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一、全球航路的开辟1.动因(1)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资源。(2)经济根源: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3)社会原因: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西欧社会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4)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5)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也鼓励冒险精神。2.条件(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2)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3.过程时间航海家方向航线1487年迪亚士向东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向西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年达·伽马向东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向西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4.其他航路的开辟(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2)活动①北半球高纬度航路:英国卡伯特父子、法国人卡蒂埃、荷兰航海家巴伦支、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俄罗斯人都对北半球高纬度航路的开辟作出了贡献。②南半球的新航路: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3)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1.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人口迁移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表现随着欧洲人的入侵,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幅减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将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现象物种交换原因新航路开辟,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表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各种疾病的传播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影响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原因之一联想——选择性必修2·P8~12(1)美洲物种的外传项目欧洲中国玉米①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②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①明朝: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②清朝前中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①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②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辣椒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①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随之兴盛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产量仅次于小麦的北美第二大农作物②禽畜在美洲的推广: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积极性①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②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③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消极性①马、牛、羊等动物来到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③中国引入玉米、甘薯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2)大西洋贸易:从欧美贸易到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3)太平洋贸易原因①葡萄牙: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获取大量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②西班牙: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了中国影响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史论拓展|新航路开辟前后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的不同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3.早期殖民扩张(1)表现时间国家殖民方向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16世纪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2)影响对殖民地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欧洲①引发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②引发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③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基础性概念】1.重商主义: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主义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为商业是获得财富的唯一源泉,强调对外贸易应该实现顺差和出超,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国家干预商业贸易。2.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3.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1)商业革命: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建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品种类与货物流通量增多,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的变化。(2)价格革命: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新兴资产阶级实力增强,这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关键处提问】1.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据材料判断,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对吗?[提示]不对。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2.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摘编自教材P37)这一决定对开辟新航路有何影响?[提示]国王的直接许诺进一步刺激了航海家的航海探险。3.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与新航路开辟前香料贸易的主要路线比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提示]特点: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在海上,距离较远,但是航行便捷,转口减少,成本下降。优势:中途不经过传统强国的核心控制区,减少了阻碍和冲突。4.1493年,罗马教皇在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时,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摘编自教材P44)它有何影响?[提示]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加速了西方的殖民扩张。主题西方大航海时代——全球新航路的开辟【维度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典例1](2024·福建模拟)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可用来说明()A.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eq\b\lc\\rc\}(\a\vs4\al\co1(西、葡两国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具备军事实力,西、葡两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坚实的国家后盾))→eq\x(推动新航路开辟,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葡两国反抗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占领,并非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并没有成为商业强国,排除D项。[典例2](2024·北京大兴区模拟)某位航海家在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日记能够说明()A.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全球联系的最终建立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选择A项:根据“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对黄金等物产的需求(拓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用于交易的媒介,对黄金的需求增长)。排除B项:日记并没有记录商业活动,更没有涉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但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且“最终建立”说法绝对。排除D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重点理解】历史解释——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②中国指南针的传入;③地圆学说的提出。(2)主观条件:①两国都是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进行海上探险;②两国都重视航海事业,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③两国人的宗教热情都很强烈;④两国都完成了统一,创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方便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和供应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装备和费用。【维度2】全球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典例3](2023·河北选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尔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其他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进程”等必备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尔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1920年,18个国家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可知,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从掠夺到协议开发;根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尔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可知,从探索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第(3)问,根据材料“1920年,18个国家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可从和平共享、规则导向等方面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2)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从掠夺到协议开发;从探索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3)和平共享;规则导向。【重点理解】唯物史观——新航路开辟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之间的关系(1)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西欧的思想界,有利于思想解放。(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3)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共同根源,这两大事件又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封闭孤立走向开放联系——全球联系的建立与早期殖民扩张【维度1】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典例4](2023·江苏选考,13)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画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斗争,未体现欧洲均势外交,排除A项;1493年画出的“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排除B项;经过1529年《萨拉戈萨条约》的签订,西班牙帝国与葡萄牙帝国在世界的尽头相遇,完成了一次切割地球的壮举,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全球性的殖民帝国,葡萄牙与西班牙切割地球的“赫赫武功”可谓空前绝后,这反映了西、葡两国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加深,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排除C项。