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B.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C.我满不在乎,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D.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截然不同: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使用正确;B.高枕而卧:意为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使用正确;C.满不在乎: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不符合“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的语境,应改为“犹豫不决”;D.自私自利:意思是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使用正确;故选C。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B.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C.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D.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C.有误,省略号和“等等”删去一个;故选C。3.下列句子有语病一项是()A.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B.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C.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并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D.他主动参与这次禁毒行动,担负起扫黑除恶,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语序不当,将“讨论”与“聆听”互换位置;

故选C。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使地种在盆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⑤④【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通读句子可以确定③应该是开头句,然后①②⑤④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介绍了盆植、盆栽、盆景。故选D。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散文集有《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D.《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思绪。【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A.《呐喊》《彷徨》为小说集;故选A。二、默写(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6.根据语境,完成下面的诗词填空。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展开中华民族史诗般的画卷,每一篇幅都在告诉我们答案。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提出“富贵不能淫,①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有了种种磨炼,才能“所以动心忍性,②____________。”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表现出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志。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决心像大鹏一样高飞,乐观的寻求幸福与理想“九万里风鹏正举。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陶渊明在《饮酒》中用“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体现“物我合”之境,表现面对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可磨灭;时代变迁,仁人志士精神熠熠。【答案】①.贫贱不能移②.曾益其所不能③.报君黄金台上意④.提携玉龙为君死⑤.风休住⑥.蓬舟吹取三山去⑦.采菊东篱下⑧.悠然见南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贱、曾、提携、蓬、篱、见”等字词易写错。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持重内向、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活动一:活动二:(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请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同学提些建议。【答案】(1)经典诵读(好书伴我行);书目推荐(读书交流会、小百家讲坛等)(2)示例: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精神食粮。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要想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来读书吧!下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悠悠书香伴我行”之旅。(3)①每学期制定一份课外阅读计划,严格遵照执行;②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③与好朋友一起互相督促,比比看谁做得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作答时,注意紧扣“悠悠书香伴我行”的主题,可以从读书笔记交流、名著推荐、演讲比赛、主题板报等形式展开。示例:读书主题演讲;读书主题板报;读书感悟分享;【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示例: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书,似浓茶,让人回味无穷。书,如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来吧,让我们一起畅谈读书的心得。下面我们开启今天的“悠悠书香伴我行”之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每学期至少一本经典著作;定期举办家庭名著故事会等。阅读经典名著、小说诗歌等作品,可以反复阅读。综合性学习。(5分)8.综合性学习(1)走进花季、雨季的我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增添了许多莫名的烦恼。七年级(1)班准备搞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前,老师让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简洁凝练的主题语,营造活动氛围。主题语:(2)学校新建了“心理咨询室”,请你为这个咨询室取一个阳光有活力有朝气的名字。名字:(3)假设你有一个同桌随着父母转学了,到了新的环境很郁闷,他给你打来电话,请你帮助他出出点子清理烦恼。金点子:【答案】(1)示例:清理烦恼,快乐成长(2)示例:快乐驿站。(3)示例:①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②听听轻音乐,稳定情绪,消除烦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围绕“成长的烦恼”,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拟写即可。示例:①清除烦恼,满载着七彩梦走进青春。②抛弃烦恼,我阳光,我快乐。【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心理咨询室”名字,符合“阳光、有活力、有朝气”即可。示例:①青春加油站。②心灵快车站。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所提建议(金点子)能够使他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并且具有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即可。示例:①和父母交流,倾诉你的心声;②多做一些事情,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畲田词五首(其四)王禹偁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注释:①畲田:烧荒垦种。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述了烧荒垦种过程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场景。B.作者以贴近畲田劳动者的口吻创作,劳动场景具体生动,内容真切。C.第三句中的“我”指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和山民的心紧紧相连。D.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提倡开荒种地,以恢复农业生产的期望和心怀天下的宽阔胸襟。10.本诗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怎样的美好品质?【答案】9.C10.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团结互助(协力互耕)、勤奋劳作、自力更生等美好品质。(任写两点即可)【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C.“我”不仅仅指自己,更多的是代表辛勤劳动的山民。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北山种了种南山”一句,概括交待了“畲田”劳动分先后、协力共同进行的特点。这一句的着眼点即在于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所以便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句“相助力耕岂有偏”。“相助力耕”是一种一家垦舍,四邻相助的淳朴高尚的美德,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王禹偁出身农家,熟悉和关心农事,又时值宋初承五代战乱之后,入亡流徙,土地抛荒,提倡开荒种地是地方亲民之官的首要任务,为此,诗人提倡畲田,想做到“四海少荒田”,恢复遭到破坏的农业生产,其意义是很大的。“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二句,借农夫之口,表达了在劳动中产生的自豪感。畲田广种,不局限于一山一地,若人间皆能如他们那样,那就“四海少荒田”了。整首诗描绘齐力垦荒的场景,表达了山民劳动的欢乐,抒写在团结互助、勤奋劳作中产生的自豪感,以及心怀天下的宽阔胸襟。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肃简公宗道①,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②,鲁肃简为谕德③,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④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⑤饮归。中使⑥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⑦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注】①鲁肃简公宗道:鲁宗道,谥号肃简。②东宫:太子住的地方。③谕德: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④微行:乔装出行。⑤移时:过了一会儿。⑥中使:宫廷使者,指宦官。⑦具:详细。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及()(2)对()(3)奇()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2)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13.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答案】11.①.到②.回答③.认为……奇特12.(1)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2)但是我已经换过衣服了,百姓也没有人认识我。13.诚实正派(忠实)安贫乐道【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1)“使者及门”句意为:使者到他家里找。及:到。(2)“中使具如公对”句意为:使者就详细地按宗道说的回答了。对:回答。(3)“真宗自此奇公”句意:真宗从此认为宗道品行很可贵。