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题考情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Ⅱ·T1-全国卷Ⅰ·T36(1)全国卷Ⅱ·T6-全国卷5年考点考次统计命题预测(1)大气运动的原理分析及影响;(2)天气系统的判读及影响;(3)气候要素特征的成因分析。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Ⅱ·T10全国卷Ⅰ·T4、T5全国卷Ⅱ·T7-考点三常见的天气系统-全国卷Ⅱ·T4、T5-全国卷Ⅰ·T10、T11-考点四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判读全国乙卷·T37(1)--全国卷Ⅱ·T10、T11全国卷T37(1)考点1|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3考1.(2015·全国卷Ⅱ·T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D[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A、B两项错误。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C错误。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D正确。]2.(2013·全国卷Ⅱ·T6)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题。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C[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3.[2013·全国卷Ⅰ·T3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1252009】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ab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解析:由图a、图b可知,攀枝花位于金沙江谷地中,地势较低,且经常受下沉气流增温作用的影响;再加上攀枝花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故1月份气温较高。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1.高考考查特点(1)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2)以区域图、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2.解题的2个提醒(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地面状况来影响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及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2)冬季风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重要因素。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1.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A.甲包括水能 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 D.丙包括煤炭(1)B(2)C[第(1)题,a为太阳辐射,天气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部分到达地面;b为地面辐射,湖泊湿地,地面温度变化和缓,因此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为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地面热量增多;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少。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主要是直接利用的生物能;乙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不包括沼气;丙包括水能、风能等自然转换的太阳能。]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2016·宜昌模拟)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1)~(2)题。【导学号:01252010】(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阴坡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D.乙地较丙地海拔低,气温较高(2)若b为26℃等温线,则甲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A.21℃ B.22℃C.23℃ D.24℃(1)B(2)D[第(1)题,读图可知,丙地与甲地位于同一海拔高度,但是甲地的温度高于丙地,乙地气温高于同一海拔的丁地,也就是说同一海拔山北气温高于山南气温;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在甲乙和丙丁之间有一个山谷,所以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第(2)题,图示甲地较乙地海拔高度高500米,故气温低3℃,而b为26℃等温线,故甲处气温高于规律方法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因素: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断季节: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①海洋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是一低温区,该处为寒流。②海洋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是一高温区,该处为暖流。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断地形: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地貌类型是山地。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地貌类型是谷地(或冷空气影响的背风坡,如冬季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气温偏高)。③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线内温度高(无论冬夏季)→盆地(或城市热岛);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高低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3.(2016·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模拟预测)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1)~(2)题。【导学号:01252011】(1)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逐渐加大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其原因是东侧距海远C.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D.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小,其原因是地形较为平坦(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A.地处内陆中心,四周距离海洋最远B.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C.此处地表植被覆盖少,分布有大量沼泽D.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1)C(2)D[第(1)题,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夏季时,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而且白天时间长,温度较高;冬季时,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而且白天时间短,所以温度较低,使得年较差大,A错误。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其原因是西侧受西风影响较大,B错误。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密集,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夏季时,受从海洋来的夏季风影响大,温度较高,冬季时,受从大陆来的冬季风影响,温度较低,使得年较差较大,C正确。第(2)题,甲地位于西伯利亚高原地区,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所以气温年较差最大。]