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86-2005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_第1页
HYT 086-2005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_第2页
HYT 086-2005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_第3页
HYT 086-2005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_第4页
HYT 086-2005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Theeco-environmentalassessme2005-05-18发布I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1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本标准规定了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内从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根据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与监测的资料和信息,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其排污状况做出的评定与估价。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eco-environmentalassessmentforseaareaofterrestrial根据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和大型底栖生物状况调查与监测的资料和信息,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总体生态环境状况做出的评定与估价。4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评价4.1单要素评价单要素评价是对该排污口入海污水中的多个要素(指标),逐一要素(指标)进行评价。其目的是确定排污口排海的超标污染物和主要污染物。4.1.1评价标准的选择要求除河流入海口外,所有陆源入海排污口(含排污河)的评价统一采用GB8978—1996的规定。凡有设计排放标准的入海污水采用设计排放标准进行评价,其他的入海污水排入要求水质三类或劣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优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河流入海口评价采用GB3838—2002的规定。排入要求水质不劣于四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V类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不劣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IV类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不劣于二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Ⅱ类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一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I类标准。24.1.2评价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陆源入海排污口评价全部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式中:P;——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M;——i污染物的浓度,mg/L;S;——i污染物的标准,mg/L。4.1.3评价结论根据单要素评价结果,依污染物(指标)的污染指数大小,确定该排污口排放的超标污染物(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指标)。污染指数大于1的为超标污染物(指标),将超标污染物(指标)和除超标污染物(指标)外污染指数居前三位的视为主要污染物(指标)。4.2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一个排污口或一个地区排污口的综合状况。4.2.1评价目的进行陆源入海排污口分级,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2.2评价原则选用入海排污口剧毒物质或国际公约禁排物质(参见附录B)检出情况、GB8978—1996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的超标状况、邻近海域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类别(如果该地区的海洋功能区划尚未获得正式批准,则以上报待批的海洋功能区划为准)等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参数,确定该排污口本身及其对海域环境造成的或潜在的危害。4.2.3评价标准的选择要求除河流入海口外,所有陆源入海排污口(含排污河)的评价统一采用GB8978—1996。凡有设计排放标准的入海污水采用设计排放标准进行评价,其他的入海污水排入要求水质三类或劣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优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河流入海口评价采用GB3838—2002。排入要求水质不劣于四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V类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不劣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IN类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不劣于二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Ⅱ类标准;排入要求水质一类的海洋功能区的河流,执行I类标准。4.2.4评价方法根据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和邻近海域功能区类型,确定该排污口的级别和标识颜色(红、橙、黄、蓝)。具体方法和要求如表1。4.3评价结论将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最大的入海排污口划为A级,给予红色标识。此类排污口需实施最严格的监督管理;将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较大的入海排污口划为B级,给予橙色标识。此类排污口需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将有一定的海域环境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入海排污口划为C级,给予黄色标识。此类排污口需加强监督管理;将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的危害较小的入海排污口划为D级,给予蓝色标识。此类排污口只需实施常规监督管理。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将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级别的入海排污口实施不同的监督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减低排海污染物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损害。3排污口级别要求海水质量不劣于第二类的要求海水质量不劣于第三类的海洋功能区(如航道区、锚地、渔港和渔业设施基本建设区、风景要求海水质量不劣于第四类的区、其他矿产区、工程用海区、排污区、倾倒区等)有剧毒物质或国际公约禁排物质检出5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5.1水环境质量评价5.1.1评价指标选择GB3097—1997中所列的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但漂浮物质、色、臭、味、悬浮物质、水温、溶解氧等除外。5.1.2评价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式中:P;——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M;——i污染物的平均浓度,mg/L;S;——i污染物的海水水质标准,mg/L。海水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除1个在距排污口最近海域布设的测站和1个作为对照站在距入海排污口5km布设的测站外的全部测站的算术平均值。5.1.3评价标准的选择选用GB3097—1997,根据排污口邻近海域功能确定采用的水质标准类别。具体见附录A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45.1.4评价结论根据单因子评价结果,确定监测海域的水质类别,将超标污染物(指标)和除超标污染物(指标)外污染指数列前3位的污染物作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5.2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5.2.1评价指标选择GB18668—2002中所列的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但废弃物及其他、色、臭、结构等除外。5.2.2评价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全部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式中:P;——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M;——i污染物的平均浓度,10-⁶;S;——i污染物的沉积物质量标准,10-6。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除1个在距排污口最近海域布设的测站和1个作为对照站在距入海排污口5km布设的测站外的全部测站的算术平均值。5.2.3评价标准的选择选用GB18668—2002,根据排污口邻近海域功能确定采用的沉积物质量标准类别。具体见附录A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5.2.4评价结论根据单因子评价结果,确定海域的沉积物质量类别,将超标污染物(指标)和除超标污染物(指标)外污染指数列前3位的污染物作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5.3生物质量评价5.3.1评价指标选择GB18421—2001中所列的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但感官要求项目除外。5.3.2评价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生物质量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式中:P;——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M;——i污染物的平均浓度,10-⁶;S——i污染物的生物质量标准,10-⁶。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除1个在距排污口最近海域布设的测站和1个作为对照站在距入海排污口5km布设的测站外的全部测站的算术平均值。5.3.3评价标准的选择选用GB18421—2001,根据排污口邻近海域功能确定采用的生物质量标准类别。具体见附录A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5.3.4评价结论根据单因子评价结果,确定生物质量类别,将超标污染物(指标)和除超标污染物(指标)外污染指数列前2位的污染物作为该海域生物体中的主要污染物。5.4综合评价5.4.1评价目的确定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动态海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5.4.2评价原则选用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生物质量评价结果、大型底栖生物状况、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等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要素,确定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要求海水水质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维持现状的海洋功能区暂不做评价。如果在排污口邻近海域站位采集不到生物样品,则生物质量不参与综合评价。无大型底栖生物区指面积大于或等于0.25km²的无大型底栖生物的海域。在年度评价中,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各测项的数值取全年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生物量)分布及其优势种组成和数量分布、鱼卵和仔鱼的数量、细菌总数等的指标评价采用现状描述和年际变化对比描述的方式。5.4.3评价方法根据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大型底栖生物状况、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等指标,确定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将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分为四级:第一级(优良)实际海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物质量类别均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的类别,且没有出现无大型底栖生物区;第二级(较好)海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物质量的实际类别全部或其中之一劣于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的类别一级者,且没有无大型底栖生物区出现;第三级(差)海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物质量的实际类别全部或其中之一劣于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的类别二级者,且没有无大型底栖生物区出现;第四级(极差)海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物质量的实际类别全部或其中之一劣于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的类别三级及三级以上者,或出现无大型底栖生物区。6海洋生物质量“1港口航运区港口区航道区2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建设区养殖区增殖区捕捞区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3矿产资源利用区油气区固体矿产区其他矿产区4旅游区风景旅游区度假旅游区5海水资源利用区盐田区特殊工业用水区一般工业用水区6海洋能利用区潮汐能区潮流能区波浪能区温差能区7工程用海区海底管线区石油平台区围海造地区海岸防护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