【重点理解】从全球视野看待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变化(1)政治上:国际政治格局的奠定与发展①导致欧洲部分国家的实力对比出现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导致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如意大利等逐渐衰落,葡萄牙、西班牙一时获利但很快衰弱,而大西洋沿岸的荷兰、法国、英国逐步崛起。②为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实力空前强大,打破了世界力量的相对平衡。(2)经济上:全球经贸网络的改变和重建①传统世界的贸易格局被打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贸易圈以及两者之间以若干贸易中转港为中心的亚洲贸易圈被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圈打破,逐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②推动了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人类社会和地区间相对孤立和分散的状态,商品交换的全球化使得各民族国家市场和区域市场日趋连成一片,有力地推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维度2】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典例5]某学者指出: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美洲之后,不仅引发了跨越大陆大洋的人口、商品、文化、制度等的交流,还带来了一种生态环境上的交换,包括物种、疾病(含微生物)生态体系等。该学者重在说明新航路开辟()A.造成美洲原有社会解体 B.改变世界人文生态格局C.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 D.推动商品的洲际间流动解析:材料信息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不仅加速了世界人口、商品、文化、制度等的交流,也加速了生态环境上的交流,改变了世界人文生态格局,B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交流而非美洲原有社会解体,排除A项;全球物种大交换只是交流类型之一,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推动商品的洲际间流动只是交流类型之一,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重点理解】历史解释——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世界的影响(1)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农业和世界人民的饮食生活,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和饮食革命的发生。(2)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3)推动了欧洲财富的巨大增长,为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后取得全球政治、经济、军事优势打下了基础。(4)物种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5)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有利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6)推动了地区经济模式的转变与全球分工发展。近代殖民活动中,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种植经济作物,改变了当地的经济模式,进而影响全球分工格局。【维度3】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典例6](2023·河北选考,13)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伊比利亚人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进行贸易,这种贸易活动明显有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伊比利亚人的商业贸易活动,仅根据这些贸易活动无法体现殖民扩张和开创亚非贸易网络,排除A、B两项;美洲金银大量输入欧洲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典例7](2024·辽宁部分学校联考)16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王室的支持下以走私和海盗掠夺的方式对西班牙的独占贸易提出挑战。1577年至1580年,德雷克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向西环球航行,沿途抢劫西班牙领地,满载而归。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国家主导资本原始积累 B.政府力量助推海外殖民掠夺C.海上实力源于商业发达 D.通过暴力方式实现自由贸易解析:根据材料“在王室的支持下”“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政府的力量助推了海外殖民掠夺活动,B项正确;支持和默许不等于“国家主导”,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当时英国的商业发达,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英国并未实现自由贸易,排除D项。主题以葡萄酒的产生与传播为例理解全球各地发展——由分散到整体并深入发展的趋势【维度】全球化出现、形成与加速发展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绿色消费、公平消费、多元消费等也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高考对消费问题也有所涉及,如2023年湖南选考第19题探究葡萄酒历史;2021年全国甲卷第35题考查经济危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021年海南选考第15题通过北美咖啡和茶的消费情况考查北美独立战争;等等。[典例8](2023·湖南选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摘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第(1)问,材料是关于“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从史料价值看,史料一、史料二是研究葡萄酒早期发展的重要文献史料。史料三呈现了对高加索地区早期人类文物土陶罐的化学分析结果,属于近现代科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其结论具有真实可信的科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关于推断,依据史料作出合理解释即可。第(2)问,是一个开放性设问,设问要求“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据此可知,解答步骤可分两步。第一步,可从多个角度拟定论题,要注意的是,必须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来拟定。第二步阐述,可结合所学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等知识展开。答案:(1)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史料二有助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治者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在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成为统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史料三有利于探讨葡萄酒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东方高加索山区。(2)示例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阐述:古代世界,人类的交往主要在同一区域内部或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随着不同地区商贸往来的不断加强,葡萄酒由西亚地区和埃及传播到希腊、意大利半岛及地中海西岸地区。汉武帝时期,疆域的向西扩展以及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丝绸之路是经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葡萄酒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各洲之间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葡萄酒也成为人们喜欢的饮品。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殖民地拉丁美洲,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殖民地。美国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快速发展。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逐渐大众化。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包括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因此,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能体现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重点理解】历史解释——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性流动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1)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的流动①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开启了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往来,这一横跨大西洋的“交换”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②动植物的交换: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等也流向世界各地。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在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④人口的迁徙: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⑤疾病的跨界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性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2)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①地圆学说的证实:随着地理大发现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②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人们通过观察天体,确定经纬度,绘制地图;数学的发展,包括微积分的发展,准确论述了曲线和弹道,加上各种金属技术的发现,使得火炮的使用日益广泛。1.(2023·广东选考,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解析:据材料“通过探险活动”“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可知,欧洲人在海外探险的基础上开辟了新航路,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同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选D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主要强调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与“控制海洋”“所有大陆”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从传统到现代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排除B项;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答案:D2.(2023·浙江6月选考,19)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黄热病的肆虐B.工业企业的增加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解析:据材料“此前每次人口增长……移动”可知,欧洲人口增长的同时食物降价,说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土豆、玉米等美洲新物种种植的普及,极大提高了食物的供应,故选C项;黄热病的肆虐,会带来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增加,排除A项;工业企业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食物的降价,如果食物种植跟不上,同样会涨价,排除B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3.(2022·全国甲卷,33)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年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叶0.029.26咖啡0.635.35棉纺织品62.5965.35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进口的胡椒占比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占比在增长,棉纺织品占比稍有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茶叶、咖啡的占比增多,这表明民众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时间“17—18世纪”可知,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D项。答案:C1.(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3世纪之后,禁奢法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意大利各个自治城市的立法条令之中,仅15世纪整个意大利地区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些法令的颁布()A.契合了人文主义B.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推动了价格革命D.阻碍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解析: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3—18世纪(意大利)。据材料“禁奢法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意大利各个自治城市的立法条令之中”,可知13—18世纪意大利颁布了诸多禁奢法令,据此可推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