规律方法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考点2|大气运动与降水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五年3考1.(2014·全国卷Ⅱ·T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A[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2.(2013·全国卷Ⅰ·T4~5)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1)~(2)题。【导学号:01252012】(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1)B(2)D[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45°N附近,且分布着一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此外植被覆盖区在西部,东部是高原荒漠区。上述信息表明,该区域的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处在山脉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植被茂盛,而东部位于山脉的背风地带,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荒漠。可见,该区域降水西多东少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即山脉阻挡西风)造成的,故选B。该区域同处西风带内,山脉东西两侧纬度位置相同,故排除A、C;图中山峰距离海洋约180千米,由比例尺可知,该区域西部边缘距海洋也有100多千米,因而降水差异受洋流影响很小,故排除D。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西部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故应位于大陆的西岸,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45°N附近无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分布,且无荒漠分布,故排除B;北美洲太平洋沿岸45°N附近分布着南北走向的山脉,且山脉之间高原荒漠广布,与图示信息相吻合,故D正确。]3.(2013·全国卷Ⅱ·T7)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题。【导学号:01252013】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A台湾岛东部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西部多;西部的①④两地中,①地相对于④地,受偏南风影响小,年降水量最低。1.高考考查特点以区域图为载体设置情景,以小尺度地理要素(等高线、地形、植被等)变化为切入点,对降水的成因、主导因素及区域的位置等进行设问。2.解题常见的2个误区(1)遗漏文字信息是误答的原因之一。如第2题中,45°N附近,距海约180千米,说明图示区域能受到来自海洋西风的影响;山峰海拔3424米,山脉较高,能阻挡西风。(2)不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误答的主要原因。如第1题中,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42°S~46°S之间,即位于西风带;第2题中的比例尺较大,图示区域范围(东西距离)较小,可排除大气环流的影响。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大,一般是地形因素(迎风坡、背风坡)导致的。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及影响1.(2016·潍坊模拟)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图1图2(1)图1所示时刻()A.①处为陆风 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C.③处风力小于①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2)图2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A.6:00~7:00 B.7:30~8:30C.10:00~11:00 D.13:00~14:00(3)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岳阳市规模扩大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1)D(2)C(3)C[第(1)题,读图可知,近地面风由湖区吹向陆地,为湖风;②处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③处位于高空,摩擦力较小,风力大于①;④处盛行上升气流。第(2)题,陆风转为湖风的时间,即是陆地气温升高,湖泊气温低于陆地,陆地湿度开始升高的时间,读图可知,选项中10:00~11:00符合要求。第(3)题,岳阳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使湖陆风增强,A错误;岳阳市规模扩大,夜晚城市降温慢,使陆风减弱,B错误;湖风使湖泊湿润的气流进入城市,使城市湿度增加,降水几率增大,D错误;湖陆风将城市的热量带出市区,从而减小岳阳市昼夜温差。]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2.(2016·张家界模拟)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上述“某月”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2)该月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盛行西北风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C.罗马多阴雨天气D.印度半岛受高压控制(1)C(2)B[读图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因此“某月”应属于北半球的夏季,因此第(1)题选C;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天气。]规律方法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多雨少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2.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的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考点3|常见天气系统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五年2考1.(2015·全国卷Ⅱ·T4、5)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导学号:01252014】(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17时~18时C.18时~19时 D.19时~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1)C(2)B[第(1)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C。第(2)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错误。]2.(2013·全国卷Ⅰ·T9~11)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14日14时 B.14日19时C.15日4时 D.15日11时(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1)B(2)B(3)D[第(1)题,图中甲地东南侧气压高于西北侧,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偏南风。第(2)题,在低压中心(气旋中心)控制下,很可能会出现暴雨。甲地距低压中心(L)100多千米,低压中心向东移动接近甲地需要12个小时多,所以暴雨开始时间约为14日19时。第(3)题,此月份该地区被低压控制,气压较低。而华北平原3、4月份基本上受亚洲高压影响,气压较高,可排除A;四川盆地1、2月份的等压线分布应受盆地地形影响呈闭合状,而此图中等压线大致东西延伸非闭合状,可排除B;黄土高原10、11月份气温开始降低,秋高气爽,受高压影响,可排除C;东南丘陵4、5月份受夏季风影响,气温高,气压低,降水较多,故选D。]1.高考考查特点(1)以沙尘暴、暴雨等人们关注的极端天气现象为切入点,以天气系统图、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现象的变化特点及带来的影响。(2)对天气系统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考查是全国卷近年来最常见的命题方向。2.解题的3个提醒(1)高压、高压脊和单一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低压、低压槽、锋面控制下为阴雨天气。(2)锋面气旋不同部分控制下的天气与单独的低压、锋面天气是相同的。(3)北方夏季的暴雨,春季的沙尘暴,寒潮天气一般为冷锋天气;台风是气旋系统;江淮地区梅雨及贵阳冬季降水多为准静止锋影响;伏旱则是高压或高压脊的影响。1.冷锋与天气:2.暖锋与天气:3.准静止锋与天气:4.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与天气:锋面系统与天气1.