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机密★启用前四川中职教改共同体学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4-8页,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第I卷(共30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2.第I卷共三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粗糙(cāo)国子监(jiān)拓片(tà)冗(rǒng)词赘句B.内疚(jiù)悭(qiān)吝端倪(ní)呱呱(guā)坠地C.翕(xī)动迁徙(xí)啃噬(shì)锱铢(zīzhū)必较D.行(háng)伍混淆(xiáo)房檩(lǐn)色厉内荏(rě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国子监”的“监”应读作jiàn。B.“呱呱坠地”的“呱”应读作gū。C.“迁徙”的“徙”应读作xǐ。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搭讪逡巡变生肘腋 B.诡秘暴躁霹雳五内俱焚C.樵悴整饬踌躇度长絮大 D.补尝妨碍诸侯轻歌曼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寒喧”的“喧”应写作“暄”。C.“樵悴”的“樵”应写作“憔”;“度长絮大”的“絮”应写作“絜”。D.“补尝”“尝”应写作“偿”。故选B。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的价值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有声语言来进行。②由于他多次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③退伍军人张伟参加去年的抗洪抢险战斗,被评为“抗洪模范”A.必需违反志愿 B.必须违犯志愿C.必需违犯自愿 D.必须违反自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得要”,不这样做不行,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得有”,没有这种东西不行,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句中做状语,修饰动词“实现”,应该用“必须”。第二空:“违反”,不符合;不遵守。/“违犯”,(动)触犯。程度更深,更重,通常和“法律”搭配。句中与“纪律”搭配,应该用“违反”。第三空:“志愿”,志向和愿望。/“自愿”,自己愿意而没有受他人强迫地去做的。谁都不希望发生洪灾和危险,应该用“自愿”。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暴雨如注,防汛指挥部的汽车已无法行走,他们就安步当车,跋涉了一小时赶到水库。B.由于缺乏相当的华夏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C.某厅长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雪上加霜。D.我们这个项目能够取得成功,还要多谢你的推波助澜,今天我们一定要多喝几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错误。安步当车: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此处形容在极端天气下,步行赶到水库,与当时紧急的防汛情境不相符。B.正确。望文生义:不了解词句的确切涵义,只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作解释。此处形容外国人因缺乏相当的华夏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词句的确切涵义,只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翻译中国作品,使用恰当。C.错误。雪上加霜: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含有不该一再遭受灾难却偏偏一再遭受灾难之意,一般不用在坏人身上或非正义的事情上,此处用来形容犯罪分子,可使用“罪有应得”。D.正确。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此处用来形容项目取得成功,属于褒贬误用。故选B。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漫步小径,微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C.新一届市政府领导指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D.把握好尺度,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才是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动宾搭配不当,把“看见”改为“嗅到”,“正在那里释放幽香”改为“释放出的缕缕幽香”。B.结构混乱。“对象,主要是……”与“主要是面向……”句式杂糅,删去“的对象”或“面向”。C.成分残缺。“保障”后缺宾语,在“教育”后面加“的权利”。故选D。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硬水与软水水有硬、软之分吗?答案是:有的。生长在海边或水里的一些软体动物,比如蛤、蚌、螃蟹、田螺之类,都是靠吸收水中的碳酸氢钙,经过变化,生成碳酸钙来建筑自己的“房子”——贝壳。在有些地方,如我国桂林的七星岩、杭州的水乐洞等溶洞中出现的石笋和钟乳石,都是碳酸氢钙变的把戏。我们知道,山洞绝大多数产生在石灰岩地区。石灰岩是可以被水溶解的,地下水又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水溶解了石灰石就生成碳酸氢钙。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下来后,水分蒸发,碳酸钙(石灰质)沉淀,日积月累,石灰质愈积愈多,这些从地面突起来像笋似的岩石,叫做“石笋”;从洞顶向下蚕状如钟乳的岩石叫做“钟乳石”。如果你用这种含有碳酸氢钙和其他杂质(如碳酸氢镁等)的水洗衣服,就会有这样的现象:虽然衣服也不见得怎么脏,可是,擦了肥皂在水里一洗,水面上尽是些白花花的脏东西。这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捣蛋,它们与肥皂起化学作用,变成了白色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这些白花花的东西对洗衣服来说,简直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浪费肥皂。用这种水来煮开水也很糟糕,因为温度一高,水里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就相应地分解而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结成水垢。开水壶里长了水垢,就不容易传热了,结果要浪费很多火力。在工厂里,如果锅炉长了水垢的话,问题更大了。因为这些水垢传热不均匀,往往会引起猛烈的爆炸。这种含有碳酸氢钙与其它杂质的水,叫做硬水。大自然中,泉水、井水、海水,一般都是或多或少含有钙镁盐类的硬水,而雨水、蒸馏水是软水。