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19篇_第1页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19篇_第2页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19篇_第3页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19篇_第4页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1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19篇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一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试管。【教学过程】。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一、铁的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与氧气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演示:演示实验6-1。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讨论:怎样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列举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2.通过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通过实验和讨论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数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难点: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一、导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呢?是什么使全球变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提问:那么这些有害气体,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此问题,思考,急于知道答案。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三使用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进入课堂情境。二、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约30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幻灯片,把问题给学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回顾学过的知识。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观看幻灯片增加感性认识。汽车尾气的污染、相关的问题思考,回答知识的联系。提问:那么如何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呢?分组讨论,总结归纳防治措施:知识的由于。小结:总结展示产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关内容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约10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氢气也是一种环保燃料,让学生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情感交流。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板书设计。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三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什么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介绍]观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观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2、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思考: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1-1]水的沸腾。[实验1-2]胆矾的粉碎。[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发生了状态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结论: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得到:1、定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课堂练习]。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1)熔点和沸点。熔化:固态变成液态。熔点:熔化的温度。沸点:液态变成气态。(2)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3)颜色、状态、气味。[实验1-5]闻气味的方法。[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的放出气体的、生成沉淀、吸热和放热、发光等。4、联系。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四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2.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4.知道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过程与方法。自己动手做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实验,体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增强动手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料不充分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甲烷的燃烧及产物的检验。2.石油分馏的产物及用途。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工具。有关化石燃料的录像资科,导气管、烧杯、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播放一段flash录像:(特写)烧得很旺的炭火和一支温度为20℃的温度计。然后向炭火上加上一铲新煤,红红炭火变暗,温度计示数随之下降到16℃。过了一段时间,炭火又变得红热,温度计示数又上升至20℃。师:生活中的这个常见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二、推进新课。(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师:我们都知道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的呢?下面我们来做教材上的实验7-3。师: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师:这种化学反应放热现象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大家请思考:(1)化学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吗?请举出生活中你见过的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例子。师:演示硫粉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播放煤块和煤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录像,让学生比较反应现象的不同,并思考原因。(二)化石燃料的利用。煤的形成。师:植物或植物枯萎后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成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师:大多数的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生:煤。师:(1)煤是纯净物吗?(2)那它含有哪些元素?(3)你知道煤作为燃料的原理是什么?生:(1)是混合物。(2)煤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n、s、o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铅、钙、铁等元素)。(3)原理是利用碳元素和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师:知道人们怎么综合利用煤的吗?煤加工后的主要产品有哪些用途?生:煤隔绝空气加热。煤气的主要成分: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师:我国的主要油田有哪些?生: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师: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生:不能!石油中除了含c、h元素外,还含s、o、n等元素。如果把石油直接作燃料的话,石油会燃烧不充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生成大量的黑烟和含s、含n等有害气体。生: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都是常用的燃料。师:煤气泄露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生:危害到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等。师:有人说天然气就是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气,对不对?生:不对,因为虽然天煞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但与纯甲烷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师:说得对,下面我们来看看天然气的成分。1.构成:主要是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2.主要成分:甲烷(ch4)。3.甲烷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4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注意:点燃之前要验纯)。ch4+2o2===co2+2h2o。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五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1、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目标教学法。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1课时。前提诊测: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目标展示: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目标导学:问:化学是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演示:碘的升华。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一、分子的存在。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2.分子是有间隔的。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三、分子的概念。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1)空气(2)冰、水混合物。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从分子看主要看该物质是同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组成,依此可判断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却是纯净物。问:什么叫高纯硅?引导学生阅读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在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物质里如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而且要求物质的纯度越高越好。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一、分子的存在: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2.分子是有间隙的,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定间隙,三、分子的概念: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或几种不同分子组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空气、天然水、浑浊的石灰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或同一种分子构成)。如: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等。【作业布置】p-291-4题。