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4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工业强州”战略,促进我州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根据《楚雄彝族自治州2003-2020年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五”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州加大了工业建设的力度。2001年,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州”的战略发展目标,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发布了《楚雄彝族自治州2003—2020年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州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明显优化“十五”期间,我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利税快速上升,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州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72.7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7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3%;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5.1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6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16.45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51.46亿元,年均递增25.6%(按现价,下同);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22.9亿元,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31:38.9:30.1优化为2005年的26.3:40.6:33.1,二产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增强,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末期三次产业增加值调整为29:39:32的发展目标。2.重点产业建设取得成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规模以上烟草加工业、冶金矿产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达到26.16亿元、14.44亿元、0.86亿元、0.65亿元、2.44亿元、3.5亿元,合计48.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3.4%,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86%。(1)烟草加工业:“十五”期间,我州烟草产业稳步发展。2000年烟草加工业实现产值13.69亿元,2005年达到36.21亿元,年均递增21.5%;2000年烟草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2005年实现增加值26.16亿元,年均增长23.9%;2005年烟草产业实现增加值42.26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达21.9%,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末期“两烟”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12%的目标。(2)冶金矿产业:“十五”期间,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下,冶金矿产业已发展成为继烟草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2000年全州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35亿元,2005年达39.99亿元,年均递增55.9%;2000年实现增加值1.44亿元,2005年实现14.44亿元,年均递增58.2%;2005年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7.47%,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末期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6%的发展目标。(3)化学工业:“十五”期间,我州规模以上化学工业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工业产值2.75亿元,2005年达到12.3亿元,年均递增34.9%;200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64亿元,2005年达到2.44亿元,年均递增30.7%;2005年规模以上化学工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1.26%。(4)医药制造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楚雄医药工业园建设初具成效,园区聚集了轮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国企改革重组,德胜钢铁、盘龙云海药业、澜沧江啤酒等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快速崛起,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非公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影响能力、竞争实力进一步提高。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由2000年的21.1%上升到2005年的39.8%,比2000年提高18.7个百分点;在200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占62.2%,比2000年提高24.8个百分点;2005年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48%;非公有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3%,比2000年的66.8%提高15.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发展目标。4.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时期是我州工业技改投入较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较快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五年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5.64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64263万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9.7%。2005年,全州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3.78亿元,同比增长27.1%,比2000年的1.56亿元增加12.22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19.02%。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冶金矿产、天然药业、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轻纺等行业的一批骨干企业先后通过技改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实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已完成楚雄和禄丰两个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禄丰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以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冶金工业园和以奕标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加工园以及以缸套生产为基础的机械加工园;楚雄工业园区已在区内建成了医药工业、绿色食品加工、冶金化工和高新技术园的一区四园格局,园区内水电路均已实现三通一平,已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入园发展;元谋工业园区已完成总体规划,进入设计实施阶段;各县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工作开始启动。5.能源消费能力不断增加,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五”期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州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得到控制,节能工作成效显著。从品种结构看,原煤、洗精煤、电力、焦炭是我州工业消耗的主要能源。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消耗原煤、洗精煤、焦炭、电力折合标煤分别为89.3万吨、64.5万吨、51.7万吨、15.8万吨,分别占能耗总量的37.3%、27.0%、21.6%、6.6%,这四种产品消耗量达221.4万吨,占全部消耗量的92.5%;冶金化工及电力等行业消费标煤231万吨,占全部消费量的96.6%。从能源利用效率看,一是能源增幅低于工业产值增长。