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含抚州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江西省(含抚州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江西省(含抚州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江西省(含抚州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江西省(含抚州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江西省(含抚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孟子》记载:“殷人七十而助。”朱熹的解释是:将630亩土地分为9块,每块70亩,中为公田,8家共耕,外为私田,8家各授一区。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据此可知,商代()A.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 B.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C青铜农具推动土地开发 D.赋税制度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可看出符合西周时实行的井田制的部分特征,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说明商代的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A项正确;材料中的“私田”是井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井田制瓦解的表现,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就是井田制,排除B项;从材料可看出土地资源得到开发,但青铜器极少用于农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有赋税,但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2.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政治中心决定官方语言C.南方的影响力上升 D.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可知,前面的朝代通用语都是北方方言,而隋朝开始,江南吴音也成为通用语,这体现南方的影响力上升,C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后期,江南的吴音成为通行语是从隋朝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苏州在隋朝不是政治中心,但苏州白话也成为通用语,排除B项;文化交融确实可以促进国家统一,但材料显示是先有隋朝,再有江南吴音成为通用语,与D项的逻辑关系相悖,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反映了宋代()A.层层考核杜绝徇私舞弊 B.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臃肿C.高度专制造成政风因循 D.兼顾集权与考核的实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京官的考核有利于君主专制,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有利于中央集权,先由上级领导考核实际上是由同行业考核,体现了专业、实效,D项正确;“杜绝”过于武断,排除A项;分化事权是同一件事多个部门分工做,材料是纵向的层层考核,不是横向“分化”,排除B项;高度专制确实容易造成政风因循,但材料不能反映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不能看出“政风因循”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4.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清朝大臣完颜麟庆在参观了少林寺后,因久闻少林武功名冠天下,遂让寺主僧组织武僧为之演武。后来少林寺也请匠人把此次演武盛况画在寺内白衣殿(观音殿)内北墙之上,是为《武僧演武图》(如图)壁画。该壁画()武僧演武图A.反映了崇武的社会风尚 B.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C.印证了佛教正统地位 D.体现了写意的艺术风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少林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武僧演武图》将少林演武情景画在了墙壁之上,有利于保存民族文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官员、寺院对“武”的态度,不能代表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风尚”,排除A项;清朝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佛教的地位并不稳定,没有取得正统地位,排除C项;演武图是对当时武术表演情景的再现,不属于写意,排除D项。故选B项。5.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在连续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做出任何不符合传统观念的改革。他们认为,中国的声明文物、典章制度都是古圣先王定下的垂之万世而不可更改的东西,谁若对此稍有怀疑,就是大逆不道。由此可以推知,洋务派鼓吹“中体西用”()A.减小了洋务运动的阻力 B.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扬弃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D.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在连续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做出任何不符合传统观念的改革。他们认为,中国的声明文物、典章制度都是古圣先王定下的垂之万世而不可更改的东西,谁若对此稍有怀疑,就是大逆不道。”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体”强调对传统政治制度与伦理纲常的维护,这从材料体现的时代氛围而言,有利于减小洋务运动的阻力,A项正确;“中体”是传统政治制度和伦理的保留,传统政治制度与伦理具有明显的缺陷,强调“中学为体”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扬弃,排除B项;早在洋务派之前的开明地主就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排除C项;部分早期维新派确实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但这种分化是基于对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的反思,材料的逻辑关系恰与之相悖,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反映的现象是日军()1941年汉阳县日军货物厂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汉口市场价格对比表(单位:元/百公斤)名称日军收购价(A)汉口市价(B)A/B白米(1)24.6579.3631.1%白米(2)23.2068.3833.9%小麦11.939.5730.1%大麦10.823.8845.2%玉米9.3522.9340.8%蚕豆929.1930.8%豌豆12.526.4247.3%大豆10.322.7945.2%A.扰乱了国统区市场秩序 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 D.服务于其持久作战方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收购价格低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出售价格高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即日军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掠夺,C项正确;日本只能在沦陷区大规模低价收购,不影响国统区,排除A项;“关税”应涉及进出海关,材料讲的是对中国国内汉阳县物品的收购,不涉及海关与关税,排除B项;日本的低价收购是“以战养战”,有利于日本的持续侵略,但日本的作战方针是“速战速决”,排除D项。故选C项。7.1949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工商联组织想法,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准备成立一个工商联组织,这可以把工商业方面的活跃人物组织起来。”这一构想旨在()A.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配合战略反攻战争形势 D.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商联与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材料的时间是1949年2月,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的决定,B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建立,“旨在”意味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从1947年6月到1948年9月,1949年2月,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已经结束,排除C项;这个时候的经济从性质上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但这个时候尚未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8.由图可知我国()A.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薄弱 B.产业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C.经济建设以服务国防为中心 D.工业布局不平衡得到改善〖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工业集中地区、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一五”计划之后相较于“一五”计划期间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扩散,这是对中国近代东部发展较快,西部滞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改善,扩建的工业中心也涉及对工业布局的改善,“改善”是一个具有伸缩性的词汇,D项正确;中国古代已发生经济重心南移,中国近代由于多种因素也是东南沿海发展较快,排除A项;产业结构应涉及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材料未提供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工业布局的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看出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工业占比情况,也不能看出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区域部署,排除C项。