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六170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2化学肥料(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180课题1金属材料(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空气(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190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1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原子的构成(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200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课题4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爱护水资源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爱护水资源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210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3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离子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水的净化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水的净化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20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件-初三化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件-初三化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初三化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初三化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件-初三化学(人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件-初三化学(人230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溶解度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化学肥料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燃料和热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燃料和热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240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1金刚石、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绪言课件-初三化学(人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件-初三化学(人250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元素课件-初三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元素课件-初三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课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件-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件-初三化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260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课件-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课件-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2.p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1.p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课件-初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初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课件-初270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课件-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件-初三化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初三化学280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拓展性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290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初三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2(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2(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走进化学实验室(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示例(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新人教九年级科学期初测试卷-浙教版[原创]340。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七《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2)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至此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了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利。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力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本节教学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2两点为本节课重点)。本节教学难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八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1、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目标教学法。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1课时。前提诊测: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目标展示: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目标导学:问:化学是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演示:碘的升华。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一、分子的存在。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2.分子是有间隔的。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三、分子的概念。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1)空气(2)冰、水混合物。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从分子看主要看该物质是同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组成,依此可判断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却是纯净物。问:什么叫高纯硅?引导学生阅读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在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物质里如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而且要求物质的纯度越高越好。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一、分子的存在: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2.分子是有间隙的,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定间隙,三、分子的概念: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或几种不同分子组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空气、天然水、浑浊的石灰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或同一种分子构成)。如: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等。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九(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空气)。总结【讲述】两百多年前,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做的实验与我们今天的实验异曲同工。打开课本课本26页。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课题2氧气。铁丝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下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多变一。铁丝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1)在一定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否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为什么?答: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后容易分解,生成物中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以降低氯酸钾分解的温度,因此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2)高锰酸钾是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为什么?答:高锰酸钾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为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了其它物质,在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发生改变,因此高锰酸钾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但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是加快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宏观物质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的视觉来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的粒子吗?原子是怎样构成分子和物质的?化学家用什么标准语言来描述微观世界?这些问题将在本节课中逐一得到解决。我们还将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动画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我们通常难以看到原子及其内部结构,因此,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利用动画,发挥想象,在头脑中简历一个形象的原子结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达到如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2)知道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的探究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一个内容,本来就是比较抽象,难懂,难掌握的。但同时,这也是初中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这是让学生步入微观世界的基础课程。掌握的好与坏,将会影响之后的学习。因此,我的备课中,我的要求比课程标准和考纲都要深入一点。尤其,在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内容中,我想让学生更加明白其内在的来龙去脉,所以,我设计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一公式的由来的这一节的内容。但是,同时,这个班的学生的基本能力不高,尤其是针对一些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低,需要好一长时间来慢慢消化和理解,除此,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一般,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要理解好这一节课的内容有点难度。这个班的特点是上课比较积极,比较热情,喜欢上化学课,不懂会马上问喜欢和老师交流。但由于,我深信他们会慢慢理解的,所以,我还是坚持了之前的课堂安排。这个班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这堂课刚开始,对原子的构成的这一个内容,还是很容易的掌握,因为通过动画的观看,和一些图表的对比,他们还是容易地接受了,在小结阶段和练习阶段还是能顺利地完成。至于,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这个主要是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的原因,但是他们也不好接受,于是,我通过举例、形象的比喻,还经过两三次的讲解,让他们也明白过来了。但是到了,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部分,由于这是一个除法的计算,是一个比值,不是真实的原子的质量。而且定义又比较复杂,他们开始就难以接受了,到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个公式讲解,他们就更加不明白了。原本,我以为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公式,因为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主要是通过图表的归纳、总结而得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会得出,我没有好好地解释的。于是,我就以为解释了原因,他们会更好地掌握。于是,我就解释了原因。怎么知道,一解释,整个内容就更加难懂了,他们听得就更加懵懂了。所以,这一个内容,课后,老师的指导就是情愿不说,因为,本来就不太掌握的再说难懂的知识点,他们会更加不明白。难度大的内容不要放在一起,应该分化它,要循序渐进,不要把难的问题都放在一起,一步到位只会弄成浆糊。总的来说:1、本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甚至是无法想象的抽象内容,从教学要求来看,只要求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就可以了,明确了本节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从而分化难点。2、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表达、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3、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表达、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5、习题的内容和形势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注意层次性和开放型,还要加强题目的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这一节课,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认真好好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习惯,多举例子,多形象去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加容易去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假若,在这一节课中,这些知识点是比较难懂的,能简单化的话应该尽量去简单化。