出结论:缠绕一圈和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不一样。3.问题二:橡皮筋缠绕一圈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是怎么判断的?学生交流观点,从缠绕多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比缠绕一圈的行驶的距离远可以判断: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不一样。4.问题三: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是怎么发现的?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缠绕时产生的弹力,可以从一松手缠绕的橡皮筋会带动车轮转动的现象中发现。5.问题四: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用实验数据证明结论。学生从实验数据中不难发现,橡皮筋缠绕1圈、3圈和6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在逐渐变长,因此得出结论: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6.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缠绕圈数对橡皮筋产生的动力有什么影响”去思考,关注缠绕圈数较多时,产生的弹力越大,动力就越足,小车能行驶得更远。设计意图:研讨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并非只关注实验结果。学生在研讨阐述观点时,容易忽略用实验数据或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事实作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醒学生用数据或现象进行解释,发展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实验取得的证据与实验结论联系起来。四、拓展1.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呢?学生交流:用手拉橡皮筋,当橡皮筋拉得越长时,手用力就越大,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也越大。2.现场演示。在三根长度一样、股数一样的橡皮筋下端,分别挂上1个、2个、4个钩码,请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3.引导学生思考:这三根橡皮筋,哪根产生的弹力更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交流想法,为后续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做铺垫。4.阅读资料,了解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5.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弹力的例子吗?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弹力的例子,如衣裤的松紧袋、弹弓、弹力绳等。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出关于“弹力”科学的解释,符合学生对概念理解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水平。【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按照实验要求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1.终点线的确定:以小车后轮过线的位置标记为终点线,每次实验都从起点先开始。2.无效数据处理:如果小车启动后原地打转或行驶过程中打滑,影响了小车正常行驶距离,则此次实验数据作废,重新实验。3.会判断小车出发方向: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相反。《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点】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橡皮筋、小车、软尺、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3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气球驱动小车提出问题:1.气球是如何驱动小车的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驱动小车的形式。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学生任务:交流讨论,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反冲力驱动小车的概念。二、聚焦(5分钟)大家玩过橡皮筋吗?拉一拉会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呢?还有其他发现吗?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驱动小车。我们可以在小车上拧上橡皮筋,小车要行驶需要车轮转动,而车轮与车轴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将橡皮筋缠绕在小车的轴上,这样就可以使橡皮筋带动车轮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任务:结合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聚焦问题。三、探索(30分钟)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把两根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任务二: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什么关系?活动: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做对比实验。研讨:问题一: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问题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总结:1.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所以我们的车轮转动是橡皮筋的弹力在驱动它。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学生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过程:按照组装方法,将橡皮筋小车组装完毕,并试验小车是否可以运动。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实验,总结关系1.每次实验都要从同一起点开始,用软尺测量出行驶的距离,并及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2.缠绕不同圈数进行实验,相同圈数实验3次,求平均值。并记录分析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通过实验探究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掌握了组装橡皮筋小车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拓展(2分钟)在橡皮筋下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我们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除了这种方法你还能用其他办法使橡皮筋产生不同的力吗?课后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学生任务:想办法使橡皮筋产地不同的力。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来改变其产生的弹力大小。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第3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课题用气球驱动小车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四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从一组橡皮筋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弹力,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让学生回顾玩橡皮筋的感觉,思考“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第二部分“探索”环节,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组装橡皮筋小车,第二个活动主要研究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第三部分“研讨”环节,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弹力为小车运动提供了动力;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第四部分“拓展”环节,教科书利用图片,为“如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在橡皮筋可承受范围内,被拉得越长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资料部分对橡皮筋产生的力做了科学的解释。在前两课学习了用拉力、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小车后,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力——弹力。本课仍以“动力”和“小车运动”为线索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主要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效果和产生的条件。以橡皮筋为例,通过实验来了解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学情分析橡皮筋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也经常使用,比如发射小球、拴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但是,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哪里,这种动力对小车的行驶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学生还不太明白,但却十分感兴趣。因此,本课以“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为教学起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也为后续制作小车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学习目标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认识到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重点安装橡皮筋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难点收集数据说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我们都玩过橡皮筋,拉一拉会有什么感觉?