硬水如此到处为害,人们就设法把硬水“软化”,变成不含有这些杂质的软水。最普通的办法,就是把水煮一下,使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变成碳酸钙和碳酸镁而沉淀掉。在工厂里,往往在水里加适量的熟石灰和苏打(碳酸钠),或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也能除去这些杂质。6.根据文中的介绍,硬水产生的原因是()A.由于水中有蛤、蚌、螃蟹、田螺等,所以使水成了硬水。B.由于水在地上溶解了许多石灰石等,水中就含有了碳酸氢钙等物质,形成了硬水。C.自然界的水温度低,没能使水软化。D.矿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所以水才成为了硬水。7.软水在生活和生产中很重要,主要是因为()A.软水是清洁的水,制造食品必须要软水。B.软水才能饮用,硬水不能饮用。C.软水中不含矿物质,就不会对锅炉等产生危害。D.软水很难制造,所以它非常重要。8.根据文章作出的推断恰当的一项是()A.喝开水有利于健康,因为开水中除掉了矿物质。B.凡水中有树枝、杂草等杂质,这样的水就一定是硬水。C.由于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很多不利,今后会在实际生活中大量使用软水。D.软水和硬水的划分是看它们中是否含有矿物质,而不能作为判定它们是否清洁的标准。【答案】6.B7.C8.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由第四段中“石灰岩是可以被水溶解的,地下水又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水溶解了石灰石就生成碳酸氢钙”和第八段中的“这种含有碳酸氢钙与其他杂质的水,叫做硬水”可知,此项强加因果,水成了硬水跟水中有蛤、蚌、螃蟹、田螺等无关。B.由第四段、第八段可知,水溶解了石灰石就生成碳酸氢钙,含有碳酸氢钙与其他杂质的水,叫做硬水,此项与表述符合。C.由第八段中的“这种含有碳酸氢钙与其他杂质的水,叫做硬水”可知,水温低不是硬水产生的原因。D.结合第四段、第八段,“矿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不是硬水产生的原因。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清洁的水,制造食品必须要软水”错误,于文无据。倒数第二段“大自然中,泉水、井水、海水,一般都是或多或少含有钙镁盐类的硬水”,泉水、井水是硬水,难道不清洁,不能用来制造食品吗?表述不受推敲。B.“软水才能饮用,硬水不能饮用”错误,于文无据,泉水、井水是硬水,也可以饮用。C.由第七段“开水壶里长了水垢,就不容易传热了,结果要浪费很多火力。在工厂里,如果锅炉长了水垢的话,问题更大了。因为这些水垢传热不均匀,往往会引起猛烈的爆炸”可知,水垢是水里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解而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在工厂里,往往在水里加适量的熟石灰和苏打(碳酸钠),或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也能除去这些杂质”变成软水后,不会出现受热不均的问题,更不会爆炸。D.“软水很难制造”错误,由最后一段“最普通的办法,就是把水煮一下”可知“软水很难制造”的说法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开水中除掉了矿物质”错误,以偏概全,且强加因果。根据“用这种水来煮开水也很糟糕,因为温度一高,水里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就相应地分解而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结咸水垢”可知除去的只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B.“这样的水就一定是硬水”错误,根据“这种含有碳酸氢钙与其他杂质的水,叫做硬水”知,表述不全面。C.“今后会在实际生活中大量使用软水”错误,于文无据,且不符合生活实际。故选D。三、(共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贾人食言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富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阴之贾人阴:南面B.向许百金向:刚才C.舟薄于石,又覆薄:单薄D.立而观之,遂没没:沉没(二)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选自清·宋濂《宋学士文集》)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宁毋先生过而尤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子以予颠之倒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C.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2)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答案】9.C10.D11.(1)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现在却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2)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济水南面的商人。B.句意: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C.“薄:单薄”错误,“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句意:船冲撞到石头上,又翻了。D.句意:(渔夫)站在那里观看,于是那位商人沉没于河水之中了。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顺承关系的连词;/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意:宁毋先生经过时就责备他;/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省察。B.动词,认为;/连词,来。句意:您认为我颠倒是非;/请允许我给秦王献上盆缶,来相互娱乐。C.疑问代词,怎么;/通“呵”,呵斥,盘问。句意: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D.都是连词,那么。句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平坦而又近的地方,那么前去游览的人就多。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从前,先前;“许”,许诺;“而”,表转折的连词,却;“吾乃……乎”,固定句式,“恐怕……吧”。(2)“服”,侍弄;“以”,介词,用;“牧”,治理。参考译文:(一)贾人食言济水南面的商人,渡河的时候他的船沉没了,(他)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大声呼救。