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一)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5分)学校开展“寻美甘肃”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丝路古道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文明肇始江河。以4大内陆河水系、19条主要内陆河串起的河西走廊,①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演进中贡献独特。2600多公里汉、明长城wānyán向前,护卫东西交往;5处世界文化遗产、53处石窟xīngluóqíbù,让千年“丝带”闪耀兼收并蓄的文明之光;寓意武功军威、张国臂掖、有泉若酒、盛大辉煌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古城,历经两千多年仍活色生香;《凉州词》《八声甘州》等古调、绝唱,再现人间万象……丝绸古道两千里,文明交汇五千年。进入新时代,河西走廊循古而来,向新而行。在接续不断的守正创新中,一幅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千里文化长卷正徐徐展开。走进莫高窟,从犍陀罗雕塑,到壁画上古印度秣菟罗风格的衣饰、帕提亚式的射箭图、波斯联珠纹样,文化元素之丰富多彩,令人不禁惊叹()敦煌艺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从敦煌出发一路向东,依次可到酒泉、张掖、武威等古城。每一座城市都是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厚重。走进形形色色的综合性博物馆、专题性博物馆,②丰富的文物藏品和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立体再现了一条经济上繁荣昌盛的丝绸古道、一个文化上多姿多彩的河西走廊:展陈的古代文献中,不仅有汉简、汉文典籍,还有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西夏文文献;展览的器物中,不仅有出自中原地区的丝绸,还有印度的香料、波斯的织锦、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以及东罗马的“金钱”、萨珊波斯的“银币”;展示的雕塑、砖画中,不仅有中原人,还有很多高鼻深目的粟特人、波斯人、希腊人……(节选自“中国甘肃网”2024年01月24日)(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wānyánxīngluóqíbù(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蓄()不禁()(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①中“在”“演进”“独特”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形容词。B.“徐徐展开”“历史遗迹”“古代文献”三个短语的类型不相同。C.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冒号。D.画线句②的谓语动词是“再现”。◆书法驿站2.书法艺术是甘肃文化遗产的一大亮点。欣赏草圣张芝的书法作品,完成小题。(1)下列对张芝《冠军贴》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笔淋漓酣畅,使转法度严谨,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B.点画起止分明,收放有度。点画处的“实”与牵丝的“虚”相得益彰。C.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书写迅捷,一气呵成,都令人叫绝。D.笔画严整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结构匀称方正,运笔流畅有度。(2)喜欢书法的小宇拟出了上联,现邀请你在下面的田字格内补写下联。上联:妙笔生花字字珠联璧合下联:◆红色圣地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甘肃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文化厚重,红色资源富集。多措并举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甘肃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进展意义重大。,,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都在陇原大地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光辉的历史印证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拥有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②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③是党中央最终确定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战略决策地和结束长征、实现革命力量大团结的会师地④甘肃是红军长征队伍到达最全、活动时间较长、行经地域较广的省份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作为初中生的我该如何传承这红色基因呢?我来到了甘肃革命基地寻找答案。当我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时,共产党人曾储存的星星之火,照亮了我的内心;当我来到腊子只英命胜迹时,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扎根进我的生命里;_________。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已经跋涉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了。◆诗词乐园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秦州三个月是杜甫人生不同寻常的三个月,他虽然依旧清贫,但远离了险恶难测的官场,又暂时摆脱了俗事杂务的纠缠。只是想到战事阻隔,兄弟离散,一轮明月便让他浓浓的思念之情喷薄而出。(《月夜忆舍弟》)(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杜牧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途中邂逅的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范仲淹在知庆州时描写的北雁南飞的塞下秋景。(《渔家傲·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____。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赴边途经陇上,他的边塞诗里根植着边关将士们顽强不屈保卫家国的精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是李白《关山·月》中描写的陇上边塞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李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宣言,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行路难》)(5)王维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途经居延(今甘肃张掖),在茫茫大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阔之景。(《使之塞上》)二、阅读(45分)(一)(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怀想一座花园杜永道①常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那座如梦如幻的花园。②一排高大的针叶松围成正方形,象征大地,其内开阔的圆形绿地喻示天穹,寓意为“天圆地方,犬地承天”。草地中央圆圆的水池喻指太阳。由池沼向外延伸的四条彩色石子路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最有趣的是,花园四角各有一片花丛,花儿随季节变化而依次绽放: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一年年循环往复,昭示着四季轮回。③每在花园散步,不免触景生情,感慨宇宙之大、时光流逝之迅疾,告诫自己惜时。④清晨上学,常在花园里遇见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叶圣陶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亿万儿童发蒙,都会在小学课本里读到叶老的《牛郎织女》。他从米黄色的轿车上从容地走下来,神态安详,拎着咖啡色公文包,不慌不忙穿过花园小径,向办公室踱去。有时会遇见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吴伯箫,他背着手,匆匆走过,神情专注,仿佛总在思考着什么。先生描写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名篇《记一辆纺车》我一直喜欢读,他的《灯笼》一文至今仍在语文教材中。