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Lambda联盟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Lambda联盟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Lambda联盟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Lambda联盟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Lambda联盟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绝密★启用前浙江省Lambda联盟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②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③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④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⑤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⑥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⑦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⑧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材料二:①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②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③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同一棵古松,人的感知和反应态度不同,说明古松的形象会随观者的性格情趣而变化。B.实用态度关注事物的利害,人们从经验中获得知觉,对环境产生好恶或迎拒等心理和活动。C.科学态度通过抽象思考,科学家不排情志,全以客观、理论的方式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D.生命态度将“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个共同小宇宙。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木商和植物学家有固定职业和固定的习性思维,若不改变职业,就不可能感知古松的美感。B.人在美感世界中可以摆脱环境制约主宰自我心灵,有美感经验的人会拥有最有价值的人生。C.谢灵运山水诗写景更细腻丰富,但传诵度却不如王维诗,这表明谢灵运的诗歌造诣不及王维。D.人想要表现中国美学中的“境”,未必要执着于获得美的知识,而要追求自我与外物的融通。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A.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D.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维《出塞作》)4.请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以王维的诗歌作品为例对“生命的态度”进行具体阐述的。5.《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两种简要分析这首诗。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答案】1.C2.D3.A4.①王维《辛夷坞》诗中描写简单,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而是意象(芙蓉)的自在兴现,体现“生命的态度”。②王维《鹿柴》诗中将人排除,但无人即是有人,诗歌描写的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体现“生命的态度”。5.①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②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③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科学家不排情志,全以客观、理论的方式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错误,文中说“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选项忽略了“很少”“最重要的”等词语,说法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若不改变职业,就不可能感知古松的美感”错误。原文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要改变职业,而是要改变“心习”。B.“有美感经验的人会拥有最有价值的人生”错误。原文为“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不等于“有美感经验的人会拥有最有价值的人生”。C.“这表明谢灵运的诗歌造诣不及王维”错误。原文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可见作者并未说谢灵运的诗歌造诣不及王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结合原文“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可知:A.诗句的意思是: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我”与外物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能体现“生命的态度”。B.诗句的意思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花”“鸟”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C.诗句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这里作者是审美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D.诗句的意思是: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诗人以射猎寓吐蕃挑衅,渲染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暮云低垂,吐蕃猎骑,在空旷的沙碛里驱驰;秋日草枯,平原空寂,健儿正好盘马弯弓射大雕。此写吐蕃骑兵的勇猛剽悍,进一步暗示了军情的紧迫。