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统计》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统计》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统计》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统计》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教学设计【经典】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学重点:经历认识、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逐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根据折线判断增减幅度的大小并进行合理预测。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考考你——用手势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吗?上升——下降——起伏不定,有升有降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师:这个学术报告厅,你知道是哪年建成的吗?不知道吧,老师告诉你——(课件)2003年。请问,2003年你几岁?生:??师:在那一年的春天,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你知道什么是“非典”吗?(课件)解释:“非典”也就是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传染性极强,一旦染上,就有死亡的可能。(展示图片)那时,医护人员,普通百姓、国家领导人都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每一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会播报疫情发展的情况。北京地区尤为严重,在这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病人人数。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2003年。2、展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简单回忆。师:这是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的情况。为了能更清楚的看出当天病人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什么?(统计表)这就是我根据这些数据制作的一张统计表,同时我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份有关这些数据的统计表。请看看,是每天都统计吗?”生:不是,每隔5天统计一次。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5月1日,6日各增加了多少病人吗?生:5月1日新增122人,5月6日新增70人。师:对,这就是统计表的优点,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加病人的人数。师:除了用统计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统计这些数据呢?生:条形统计图。师:(出示统计图)这就是根据刚才这些数据制作的一张条形统计图,根据这幅图,你能很快看出什么呢?生:??最多??最少。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它能更形象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课件)你能用手势,把条形统计图中病人人数的变化表示出来吗?生比划。师:如果把大家用手势表现出来的路线画出来会是什么样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新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折线统计图(板书)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比一比,找一找,你能发现这两幅统计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吗?预设: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或它们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一个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中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这些点和折线各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板书:点、线)解决点:师:首先请看这些点,你知道这些点用来表示什么吗?生:表示数量。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吗?我们以第一个小圆点为例,这里的113表示什么呢?生:表示4月26日有病人113人。师:你是怎么看的呢?生:(课件)看点所对的横轴和纵轴的信息就是这个点表示的数量。师:嗯,说得真好。谁来说说122、70分别表示什么呢?生:??师:新增病人在几月几日最多?几月几日最少呢?生:5月1日最多,5月31日最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看点上的数字。师:这是一个办法,如果点上没有数字(隐去数字),现在谁能看出什么时候最多?什么时候最少?生:看小圆点,5月1日的小圆点最高,表示数量最多,5月31日的小圆点最低,表示数量最少。师:原来通过看点的位置就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所以,折线统计图的点的位置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师:说得真好。(板书:点:数量的多少)(2)探究线的作用师:研究完这些点,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线,数数一共有几条线段?生:7条。师:这7条线段一样吗?都有什么不同?生: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生:倾斜方向不同。(有的上升,有的下降)生:倾斜程度不同。(有的倾斜度大,有的倾斜度小)师: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有谁知道,折线上升和下降分别表示什么?生:人数(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师: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生:26日到5月1日这段表示人数增加。其余的都是减少。师:结合点上的数据看的,对吗?生:对。师:看来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是表示——数量增加。线段下降是表示——数量减少。师:如果线段是水平的,表示什么呢?生:表示不变。师:说得真好。(指着图说)那这表示人数减少,这也表示人数减少。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得最多?能看出来吗?(课件展示线段。)生:5月1日到6日减少最多。(原因那条线段陡些。)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比较图中数量的大小(算出来的)。师:(算出来,)除了比较数量的大小,我们再看看这两条线段还有什么不同?生2:一条线段越长,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减少得多,一条线段越短,倾斜程度越小,表示减少得越少。师:说得真好。(课件)(看来,线段的长度和倾斜度影响着数量增减的幅度。)根据这些情况,我们把折线统计图中线段的变化分成这五种情况。线段上升,又长又陡,表示数量——大幅上升。短而缓,表示数量——小幅上升。线段下降,又长又陡,表示数量——大幅下降。线段下降,短而缓,表示数量——小幅下降。线段水平,表示数量——保持不变。所以,折线统计图中这些不同的线段反映的是——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从5月1日到6日减少了几人?(112-70=52)6日到11日减少了几人?(70-42=28)师:通过验证,充分说明了,线段的长短和倾斜程度可以看出数量变化的幅度。师:通过比较数量的大小和观察线段的变化都能看出新增病人数量的变化,你会选用哪种方法?生:我会选看线段的变化,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数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还能从线段的倾斜程度上直接看出数量变化幅度的大小。师:从图中你能看出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病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吗?生:整体呈下降趋势。师: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一下6月初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A、会很少了,没有了。(大家说可能吗?)有没有不同想法呢?(如果没有问:确定是下降吗?会不会增加呢?1、不会:有的病人是潜伏期呢,可能会暴发了呀?会:也有可能。如果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人数下降的可能性大,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B、会增加。(大家说有可能吗?)大家预测的情况都有道理,不过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人数下降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从后来的事情证明,到了6月初,(课件)新增病人的人数确实是减少了,到了6月xx号就完全控制住了。(4)你了解新增病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预设:A、有新药物。(医学的进步)B、白衣天使。(对,一定不要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C、人们讲卫生了。(好的习惯发挥了作用)D、?师: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力量战胜了非典。师:通过以上的学习,现在谁来用上语文课上学的关联词来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生: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又??)师:说得真好。老师用一首儿歌来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解释儿歌表示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首儿歌表示什么折线图,很常见。