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1)B(2)B[第(1)题,图中显示,该日冷锋没有到达江苏,江苏还处于暖气团控制下,不可能出现冻害,A错误;重庆处于冷锋雨区位置,降水多,加之重庆多山地地形,所以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故B正确;青海此时位于高压控制下,不可能普降暴雨,C错误;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属低压系统,据图示气压状况可知,浙江沿海主要受高气压控制,附近海域无强烈发展的低压系统,因而浙江沿海不可能受台风袭击,D错误。第(2)题,图中锋面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前,江苏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冷锋过境后,江苏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上述气温、气压变化特点与图B吻合。]气旋、反气旋与天气2.(2016·潍坊模拟)下图中实线为一空气质点在均质海面上由M到N的流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若虚线是经线,可以确定()A.M、N两地皆位于北半球B.M、N两地皆位于南半球C.M地位于北半球,N地位于南半球D.M地位于南半球,N地位于北半球(2)若虚线是纬线,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A.M地比N地海面稍高B.①③两地比②气温高C.①③两地比②风力大D.M地比N地昼夜温差小(1)A(2)B[第(1)题,若虚线是经线,根据空气由M到N的流动轨迹,在M点时,绕M点气流顺时针辐散,与北半球的反气旋气流方向一致;过②点后,绕N点气流逆时针辐合,与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判断M、N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第(2)题,M是高压中心,N是低压中心,同一纬线上,M处海面稍低,N处海面稍高,A错误;②位于MN之间,风力较大,①③风力较小,C项错误;M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N地受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D项错误;图示虚线是纬线,①③两地距大陆近,夏季受大陆影响大,气温高,②地位于海洋内部,距陆地较远,夏季气温较低,所以最可能①③两地比②气温高。]锋面气旋与天气3.下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1)~(2)题。【导学号:01252015】(1)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2)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1)D(2)B[第(1)题,结合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知,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为北半球低压槽,槽线沿西北—东南向延伸,结合气流运动方向和气流性质知可形成暖锋。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乙地位于暖锋前方,在暖锋过境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好。]规律方法锋面气旋的判读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图所示: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重合,如图中M、N线。(2)锋面类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如N锋),西侧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如图中M锋)即东暖西冷。(3)锋面附近风向:根据风向原理: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即风向在低压槽线附近发生改变,锋前与锋后风向几乎垂直。(4)锋面气旋天气:暖锋N控制的前方多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连续性降水天气,如③处附近;冷锋M控制的后方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如①处附近。即“暖前、冷后”出现降水天气。考点4|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判读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3考1.(2013·全国卷Ⅱ·T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1)C(2)D[第(1)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2016·全国乙卷·T37(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1252016】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解析: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3.[2012·全国卷·T37(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解析:根据经纬度坐标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美洲西部,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沿海地区受离岸风和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燥。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1.高考考查特点(1)以某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某区域气候的差异及成因。(2)以某种天气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某地气候的成因及特征。2.解题的3个提醒(1)描述气候特征抓3点核心:先指出气候特征,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2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4方面入手: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示意图气候类型的判读1.(2016·长沙一中模拟)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注:潜水水位系民用井数据)(1)图中表示的城市可能是()A.北京 B.贵阳C.孟买 D.横滨(2)图中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A.寒潮 B.泥石流C.凌汛 D.沙尘暴(1)D(2)B[第(1)题,以温定带,从图中可知最低温在0℃以上,15℃以下,应为亚热带气候,可能是贵阳或横滨,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孟买是热带季风气候,故A、C错误;读图可知,潜水水位在5米左右,贵阳在云贵高原上,潜水水位深,横滨在太平洋沿岸,潜水水位浅说明是横滨,故D正确。第(2)题,据图分析图示气温最低在规律方法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2.(2016·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左图)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右图),回答(1)~(2)题。【导学号:01252017】(1)左图所示季节()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A.②③① B.②①③C.③①② D.①②③(1)D(2)B[第(1)题,读左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此时气压中心为高压,而高压中心位于海洋上,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夏季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相反,因此图示为夏季。冬季地中海沿岸受西风控制,风暴潮多发,A错误;华北地区玉米收获为秋季,B错误;图示不能显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故不能判断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C错误;青海湖海拔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所处纬度较低,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高于乙、丙两地,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因此②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位于半岛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因此①为乙地气候资料;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多于乙地,因此③为丙地气候资料。]