其中的“暮云低垂”“吐蕃猎骑”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依据“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可概括为:王维《辛夷坞》诗中描写简单,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而是意象(芙蓉)的自在兴现,体现“生命的态度”。依据“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可概括为:王维《鹿柴》诗中将人排除,但无人即是有人,诗歌描写的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体现“生命的态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屠杀不朽的人①(法)让·雷维奇二十五岁之前我还是个穷教师,命运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一座坟墓的探求》得到龚古尔奖金②的那一天转变的。在我的成功公布一个钟头以后,整个法国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在我的出版商的客厅里,有上百个新闻记者问我:“您比较喜欢哪些作家?……您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摄影记者喊着:“杜波瓦萨先生,头朝这边!”庆祝一直到夜里很晚很晚才结束;我真巴望它永远延长下去。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很中我的意。我离开了教育界,十年里出了八部小说,四本论文,三个剧本。尽管我的作品会带来上百篇批评家的文章,但公众并不同意这些意见。我对光荣和财运已经习惯了;我因为写人不免一死的情况写得太多,所以已经失去了虚荣心。在有才能的人相当缺少的我这一代人中间,我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出名的人。弗特隆也胜过同时代的人百倍。况且公众认为我们俩的才能不相上下。我呢,是一个无神论者;弗特隆是基督教文学的作家,我相信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之间还是非常相像的。虽然我的每一本书都得到了成功。然而每一次成功,都不像头一次胜利那样,给我带来甜蜜的陶醉之感。现在,我常常想,真正的光荣,就是龚古尔奖金和法兰西学院。但是手上握着剑,头上戴着尖角帽③,跨进学院的门这件事不是三十五岁的人能办到的。那些院士没有一个写得象我那么多,但是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在文学方面,多谈比多写更能使人成功。还得等上个七、八年。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我想到了瑞普兰。近二十年来他的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下层社会去找凶手的时代也早已过去,杀人的买卖掌握在巴黎和外省的五六家企业手里。瑞普兰领导的一家是最重要的,常常替银行、教会,甚至替政府办事。我要求瑞普兰谋杀十个院士;虽然事情很棘手,考虑了很久,最后他答应我一定满足我的要求。一个礼拜以后,他交给我一张名单,我同意了这张名单。牺牲谁关系都不大,只有院士的席位才是重要的。对不朽的人的屠杀是在某个夜里实现的。正像报纸上说的,这件案子激起了“极大的波动”。表示哀悼的、而且在危险中的学院由警察局守卫着。三十个活着的院士由暗探保护。经过两个月的徒劳的搜索,警察局也好象厌倦了。我造就了一些幸运的人;大伙儿已经在谈论着后继的人选了。出殡的那天,我遇到了弗特隆。我们握了握手,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不相信他会疑心到我,但是他好象没有以前那么忧郁。我良心平安地等着。选举的时候终于到了;我放过了前面的八名;这是个很好的策略,弗特隆也这么做。等到选到倒数第二个空缺的时候,我认为好机会来了,于是把申请书送去:真是一篇杰作,无疑是我的作品中最成功的。弗特隆也模仿我,他打算弄到最后一个空缺。他也跟我一样,不肯去拜客。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可不能降低身分去做这种事。我没有当选,比起我来,别人更喜欢一位海军上将。弗特隆也被一位主教打败了,可是他的失败一点也不能减轻我的苦恼我懊悔,可是晚了。我还要等多少时候才能等到一次自然的死亡让出一个空缺来呢?但是瑞普兰在那儿;我的失败也叫他很伤心。有一天他来按我的门铃。“我想为您做点什么事,”他对我说。“但是,下一次我请求您利用一切机会,出去拜拜客!”我俯下头,答应了;他接着说下去:“最近几个月来,防备当然要松多了,但是这些先生们还是不很放心。没有办法到他们家里去……只能在大街上行事。我要弄死历史家比阿托瓦。比阿托瓦应该是一个诗人,每天夜里,他都要在河边游荡好几个钟头,而且路线从来不变。这样我干起来要方便多了。”我没有等多久。一个礼拜以后,有人发现比阿托瓦在河边给人打死了。我连忙去向杀人者致谢;可是我没有来得及开口,他已经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对我说:“这不是我!”接着他告诉了我:头一天晚上,他曾经隔着一段距离跟着他要猎取的对象,时间已经很晚很晚,河岸几乎连一个人也没有,他认为时间和地点都适合于下手了;他走过去。可是有一个人从黑地里窜出来,在他还没有动手以前,已经用棍子照准院士的脑袋上揍了三下,这三下连一头牛也可以打死。“看见他打,”瑞普兰对我说,“我决不会相信他是个新手。当时我离得相当近,所以认出了这个凶手。”瑞普兰笑笑;我也笑起来了。“弗特隆!”这个名字从我的嘴里漏了出来,以后的事情很容易猜到。弗特隆承蒙我隐名埋姓地告发,第二天就给抓起来了;他当时就承认自己是谋杀案的制造者;但是他还是不承认那十个人也是他谋杀的。这样一来,我的良心得到了平安。文学界的一场大屠杀就这样结束了。弗特隆被认为是疯子,他将要在一个疯人院里了结他的一生。至于我呢,我去拜客了;我的当选没有问题了。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久以后我还要尝到手握雕花的剑柄,走进黑暗的坟墓的那种快乐。(有删改)【注】①不朽的人即法兰西学院的四十个院士,院士是终身职称,逝去一名再补选一名。②龚古尔奖金是遵照法国小说家爱德蒙·德·龚古尔遗嘱创立的一个学院每年所颁发的文学奖金。③剑和尖角帽是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制服。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第一本小说获得龚古尔奖金时,面对记者们高涨的热情很是享受,说明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很快融入了名利场。B.“我”在十年内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可谓名利双收,但我并不感到满足,只有当选法兰西院士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C.