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橡皮筋是一种用橡胶与乳胶做成的短圈,一般用来把东西绑在一起。具有伸长率大、回弹性好、价格低、使用方便等特点。用手拉一拉,会感觉到橡皮筋富有弹性,拉伸后可以缩回复原。利用橡皮筋的这种弹性可以驱动小车。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车轮的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带动车轮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交流讨论,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旨在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反冲力驱动小车的概念。讲授新课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实验材料:小车、车轴、车轴套、橡皮筋。制作步骤:(1)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制作须知:(1)橡皮筋套在车架上稍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太长了,缠绕的前一两圈没有弹力;太短了,多缠绕几圈弹力就太强,车轮容易打滑。(2)如果车轮多缠绕几圈橡皮筋后开始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如在小车上加一些钩码,直到小车可以顺利向前运动。制作原理:实验用的小车车轮与车轴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车轴转动就会带着车轮一起转动。我们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车轮的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带动车轴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方向的关系。当我们把橡皮筋往后绕时,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回缩,从而带动车轴向前转动,使小车前进。当我们把橡皮筋往前绕时,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回缩,从而带动车轴向后转动,使小车后退。研究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先推测一下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推测。实验目的:研究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猜想: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得______;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得______。(填“远”或“近”)实验材料:安装好的小车一辆、软米尺一个、橡皮筋若干、记录表一份。实验步骤:(1)确定一人为操作员,两人为测量员,一人为记录员。(2)在小车的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来做对比实验。建议缠绕的圈数为10、15、20圈,相同圈数各实验3次。(3)每次实验都要从相同的起点开始,并要准确找到终点,用软米尺测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表。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橡皮筋缠绕多圈时要比缠绕圈时产生的力大,因此作用在小车上的力就大。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得近。实验结论: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观看视频资料《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而关系》。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如手拉橡皮筋时也会感到橡皮筋反抗拉伸的力,这种力就是弹力。生活中弹力实例有很多,如衣裤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弓等。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得越远。因为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它产生的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小车行驶得也就越远。尝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我们用力拉动拉力器,会感到弹力,这是由于物体被拉伸导致的;我们按压弹簧时,会感到弹力,这是由于物体被压缩导致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形状改变产生弹力导致的。人们利用弹力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如球类、撑杆跳、蹦床、衣裤松紧带、弹弓、弓箭、拉力器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准备3根细绳、6根橡皮筋、7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我们会观察到,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伸长得越长,它的弹力就越大。此时虽然每组橡皮筋都是两根,但是产生了不同大小的力,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依据钩码的数量来判断。观看视频资料《生活中的弹力》。组装橡皮筋小车过程按照组装方法,将橡皮筋小车组装完毕,并试验小车是否可以运动。各小组分别实验,总结关系。每次实验都要从同一起点开始,用软尺测量出行驶的距离,并及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缠绕不同圈数进行实验,相同圈数实验。3次,求平均值。并记录分析。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想办法使橡皮筋产地不同的力。解决橡皮筋能否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这个问题。在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方面应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制作小车时解决动力方式提供支持。用数据或现象进行解释,发展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实验取得的证据与实验结论联系起来。关于“弹力”科学的解释,符合学生对概念理解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水平。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板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小车行驶距离越远(近)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少)产生的弹力越大(小)作用的时间越长(短)弹力:橡皮筋缠绕发生形变,产生弹力《3.3用气球驱动小车》同步练习填空题。拉长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__,释放后可以产生____________。如下图所示,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了____________的弹力,跳水运动员利用了____________的弹力。如图所示,在一定限度内,橡皮

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____________,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____________,小车行驶得越____________。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要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__。衣裤松紧带、票夹、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____________。判断题。橡皮筋绕-圈,小车就一定会运动。()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关。()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无关。()形状没有改变的弹簧也会产生弹力。()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有关。()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拉伸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要标好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样才能比较小车行驶距离的长短。()选择题。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面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A.越大B.越小C.不变小朋友们玩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会产生()的原理制成的。A.压力B.重力C.弹力右图表示的是蹦极运动,这项运动涉及的力是()。A.重力B.弹力C.弹力和重力弹簧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改变,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电就会()。A.消失B.变大C.变小在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这个问题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怎样改变更合理?()A.1圈、2圈、3圈B.1圈、6圈、11圈C.6圈、12圈、24圈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A.越近B.越远C.不变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C.增加小车重量橡皮筋产生的力属于()。A.重力B.弹力C.反冲力关于橡皮筋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只要缠绕一圈,小车就一定会运动B.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有关C.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圈数有关如果将橡皮筋小车的橡皮筋缠绕圈数增加几十倍,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和原来一样B.小车跑得更远C.小车跑得更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橡皮筋替换成没有弹性的棉线,其他操作--样时,依然可以驱动小车B.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时,只改变橡皮筋的缠绕圈数C.无论往哪个方向缠绕橡皮筋,小车的运动方向都是向前的在“用气球推动小车运动”的实验中气球的喷气嘴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的关系是()。A.气球喷气嘴无论向什么方向,小车都会向前运动B.气球喷气嘴向后,小车就向前运动C.气球喷气嘴向后,小车就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