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3亿元,增长27.1%,能源消费量239.5万吨标煤,增长17.7%,能源消费低于工业产值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65,下降1.22。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规模以上工业消费量239.5万吨标煤,加工转换产出114.5万吨标煤,综合能耗消费量为124.2万吨标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05吨标煤/万元,综合能耗消费量同比增长11.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1%,节约能源13.7万吨标煤。三是二次能源的产能和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我州有5户规模以上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的一次能源投入量为141.4万吨标煤,二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为114.5万吨标煤,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率达81%。从总体上看,“十五”期间,我州工业投入增加,节能技改效果明显,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全面提升了我州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使我州工业发展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一五”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主要经验1.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名牌产品,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五”期间,我州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大力培植地方名牌产品,先后有“仁恒牌复混肥料”、“国宾牌系列卷烟”、“云开牌六氟化硫中高压断路器开关设备”、“雁塔牌陈香露白露片”和“元绿牌无公害蔬菜(洋葱、番茄、菜豆)”等五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我州烟草工业生产规模受国家调控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只能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谋求发展潜力。“十五”期间开发的“国宾”牌香烟2004年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后,2005年产量达26.1万箱,占全州卷烟产量56万箱的比重达46.6%,烟草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6.16亿元,占全州GDP比重13.5%。2.有选择性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州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州”和“引资兴州”战略,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和构建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我州国企改革和投资兴办民营企业,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引进外地的管理、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和市场,有效地提升了我州传统产业的竞争实力。成功地引进了一批战略合作伙伴,促进了我州钢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年产100万吨钢、60万吨材的生产规模,带动了冶金矿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州继两烟之后新的支柱型产业。3.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十五”期间,我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加紧实施一批关乎全州工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发展项目的同时,高度重视抓好项目投资工作。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认真抓好工业投资落实工作,严格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进开发储备一批的思路,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狠抓投融资软环境建设,构建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技改贴息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大力开展银企合作,疏通银企关系,有效地促进了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通过实施一批大项目推进战略,加大重点技改项目投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州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我州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得到了较大提高,增强了重点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成为推动我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4.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是抓好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强州”战略,始终坚持把抓工业经济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把工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建立和完善了五大重点产业协调领导机构和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企业数量少,抗御风险能力差从总量上看,2005年,我州工业增加值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列第5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总量的32.7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3个百分点,分别落后于昆明、玉溪、曲靖、红河等州市3.71、21.58、11.35、14.0个百分点。从速度上看,2000—2005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3.5%,分别低于曲靖、红河、保山、大理、丽江等州市7.1、8.3、8.6、3.1个百分点。截至2005年全州有工业企业1万多户,其中大型企业2户、中型企业12户,其他均为小型企业,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户。我州大中型企业数量较少,除少数企业发展较快外,多数企业成长性差,“小、散、弱”的现象较为突出;众多企业主要分布在初级原料加工及手工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价值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较为缓慢。2.思想观念仍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州之所以尚未进入跨越式快速发展的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开始时期,关键在于观念更新滞后,与周边发达州市相比,还存在着敢于创新意识差,开拓进取精神不足,加快发展意识不强,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管得过多,服务的少,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研究不够,对策及措施办法不多,适应能力差,等待观望思想严重。多数县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竞争意识不强,产业化协作水平较低,不善于抢抓机遇,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制约着我州工业的快速持续发展。3.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较为突出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烟草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烟草工业发展仍对全州工业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原料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和较低产业关联度为主的产品结构仍未得到有效改善。2005年,卷烟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同期全州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20.9%和41.3%,在全州工业中占有绝对优势,非烟工业所占比重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及新产品所占比重较低。4.