瑞普兰是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但他也为“我”的选举失败感到伤心,还主动来找“我”,这些体现了他良心未泯的一面。D.在整个事件中,“我”从未对杀人感到“懊悔”,这种波澜不惊的冷静,显示出“我”的冷漠和麻木,更让读者不寒而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B.小说以“屠杀不朽的人”为题,既提示了小说的情节,又暗示主题,能引发读者思考。C.小说使用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手法,谋杀情节是对现实社会中权力斗争的一种夸张表达。D.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暗示“我”即将走向名利的巅峰,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8.小说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9.小说中弗特隆这个人物对刻画“我”的形象起重要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D8.第一次“我”感到良心平安,是我不择手段实施计划后对成功的满足和自豪,以及对即将当选院士的期待;第二次“我”感到良心平安,是“我”隐姓埋名告发弗特隆后使自己摆脱了嫌疑的庆幸,并为即将当选院士而感到洋洋自得。两次“良心平安”反映出“我”人性中的冷漠、自私、虚伪,对道德和自我认知的扭曲,暴露了社会对名利的盲目崇拜,使人性逐渐异化。9.小说中的弗特隆是“我”内心欲望的外显,他的存在加剧了杜波瓦萨对成功的渴望和对不朽名声的追求,他的成功和才华成为“我”(杜波瓦萨)内心冲突的催化剂;弗特隆为了争取院士席位采取的谋杀的行为有助于揭示“我”因不择手段追求名利而导致的道德沦丧;弗特隆的下场也暗示了“我”的结局,也是对名利使人异化、疯狂的批判和警醒。【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这些体现了他良心未泯的一面”错误,能杀十个院士,可见其残忍与丧心病狂,不可能再有良心,伤心是因为自己的谋杀没有显现效果。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错误,结合“至于我呢,我去拜客了;我的当选没有问题了。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久以后我还要尝到手握雕花的剑柄,走进黑暗的坟墓的那种快乐”可知,未来一切都如预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画线句子和语境及全篇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第一次,十个院士被杀,“我”却感到良心平安,“我良心平安地等着”。案件查不出来,“我”很安全,我为不择手段实施计划而取得成功感到满足和自豪,我充满对即将当选院士的期待;第二次,“我”隐姓埋名告发弗特隆后,他承认自己是谋杀案的制造者,而“我的良心得到了平安”。“我”感到良心平安,是为“我”己摆脱了嫌疑感到庆幸,终于可以安心地要当选院士了,内心感到洋洋自得,因而心安。两次“良心平安”反映出“我”已经没有了良心,否则死这么多人怎么还会良心平安?这表现了人性中的冷漠、自私、虚伪,“我”为了名和利已经道德沦丧,没有了对自我的准确认知,一切以达到目的来衡量事情,这是对道德和自我认知的扭曲,暴露了社会对名利的盲目崇拜,使人性逐渐异化。【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题干的关键点“弗特隆这个人物对刻画‘我’的形象起重要作用”来分析。小说中的弗特隆和“我”一样,都是知名作家,“公众认为我们俩的才能不相上下。我呢,是一个无神论者;弗特隆是基督教文学的作家,我相信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之间还是非常相像的”,并且二人都参与院士的竞选。他是“我”内心欲望的外显,他的存在加剧了杜波瓦萨对成功的渴望和对不朽名声的追求,“现在,我常常想,真正的光荣,就是龚古尔奖金和法兰西学院”,他的成功和才华成为“我”(杜波瓦萨)内心冲突的催化剂;弗特隆是为了争取院士席位采取谋杀的,而“我”隐姓埋名告发了弗特隆,虽然为此“我”曾谋杀了是十个人!弗特隆的行为和“我”的所作所为形成比较,有助于揭示“我”因不择手段追求名利而导致的道德沦丧;弗特隆被认为是疯子,他将要在一个疯人院里了结他的一生。他的下场也暗示了“我”的结局,弗特隆不承认那十个人也是他谋杀的,由此不难怀疑到是谁杀的,就此追查真相终会水落石出。这是对名利使人异化、疯狂的批判和警醒。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青莲阁记汤显祖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腌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季宣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拜贤学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①之理,子无意乎?”季宣奉命筮仕,授山以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泡晔几席,欣言外之。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②,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寨裳蹈海之谈③。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西清远道人④,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岂足道哉!”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有删节)【注】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②浮拍:诗酒娱情。跳踉:跳跃。③襄裳蹈海之谈:谓谈论方外神仙之事。④清远道人:汤显祖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B.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C.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D.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粟如来后身,良是”与“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中的“良”含义不同。B.筮仕,古人将做官时必先卜问吉凶,后亦指初出做官。文中的“筮仕”指初出做官。C.“相与颜其阁曰‘青莲’”与“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中的“颜”含义不同。D.