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内动力不足。教师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直观性、趣味性、开放性、互动性情境展开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体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动态调整人物、故事、话题、时事等,以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心理触动下内化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一、设计思考问题,组织讨论体验式活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以科学的教学问题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建构知识网络。(一)设计讨论问题教师梳理教材内容,整合课外教学资源,搜集、筛选更多话题、案例等内容,寻找切入点设计相关思考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思考要求,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快速跟进。在具体课堂教学时,教师对思考问题的设计要带有讨论性或争议性,鼓励学生表达个性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在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借助问题情境的设计,组织学生深度探究,有力推进课堂程序。教师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时,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社会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我们的“衣食住行”是否能离开社会的支持,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熟悉,能够积极展开讨论,列举一系列个人离不开社会的事例。教师梳理、总结学生的解读内容,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学习,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明白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进行班级巡视,根据各小组讨论进度,适时投放教学内容,为小组合作提供必要的认知素材,以确保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设计巧妙、精准的讨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建立亲社会行为意识。教师扎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要知识内容,投放多维度讨论问题素材。这些问题素材不仅有鲜明的学科性特点,还贴近于学生已有生活认知经验,能够快速抓住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当中,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从多个方面对社会生活展开思考,构建“丰富的社会生活”感性认知,为之后讨论体验学习做好了铺垫。(二)创新讨论组织在讨论活动组织时,教师从开展小组合作、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角度,开发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归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体验式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思维呈开放性、随意性等特点,容易脱离问题,教师结合学生基本学情,以话题做引导,组织学生针对性讨论、交流,围绕话题展开思考、达成学习共识。在信息技术时代,中学生对网络应用已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针对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和弊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开思考,延展思维深度。学生面对熟悉的网络,能够举例说明人们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网购、支付、导航、交流等便利,也能结合生活中案例讲一讲身边人沉迷小视频、网络游戏等,耽误学习、生活、工作的事例。教师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归纳,阐述网络在生活方面带给人们的改变,以及对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文化传播、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但同时网络也是把双刃剑,过度沉迷影响身心健康,启发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在网络生活中尊重他人、保护自己。教师创新讨论教学活动组织,指导学生以生活案例为抓手,提出自己对信息网络的态度,阐述信息网络分别具有哪些便利和弊端,使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更加客观、深刻地认识信息网络的利弊所在。教师基于学生讨论学习成果进行教学指导,多角度剖析信息网络的特点,推动学生讨论认知内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观念。二、设计预习任务,组织探索体验式活动教师深潜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结合教学实际,推出更多探索体验式预习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机会,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在体验中自然形成学科认知。(一)设计探索方案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设信息搜集、社会调查、延伸阅读、自我发掘、生活观察等预习任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切入点,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成长学科认知。学生在预习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师应积极做出应对,动态调整并探索学习方案,以增加方案与实践活动的契合性,辅助学生顺利开展学科预习。教师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布设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走访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社区以及各班级,或通过网络、书本等搜集不同场所的规章制度,并观察不同场景下人们遵守秩序的情况。学生将这些搜集、调查的信息进行梳理,以书面的形式带回学校,组内成员共同分析这些规章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寻找规则中不完善的地方,讨论修改方案。学生对实践性预习任务有更高认同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科知识学习提供内驱力。各小组经过讨论分析后,都能直观且深刻地认识到制定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对不同场所的规章制度提出自己的优化方案,预习目标顺利达成。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时投放实践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明白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但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学生通过切身实践得到的学习认知显然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教师单调枯燥的语言讲解,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也更加深刻。(二)优化探索组织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组织预习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熟知的生活现象中进行探索,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成长各项技能。教师立足生活实际和当前教学内容,灵活布设预习任务,以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习惯为抓手,达到多角度、多维度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时,教师布设小组实践性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建立小组网络交流群,整理中国古代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传统故事,搜集生活中文明行为和不讲道德行为的案例上传到群内讨论交流,分析不同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反思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考试作弊、包庇错误、借物不还等失信行为,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教师适当放手,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权利,减少对小组学习的不必要干涉,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思维提供导向,让学生在与小组同伴的合作探究中,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内化。