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制作的方法是:先根据数量描出点,然后把各个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后面两句说的是他的特点:既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再次齐读儿歌。三、欣赏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师:折线图,很常见。你们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生举例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除了孩子们刚才举出的股市分析图和心电图。看一看,这是十年来中国黄金价格走势图,能看出它的价格走势是怎样?(上升)这是今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图,又是怎样的呢?(下降)这些离我们好像有点遥远,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课件)这是昨天我测试的我家网速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家的网速比较稳定。你看这些折线都只有小幅的变化。再看一个,这个统计图的变化就不稳定了。这是我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一年来在淘宝网进行网购的消费趋势统计图。在这个统计图里,你能找到在过去的一年中,什么时候消费最多?消费最多的还有哪个月?一个:我家装修房子。一个:双十二活动。(本来没什么必须要买的了,但网上的活动吸引了我。)从这个起伏不定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其实是很矛盾的,你看,当我发现我用了很多钱的时候,我会克制自己一段时间不去买,但一段时间后,我又控制不住了,禁不起诱惑有下手了。根据这个趋势,你预测一下,今年下期,我会在什么时候再出现一个网购高峰?看到我这样参加网购,你有什么想说的要说给我听吗?师:我一定虚心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合理消费,计划开支。三、数据分析,实践应用1、身高变化统计图师:看了我的消费趋势图,再来看看你们。孩子们身体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请看,这是陈东的妈妈记录的陈东十六年来身高的变化数据,制成统计图是这样的。请睁大眼睛,静静的、仔细的观察。(课件)师: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飞跃期,在这两个飞跃期中,身高增长特别快,你能发现在哪两个年龄段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0岁到2岁和xx岁到12岁,因为这两条线段倾斜幅度最大。师:12岁以后身高的增长呈怎样的趋势?生:12岁以后身高增长缓慢了,因为12岁以后的线段倾斜幅度越来越小。(小幅上升,小幅增高)师:根据统计图呈现的趋势预测陈东18岁时的身高是多少?生:172厘米,173厘米。师:说说你的理由。生:从12岁以后身高增长得缓慢了,所以不可能增长得太多。师:孩子们的想法很有道理,预测的也比较合理。现在,请拿出你的右手,用手势表示出陈东16年来的身高变化的趋势。生比划。师:嗯,不错,现在请你比划出陈东30——40岁的时候身高变化情况。(成年时期,身高进入平稳阶段,不再长高,所以比划的手势应该是水平的。)师:60——70岁的时候身高变化情况。(这个时候是老年时期了,脊柱会变弯变短,老年人的身高就会有小幅的降低。)2、联系生活,体验变化。师: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拿起手来,先找到起点,准备,春天发芽了,一直长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开始落叶了,落,冬天落完了。(不错,大家很认真)(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出生时长牙没有?找到起点,准备,出生,开始长牙,长长长,长齐了,又换牙,到了成人了。不长也不掉。老年开始掉牙了,掉,掉,没有了。3、(课件)毛衣衬衣统计图。现在我们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这位粗心的会计。师:这是根据某商场去年7至12月毛衣和衬衣销售量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粗心的会计忘记给统计图添加标题了,你能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哪张是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张是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生:左边是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右边是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师:为什么?生:因为7、8月份热,买毛衣的人少,买衬衣的多;xx、11月份天气冷,买毛衣的人多,买衬衣的少。师:如果你是经理,根据这幅销售图,在进货方面你会做出怎样的安排?生:7、8月份多进衬衣,少进毛衣,xx、11月份少进衬衣,多进毛衣。师:看来我们的孩子都很有生意头脑,是的,要让学到的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五、课后拓展其实啊,统计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课件:(统计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比如古人用“结绳记事”正是统计思想的一种体现。如今统计图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除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用扇形统计图、柱形统计图等等。人们的创造力很伟大呢。师:除了人类,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统计方式,请看。树的年轮、鹦鹉螺的纹路、乌龟背上的纹路等等,大自然像这样的统计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借你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数学。未来的世界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统计》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2、回顾旧知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生:画线要用尺子。3、引出新知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1、完成课本“试一试”。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统计》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使学生能使用包括“正“字在内的各种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重难点:1.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统计,认识统计表、统计图,并根据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记录学习准备:教师:彩色水果贴图和头饰(苹果、西瓜、香蕉、草莓),学生:统计纸一张,统计图两张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聊天师: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我这里有四种水果(苹果、西瓜、草莓、香蕉)贴到黑板上你最喜欢吃什么?生1:苹果;生2:香蕉。师:谁最喜欢吃苹果?(苹果的头饰)。师:谁最喜欢吃西瓜?(西瓜的头饰)草莓、香蕉?2.站队下面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就悄悄到对应小朋友的后面安静站好。3.数一数,比一比请最前面的小朋友数一数你这一队喜欢吃这种水果的`多少人?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啊?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4.总结揭题师:刚才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就是统计,今天我们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统计。二、新知探索1.讨论统计方法师:李老师还统计了一年级一班小朋友喜欢吃水果的情况,想不想知道?师:一起来看一下(一个人一个人的快速出现,如:小明苹果)师:记住了吗?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师:那你能想个办法记下来吗?师: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生:汇报确定:用一个对号、画圈、三角等符号代表一个人的喜好,出现一个快速画一个符号,就能记下来。师:请同位合作,一人看一人记,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这张纸上记录下来,现在讨论一下,两人谁看谁记,并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内容,是继前几册《统计》的内容而编排的,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点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玩,男生思维较敏捷,但欠谨慎;女生细腻,思维又不如男生灵活。《统计》这一部分的比较抽象,操作性又强,加上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时,要注意层次教学及个别的`指导,但又要顾及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3、根据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和提出问题;(二)能力目标: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2.使学生在互助交流、合作中,看到别人的优、缺点;3.感悟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知识的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和提出问题;(2)根据给出的信息,正确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教学难点:(1)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2)根据数据,正确完成折线统计图。