人才较为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州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现象较为突出,管理水平低,缺乏经营大企业大集团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资本运作策划能力,生产技术工人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还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尚未建立起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交流、使用和激励机制,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交易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二、“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州工业发展既有良好机遇和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面临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将全面提升我州的区位优势一是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将有利于我州加速推进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随着我州矿产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基础条件的烟草、冶金、制药、食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产业通过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将会获得较快的发展,加之土地、人力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在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助于我州融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构建滇中城市群参与“9+2”、“10+1”区域协作区的产业分工链。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使我州区位条件大为改善,具备打造滇西工业重镇的条件,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昆明和攀枝花等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发展周边国家的出口加工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我州加快工业发展一是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安-楚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的顺利通车以及武-永高速公路、元-双高速公路和滇西铁路的加快建设,使我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将会在近期得到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为我州吸引外来投资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的条件。3.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源供需趋紧给资源地区带来了有利的市场机遇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将使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国内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拥有资源将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战略优势,投资者已开始把投资重点选择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我州将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大优势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战略,通过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4.五十多年工业建设为我州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工业强州”战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全州上下对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州工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实施的大规模技术更新改造,特别是制药企业GMP技改以及冶金化学工业等一批重点技改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全州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实践,我州已培养了一批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队伍,积累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好经验。同时,经过数十年的地质勘查前期工作,我州境内已发现11大类73种矿产资源,其中,铜、钛、铁、铂钯、盐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列。现已探明储量的有33个矿种,据统计,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高达3762亿元。其次,我州境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水力资源、生物资源等十分丰富,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5.制约我州工业发展的煤电油运瓶颈将得到缓解随着我国电力建设步伐的加快,2006年全国电力投产规模可能超过7950万千瓦,2007年将超过5420万千瓦,预计到2007年全国电力供需将基本平衡,电力紧张状态在“十一五”中期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国家“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对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国内大型电站及电网建设、高速铁路及复线建设、煤矿和国家石油储备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相继投资建设,将为我州加速发展能源产业,缓解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作用,加快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面临的挑战1.煤电油运水紧张的问题突出,资源短缺对工业发展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一是从工业发展所需能源方面看,周期性缺电现象至少要到2007年后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电力、燃油等能源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能源供给紧张及价格快速上涨的状况在短期内将难以消除;二是铁路车皮出省运输格局在“十一五”期间将不会有较大改观,运能不可能大幅度增加,铁路运力紧张矛盾仍将长期存在;三是按现有供水、供电和用地政策看,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仍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四是除烟草工业、冶金工业、制药工业外,我州大部分企业多是以初级原料生产或配件及半成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一方面,部分企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半成品原材料及配件要从外地购入;另一方面我州大量初级品因缺乏精深加工能力而直接向外销售,增加了州内资源供给的压力。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约着我州高耗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焦炭等新上项目的审批权限上收,对火电项目实行严格控制,提高银行储备金率以及部分产业项目自有资金率和贷款利率等,极大地影响我州冶金矿产业及能源工业的发展速度;二是国家限制高能耗及资源型产品出口,不仅取消了部分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还增收出口关税,再加上电价、水价、油价、地价上涨、节能降耗等调控措施,使我州传统高能耗产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加工升值能力较低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根据我州发展优势,在培植重点产业上狠下功夫,扶持和引进了一批重点企业,并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了大力扶持,特别是经过技改,制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资金积累实力,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因素,造成部分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差距过大,出现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现象。从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一些初级加工品,附加值较低,有限资源还没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4.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行业准入、环境保护、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受极化效应的影响,这种趋势对于先进发达地区和实力强的企业来说比较有利,但对于我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讲,在资金、技术、管理、投入等方面都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问题。