“故季宣低眉而在此”与“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中的“低眉”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的是李季宣,但从李白开始写,体现了季宣与李白在为人处世上的相近,文末又将两人的命运做比较,抒发了作者的感悟。B.李季宣风神韵秀,生而有奇质,二十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他拜圣贤之人读书,深受启发,便立志要游历山河。C.李季宣居住的地方,景色优美,可以望远赋诗,可以闲居读书。他也喜爱宾客,与天下游士来往,饮酒赋诗,纵情娱乐,每每达到极致。D.李季宣常常在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常常和他一起游历的人,没有不惊讶相看,感叹说他或许是青莲的后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2)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14.李季宣辞官归乡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11.D12.B13.(1)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的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的皋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总是像这样恭顺。(2)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同在华清池沐浴。14.①李季宣对朝廷的忠心和他的才华招来了攻击他的檄文。②李季宣后悔出来做官。③李季宣想辞官回家好好侍奉父亲,尽一个孝子的责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良声”是“大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侠气”是“犹厉”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及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A.良:确实。/好的,优秀的。句意:是维摩诘大士转世,确实是这样的啊。/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B.正确。C.颜:通“言”,说,称。/面容容颜。句意: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使人听到此处容颜为之衰老。D.“‘低眉’含义相同”错误,低眉:低着头,表示谦卑。/形容顺从或和善的样子。句意:因此季宣谦卑地屈居于此。/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两个“低眉”含义不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便立志要游历山河”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拜贤学书,名在河岳”,意思是李季宣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并没有介绍他立志要游历山河。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从”,议论;“骚牢”,指人们言论众多;“江皋”,江边的皋地;“壶觞”名词作动词,用酒壶饮酒;“颓”,恭顺。(2)“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率”,都;“胜”,克制,约束;“华清”,华清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第三段介绍了李季宣辞官回家的内容,所以可从第三段整理本题答案。①根据“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可知李季宣对朝廷一片忠心,根据“乃风期为贾患之媒,只招残之檄矣”可知,他的才华招来了攻击他的檄文。②根据“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可知,李季宣自己说如果不出来做官,就不会受人嫉妒陷害,可见他后悔出来做官。③根据“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可知,李季宣想辞官回家好好侍奉父亲,尽一个孝子的责任。参考译文:青莲阁记汤显祖李白是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是维摩诘大士转世,确实是这样的啊。察看他一生的经历,游览峨眉山和洞庭湖,醉卧于浔阳青山之中,孤高放纵的情怀和长江一带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衬托,只是在长江一带啊。其流风馀韵渐渐远了,八百年之后,才有了广陵的李季宣。季宣天生有奇异的资质,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公车多次征召,他的父亲怜惜他,说:“听说古人喜好做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难道没有这个意向吗?”季宣于是奉命出仕,朝廷任命他为山东济阳的长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于是他的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在朝廷上招来了攻击自己的檄文。于是他愤然走出神武门,登上泰山的吴观峰长啸说:“如果当初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泉水(即不做官),又怎么会有被人追逐,如同围绕华不注山逃跑的样子啊。况且父亲还健在,我一定要辞官,好好去尽为人子的责任。”于是回到家里侍奉父亲。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的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的皋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总是像这样恭顺。观察他的住处,有最美的景致。江南的山,满山翠绿,烟雨迷蒙,光明灿烂,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平时可以在这里读书。不是那些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的书,都不拿来阅读。然而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当世,喜好宾客。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季宣感叹说:“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个朋友,在长江西边,称为清远道人,我曾经向他就教。”