故选D项。9.在早期罗马法中,家父对子女的生命与财产有生杀予夺之权,他可以任意变更子女的个人身份,甚至可以把子女出卖三次。到了帝国时期,家父权受到很大限制,在家中实施惩罚的无限权力转化成把家中罪犯送交官吏审判的权力。这种变化反映出古罗马()A.商品经济影响法律规定 B.契约精神得到发展C.血缘关系因法律而改变 D.血缘观念有所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发展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父权逐渐受到法律公权的约束,这反映了国家公权即契约关系逐渐压倒了父权,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罗马法律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与材料的主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法律约束家长权,但同时保护了子女的权利,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个人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排除C项;材料强调家父权逐渐受到法律公权的约束,血缘观念有所强化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据此可知,这一现象()A.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B.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表明传统经济关系濒临崩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和主题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材料中贵族的行为导致贵族势力的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C项正确;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展,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B项;濒临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属于程度性叙述的偏差,排除D项。故选C项。1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 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美国家服饰的变迁涉及不同阶层的人,而且工人日常服装的变化主要与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工人收入的提高有关,服饰的变化反映了平民化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与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潮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有极大的关联,D项正确;工人社会地位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方面,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阶级剥削十分严重,西方社会资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排除B项;材料中西装的穿着人群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与休闲实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和平队计划”,向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以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护士为主的“志愿者”,向海外传播民主理念和实用知识,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并“抵抗那种能够将真正的自由化进程扼杀在摇篮中的颠覆性的意识形态”。据此可知,美国此举()A.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B.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C.意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和平演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以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护士为主要组成人员的“和平队”派遣到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以“志愿者”名义输出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C项正确;美国和平队计划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但事实上全球发展不平衡正在不断加剧,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冷战只是其中一种手段,美苏冷战主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排除B项;美国推行“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的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着毛纺业发展,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科茨沃兹所在西部毛纺区不但没有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甚至还未紧随。这个英国原工业化“先锋”,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从中世纪起,科茨沃兹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材料二在旅游开发晚于周庄、西塘等同类古镇的背景下,另辟蹊径的“乌镇模式”成了国内古镇旅游开发的典范。乌镇文化遗存与水乡风光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创新,成了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的“梦里水乡”。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乌镇为“圆心”,苏嘉湖交界区域奏响了共同富裕“交响曲”。2013年5月,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木心美术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像乌镇戏剧节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乌镇从“旅游小镇”“度假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小镇”。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以来,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数从12家增至1000多家。——摘编自新华网《乌镇如何成为“世界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城乡转型的基本历程,并简要分析影响各阶段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乌镇相对于科茨沃兹的有利发展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镇建设的认识。〖答案〗(1)历程一: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或原工业化时期),城镇化兴起: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圈地运动的发展,促进其成为传统毛纺织业中心。历程二:工业革命时期,城镇“空心化”,出现衰落;原因: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程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功转变为美丽乡村;原因: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国家政策的扶持。(2)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地方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文化名人的联合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任意四点)(3)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利用先进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小问1详析】历程一:根据材料“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的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可分析出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或原工业化时期),城镇化兴起;原因:结合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圈地运动的史实可分析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圈地运动的发展,促进其成为传统毛纺织业中心。历程二:根据材料“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可分析出工业革命时期,城镇“空心化”,出现衰落;原因:根据材料“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可分析出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程三:根据材料“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可分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功转变为美丽乡村;原因:根据材料“科茨沃兹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分析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国家政策的扶持。