总的来看,我州工业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只要在当前工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发展循环经济中善于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善于引进大企业集团参与我州工业行业的战略性整合,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勇于开拓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完全能够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州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落实五统筹原则,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依托特色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工业强州”战略,走彝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二)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取向上,紧紧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化重镇发展目标,着眼于形成多元化的主导产业,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后劲;在实现途径上,着眼于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在推进方式上,着眼于抓重点行业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企业,着重采取政策支持,产业引导,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迅速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速发展工业园区和建设县域工业小区,促进中小企业入园集聚发展,通过强化产业关联度,增加工业投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提升产业化水平,调整优化我州工业结构。(三)发展目标培强做大烟草及配套产业、冶金矿产业、天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使之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重点抓好楚雄、禄丰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元谋无公害特色蔬菜加工基地建设,带动全州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1.工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全州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72.89亿元提高到2010年302.4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8%(按2005年价格);全州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3.2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5.8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8%(按2005年价格);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32.7%提高到2010年的34%以上。2.结构优化升级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0%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30%左右;工业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20%以上,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6%以上;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10年达到50%以上;到201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70%左右。3.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末下降10%,年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标允许范围内;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010年50%以上。4.工业投资目标:2005年工业投资15.2亿元,到2010年达56.5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四、工业布局和发展重点(一)工业布局根据发展我州工业重镇目标,结合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发展条件,本着突出特色、聚集发展、合理分工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州工业布局采取以重点区域、重点轴线为主的“点—轴开发模式”。利用我州所处的安楚、楚大、南永公路,成昆、广大铁路等交通枢纽及与昆明、攀枝花两大城市接壤,传播辐射滇西的区位优势,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实施“1337”工程。打造1个工业重镇,即把楚雄打造成为滇西工业重镇;构建3个工业聚集发展带,即昆楚工业聚集带、南永工业聚集带、永武工业聚集带;重点建设3个工业园区,即楚雄、禄丰、元谋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南华、牟定、姚安、大姚、武定、永仁、双柏7个工业小区,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1.区域布局昆楚工业聚集带:充分利用楚雄东接昆明市和西连大理市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昆楚高速公路、昆大铁路、320国道交通运输物流干线网络,以楚雄和禄丰省级工业园区为载体,融合楚雄、禄丰、南华、牟定、双柏等县市经济,构建昆楚工业聚集带。重点布局发展:烟草及配套产业;天然药业;以钢铁、铜、铝、铅、锌、钛、化肥、为主的冶金化学工业;以高低压电器及机械制造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水泥及新型墙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辅酶Q、衣康酸、柠檬酸为主的生物化工业;以啤酒、食用菌、优质水稻、无公害果蔬、黑山羊等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业;依托大企业和大集团重点开发楚雄、南华、双柏等地的水电资源和电网建设以及楚雄、南华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抓住钛矿资源整合和南方电网(±750千伏或±800千伏)侧直流变电站建设契机,发展钢铁冶金生产基地、钛工业基地、盐化工基地、水泥建材基地及机械、化工、能源产业聚集区。南永工业聚集带:依托南永二级公路交通主干道辅以各交通支线网络,发挥沿线地区南与楚雄和大理市相连、北接攀枝花市的区位优势,融合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县域经济,重点布局发展:以铂钯、铜、银、铅、锌为主的冶金矿产业;以缫丝、棉纺、麻纺为主的纺织业;制药业、煤炭采掘业、以汽车配件加工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布局发展以优质核桃、蚕桑、优质水稻、马铃薯、山药、板栗、葡萄、蜂蜜、水产品等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形成功能特色产业聚集带。永武工业聚集带:依托永武高速公路,辅之以沿线交通支线网络,融合永仁、元谋、武定县域经济。重点布局发展:以钛、铁、铜、铂钯、木文石开采加工、酒精、有机复合肥、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为主的冶金化工业;以无公害冬早蔬菜、反季蔬菜、水果种植加工、壮鸡饲养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以小水电相结合的矿电业。三个工业园区:以天然药业、有色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化学工业为重点,建设发展楚雄工业园区;以钢铁冶金和水泥建材以及机械加工产业为重点,发展禄丰工业园区;以构建无公害特色蔬菜加工基地为重点,规划发展元谋工业园区;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园区产业规划,优化园区环境,扶持和鼓励企业入园聚集发展。七个县域工业小区:各县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集中规划建设工业基地,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科学合理,避免出现把工业小区建成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小区,造成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互相干扰的状况。待条件成熟一个,规划建设一个,把工业小区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2.