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文言文阅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5分)(1)鼓(2)撰(3)伤(4)莫(5)成【答案】鼓:弹奏撰:陈述伤:妨碍莫:通暮,傍晚成:稳定,这里只可以穿上身了2.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们平时常说:不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哪?(2)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由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3)、农历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身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濯身体,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了。3.下面对子路志向和性格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邦BC.孔子“哂之”,D【答案】D)【答案】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救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感兵,彼童于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饭!1.以上文字出自(作者)的《》一文。【答案】韩愈师说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今之众人(众人:许多人)C.耻学于师(耻:以……为耻)D.官盛则近谀(谀:谄媚)【答案】B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1)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2)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忘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有什么明智的。4.本段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答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对比论证四、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以上文字选自《师说》,作者,为唐代___运动的倡导者。课文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的不良风气。“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六艺”指的是《诗》、《》《礼》《易》《乐》《春秋》【答案】韩愈古文对比论证耻于从师论语•述而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专门的研究从师学习的风尚近乎谄媚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不知道句读的向老师学习,有了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反而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遗忘了,我看不出他的高明之处。(3)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本诗名为《》,作者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字,号,人称其为。【答案】《将进酒》太白青莲居士诗仙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还复来()馔玉()沽取()千金裘()【答案】huánzhuàngūqiú3.解释下列加点词斗酒十千恣欢谑径须沽取对君酌与尔同销万古愁【答案】纵情任意只管“销”同“消”,消除4.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答案】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请尝试概括本诗的线索。【答案】以感情为线索:悲—乐—狂—愤—愁。六、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数罟不入洿池鸡豚狗彘之畜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cùxùpiǎoyì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1)有的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3.以上文段中流传至今的一个六字成语是:,它的引申义是。(4分)【答案】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已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4.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2分)【答案】《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势:以:于:【答案】形势而比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答案】(1)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3)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选文出自北宋散文家的《_》,作者对北宋屈辱苟安的政策十分不满,写此文意在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覆辙。(4分)【答案】苏洵《六国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是北宋时期写的一篇散文。(2分)【答案】《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8分)(1)则其至又加少矣:(2)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