在探索方案设计时,教师适时增加小组合作探索任务,提高任务执行的可行性,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优化探索体验式活动组织设计,一方面做好各类感性认知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按照学生探索学习需要,有目的性地将其投放到课堂当中,辅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减少学生学习进程中不必要的思维干预,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成长。三、设计演绎方案,组织互动体验式活动教师适当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演绎方案,引导学生在演绎过程中展开积极思考,并适时组织演绎评价,从不同角度理解活动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一)设计演绎方案在演绎方案设计时,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融入相关案例故事,以符合学生认知标准的方式推进演绎方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感受角色的心理走向和行为特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演绎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绎实际,不断优化演绎方案设计,为学生搭建更多情感体验式训练平台,并关注学生在演绎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释放情感,从而使获得的情感认知更加鲜活。学生对分角色扮演有特殊情结,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故事完美演绎。教师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时,投放案例故事:小明的爸爸在楼下乘凉时,被高空落下的花盆砸伤……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绎方案的设计,从人物设定、场景布设、台词表情、动作走位、故事走向等多方面展开编排,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设计成剧本的形式进行投票,选择最精彩的两个小组进行演绎。学生通过剧本的设计和演绎,剖析角色的心理动态,能够了解到违法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明白遭遇伤害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认识到法律无小事,要自觉遵章守法,预防违法犯罪,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出角色演绎活动,突出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参与演绎活动、设计演绎方案留出空间。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自行设计演绎剧本发展方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应用学科知识。(二)组织演绎评价在演绎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享演绎体会和观看感受,并对演绎内容、过程进行评价,以及表述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从不同维度理解演绎内容,对案例故事进行剖析,强化学生认知层次和学习印象。教师在组织演绎活动时,有意识从不同维度展开,让学生能够直观对比评价,了解不同处理方法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得到进一步学习启发。教师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这部分内容时,就当今社会的“扶不扶”问题展开设计,从不同维度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第一个场景是老人摔倒、有人问路等生活常见现象,学生分别扮演热心帮助和袖手旁观的角色,开放性展开后续故事;第二个场景是走在河边,遇到有人落水,采取手拉手的方式救人,结果被拉入河;第三个场景是带有凶器的歹徒拦路抢劫时,不直接与歹徒搏斗,而是选择快速跑开,逃到人多的商场、店面、保安亭等安全的地方拨打报警电话。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演绎这三个场景,并分别评价在这些场景中的学生所做好的选择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当的,从而做到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直观、深刻认识到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社会事件素材,设置主题鲜明的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三个场景的模拟演绎活动中。丰富的场景设置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学生在演绎过程有多元化表现,为教师渗透学科知识教学指导创造了更多契机。四、设计延伸训练,组织生活体验式活动教师适当设计延伸训练活动,淡化各学科之间界限,增加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对接学生生活实际,组织生活体验式活动,布设合理的训练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科综合能力。(一)设计训练任务教师在设计训练任务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对接点,要求学生搜集时事政治信息、展开社会实践调查、整合生活案例素材、参与公益宣传活动等任务,并进行信息梳理、整合、分享、评价。对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环境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阻力不同,教师对任务形式和任务内容不做硬性规定,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独立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学科学习的兴趣。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时,教师设计相应训练任务,开展感恩活动、植树活动、环保宣传活动、情感体验活动等,组织学生以集体、小组、个人为单位,参观革命历史遗迹、瞻仰革命烈士纪念馆、发放保护环境的宣传单、手工制作礼物慰问敬老院老人、做一天疏导交通的志愿者、做一天图书馆义工、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学生对新颖的实践活动报有不同期待,能够主动参与活动的探索,在实践体验中领会关爱的意义,增强劳动观念。教师强调实践体验的反思总结,要求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记录每次实践体验的体会感受,推动学生情感认知内化,最大化彰显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的积极教学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训练活动的组织需要协调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当地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为学生排除各方面阻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创造更多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在多样化实践训练活动中,丰富情感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二)促进训练对接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理解的片面性。教师合理设计训练任务,将学生搜集的信息素材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争议性的内容为活动主题,组织课堂辩论赛,引导学生综合多方面知识支撑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体验感悟。课堂辩论赛的主题从学生训练作业中选择,是对生活体验式任务的延伸训练,能够让学生的思想认知更为深刻。教师结合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过程中,搭建交流平台,以课堂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以“初中生是否有必要树立国家安全观”为主题,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学生对辩论活动有高涨热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多点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教师除适时维持秩序外,不做过多干扰,让学生自主完成辩论,最终达成初中生需要树立国家安全观的共识。教师适时科学、合理地开展辩论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发现认知欠缺的地方,从而构建全面、系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认知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对事物有个性观点,对不认同的理念持抵触态度。教师很好地利用了中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意设计课堂辩论教学活动,依托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辩论课题,主动表达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