《统计》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准备:统计表、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学生打鼓表演。二、创设情境,收集数据1、收集数据师: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谢谢你们!对了,老师昨天安排大家去收集三年级各班同学打鼓的人数,收集好了吗?(生:?)好,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各班打鼓的人数是多少。(师随机出示各班打鼓人数)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数据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最少?(生:)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但老师觉得还不够快。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结果又会怎样呢?2、填写单式统计表请同学们拿出表1、表2,告诉老师,表1、表2分别统计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合作完成表1、表2,并指明两位同学上台填表。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表1、表2,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1、表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女生最多吗?对,通过我们整理之后填在统计表的数据一目了然,能很快看出谁多谁少。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表:表1只统计了三年级各班男生打鼓的人数,表2只统计了女生打鼓的人数,它们统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这两张表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2)、三(1)班参加打鼓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3)、三(2)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根据解决问题存在不方便,尝试把两张表合并起来。4、合并表格,分析数据1、介绍表格出示复式统计表,简单介绍表头、标题。2、填写复式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表3,指明上台填写。4、命名统计表像表3这种可以统计两组或更多组数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5、分析数据,回答问题(1)、哪两个班参加打鼓的男生人数一样多?(2)、三(4)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打鼓?四、巩固练习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内容。2、统计本班同学喜欢这些活动的情况。完成表4指明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填表,一位统计数据并汇报。3、根据统计数据回答问题(1)、你能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获得什么信息?(2)、你能根据表中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4)、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人吗?4、根据学生计算的人数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五、总结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统计》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教学难点: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问:你还知道些什么?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4、归纳: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三、巩固拓展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2、指导完成“练一练”(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四、回顾总结,展示个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多媒体出示)五、课外延伸,感知应用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学重难点: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设疑自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解疑合探1.初步感知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2.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4.读懂图意。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5.数据分析。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出示问题:(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三)、质疑再探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四)、拓展延伸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五)、课堂小结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统计》教学设计8【学习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2、难点是结合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学习过程】一、导入1、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二、探索新知1、复习条形统计图(1)阅读课本P106,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友情小提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2、自学课本P107,认识扇形统计图。(1)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3)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认真解答。3、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友情小提示: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即百分比或分数比。4、阅读p109“你知道吗?”,理解内容。5、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种统计图?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友情小提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9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①完成P107“做一做”。②完成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2、拓展提高:P109第3题.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统计》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教学过程: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三、读折线统计图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四、练一练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统计》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用具:统计图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准备“六一”儿童节的庆祝节目呢。“昆虫班”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精彩的集体舞。你们想看看吗?二、合作探索、操作感悟。(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收集、整理数据。(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2)收集整理数据。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2、探求新知(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生说,师涂)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5)教师总结。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1、创设情境。师:其实呀,除了昆虫班的'小演员表演集体舞外,我们还有其它好多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其中唱歌有(生看统计表说)······2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5、总结。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师:小猴子见小演员排练的很辛苦,运来了一车水果来慰劳他们,瞧有(生回答)······小猴子把水果的数量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粗心的小猴子漏掉了一些,没有把他们完成,你们能帮帮它吗?(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生提问题,并回答)(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四、全课总结,快乐评价。