有个渔人用船去救他,还没等到那儿,商人就迫不及待地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人家,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商人却给了渔人十两金子。渔人说:“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而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气冲冲地说:你,一个打渔的,一天能赚多少钱?现在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不知足吗?”渔人只好不高兴地离开了。另一天,那个商人乘船从吕梁顺流而下,船触击到石头上,又翻了,而那个渔人就在那里看着。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啊?”渔人说:“这就是那个许诺给人酬金而不履行的人!”于是,渔夫站在一边看着,于是那位商人沉没于河水之中了。(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二)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选自清·宋濂《宋学士文集》)第Ⅱ卷(共120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第II卷共四大题,12小题,共120分。四、(共20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野老歌张藉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诗中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①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进行对比;②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③“老农”与“西江贾客”的狗的吃食作对比。(2)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①“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写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两句写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老农”辛劳却贫困和官府重赋税,对粮食的不珍惜,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②“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写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写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老农”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和“西江贾客”的奢侈富贵,构成鲜明对比。③“老农”老小橡实果腹,富贵人的狗常年吃肉,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与“老农”形成一种对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记叙农家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可是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方面是老农没有吃的;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呼儿登山收橡实”“船中养犬长食肉”两句描写的是,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极度奢靡。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揭露世道不公,社会黑暗。13.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2)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答案】①.无长无少②.道之所存③.大弦嘈嘈如急雨④.大珠小珠落玉盘⑤.囊括四海之意⑥.并吞八荒之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嘈”“囊”“荒”。五、(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渡头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叶紫,现代作家,文章有删改)14.本文开头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15.本文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6.本文为什么以渡夫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7.请简要分析文中“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一句的深刻含义。18.请简要分析文中渡夫的性格特点。19.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答案】14.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即自然环境描写。开头的这段景物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气氛,有力烘托了小说主人公渡夫老无所依,深感孤独悲凉的心灵世界。15.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16.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面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17.渡夫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说自己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却没有得到什么好报。实则这是渡夫的控诉之词,揭示了在旧社会好人不得好报的黑暗现实。18.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19.AD【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表达方式的能力。首先明确常见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由第一段“隐没的太阳”“散射凌乱的光辉的晚霞”“淡绿的湖”“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可以看出作者对古渡头周围的环境做了详细具体的描摹。解答环境描写的作用,锁定这几个方向: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这段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环境的宁静祥和、自然质朴也暗示老渡夫的质朴善良;“隐没的太阳”“晚霞”“皱纹”别有深意,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渡夫的孤苦。