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个公式讲解应该放在作业的处理里来讲解,以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我觉得不应该:自以为学生会明白,多说一些,多挖深一些,他们会更加容易去接受,这些都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的,不是全部的学生都适用,否则,这样的话,会使原来理解的知识更糊涂。这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掌握好度的把握,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介绍不同的程度,假若学生的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可以多说一点,多解释清楚事情、真理的来龙去脉。但相反,能力一般的,基础比较薄弱的话,我们应该避免这些更难掌握的内容继续说下去该简单就简单,可以分化难点,把一些难点放在作业的处理里。至于其他方面的话,还是能比较好地把握得到。例如,一节课的导入,内容的顺序安排,知识点之间的一环扣一环的衔接等等,都是基本上没有问题的。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一2、能解决溶液稀释过程中的有关计算。3、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质量、能准确的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重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难点:稀释过程中溶液变化的分析。教师:(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2h4o2],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名称质量分数。过氧乙酸40%。水55%。双氧水5%。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学生: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表示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4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学生:(不少同学)见过。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学生:好象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子先出来了。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学生:不知道!学生:当然想了!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师生一起: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取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教师:(板书)。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所需溶质的质量为50g×16%=8g。所需溶液剂的质量为:50g-16%=42g。答: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42克,食盐8克。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下面进行探究实验。学生: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学生: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教师:请你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不妨设所需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20%x,而100克16%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0g×16%=16g。教师: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试着做一做。(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教师:一般情况下,1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3g/l。学生:(进行计算)。学生: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体积,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同学们的计算和实验操作都做得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道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板书设计。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1、实验步骤。(1)计算m溶质=?m溶剂=?(2)称溶质质量加入烧杯、量溶剂体积加入烧杯。(3)搅拌混合均匀。2、溶液的稀释。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法。教具准备:试管和试管夹,碘,烧杯,酒精灯,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激疑:1、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回顾时要用多媒体配合画“固、夜、气三角图。”2、通过三角图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图中的“固”和“气”之间加以“?”。预想结果:(1)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变吗?(2)如果能转变,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二、猜想假设: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视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向,必要时进行个别启发。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把各种猜想都说出来。预想结果:(1)有可能,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气态变为固态要放热.(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3、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验验证。此过程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依靠实验进行探究的学科学法教育。三、设计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的器材。指出用来观察的物质是碘。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教师巡回视察,必要时加以个别提示。3、收集各组讨论结果,组织全体学生一一考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处要注意强调以下几点: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酒精灯的用法、观察的重点、操作上的合作和实验的安全。预想结果: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碘加热,注意观察是否真的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后停止加热再观察气体是否真的直接变为固体.四、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视察、指导。五、分析论证:1、各组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预想结果:加热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紫色的气体而未看到液体的生成.撤去酒精灯后,紫色气体逐渐腿去而在试管壁上出现了黑色固体小颗粒.2、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并且把两条结论进行板书,指出本节课的主题。预想结果: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3、将三角图补充完整。这里要激发学生体会到自然的美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识。六、巩固提高:1、巩固结论:全体学生一齐诵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此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想。2、应用知识: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让学生说说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可以是课本内的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教师以放映幻灯片和穿插启发来配合.学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师补充.3、课堂小结:(1)、学生自发谈自己的收获。尽量顾及到大面积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预想结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发生的必要条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实验.事实是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自然是美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2)、教师归纳总结。要从三方面小结。4.4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教学目标】。1.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化学式进行计算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2.通过不纯物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理清复杂计算的思路。3.通过计算的体验,总结一些规律和计算技巧。一、有关化合物化学式的简单计算。【基础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化学式,从量的角度可以进行哪些简单计算。【小结】1.相对分子质量2.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3.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4.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5.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巩固练习】。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c.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算式为:×l00%。2.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a.+1b.+2c.+3d.+4。3.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请你根据上面几个方面对al2o3进行快速的计算。(已知:相对原子质量al-27,o-16)。二、求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例1.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则丙烷的化学式是。例2.当前高效能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产生能量的效率高达33%.已知砷化镓中,as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砷化镓的化学式是为。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三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二、新课导入。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三、新课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生:是空气!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实验探究1】。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2mg+o22mgo。4al+3o22al2o3。2cu+o22cuo。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3fe+2o2fe3o4。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四目标展示: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目标导学:问:化学是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演示:碘的升华。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一、分子的存在。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2.分子是有间隔的。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三、分子的概念。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1)空气(2)冰、水混合物。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从分子看主要看该物质是同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组成,依此可判断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却是纯净物。问:什么叫高纯硅?引导学生阅读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在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物质里如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而且要求物质的纯度越高越好。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五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六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全一册九年级化学教案分享(通用19篇)篇十七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试管。【教学过程】。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一、铁的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与氧气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演示:演示实验6-1。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