【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乌镇文化遗存与水乡风光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创新”可分析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根据材料“以乌镇为‘圆心’,苏嘉湖交界区域奏响了共同富裕‘交响曲’”可分析出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根据材料“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分析出地方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根据材料“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可分析出文化名人的联合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任意四点)【小问3详析】结合乌镇的发展可分析出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结合所学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福祉;根据材料“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可分析出利用先进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长期是以宗法观念来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税收来集中乡村社会资源,通过科举制度将文化和知识联结起国家和乡村社会,使正统封建理论在乡村社会思想领域占绝对领先和主导地位。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乡村治理模式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为主线,结合各朝各代的具体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当时朝代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在潜移默化中,一直遵循其内在规律,即国家政权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但是在治理的介入方面较为适度,以便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演变及其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影响乡村治理的一个举措进行阐释。(要求:朝代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宋朝影响乡村治理的举措一、崇文抑武政策:选官制度进一步完善,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文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官员素质和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在民间形成重学风气,崇文抑武,有利于和谐治安局面的形成。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在乡村社会出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现象。土地频繁流转,使得乡村阶层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并出现分化。富民士绅依自身实力,扩大自身在乡村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治理权,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三、发展儒学与提倡理学: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以族规、家训等方式规范行为、维持秩序,伦理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儒学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匡正民风。四、保甲法:结合北宋积贫积弱的实际状况,实施保甲法,对乡村民户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民户接受军事训练后,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治安和秩序稳定,封建统治者通过“保”“甲”两级建制,推动建立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对乡里组织的有效控制。结论:国家的大政方针会极大影响地方治理,从而影响基层社会的生存状态。〖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所学可拟定论点为宋朝影响乡村治理的举措,可从宋朝崇文抑武政策带来文官地位提升,官员素质和治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和谐治安局面的形成、“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带来乡村阶层结构的变化,富民士绅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提倡理学带来伦理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以乡约教化乡里、保甲法带来农村社会治安和秩序稳定,加强对基层有效控制等角度进行分析。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实行普及教育时,深感教师缺乏。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高等师范学校是中等教育,由国家设立。为了解决中等学校教师的不足,除在师范学校内设立中等师范科外,还采取各科短期训练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大约经过30年时间,到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成效:确立两级师范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培养大批教育人才,推动日本教育事业发展。(2)原因:明治政府的支持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政治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西方教育的传播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析】成效:根据材料“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可推出确立两级师范培养体制;根据材料“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可推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可推出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推动日本教育事业发展。【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可推出国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明治维新的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政治保障;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思想上,西方教育的传播提供借鉴。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纳赛尔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56年7月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中东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对此,美国政府在外交上企图以“公正”“中立”的身份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公然破坏与英法的盟国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面对埃及的这一决定,英法两国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1月5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身份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迫使其撤军。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月6日宣布停火。——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意图。(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产生的影响。〖答案〗(1)排挤英法,独霸中东(乘机拥手中东);遏制苏联在中东地区扩张;平衡各方,塑造“公正”、“中立”的形象;加快结束危机,防止因拖延而狭及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殖民统治。(2)制止了战争的扩大,成为战争很快结束的重要原因;加剧了美苏在中东地区的争夺与较量(加剧美苏冷战和争霸);加剧了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加速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长期来看,不利于解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导致中东局势的恶化。〖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趁机排挤英法,独霸中东”可分析出排挤英法,独霸中东(乘机拥手中东);根据材料“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可分析出遏制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扩张;根据材料“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公然破坏与英法的盟国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可分析出平衡各方,塑造“公正”、“中立”的形象;根据材料“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可分析出加快结束危机,防止因拖延而狭及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殖民统治。【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月6日宣布停火”可分析出制止了战争的扩大,成为战争很快结束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苏联以超级大国的身份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迫使其撤军”可分析出加剧了美苏在中东地区的争夺与较量(加剧美苏冷战和争霸);根据材料“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可分析出加剧了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加速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结合中东的多次战争史实可分析出长期来看,不利于解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导致中东局势的恶化。