重点产业布局(1)烟草及配套业布局:进一步巩固烟叶基础地位,在全州最适宜烟草种植的地区规划建设120万亩基本烟田,全面提高烟叶种植水平和质量,为卷烟工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结合两烟发展总体规划,以烟叶为基础,以卷烟工业为龙头,全面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名优卷烟精品;整合楚雄现有卷烟配套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新型包装材料、化学添加剂及商标装潢印刷等相关工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推进我州“两烟”及配套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冶金矿产业布局:以禄丰、大姚、牟定、武定县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引进国内外采选冶新技术及综合资源利用技术,发展冶金矿产业;以楚雄、大姚、南华、牟定、武定县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深加工,形成粗铜、电解铜、电解铝、阳极板、电解锌、钛金属等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以元谋、南华、姚安、牟定为重点发展铂钯、稀土及其它稀有贵金属原料和产品深精加工基地。(3)天然药业布局:以楚雄医药工业园为依托,整合产能资源,培强、做大制药企业,不断提高我州药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州“滇重楼”、“云茯苓”、“小红参”、“青洋参”等地道药材的品牌效应,在楚雄、南华、大姚、武定、永仁等县市最适宜药材种植区,按GAP规范发展中药材及其配套的种苗繁殖技术示范基地,开发地道药材资源及地方特色产品,为医药工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4)食品加工业布局:以楚雄工业园区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和元谋无公害特色蔬菜加工基地为重点建设保健食品加工基地。一是楚雄工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业园,主要应突出引入有较高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和牵动面广的项目,以粮油、肉禽、食用菌、魔芋、马铃薯、滇橄榄、核桃等绿色(有机)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的精深加工及研究开发为主;二是云南元谋无公害特色蔬菜加工基地主要围绕蔬菜及制(繁)种、果品进行保鲜洁净和储运加工开发为主;三是加快元谋无公害特色蔬菜加工基地、罗川无公害现代科技优质蔬菜种植园,以及以楚雄、姚安、牟定、大姚、武定等县市为重点的无公害夏秋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四是建设元谋、永仁蔬菜制(繁)种基地;五是建设以大姚、南华、武定为主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5)能源工业布局:在楚雄、元谋、南华、禄丰、姚安、大姚、武定、双柏、永仁等县开发煤炭、水电和太阳能;在礼社江流域以及金沙江支流开发水电资源,建设交直流等电网建设项目,为实施云电送粤配套项目规划,构建我州能源支撑体系。(6)化学工业布局:在楚雄、禄丰、武定、元谋等县大力发展钛白粉、食用酒精和车用燃料乙醇、芒硝、氯碱、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磷复肥、柠檬酸和衣康酸系列产品,促进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二)发展重点1.巩固提高烟草产业,整合卷烟配套工业继续保持“两烟”生产稳健发展,重点扶持名优卷烟产品,实施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的异地搬迁改扩建项目,提高Ⅰ、Ⅱ类卷烟产量比重,增加单箱利税率;整合州内卷烟配套印刷企业,成立卷烟配套印刷集团;重组州内卷烟配套辅料企业,成立卷烟配套辅料集团公司,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竞争能力,最终形成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卷烟配套商标印刷集团和卷烟配套原辅料制造集团三大卷烟加工、配套骨干企业,使整个烟草产业税利稳定在26亿元左右。2.改造提升冶金矿产业以促进集约化生产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为重点,建成云南省重要的钢铁及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和稀土、铂、钯等贵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进钢铁工业发展,重点突破武定鲕状赤铁矿采选冶技术,开发利用硫铁矿资源,发展硫酸及铁精矿,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不锈钢、特种钢,形成年产50万吨特种钢生产能力;适当推进硅钙、硅锰、硅铁、锰铁的配套生产;加快发展有色金属产品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重点提高铜、铝、锌的生产规模及延伸产业链,开发后续精深加工产品;稀土、铂、钯等贵金属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资源的采选冶技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3.加快发展制药工业结合我州天然药业资源开发需要,挖掘、收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疗效好的彝医验方、彝药配方,加强彝族医药理论研究,完善彝族医药理论,建立彝药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配方,打造“彝药”品牌,将我州建成全省重要的彝药与天然药物生产基地,把楚雄建成云南的“药谷”,带动区域和县域经济的发展。4.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重点是通过招商引资,尽快培植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形成一批绿色名牌产品和无公害产品,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啤酒、核桃、饮料、精制油、调味油、功能保健食品、名特优新方便食品和调味品生产,发展乳制品,加快蔬菜制品开发。5.发展壮大能源工业加快我州水电资源的开发步伐,支持南方电网云南至广东第一回直流输电工程、禄丰县50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加快煤矿改扩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广使用水煤浆产品,延长煤炭产业链,有效提高煤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水平,有计划的做好姚安、罗茨等深层煤田开发前期研发工作,开发应用先进的褐煤液化技术生产煤化工系列产品。6.加速发展化学工业一是加大对州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研究工作力度,力争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加紧建设我州钛工业基地。三是发展氯碱、聚氯乙稀及尿素、金属钠等盐化工等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生物化工工业,形成以柠檬酸、酒精、发酵制品、酶制剂、甲醇为主的生化产业,形成全省最大的生化产业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大力发展煤化工业,加快氮肥产品升级改造,开发尿素产品。六是巩固磷化工行业,加快磷化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磷铵、重钙和磷酸二氢钾。七是提高硫化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引进现代制酸新技术,大力发展硫酸工业,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五、保障措施(一)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工业投入1.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积极筹集资金,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配套、奖励、贴息、补助等办法,促进工业发展。一是用于国企改革的成本支付;二是用于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改造重点项目的贴息;三是用于对市场前景好、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扶持。要集中有限的政府引导资金办大事,促进我州工业快速健康发展。2.鼓励和引导银行积极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介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进行项目评估。探索采取抵押、担保、信用合作三种方式相结合“因企施贷”的新方式,全面推进银企合作,改善银企协商联系制度,用市场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好项目来争取贷款,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增加金融产品,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外地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各类银行到我州建立分支机构,开展投融资活动。3.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认真做好上市公司的前期培育工作,促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根据我州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上市公司来我州参与收购国有企业,建立分支机构,促使直接融资的政策资源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股票、债券,上市融资。(二)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是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二是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站式服务”,增强政府办公的透明度;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四是贯彻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完善融资服务体系。