道人听到之后嬉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古人和今人不能相提并论,也是他们的时运不同罢了。世事有有情的天下,有法治的天下。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同在华清池沐浴。如果让李白生于今世,以他的放荡的性格,一定会零落潦倒,连一个中等县都不能够治理,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有情的天下啊。如今天下人大都熄灭了才情而尊崇法令,因此季宣谦卑地屈居于此。如果让季宣生于李白的朝代,他的才情会一世显现,倒骑毛驴,又哪里值得说起呢。海风江月,千年来就是这样的啊。我写成了这篇《青莲阁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古风(其一)①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②,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④。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⑤,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⑥。我志在删述⑦,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⑧。注:①《古风(其一)》是李白复古诗学的总纲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论诗诗。②大雅、王风: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正声。“吾衰”句:传说古代天子命太师搜集诗歌,献给天子,以观民风。此句谓孔子衰老,还有谁能编集“大雅”这样的诗歌向天子陈述?③扬马;汉代辞赋家扬雄、司马相如。④宪章:诗歌的法度。⑤休明:政治清明。⑥旻:天空。⑦删述:指孔子删诗和述而不作。⑧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当时孔子正在修订《春秋》,他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至此搁笔不复述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肯定了《诗经》对现实的关注,他认为直至唐代以前,雅正之声渐趋衰微。B.李白指出扬马辞赋带来的变化仍不足,批评了建安后诗歌创作绮丽浮华的风气。C.李白认为正是杰出的文人们对复古的追求,造就了唐代政治和文化的繁荣景象。D.李白自比孔子,希望达到同样彪炳千秋的成就,体现出他在文学领域的使命感。16.下列诗文创作理念,与李白的主张不符的一项是()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B.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C.《诗》可以群,可以怨(锺嵘《诗品序》)D.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17.朱熹认为: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中“和缓”的理解,并结合诗句作简要阐释。【答案】15.C16.B17.①和缓指不疾不徐、平和宁静、委婉、深沉浑厚。②从《诗经》大雅、王风到骚体诗、扬马辞赋、建安文学,李白历数前代诗歌的发展变迁,层次井然有序。③本诗韵脚如陈、榛、人、麟等,一韵到底,都属于平声韵,音节平缓。④李白把文人才子比作秋夜晴空中闪耀的群星,秋夜的天空平和宁静,正像诗人心中政治清明的时代,给人以安宁祥和之感。⑤“绮丽不足珍”“垂衣贵清真”,可以看出李白的论断措辞简明中肯,不夸张。⑥“希圣如有立”一句,可以看出李白要以孔子为榜样,立志郑重,又姿态谦逊。⑦末四句运用孔子修订《春秋》的典故,以孔子自况,委婉地表达出诗人追求在诗歌领域有所成就,富有文学建树的使命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正是杰出的文人们对复古的追求,造就了……”错误。选项考查的是学生对“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的理解,其意思是:“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可见并非“杰出的文人们对复古的追求”,更不是“造就了”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观点的能力。李白的试题是《古风》,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等语句看出他的文学观点:复兴雅正、反映现实的诗歌传统。他的主张和白居易的“合为事而作”,班固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及钟嵘的“兴观群怨”理论是一致的,也就是反映现实,反对铺陈辞藻等。B.“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强调的是情感的铺叙,辞采的华茂,与李白的主张不符。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朱熹认为李白的诗不专是豪放,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首先就要弄懂这个“和缓”的意思,然后从诗歌文本中看哪些地方体现了“和缓”的意蕴即可。“和缓”的意思是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平和宁静,而又深层蕴藉。从“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等语句来看,李白讲述诗歌变革的历史,从容而述,娓娓道来,层次井然,是为“和缓”。从本诗的韵脚“陈、榛、人、麟”等字来看,一韵到底,读来音韵朗朗,和缓舒徐。从“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来看,李白将文士比作璀璨的明星,点缀在天幕上。天空一片澄澈空明,正是政治清明的象征,这也是“和缓”的表现。从“绮丽不足珍”“垂衣贵清真”,可以看出李白的论断措辞简明中肯,不夸张。“不足”“贵”都体现了在遣词方面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是为“和缓”。从“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等句,看出作者以孔子自况,而且希望像他一样有所建树。特别是“希圣如有立”一句,以孔夫子为榜样,表现的是他的谦卑姿态,也是“和缓”的表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芣莒》中,将收获时“打包”东西的情形表现得真切细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杜甫的《登高》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月光侧面烘托琵琶声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借助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①.