瞄准第Ⅱ卷·规范练高分|与气候相关的2个设问方向地球上的大气通过各种形式的大气活动极大的影响了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其在高考主观题的命题上一直是命题的着眼点。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设问方式上:考题设问方向2016·全国乙卷·T37(1)2013·全国卷Ⅰ·T36(1)、(2)2012·全国卷Ⅰ·T37(1)分析某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特征及成因2014·全国卷Ⅱ·T36(2)分析某地气候条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尤其农业)分析某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的特征及成因思维线索气温→纬度高(低)、地势高(低)、洋流(寒暖流)、阳坡与阴坡、沿海与内陆等;气温日较差→地势高(低)、天气晴(阴)、下垫面比热容;气温年较差→纬度高(低)、下垫面、距海远近、地势高(低);降水→迎风坡与背风坡、大气环流(上升或下降、从低纬吹向高纬或从高纬吹向低纬)、洋流(寒暖流)、迎(离)岸风。答题术语气温受××影响,终年气候温和/炎热或夏季高温/凉爽,冬季寒冷/温和;受××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小;受××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降水受××影响,年降水量丰富/贫乏;降水均匀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或冬季多雨,夏季干燥;降水受××影响,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或降水从××向××递减(增加)1.(2016·海口模拟)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导学号:01252018】材料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1)简述A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国是日本,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东南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北部是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第(2)题,读图可知B国是澳大利亚,阴影部分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答案:(1)A国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2)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2.(2016·青岛二中模拟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左图)。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两地气候比较图(右图)。根据材料分析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并说明原因。解析: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回答。读图可知,两地位于地中海东部,降水主要是来自地中海的西风带来的,塔尔图斯距海近,受西风影响强,降水远大于巴尔米拉;两地纬度接近,其温度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答案:降水差异:塔尔图斯冬季降水量远大于巴尔米拉,全年降水总量大;原因是从塔尔图斯到巴尔米拉冬季受西风影响减弱,降水减少。气温差异:巴尔米拉比塔尔图斯气温年较差大;原因是从塔尔图斯到巴尔米拉受海洋影响减小,气候大陆性逐渐增强。3.(2016·邯郸模拟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写照。下图为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简析墨脱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写照的主要原因。解析:墨脱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的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季风、地势高低状况等方面分析。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处于低纬地区,热量丰富;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差异明显。答案:地处低纬;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山麓水热充足;地势垂直高差大,随海拔的变化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4.(2016·河北省“五个一联盟”质检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01252019】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大致以贵阳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以东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分析贵阳以东降水集中于冬春季节的主要原因。解析:冬春季节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读图可知,贵阳以东地势较低,以西地势较高,因此冷空气在贵阳附近准静止下来,以东受冷气团控制,降水多,以西受暖气团控制,降水少。答案:贵阳以东地势向东北方向倾斜,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或地形)阻挡,易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以东受此准静止锋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多。分析某地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思维线索从文字材料中获取该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昼夜温差、不同季节对水分的需求等答题术语气温纬度低/高,气温高/低;地势低/高,气温高/低;××季节气温高/低,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日较差位于大陆内部/沿海或晴天/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降水受××影响,降水少/多,或××季节降水多/少,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光照降水少/多,晴天/阴天多,光照充足/不足,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的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6.(2016·聊城模拟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藏红花喜冷凉湿润,喜光怕热,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好,忌积水,忌连作,宜轮作。其生长特点是夏季休眠,秋季生根、长叶,花期在10~11月,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大约只有两三个小时,凋谢以后就会腐烂,失去药用价值。试从天气、气候的角度,分析崇明岛种植藏红花的不利条件。解析:结合文字材料中藏红花的生长习性,根据崇明岛天气、气候特点可分析回答。崇明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炎热,不利于藏红花生长、休眠,梅雨期降水多,农田积水,夏秋季节的台风、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采摘。答案:夏季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农田易积水;夏季伏旱高温天气,不利于藏红花休眠;夏秋季节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时效热点透视1|大气污染与气象灾害热点材料1由“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举办的2016年华盛顿中国雾霾治理高端论坛当地时间6月17日开幕,论坛的目的是为中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努力提供更多国际支持,了解美国改善空气质量的经验。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浑浊的现象。我国一般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称雾霾天气。命题视角1雾霾的成因1.雾霾笼罩时,下列哪一种自然现象出现后雾霾可能会加剧()A.强风 B.下雪C.暴雨 D.