抓好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多种融资担保机构,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理事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发投资公司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机构建设,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有实力、讲信誉的民间资本兴办投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投资担保服务;积极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切实改进自身形象,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3.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发展现代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研发设计、采购营销、技术交易、工业展览等服务业,培育和扶持广告、会计、审计、法律、工程管理、科技等咨询以及商品、生产要素市场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管理、行业自律和协调解决贸易纠纷,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采购、运输、仓储服务网络体系,促进生产资料加工配送,提高社会化生产和供给的水平。发展流通业,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辐射面广的市场体系和交易中心。(三)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构建技术支撑服务体系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争取获得省和国家认证;鼓励企业增加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成果持有人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创业活动,允许该科技成果参与股权收益分配,对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研发项目,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争取省州财政贴息资金扶持。2.借用外脑,拓展资源。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联手建立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和高校积极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借助外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3.建立科技服务体系。要构建我州科技成果引进、交易和转化等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动科技咨询、科技研发、项目前期研究、企业孵化器等服务体系;大力扶持企业孵化器和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发展企业信用投资担保服务机构,为重点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贷款资金支持。4.扶持共性技术发展、共享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力争在重点特色产品关键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支持对资源综合利用起关键性作用,及绿色食品、中成药等特色行业和产品进行实用技术引进和开发。积极同国内外大专校院开展合作教学研究活动,吸引研究成果到我州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推进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环节的信息化。(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对外开放1.发展形式多样的横向经济技术合作。本着“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全方位吸引国内资金、技术、人才来我州合作发展。以授让商标权、专利权、合作开发、合作生产等形式进行生产领域的联合,以资产重组、股权与经营权的转让等形式进行资本领域的融合,推动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向广度深度发展。2.创新引资方式,吸引外商投资。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外来投资者到我州参与国企改革及投资兴办企业。大力开展网上招商、顾问招商、企业对口招商、委托国内外著名专业中介组织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的辐射面和命中率。3.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我州优势资源开发,吸引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高的加工制造环节、研发机构和战略伙伴来我州参与重点产业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形成若干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拓展我州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推进我州与东盟国家在农业、烟草产业、能源、矿业、旅游开发和劳务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五)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意识,认真落实《节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抓好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突出抓好钢铁、有色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加强节能审计,跟踪检查和指导;强化以节电和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建立健全能源和矿产资源监管机制。加大资源开发的调控力度,认真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详查和地质勘探工作,对新发现的资源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对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要严格控制初级原料和低附加值矿产品的出口,保障重点企业用矿。实施重点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3.加强环境保护,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全面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大力推广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把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和企业自愿行动相结合,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前提条件的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强化监督,从源头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搞好工业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在重点工业园区推行ISO14000认证,创建新型工业化生态园区。发展环保咨询服务业,引导开展社会化环境服务,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培育环保骨干企业,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的环保产品。(六)实施大项目和名牌带动战略1.以资源整合为契机,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资源和行业整合,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和合理利用,突出重大项目实施,培强、做大优势产业,带动我州工业发展。加快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技术更新改造步伐,最终形成350万吨钢/年生产规模,利用区位优势,形成辐射东南亚的钢铁生产基地;实施卷烟生产搬迁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进入楚雄工业园区;整合州内铜矿资源与炼铜企业,实现铜业销售收入30~40个亿的发展目标;整合州内硫铁矿资源,推动硫酸以及磷复肥工业发展。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发挥“排毒养颜胶囊”及“拨云锭”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做好后续新药产品市场开发,将“盘龙云”及“老拨云堂”牌打造成中国名牌,带动楚雄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打造云南“药谷”。整合州内钛矿资源,建设7万吨高钛渣项目和12万吨钛白粉以及金属钛等项目,建设钛工业基地。整合铂钯、稀土、银铅矿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整合州内石英砂资源,发展玻璃制品业;积极做好争取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前期协调工作,力争石油天然气项目落户楚雄;提高啤酒系列产品品质,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20~25万吨啤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