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课时作业卷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课时作业卷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课时作业卷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课时作业卷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课时作业卷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该措施的作用是()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B.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保障纸币流通职能 D.增强社会重商意识2.(2023·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据生活于宋末元初的钱塘人吴自牧的回忆录《梦粱录》记载,临安城的各家酒菜馆重视“勾引观者,留连食客”,所用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堂内“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兼营音乐。这段史料侧面反映当时都城中 ()A.餐饮行业综合服务水平较高B.统治阶层比较讲究消费排场C.严重的社会腐败使南宋亡国D.士大夫崇尚夸大其词的文风3.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4.(2023·丽江模拟)中唐晚期,啖助、赵匡和陆淳等创立了“新春秋经学”,流露出极鲜明的重整人伦、重正纲纪的想法,使经学由以训诂为特色的章句之学向陈析义理方向发展。“新春秋经学”的创立 ()A.否定了先秦传统儒学B.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C.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D.有助于宋明理学形成5.(2023·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宋代,通行于江南的水碾水磨制茶术被迅速推广到京师、河南、河北一代,全国“磨户”贷款也由1098年的26万缗增加到1114年的400万缗。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性商业集团跨区贸易B.政府改革将茶收归官营C.国家的经济重心尚未南移D.社会市场需求的显著增加6.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A.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B.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C.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D.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7.(2023·贵阳模拟)宋代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将救荒(救灾)之政的责任人定为:人主、宰执、监司、太守、县令,“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这表明作者主张救荒()A.应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B.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C.要加强权力之间相互牵制D.加强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统筹8.(2023·贵阳模拟)元代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地区,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样的行省区划使得 ()A.地方称雄更便捷B.北方完全控制了南方C.中央集权加强D.各地文化交流更频繁9.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10.汉唐以后的法律大多规定,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不得控诉或者作证。谋叛以上的大罪不在此列。通报逮捕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这反映出当时法律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没有得到严格执行C.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D.受到伦理思想影响11.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12.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的变化。(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作用。(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管理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货物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进出口货物有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据材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该措施的作用是()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B.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保障纸币流通职能 D.增强社会重商意识【解析】选C。根据材料“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政府通过控制市面纸币流通量控制纸币的价格,这是货币流通职能的体现,故C正确。2.(2023·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据生活于宋末元初的钱塘人吴自牧的回忆录《梦粱录》记载,临安城的各家酒菜馆重视“勾引观者,留连食客”,所用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堂内“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兼营音乐。这段史料侧面反映当时都城中 ()A.餐饮行业综合服务水平较高B.统治阶层比较讲究消费排场C.严重的社会腐败使南宋亡国D.士大夫崇尚夸大其词的文风【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南宋临安各家酒菜馆重视延揽客人、饮食器具和用餐环境,通过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增加收入,故A正确;从常识看,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并非仅为统治阶层服务,也并非社会腐败,故B、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士大夫崇尚夸大其词的文风,故D错误。3.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解析】选A。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实行“三相制”,完整的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在宋朝二府三司制度之下,实行“群相制”,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各个机构之间相互牵制,皇权进一步强化,在元朝“一省制”之下,中书省的长官是宰相,这是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导致元朝后期相权威胁皇权,政局动荡,故A正确。4.(2023·丽江模拟)中唐晚期,啖助、赵匡和陆淳等创立了“新春秋经学”,流露出极鲜明的重整人伦、重正纲纪的想法,使经学由以训诂为特色的章句之学向陈析义理方向发展。“新春秋经学”的创立 ()A.否定了先秦传统儒学B.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C.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D.有助于宋明理学形成【解析】选D。材料中“重整人伦”“重正纲纪”“陈析义理”与宋明理学重视纲常名教、强调义理类似,所以有助于宋明理学的形成,故选D;根据所学可知,“新春秋经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儒学”,并没有否定先秦传统儒学,排除A;“新春秋经学”是抓住《春秋》史经一体,因事明义的特色,利用释读中的灵活性重新解释《春秋》经文,提出春秋“不全守周典礼”,强调其“仁政”“民本”的“王道”内容,由此可见它不是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排除B;儒家思想自汉代确立为正统思想后,直到新文化运动才动摇了其统治基础,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5.(2023·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宋代,通行于江南的水碾水磨制茶术被迅速推广到京师、河南、河北一代,全国“磨户”贷款也由1098年的26万缗增加到1114年的400万缗。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性商业集团跨区贸易B.政府改革将茶收归官营C.国家的经济重心尚未南移D.社会市场需求的显著增加【解析】选D。宋代南方的制茶技术被推广到北方,为扩大制茶规模,磨户贷款在短短16年间增加了10多倍,这反映了社会市场需求增加,故D正确;材料没有商帮贸易的信息,且商帮跨区域长途贸易主要是在明清时期出现,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北宋将茶收归官营,故B错误;中唐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6.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A.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B.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C.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D.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解析】选D。材料中“不禁夜市”“不再执行夜巡”打破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允许临街开设邸店”打破了对商业的空间限制,故D符合题意。7.(2023·贵阳模拟)宋代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将救荒(救灾)之政的责任人定为:人主、宰执、监司、太守、县令,“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这表明作者主张救荒()A.应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B.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C.要加强权力之间相互牵制D.加强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统筹【解析】选B。根据材料内容“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意思是监司、太守、县令应该做的,人主、宰执不一定需要做;人主、宰执所做的,又不是监司、太守、县令能做到的。据此可知董煟强调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的责任人应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故选B;材料没有强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A错误;材料讲的是救荒过程中的责任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权力之间的牵制,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错误。8.(2023·贵阳模拟)元代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地区,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样的行省区划使得 ()A.地方称雄更便捷B.北方完全控制了南方C.中央集权加强D.各地文化交流更频繁【解析】选C。材料体现元代行省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地方,进而加强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A排除;材料体现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B说法绝对,排除;各地文化交流更频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9.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解析】选A。“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表明社会阶层的流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是通过科举考试,故A正确。10.汉唐以后的法律大多规定,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不得控诉或者作证。谋叛以上的大罪不在此列。通报逮捕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这反映出当时法律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没有得到严格执行C.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D.受到伦理思想影响【解析】选D。材料强调法律中的血缘因素,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执行情况,故B错误;材料中“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更重视血缘亲情,故C错误;根据材料“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通报逮捕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可知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血缘、伦理,故D正确。11.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解析】选C。材料中“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会造成“钱引”的信用丧失,是阻碍而非推动纸币的根本变革,也损害商品经济健康发展,故A、B错误,C正确;材料中“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是错误的,不是突破了束缚,故D错误。12.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解析】选D。由材料中“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选拔高级官员注重基层从政的经历,故选D。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的变化。(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作用。(13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可从录取名额、考试程序、考试环节等方面概括;第(2)题可从官员文化素质、巩固统治、社会阶层流动等角度考虑。答案:(1)变化:科举录取名额扩大;确立了乡试、省试、殿试的系列考试制度;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防止作弊;确立了录取名额按地区分配的制度。(12分)(2)作用: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真才实学人才;提高了行政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宋朝统治基础,巩固宋朝统治;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