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的是()A.“互联网+”使产业升级换代 B.生产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C.化学合成药物,保证人体健康 D.用化学合成的纤维制成服装2.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青菜 B.大米 C.豆腐 D.玉米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Fe B.Mg C.Cu D.Zn4.若某实验制取的CO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则可选择的干燥剂为()A.NaOH固体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生石灰5.Ca(HCO3)2CaCO3+CO2+H2O,是石灰岩溶洞形成的主要反应。将1molCa(HCO3)2加热t2秒时停止加热。如图表示0→t2秒过程中固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该过程的CaCO3不分解)。说法错误的是()A.0→t2反应阶段,固体a、b的物质的量不变B.0→t2反应阶段,固体a、b的质量变小C.a、b两点固体中钙元素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固体a、b中所含碳元素物质的量的比值一定为2:16.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B.除去CO中的CO2气体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D.区分硬水和软水7.如图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成酒 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C.海水晒盐 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8.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9.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括号内是杂质)所加试剂或方法ANH3(CO2)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BCu(CuO)足量氢气,加热CNaCl溶液(NaHCO3)滴加适量稀盐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DNaOH溶液(Na2CO3)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A.A B.B C.C D.D11.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炭粉铁粉稀盐酸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C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水D氧化铜铜氧气A.A B.B C.C D.D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C.测定溶液pHD.添加酒精1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A.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将混合气体点燃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14.甲醛的化学式的,某甲醛水溶液里甲醛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47.1% B.52.9% C.62.5% D.88.9%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A泥沙B油脂C乙醇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A烧碱B硝酸铵C氯化钠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②将有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乙(填“<”、“=”或“>”)。③在t2℃时,某同学向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则原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小明同学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但发现放出氧气的速率太快,经思考将发生装置由A改为B,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装置有不足之处,则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实验中,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置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8.(8分)根据以下三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二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是一个“吹气球”的趣味实验,若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换成稀盐酸,则瓶内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同学进行下图两个实验。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怀,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硫酸钡不溶于酸。白色沉淀为:Ⅰ._______;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它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________,猜想Ⅲ成立。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___________;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化学合成药物,化肥和农药的研制,合成纤维的制取。【详解】A、“互联网+”使产业升级换代,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不正确;B、生产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正确;C、化学合成药物,保证人体健康,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正确;D、用化学合成的纤维制成服装,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正确。故选A。【点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2、C【解析】富含蛋白质的是C.豆腐。A.青菜,富含维生素。B.大米,富含淀粉。D.玉米,富含淀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营养成分。3、B【解析】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其金属活动性最强。故选B。4、C【解析】

A、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干燥剂,可以与CO2气体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故不可用作干燥剂,而且还可以与CO2气体发生反应,可用来除去或吸收CO2,但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故可用于干燥CO2气体,故符合题意;D、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放热,故可用来作干燥剂,但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干燥剂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一、可以吸收水;二、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简单记为: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5、D【解析】

A、1molCa(HCO3)2加热生成1molCaCO3,故0→t2反应阶段,固体a、b的物质的量不变,正确;B、随着反应进行,Ca(HCO3)2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故0→t2反应阶段,固体a、b的质量变小,正确;C、反应过程中钙元素并未发生逸出等情况而造成物质的量减少,故a、b两点固体中钙元素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正确;D、无法判断b点的固体是否已经反应完全,故固体a、b中所含碳元素物质的量的比值不一定为2:1,错误。故选D。6、B【解析】

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正确;B、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可以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与氧化铜反应,该实验不会将杂质除去,反而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错误;C、NH4NO3、NaOH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降低、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D、检验软硬水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故设计合理。故选B。7、C【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是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8、B【解析】

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该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该气体不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三种气体不一定都存在,如可能只含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甲烷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9、B【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详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选项错误;B.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选项错误;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选项错误。故选B。10、A【解析】

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与浓硫酸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B、氢气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C、碳酸氢钠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D、Na2CO3与适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故选A。【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B【解析】试题分析: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D、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故选B。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12、A【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在天平两端放上一张干净且质量相等的纸片,并且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A正确;B、实验废弃药品应该处理后再排放,而不是直接倒入下水池中,否则会造成污染。B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应该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然后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中上,随后根据颜色的变化和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若玻璃棒、pH试纸是润湿的,则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误差。C错误;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应该把酒精灯熄灭后添加。D错误。故选A。13、C【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14、C【解析】

甲醛的化学式是,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某甲醛水溶液里甲醛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甲醛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30;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C。15、C【解析】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硫酸钾,属于盐,故A错误;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有单质生成但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点睛∶氧化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A甲>22.2%【解析】

(1)泥沙加入水中不溶于水,只能形成悬浊液,油脂加入水中不溶于水,只能形成乳浊液,乙醇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可以完全溶解,所以能得到溶液。故填:C;(2)烧碱加入水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加入水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故填:A;(3)①由图像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甲,故填:甲;②由图像知在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当由t1℃升温至t2℃后,甲的溶解度升高,乙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甲的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但溶解度变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③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所以此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所以设原溶液中有溶质甲的质量为x,则,x=28.5g,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2.2%,故填:22.2%。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H2O22H2O+O2↑注射器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固体Fe2O3+3CO2Fe+3CO2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偏小【解析】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生成了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注射器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将发生装置由A改为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2)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一氧化碳有毒,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装置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改进措施是: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3)D实验中,步骤⑤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置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变大,导致所配置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18、2KMnO4K2MnO4+MnO2+O2↑气球膨胀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碳酸钠粉末(合理即可)【解析】

(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以及原理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压强知识进行分析;(3)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以及压强知识进行分析。【详解】(1)由于试管内有棉花团,所以该实验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