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17年的夏天,施洋通过律师考试。次年,他在汉口后花楼街5号开办了自己的律师楼。开张当天他就接到一桩案子。一名女工在法国人的纺纱厂工作,工头“假洋鬼子”逼她嫁给自己。女工的父亲恨得一头撞死,女工告状无门,遂向施洋求助。施洋未收她的律师费,并出庭代理诉讼。“为工人打官司不收钱的施律师”声名顿时传开。不到3个月,他就为劳工打赢了9场官司。他主动担任湖北28个工厂劳工的法律顾问,组织大规模的维权行动。1922年6月,施洋接受李大钊的邀请,加入“换骨又换汤”的事业。9月9日,粤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武昌徐家棚站即由林育南、施洋领导,罢工17天,以当局被迫同意工会所提条件而获全胜。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施洋作为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工人和学生游行示威。2月7日晚,罢工受到镇压,他亦被反动军警逮捕。法庭上,他镇定自若,一一列举军阀的恶行。2天后,施洋被判有罪,执行死刑,年仅34岁。——摘编自林海《后花楼街5号,施律师不再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换骨又换汤”的事业是什么事业,并简析施洋加入这项事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洋短暂一生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答案〗(1)事业:(加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历史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贡献: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提高党的声望,扩大党的影响;用生命和钟血唤醒中国人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激励中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斗争。〖解析〗【小问1详析】事业:根据材料“1922年6月,施洋接受李大钊的邀请”可知(加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历史背景:结合时间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可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西方列强的侵略;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特征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根据时间1922年可知###的成立;结合思想宣传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小问2详析】贡献:根据材料“9月9日,粤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武昌徐家棚站即由林育南、施洋领导,罢工17天”可知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提高党的声望,扩大党的影响;根据材料“法庭上,他镇定自若,一一列举军阀的恶行。2天后,施洋被判有罪,执行死刑,年仅34岁”可知用生命和钟血唤醒中国人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激励中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斗争。江西省(含抚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孟子》记载:“殷人七十而助。”朱熹的解释是:将630亩土地分为9块,每块70亩,中为公田,8家共耕,外为私田,8家各授一区。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据此可知,商代()A.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 B.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C青铜农具推动土地开发 D.赋税制度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可看出符合西周时实行的井田制的部分特征,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说明商代的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A项正确;材料中的“私田”是井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井田制瓦解的表现,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就是井田制,排除B项;从材料可看出土地资源得到开发,但青铜器极少用于农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有赋税,但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2.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政治中心决定官方语言C.南方的影响力上升 D.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可知,前面的朝代通用语都是北方方言,而隋朝开始,江南吴音也成为通用语,这体现南方的影响力上升,C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后期,江南的吴音成为通行语是从隋朝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苏州在隋朝不是政治中心,但苏州白话也成为通用语,排除B项;文化交融确实可以促进国家统一,但材料显示是先有隋朝,再有江南吴音成为通用语,与D项的逻辑关系相悖,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反映了宋代()A.层层考核杜绝徇私舞弊 B.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臃肿C.高度专制造成政风因循 D.兼顾集权与考核的实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京官的考核有利于君主专制,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有利于中央集权,先由上级领导考核实际上是由同行业考核,体现了专业、实效,D项正确;“杜绝”过于武断,排除A项;分化事权是同一件事多个部门分工做,材料是纵向的层层考核,不是横向“分化”,排除B项;高度专制确实容易造成政风因循,但材料不能反映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不能看出“政风因循”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4.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清朝大臣完颜麟庆在参观了少林寺后,因久闻少林武功名冠天下,遂让寺主僧组织武僧为之演武。后来少林寺也请匠人把此次演武盛况画在寺内白衣殿(观音殿)内北墙之上,是为《武僧演武图》(如图)壁画。该壁画()武僧演武图A.反映了崇武的社会风尚 B.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C.印证了佛教正统地位 D.体现了写意的艺术风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少林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武僧演武图》将少林演武情景画在了墙壁之上,有利于保存民族文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官员、寺院对“武”的态度,不能代表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风尚”,排除A项;清朝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佛教的地位并不稳定,没有取得正统地位,排除C项;演武图是对当时武术表演情景的再现,不属于写意,排除D项。故选B项。5.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在连续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做出任何不符合传统观念的改革。他们认为,中国的声明文物、典章制度都是古圣先王定下的垂之万世而不可更改的东西,谁若对此稍有怀疑,就是大逆不道。由此可以推知,洋务派鼓吹“中体西用”()A.减小了洋务运动的阻力 B.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扬弃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D.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在连续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做出任何不符合传统观念的改革。他们认为,中国的声明文物、典章制度都是古圣先王定下的垂之万世而不可更改的东西,谁若对此稍有怀疑,就是大逆不道。”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体”强调对传统政治制度与伦理纲常的维护,这从材料体现的时代氛围而言,有利于减小洋务运动的阻力,A项正确;“中体”是传统政治制度和伦理的保留,传统政治制度与伦理具有明显的缺陷,强调“中学为体”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扬弃,排除B项;早在洋务派之前的开明地主就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排除C项;部分早期维新派确实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但这种分化是基于对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的反思,材料的逻辑关系恰与之相悖,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反映的现象是日军()1941年汉阳县日军货物厂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汉口市场价格对比表(单位:元/百公斤)名称日军收购价(A)汉口市价(B)A/B白米(1)24.6579.3631.1%白米(2)23.2068.3833.9%小麦11.939.5730.1%大麦10.823.8845.2%玉米9.3522.9340.8%蚕豆929.1930.8%豌豆12.526.4247.3%大豆10.322.7945.2%A.扰乱了国统区市场秩序 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 D.