降温D[雾霾现象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出现强风时会吹散雾霾;下雪和暴雨会净化空气减少雾霾形成的凝结核;雾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当降温时会进一步促使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雾霾天气。]2.雾霾天气多发季节是()A.春、夏季 B.夏、秋季C.秋、冬季 D.冬、春季C[秋、冬季节气温降低,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命题视角2雾霾的治理措施3.一天气系统的出现会使我国雾霾天气从南向北开始消退,该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反气旋 D.气旋B注意题目要求是“从南向北”开始消退;影响我国的冷锋是自北向南,故排除A;反气旋是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气旋是由四周向中心辐合,都不是从南向北,故排除C、D;暖锋受暖气团影响,由南向北推进的,可以使我国雾霾天气从南向北开始消退。4.能够减轻雾霾天气的根本措施是()A.增强水平运动的气流吹散雾霾B.人工增雨减轻雾霾C.消除逆温减轻雾霾D.控制可吸入性悬浮颗粒物的排放D[结合雾霾形成条件可知,减轻雾霾天气可通过人工降雨消雾或刮大风来消除雾,但花费巨大并不现实;垂直方向上出现的逆温并不能直接消除;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才是解决雾霾的根本措施。]热点材料22016年6月4日,山西中南部遭受恶劣强对流极端天气,运城、临汾等地发生较大范围的严重冰雹灾害。受灾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设施蔬菜和苹果、梨等经济作物。冰雹俗称雹子,是水汽随气流上升过程中不断遇冷凝结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气象灾害。下图为来自山西省109个观测站的月冰雹站次绘制的总站次月际变化图,下表为近50年山西省冰雹日变化分布表。命题视角3冰雹灾害的成因5.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A.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 B.稳定的大气环境C.强烈的上升气流 D.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B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A正确;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系统,气流上升形成的,B错误,C正确;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D正确。6.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可能造成冰雹灾害的天气系统可能有()①冷锋②准静止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C[可能造成冰雹灾害的天气系统可能有冷锋,①正确;准静止锋带来的是连绵阴雨天气,②错误;气旋中心强烈上升气流可能形成冰雹,③正确;反气旋无降水,④错误。]命题视角4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及原因7.结合上面图表分析山西省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分析山西省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特点时要从月际变化和日变化两种时间尺度分布描述。由文字材料可知冰雹的产生和强对流天气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夏季特别是午后正是地表温度高,气流强烈对流的时间,再加上夏季空气中水汽含量比较大,易形成冰雹。答案:分布特点:时间分布不均衡;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从日变化来看,12~20时为高峰期。原因: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对流旺盛;夏季大气中水汽含量大,易形成此种特殊的降水形式。大气的运动规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2题。【导学号:01252020】1.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云量大小 B.下垫面状况C.正午太阳高度 D.太阳活动2.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云量增加 B.环境污染C.冰川消融 D.人口增加1.A2.C第1题,结合题意读图可知,①曲线太阳辐射量最大,应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②太阳辐射量次之,应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球上大部分纬度地带,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远大于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因此③是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④是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云量大小、厚薄影响云层的反射太阳辐射量。第2题,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导致两极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减少。(2016·高考预测金卷)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显示开罗与武汉的气候要素特征相差悬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地形差异 B.距海远近差异C.所受大气环流差异 D.纬度位置差异4.图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时节,控制武汉的天气系统主要是()3.C4.B[第3题,开罗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武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雨热同期。第4题,图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时节,武汉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为伏旱天气,此时控制武汉的天气系统为副热带高压,气流呈顺时针辐散。](2016·江苏高考)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题。【导学号:01252021】5.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5.D6.A[第5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三亚附近的等压线比昆明稀疏,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小,风力较小;此时北京、上海大致吹西北风。第6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因而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相对较高,A正确。上海受海洋的影响,气温应相对较高,B错误;两地纬度相近,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C错误;图中显示上海附近无冷锋过境,D错误。](2016·长沙一中模拟)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A.低压系统 B.高压系统C.冷锋 D.暖锋8.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A.①②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B8.C[第7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可判断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说明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第8题,读图可知,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度增加。](2016·石家庄模拟)下图是我国广州、重庆、武汉、北京四地水库不同季节的自然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9~11题。【导学号:01252022】9.下列关于图中水温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水温的变化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大B.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C.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升高D.表层水温的南北差异7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