⑤花园东侧有栋两层的方形灰楼,形制与位于东四北的段祺瑞执政府办公楼旧址酷似,是当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驻地。在这栋小楼里,1956年制定出《汉字简化方案》,1958年诞生了《汉语拼音方案》,二者对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那时,在“文改会”工作的父亲下班常带回花花绿绿的注音读物和宣传品。一次,我瞧见在花园草坪的长椅上,有人在悠闲地读拼音报,上面有首奇特的注音农民诗:“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让路,我来了。”配图是一个巨人双手推开面前的山峰,大步跨过,豪气干云。⑥我家在花园西南方向的四合院。院中东、西各有一棵名贵的西府海棠。春夏之际,两树红花盛开,似绚烂晚霞。《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怡红院,就有一棵这样的树。花园西侧有栋西式平房,蔡元培、叶籁士、周有光等,曾先后居于此。⑦花园北墙外是三眼井胡同。20世纪20年代,父亲在北大听课时住这儿,睡大通铺,学生们一个挨一个地挤着。他曾在党组织办的“北方青年训练班”聆听李大钊讲课——讲到肯綮处,李大钊慷慨陈词,感染力极强,直抵人心。⑧相传,花园所在院落系乾隆第四个女儿的“公主府”,清末为京师大学堂,民国以后是北京大学。1954年我们刚搬来时,屋角还摆放着一堆做实验用的各式玻璃瓶。⑨半个多世纪倏忽而逝,花园早已不复存在,但我仍清晰地记得三开间王府式大门内那对硕大而精美的石狮,雨后水池中高挺的荷叶上那骨碌碌滚动的晶莹水珠,花园北侧宏大的殿堂门口悬挂的“大讲堂”蓝色牌匾及殿内的阶梯教室……⑩当年,每天上午十点整,一位师傅用力拉动绳子,一下接一下地敲响花园东北角那口硕大的黄铜钟,催促各单位干部出来做工间操,当当的钟声总是在花园里久久回荡。⑪每每怀想花园,那洪亮悠长的钟声仿佛依旧在耳畔。⑫如今,花园所在的区域分属几个单位,新建筑林立,人们早已不知这儿曾经是花草繁茂、水波涟漪的美苑。想起当年来家访的老师不禁感慨:“这儿像个公园。”⑬我想把那个花园的美告诉左近工作、居住的人们,告诉年青一代,告诉园林艺术家,告诉研究北京历史的学者……也告诉我的孙子。⑭花园位于从前的景山东街,现在叫沙滩后街。(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3月31日)6.作者为何怀想那座花园?7.跟一般写花园的作品相比,本文的选材有何独特之处?8.第⑨段和第⑬段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9.本文题目、开头、结尾各有什么特点?(二)(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全民阅读“走实走深”潘玉毅①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文化建设和阅读推广的重视。②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11年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最初的“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今年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个中转变,意义深远。③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的传统。翻阅中国浩瀚如海的典籍,可发现围绕“阅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诸如师旷劝学、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2500多年前,孔子就曾给儿子开列必读书目,告诉他“不学诗(《诗经》),无以言”“不学礼(《礼记》);无以立”。黄庭坚提。出的“读书种子论”,至今还警示着我们,读书这颗“种子”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和民族来说都不可断绝。④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从古代“读书人”的事情,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情,不分职业、性别、年龄。全民阅读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全民”的价值导向,而要覆盖“全民”,不断“走实走深”,让更多民众从阅读中受益,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⑤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和服务,确保每个人都有书可读,想读的时候都可:以找得到地方。各地纷纷通过加强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维效能,建成了覆盖村(社区)、企业、市场主体等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为喜欢阅读的人提供“充电储能”的地方。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量。要从原来的泛泛而读、打发时间的消遣,引导人们甄别精华与糟粕,主动选择那些有益身心健康、能够启迪智慧、提升学识素养的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让阅读成为一个个知识的课堂、一场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次智慧的碰撞。这些年,各地创新推出“互联网+”“书香音乐节”等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年轻人习惯的阅读推广活动,让人们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与力量,由内而外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助推阅读成为“悦读”,甚至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⑦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面阅读的跨越,是对精神世界丰盈的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折射。发展讲究可持续,阅读也如是。如何保持阅读的“全民性”,让阅读成为民众的行动自觉,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饶,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阅读中找到人生方向、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修养,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之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将愈发浓厚。(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3月18日)10.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1.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则材料作为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个段落最合适,并说明理由。【链接材料】自幼博览群书的苏轼,以“读书万卷始通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千古名句,点燃一代代中国人的阅读热情。13.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请你选取一本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必读名著推荐给大家,100字左右。(三)(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篇第九》)[注释]①九夷:即淮夷,其北境与齐、鲁接壤。②陋:僻陋、鄙陋,僻远而少文。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2)或曰:“陋,如之何?”__________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6.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陋室铭》全文思考,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2)【甲】【乙】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四)(4分)17.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陶养文化品格,唤醒诗意灵魂,学校拟于暑假举办主题为“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研学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研学路线提案征集。请以上面三首登临诗为素材,写出你的提案,包括线路的选择和理由。(提示:三首诗分别代表北京、山东泰安、浙江绍兴三条研学路线)(五)名著阅读(6分)18.《简·爱》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这本书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