服务于其持久作战方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收购价格低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出售价格高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即日军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掠夺,C项正确;日本只能在沦陷区大规模低价收购,不影响国统区,排除A项;“关税”应涉及进出海关,材料讲的是对中国国内汉阳县物品的收购,不涉及海关与关税,排除B项;日本的低价收购是“以战养战”,有利于日本的持续侵略,但日本的作战方针是“速战速决”,排除D项。故选C项。7.1949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工商联组织想法,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准备成立一个工商联组织,这可以把工商业方面的活跃人物组织起来。”这一构想旨在()A.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配合战略反攻战争形势 D.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商联与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材料的时间是1949年2月,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的决定,B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建立,“旨在”意味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从1947年6月到1948年9月,1949年2月,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已经结束,排除C项;这个时候的经济从性质上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但这个时候尚未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8.由图可知我国()A.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薄弱 B.产业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C.经济建设以服务国防为中心 D.工业布局不平衡得到改善〖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工业集中地区、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一五”计划之后相较于“一五”计划期间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扩散,这是对中国近代东部发展较快,西部滞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改善,扩建的工业中心也涉及对工业布局的改善,“改善”是一个具有伸缩性的词汇,D项正确;中国古代已发生经济重心南移,中国近代由于多种因素也是东南沿海发展较快,排除A项;产业结构应涉及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材料未提供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工业布局的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看出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工业占比情况,也不能看出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区域部署,排除C项。故选D项。9.在早期罗马法中,家父对子女的生命与财产有生杀予夺之权,他可以任意变更子女的个人身份,甚至可以把子女出卖三次。到了帝国时期,家父权受到很大限制,在家中实施惩罚的无限权力转化成把家中罪犯送交官吏审判的权力。这种变化反映出古罗马()A.商品经济影响法律规定 B.契约精神得到发展C.血缘关系因法律而改变 D.血缘观念有所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发展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父权逐渐受到法律公权的约束,这反映了国家公权即契约关系逐渐压倒了父权,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罗马法律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与材料的主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法律约束家长权,但同时保护了子女的权利,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个人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排除C项;材料强调家父权逐渐受到法律公权的约束,血缘观念有所强化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据此可知,这一现象()A.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B.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表明传统经济关系濒临崩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和主题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材料中贵族的行为导致贵族势力的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C项正确;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展,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B项;濒临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属于程度性叙述的偏差,排除D项。故选C项。1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 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美国家服饰的变迁涉及不同阶层的人,而且工人日常服装的变化主要与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工人收入的提高有关,服饰的变化反映了平民化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与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潮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有极大的关联,D项正确;工人社会地位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方面,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阶级剥削十分严重,西方社会资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排除B项;材料中西装的穿着人群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与休闲实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和平队计划”,向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以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护士为主的“志愿者”,向海外传播民主理念和实用知识,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并“抵抗那种能够将真正的自由化进程扼杀在摇篮中的颠覆性的意识形态”。据此可知,美国此举()A.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B.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C.意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和平演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以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护士为主要组成人员的“和平队”派遣到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以“志愿者”名义输出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C项正确;美国和平队计划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但事实上全球发展不平衡正在不断加剧,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冷战只是其中一种手段,美苏冷战主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排除B项;美国推行“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的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着毛纺业发展,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科茨沃兹所在西部毛纺区不但没有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甚至还未紧随。这个英国原工业化“先锋”,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从中世纪起,科茨沃兹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材料二在旅游开发晚于周庄、西塘等同类古镇的背景下,另辟蹊径的“乌镇模式”成了国内古镇旅游开发的典范。乌镇文化遗存与水乡风光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创新,成了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的“梦里水乡”。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乌镇为“圆心”,苏嘉湖交界区域奏响了共同富裕“交响曲”。2013年5月,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木心美术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像乌镇戏剧节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乌镇从“旅游小镇”“度假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小镇”。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以来,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数从12家增至1000多家。——摘编自新华网《乌镇如何成为“世界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城乡转型的基本历程,并简要分析影响各阶段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乌镇相对于科茨沃兹的有利发展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镇建设的认识。