【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怎样叙述故事的问题一般应从叙述角度(人称)、叙述顺序、叙述线索、表达方式等方面回答。在回答“作用”时,可分别作答,也可总体作答。①文中以“我”见闻来写渡夫,运用第一人称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②小说主要以“我”和老渡夫对话为主,对话中,主要是老渡夫自述其故事。船夫的自述可以让故事更集中,更利于短篇小说的表达。③小说以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来烘托人物,形成抒情的笔调;渡夫故事的引入,是由“钱”引起的,这就能形成一种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渡夫自述过程中,虽然我说得少,但是其间加入的一些情景描写,如“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以及出门人的秘诀”“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等,使故事不致太单调,且又给故事增添了一些哀而不伤的美感。【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以渡夫的任情高歌收结的意图,答题时注意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主旨的表达以及艺术效果等角度作答。此题从情节上看,由哭泣而面无表情,由诉苦而任情高歌,这种突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从人物塑造上看,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无奈,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题表达上看,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渡夫的情绪归于平静,生活还得继续,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我没有丧过天良”,这是老渡夫自省之词,一生忠厚善良,凭劳动吃饭,自觉问心无愧;“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言语中全是悲愤,道尽这几十年的辛酸,生活的不公。“好人有好报”是箴言,并没有体现在他身上。老渡夫的倾诉,生活的不公揭示了旧社会劳苦人民的艰辛。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正是主旨的深化。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把握渡夫的“语言”,要分析把握渡夫“行为”。从文中来看,老船夫怕“我”遇歹人留“我”在船上住宿,这是热情善良和乐于助人的表现;他对“我”的赞赏,是对我孝行的喜爱;他对“我”诉说自己的遭遇,这是他的坦诚;从他说自己“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可以看出他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第二天从悲伤中走出,是他坚强、坚韧的表现;最后的歌词,可以看出他靠自己生活、他自由自在的信念以及他的乐观、不向命运低头的特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错误,曲解文意。文中传达的更多的是:我为渡夫说出那样的话而震惊,兵荒马乱,老船夫的话让“我”意识到随时可能面临危险,认识到老人的善意;当然也不排除我可能也对老船夫有所猜忌。所以说我暗自吃惊的原因并不全是担心他谋财害命。C.“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错误,渡夫留在他船里过一宵是因为“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但老船夫当时并没有“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这样明确的想法,只是在聊天中随机谈起而已。E.“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误,渡夫并没忘记昨夜的事情,“目不转睛地瞧着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同时还有对老人的同情和对老人的感激。故选AD。六、(共6分)20.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句式,续写后面的句子。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燃起了我们生活的激情。青春是________,青春是________,【答案】①.一盏灯,她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②.一本书,她增加我们知识的营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能力。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春”比作“一首歌”和“一团火”,并通过“她”作为主语,描述了青春对年轻人的影响。其中,“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和“燃起了我们生活的激情”都是描述青春带来的积极、热烈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与“歌”和“火”相似,能够代表青春特质的事物,并用类似的句式结构来表达。据此,我们可以选择“一幅画”“一本书”“一条河”“一颗星”等作为比喻对象,比喻时按照青春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七、(共60分)21.按要求完成写作。张晓阳的店铺急需周转资金,以个人名义向好朋友王天凯借款269870元。两人约定借款期限为1个月,到期全额还款。请你以张晓阳的名义,给王天凯写一张借条。【答案】例文:借条今借到王天凯(附上身份证号码)现金¥269870.00元,大写:人民币贰拾陆万玖仟捌佰柒拾元整,借款期限壹个月,到期全额还款。此据借款人:张晓阳(盖章或手印)(附上身份证号码)╳╳╳╳年╳╳月╳╳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借条借条内容是向好朋友王天凯借款269870元,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保留两位小数,并以大写的形式注明款额多少多少整;借条目的是店铺急需周转资金;写作时要注意写清楚时间以及还款时间;题目要求以个人名义,即张晓阳的名义写借条,注意附上身份证号码,以及盖章或手印。要求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注意借条的格式:首行正中间有“借条”字样,正文空两格写内容,内容交代借款双方、金额、利息、还款日期,特立此据顶格写,最后落款,分两行写明借款人及时间,署名在上,时间在下。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不要脱离材料意思;②标题自拟;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