奇:认为……奇特。【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1)欺:欺骗;罪:罪过。(2)然:然而;既:已经;易:换;市人:百姓;亦:也;者:……的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公曰:‘但以实告’”“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可知,这表现了中使知道鲁宗道是一个诚实正派(忠实)的人,因此敬佩他;依据“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可以概括为:中使看出鲁宗道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因此敬佩他。【点睛】参考译文:鲁肃的简公宗道,为人很忠诚实在。仁宗在东宫在位的时候,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宗道家边上有一家酒馆,他有时去那里喝酒。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喝酒完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宗道说:“就说实话。”使者说:“但是那样会得罪圣上的。”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使者感叹而去。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详细地按宗道说的回答了。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回答说:“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我去了就像在自家一样自在。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所以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真宗从此觉得宗道品行很可贵,认为可以重用他。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让·乔诺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②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③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止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⑦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⑧……⑨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⑩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⑪……⑫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14.选文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5.选文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好处?16.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4.作用是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突出主题,增强真实感。15.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为“我”十分好奇,在初见牧羊人的第二天,决定留下来刨根问底,才有了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②“我”作为一个见证人,目睹了一个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的事实,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③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刻画了牧羊人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16.①牧羊人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他的房间整齐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②牧羊人是一个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人。他数年如一日,坚持种树,却不图回报。③牧羊人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他“不太爱说话”,“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④牧羊人是一个自信、执着的人。他自信能通过种树改变高原的生存环境,并日复一日,矢志不移地坚持种树,“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最终创造了“最了不起的奇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结合第①段“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可知,首段描写法国普旺斯地区荒凉的自然环境,渲染出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突出文章主题,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后文描写牧羊人植树改变当地自然环境这一情节内容做铺垫。【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称及作用。首先明确: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性,使其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更能凸显牧羊人崇高的精神。【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第④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可知,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根据第⑥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可知,他一丝不苟,认真仔细;根据第⑨段“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可知,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根据第⑩段“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可知,他是一个自信、执着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葫芦架下的母亲李汉荣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寒寒窣窒,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丛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修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巾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儿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等,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她有很纯正的美感,有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汉荣散文情感纯粹,语言韵致、清新、鲜活、富有张力,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点。B.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的描绘出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的状态。C.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她迷信,作者对此表达了委婉的批评。D.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强调妈妈的行为早已成为“秘密习惯”,表现了妈妈独特的美感。18.请结合文章第④到第⑦段,概括母亲为“我们”做的几件事。19.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直线句。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20.读完全文,说说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有什么作用。2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7.C18.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19.“妈微笑着”“笑意、暖意……漾在妈的脸上、心上”,都是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为哥哥缝书包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情态,表现了母亲为儿女操劳毫无怨言、满心欢喜的心理。20.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③富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俭持家和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崇敬之情;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妈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相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表现了妈妈的纯真善良;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④段“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可概括为: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结合⑤段“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可概括为: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结合⑦段“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可概括为: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是一段对妈妈的人物描写,因此可从人物描写角度来赏析,还可从用词角度赏析。示例:句中的“满当当”“漾”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缝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同时“满当当”作为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20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结合①段“初夏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⑥段“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⑧段“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等内容可知,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标题是文章的叙事回忆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此外,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①段“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⑧段“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可知,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母亲勤俭吃俭、艰苦朴素精神的赞美之情。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22.作文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感谢你给了我更多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你,我才自信满满;因为有你,我才能够战胜挫折;因为有你,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