〖答案〗(1)历程一: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或原工业化时期),城镇化兴起: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圈地运动的发展,促进其成为传统毛纺织业中心。历程二:工业革命时期,城镇“空心化”,出现衰落;原因: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程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功转变为美丽乡村;原因: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国家政策的扶持。(2)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地方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文化名人的联合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任意四点)(3)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利用先进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小问1详析】历程一:根据材料“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的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可分析出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或原工业化时期),城镇化兴起;原因:结合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圈地运动的史实可分析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圈地运动的发展,促进其成为传统毛纺织业中心。历程二:根据材料“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可分析出工业革命时期,城镇“空心化”,出现衰落;原因:根据材料“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可分析出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程三:根据材料“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可分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功转变为美丽乡村;原因:根据材料“科茨沃兹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分析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国家政策的扶持。【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乌镇文化遗存与水乡风光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创新”可分析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根据材料“以乌镇为‘圆心’,苏嘉湖交界区域奏响了共同富裕‘交响曲’”可分析出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根据材料“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分析出地方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根据材料“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可分析出文化名人的联合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任意四点)【小问3详析】结合乌镇的发展可分析出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结合所学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福祉;根据材料“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可分析出利用先进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长期是以宗法观念来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税收来集中乡村社会资源,通过科举制度将文化和知识联结起国家和乡村社会,使正统封建理论在乡村社会思想领域占绝对领先和主导地位。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乡村治理模式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为主线,结合各朝各代的具体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当时朝代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在潜移默化中,一直遵循其内在规律,即国家政权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但是在治理的介入方面较为适度,以便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演变及其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影响乡村治理的一个举措进行阐释。(要求:朝代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宋朝影响乡村治理的举措一、崇文抑武政策:选官制度进一步完善,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文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官员素质和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在民间形成重学风气,崇文抑武,有利于和谐治安局面的形成。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在乡村社会出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现象。土地频繁流转,使得乡村阶层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并出现分化。富民士绅依自身实力,扩大自身在乡村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治理权,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三、发展儒学与提倡理学: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以族规、家训等方式规范行为、维持秩序,伦理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儒学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匡正民风。四、保甲法:结合北宋积贫积弱的实际状况,实施保甲法,对乡村民户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民户接受军事训练后,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治安和秩序稳定,封建统治者通过“保”“甲”两级建制,推动建立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对乡里组织的有效控制。结论:国家的大政方针会极大影响地方治理,从而影响基层社会的生存状态。〖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所学可拟定论点为宋朝影响乡村治理的举措,可从宋朝崇文抑武政策带来文官地位提升,官员素质和治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和谐治安局面的形成、“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带来乡村阶层结构的变化,富民士绅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提倡理学带来伦理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以乡约教化乡里、保甲法带来农村社会治安和秩序稳定,加强对基层有效控制等角度进行分析。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实行普及教育时,深感教师缺乏。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高等师范学校是中等教育,由国家设立。为了解决中等学校教师的不足,除在师范学校内设立中等师范科外,还采取各科短期训练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大约经过30年时间,到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成效:确立两级师范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培养大批教育人才,推动日本教育事业发展。(2)原因:明治政府的支持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政治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西方教育的传播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析】成效:根据材料“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可推出确立两级师范培养体制;根据材料“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可推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可推出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推动日本教育事业发展。【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可推出国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明治维新的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政治保障;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思想上,西方教育的传播提供借鉴。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纳赛尔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56年7月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中东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对此,美国政府在外交上企图以“公正”“中立”的身份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