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统计》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2、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师: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2、能说出几个你看过的动画片的名字吗?(叫几个学生说一说)3、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师:最近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正在进行“小朋友最喜爱的国产动画片”评选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参加评选的动画片片段。)师:1、都有哪几部动画片参加评选呀?这几部动画片小朋友都看过吗?2、你喜欢哪部动画片呢?为什么呢?(学生说)3、你想知道在我们大家心中哪部动画片最受欢迎吗?(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师: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说《西游记》,也有小朋友说《围棋少年》,还有小朋友说《猫和老鼠》,到底谁才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动画片呢?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生:1、举手表决2、投票3、统计师:我们今天就来统计一下。(板书课题)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1、投票选举,收集数据。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部动画片最受大家的欢迎?(投票选举)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选票,请你写上这四部动画片中你最喜欢的一部的名字,然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之后放进投票箱里,明白了吗?(学生很快的完成投票过程)2、统计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师:(1)、同学们都为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投了一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一张一张统计)(2)、我们可以找一个唱票员,来读出选票,那么其他同学该干什么呢?(找一张纸记录)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了评选表,你们可以在评选表的响应的位置记录。(大屏幕展示评选表)(3)、那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呢?(正字等方式(4)、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好,我们先请上来一位唱票员,谁愿意?(筛选一名同学)请唱票员选一名小助理一起完成唱票工作。(5)、先试一张票,看学生能不能正确记录,如果能就叫学生继续唱票直到结束。3、制作统计图。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喜欢谁的人多,喜欢谁的人少?生:可以用统计图。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统计图?生1:从下往上画。生2:动画片的,名字画。生3:一个格代表1个人。生4:不,一个格代表2个人。生4:不,一个格代表4个人。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就先以一个格表示1个人,我们先来画一画。师:喜欢《机器猫》的有18人,格子只有6个,不够了怎么办?师: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想想办法,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一下吧。(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并在适当的时候把画得正确的条形统计图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得想法。)师:《机器猫》有18票,4个格子表示16,那还有2怎么表示呢?(可以用半格表示)(让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统计图,老师巡视。)4、展示统计图。教师选一些统计图在大屏幕上全班展示,并请同学点评,老师点评。三、深化知识,巩固练习。1、自学课本的94页例一,并完成相应的内容。2、做书上的练习题。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我们的统计结果也出来了!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二年级下册《统计》设计思路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节课也是自一年级以来第三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本着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数学问题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分段统计和复式统计表两个知识点,我进行了(统计》一课的教学设计,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现场统计喜欢动画片的情况,采用在课堂上统计自己喜欢动画片的方法,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2、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课中,我设计了现场调查,从设计统计表,到统计喜欢每部动画片的学生人数,从数人数到进行记录,多种活动中,让同学们参与了知识形式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让学习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讨论每一格代表几,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呢严怎样能使表格变短呢?再到“你想怎样又快又准确的统计喜欢每部动画片的情况呢?”,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统计》教学设计12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生答。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喜欢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表示1个人,而把它表示成两个人刚好用8个半格子、、、、、)师:假如喜欢春天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3个人)小结: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3、描述、分析的过程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喜欢什么的最多?喜欢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4、课堂小结师: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呢?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门功课师: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生:喜欢哪门课的小朋友就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同学就数。(按照小朋友说的方法进行统计)三、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统计》教学设计13教学内容: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板书:100分98][板书:99分99][板书:98分99][板书:100分100][板书:96分98][板书:98分100]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师生共同演算:平均分是多少?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四、全课小结。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三、练习题: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统计》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94页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做记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准备:光盘、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讨论方法1.小朋友们都知道《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吧,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说有关猪八戒的事)小朋友们都知道猪八戒爱吃,瞧,他又在好吃了(课件先显示饼干盒,)吃的什么?(课件显示饼干一块一块的往猪八戒的嘴里落)你知道猪八戒吃了哪几种饼干?你知道三角形的饼干有多少块吗?圆形的呢?(学生肯定说不出来)我们再看一遍好吗?(再放一次)现在知道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饼干各有多少个吗?看来我们得想个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2.选择一名学生报,其他学生在纸上记录,比一比,谁记得既正确,又清楚、方便。3.比较记录的方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你能说一说是怎样记的吗?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4.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我们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帮老师统计一下4月份的情况好吗?先说说你打算怎么记?课件显示,一名学生报,其他学生记录。看到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二、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1.运用这种打勾的方法还可以帮我们统计文具想一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