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_第1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_第2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_第3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_第4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考向分析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率高,用法灵活,因此必须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用法的一些技巧。《考试大纲》规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尤其是“以”“为”“之”“其”等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考向(一)考查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用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高频虚词常见用法以主要考查其介词义,如“用”“把”“根据”“凭借”等;也考查其连词义,如“因为”其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典例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时(耿)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选自《后汉书》)(1)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2)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答案】示例:(1)(耿弇)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乃:副词,于是、就。因:副词,趁机。)(2)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乃:副词,竟然。因:副词,于是、就。)【参考译文】当时耿弇二十一岁,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耿弇在路上听说光武帝在卢奴,就快马北上去拜见他,光武帝留他做了门下的一名小官。耿弇就去劝说护军朱祐,请求回乡征发士兵,来平定邯郸。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考向(二)考查可设为采分点的常见副词的用法一些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设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的副词主要有:类别举例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表共同共、同、并、相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表语气必、诚、信、固、果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典例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唐高祖武德五年。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选自《通鉴纪事本末》)(1)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2)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答案】示例:(1)将领们也请求把李世民立为继承人,唐高祖将要立他为太子,因李世民坚决推辞才停止。(将:将要。固:坚决。)(2)李建成内心感到很不安,于是他和李元吉合谋,共同陷害李世民,他们各自拉拢、培植党羽。(乃:于是。共:共同。各:各自)【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五年。当年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都是秦王李世民的计谋。高祖曾对李世民说:“如果大事成功,那么天下都是由你得来的,应当立你为太子。”李世民拜谢并且推辞。等到李渊做了唐王后,将领们也请求把李世民立为继承人,唐高祖将要立他为太子,因李世民坚决推辞才停止。太子李建成秉性散漫不拘小节,喜好酒色和游猎玩乐,齐王李元吉过失较多,因此都得不到高祖李渊的宠爱。李世民的功劳威望一天比一天大,高祖李渊曾经有意让他取代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内心感到很不安,于是他和李元吉合谋,共同陷害李世民,他们各自拉拢、培植党羽。考向(三)考查特殊虚词的用法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于何)”“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典例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选自《巨贾渡河》)(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2)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答案】示例:(1)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恐怕……吧。)(2)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盍:何不。诸:之乎。)【参考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有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说:“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考向(四)考查结构助词或语气助词的用法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重点虚词常见用法之一是作结构助词:①定语或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②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③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④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译时应省去;⑤凑足音节,可不译。二是作语气助词:“之”无实义,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如“久之”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须译出;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均不译》典例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选自《隋书》)(1)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2)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答案】示例:(1)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之:代词,也可不译。者:代词,……的人。)(2)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乎:疑问语气词,可不译,也可以译为“呢”。)【参考译文】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派裴蕴追究他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呼,随从他的就有十万之众,不都杀掉,那么以后就无法警戒他人。”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苏威出去后,裴蕴揣测皇上的心意,奏告苏威有罪,炀帝把苏威交裴蕴审问,裴蕴于是判处他有死罪。重点突破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什么技巧?1.语境分析法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加以理解,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如:(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1)“以”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2)“以”作介词,与“之”组成介宾短语,可释为“凭借”或“因(此)”。(3)“以”是连词,表明“以诸生意待之”的原因,释为“因为”。》典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021·全国乙卷,改编)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答案】示例: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既”:副词,已经。“其”,代词,这样。“以”,介词,依照。“乃”,代词,是。)【参考译文】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大的信用啊。”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2.语法分析法虚词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用法也是不同的。如:(1)先妣抚之甚厚。(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2)“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3)“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典例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021·全国乙卷,改编)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答案】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皆”:副词,都。“者”,代词,……的人。“以”,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参考译文】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审核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审核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审核回奏,在外地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有很多。五次审核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审核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审核回奏。只有犯恶逆罪的,只要一次就行了。3.结构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对文,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通过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1)“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那么“以”也应当是连词的用法。(2)“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3)“以”和“为”处于对应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的意思,由此可推断“以”也是“因为”的意思。》典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021·浙江卷,改编)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答案】(我)既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辞,还担心什么呢?并且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既”与“又”相对应,连词,同现代汉语“既……又……”。“意”与“辞”相对应,均为名词,前者为精神之意,后者为文辞之意。)【参考译文】我曾经担心景山你喜欢称自己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对人交谈,如今说:“(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辞,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我认为由学道而学文,只要道理通达了,文章也就写得好了;由学写文章而到学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则很多。因此,“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与其用文章诱导人,不如先用道理诱导人吧?4.句式分析法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下三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1)吾其还也。(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2018·天津卷)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1)“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2)“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3)“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典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021·天津卷)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虽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孙权者,可以计取,而不可以势破也,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答案】这不就是擅长分析判断事理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失吗?(“欤”语气词,用于反问句,译为“吗”。)【参考译文】魏武帝不利用中原地区的优势,却用水军与孙权一决雌雄,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前去争利。魏武帝犯了两个会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所以在赤壁损兵折将,而使东吴强大起来。攻取刘备贵在神速,不应该放长线。当蜀人不信任、民心未附的时候,他卷起铠甲快速追赶,虽然犯兵家大忌,也可以达到目的。孙权,应以计谋巧取,不能用人多势众来强攻,想用刚刚投降的荆州士兵,乘胜拿下孙权。魏武帝不是不知道这件事难,只是寄希望于侥幸孙权不敢抵抗。这种做法,用在刘备刚刚占领的西蜀,可以取得成功。所以说,魏武帝在攻打刘备这件事上过于谨慎,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在攻打孙权时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失败。这不就是擅长分析判断事理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失吗?5.标志分析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宾语前置的“之”“是”;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是以”“无以”“有所”等。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中“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表明该句为被动句。》典例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群丐过其门,见(来懋斋)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余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1)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2)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3)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答案】(1)我在这里摆设菜肴陈设酒席,实际上是因为我要参加礼部考试的日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