薄言袺之②.薄言襭之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唯见江心秋月白⑥.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袺、襭、作客、唯、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些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增强,导致“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之前,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参赛”的,是高颅顶、精灵耳、A4腰、筷子腿,现在又多了一项——“18岁抗衰老”。花季雨季的年龄抗衰老?有人①,但也有人成功掉入焦虑陷阱,在半信半疑中走入美容院。“低价”“超低价”的“羊毛”没薅到,实际消费时却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加钱下单。而至于科技加持下的美容效果,可能还真没法较真,毕竟不能“药到病除”,也没法像做实验一样精准量化,借用一句“古早”的网络流行语,“谁认真谁就先输了”!也有年轻消费者②,后悔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被衰老焦虑绑架。去不去医疗美容,当然是个体的决策,但个体也绝非生活在真空中,支持其决策的那些观念,则是他在所置身的社会中③的结果,那些过火的医疗广告不过是推波助澜的“临门一脚”。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筷子腿”一词生动形象,是指像筷子一样细长而笔直的腿。请另写两个有类似构词方式的三字词语,并做出解释。【答案】19.①嗤之以鼻(不以为意、不屑一顾)②幡然醒悟(恍然大悟、如梦初醒)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20.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21.示例:①瓜子脸,是指像瓜子形状的脸型。②鹅卵石,像鹅卵形状的石头。【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的能力。①第一空,根据语境“有人……,但也有人成功掉入焦虑陷阱”可知两句话表达的语意应该相反,所以这里需要填入的成语应该表示对“花季雨季的年龄抗衰老”的不认同不在意。因此,可以填“嗤之以鼻(不以为意、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从鼻子里发出冷笑的声音,表示讥笑和蔑视。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②第二空,根据“后悔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被衰老焦虑绑架”,这里需要填入表示后悔情绪的成语。可填“追悔莫及”。追悔莫及:表示后悔也来不及了。③第三空,根据语境“支持其决策的那些观念,则是他在所置身的社会中……的结果”,这里需要填入表示受到某种影响或熏陶的成语。可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表示经常听到和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成分残缺。前面“在……下”“随着……”是状语成分,整个句子无主语,因而删除“导致”,让“门槛”成为主语。搭配不当。“增强”一词与“接受度”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筷子腿”这个词语采用了比喻的构词方式,通过“筷子”这一日常物品来形象地描述腿部的细长笔直的特征。这种构词方式既生动又易于理解,能够直观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按照类似的构词方式,我们可以创造以下两个三字词语:①瓜子脸:这个词语用“瓜子”来比喻脸型,形象地描绘出脸型小巧、尖细的特点。瓜子通常指的是一种小而尖的果实,因此“瓜子脸”就用来形容那些脸型瘦削、下巴尖细的人。②鹅卵石:这个词语以“鹅卵”为喻体,形容石头的形状和大小类似于鹅蛋。鹅卵石通常指的是在河床或海滩上经过长时间水流冲刷形成的圆滑小石子,因此“鹅卵石”这个词语就用来形象地描述这种形状和质地的石头。(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①______,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荒谬之谈,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这个三段论就是:(),(),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它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来,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______②______,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因此,墨家的兼爱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的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争论。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③_________,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23.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将孟子的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补写完整。【答案】22.①归谬法

②而儒家的仁爱(伦理)则强调有差别③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

23.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本句属于总起句,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下文“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可知,这种方法属于“归谬法”,故可填写“归谬法”。第②空,本句属于照应句,结合“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可推断,填写的句子与“人与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