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学案:2.1 空气(第2课时)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学案:2.1 空气(第2课时)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学案:2.1 空气(第2课时)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学案:2.1 空气(第2课时)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学案:2.1 空气(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空气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用途,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2.通过探讨空气污染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增强环保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用途。难点:培养环保意识,保护空气。三、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化学符号体积分数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像空气这样由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分别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是________。②指出下列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空气、氮气、红磷、河水、二氧化碳、矿泉水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化学符号N2O2CO2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纯净物②混合物:空气、河水、矿泉水;纯净物:氮气、红磷、二氧化碳【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内容或查阅资料,了解氧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2.结合上节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判断氮气有哪些性质,及在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应用。3.稀有气体包含哪些成分?举例说明,在社会生活中稀有气体有什么用途?4.空气污染会造成怎样的环境破坏?如何保护空气?【课堂探究】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1.氧气(1)_____________。如,日常呼吸,医疗救援、潜水、航天等;(2)_____________。大多数燃料的燃烧,都离不开氧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炼钢,气割,气焊等。【答案】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氮气(1)氮气的性质【交流讨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①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这说明氮气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答案】①氮气不能支持燃烧,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②不上升,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总结】通过日常生活对空气的观察以及上面的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标准状况下的密度熔点沸点是否易溶于水氮气1.251g·L-1-209.9℃-195.8℃【答案】无色、气态、无味、不易溶于水。(2)氮气的用途①重要的化工原料:氮气是合成氨、制造_______和______的重要原料;②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因此常用作______,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做保护气,______中充氮气以防腐;③提供低温环境: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做手术;______在液氮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答案】①硝酸、氮肥;②不活泼、保护气、食品袋;③超导材料。3.稀有气体(1)稀有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稀有气体都______颜色,______气味,化学性质______,因此,人们过去常将稀有气体称之为______气体。(3)稀有气体用途①做电光:稀有气体在电光中有特殊的应用。如,在灯管里充入氖气的氖灯,通电时发出的红色光,能透过浓雾,可用作航空、航海的指示灯;在灯管里充入氩气的氩灯,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在灯管里充入氦气的氦灯,通电时发出粉红色光;在不同材质的玻璃灯管里充入不同含量的氦、氖、氩的混合气体,就能制得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在灯管里充填少量的汞和氩气,灯管的内壁涂上荧光物质,通电时就能发出近似日光的可见光,所以叫日光灯。充填氙气的高压长弧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可用于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地照明。②做保护气。由于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常用它们作保护气。例如,用电弧焊接火箭、飞机、轮船、导弹等用的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时,可以用氩气来隔绝空气,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跟其他物质起反应。③氦气可以填充探空气球,液氦还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答案】(1)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2)没有、没有、很不活泼、惰性。【练一练】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气用于制作霓虹灯B.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答案】A二、保护空气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空气的污染及保护。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这些污染现象产生了哪些大气污染物?3.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4.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能做些什么?【总结】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工业上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另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也与空气污染有关。建议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练一练】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提倡的是()A.积极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C.直接排放废气D.公共交通出行【答案】C【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测评反馈】1.下列气体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

)A.氧气

B.空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答案】C【解析】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动,能使食品被氧化而变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B.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能使食品发生氧化而变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C.氮气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且无毒,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D.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可燃性,不安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故答案为:C。2.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该成分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虹灯等。故答案为:C。3.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围的是(

)A.CO(一氧化碳)

B.SO2(二氧化硫)

C.N2

(氮气)D.PM2.5【答案】C【解析】【解答】空气污染包括有害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粉尘污染包括PM2.5;故答案为:C。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答案】D【解析】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应为冰箱等冷藏装置使用了氟化物作为制冷剂,氟化物会与臭氧反应,使它分解为氧气,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开发使用清洁能

B.田间焚烧作物秸秆

C.积极鼓励植树造林

D.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答案】B【解析】【解答】A.开发使用清洁能,可减少大气污染,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田间焚烧作物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C.积极鼓励植树造林,利于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利于节约资和能,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主要是离不开空气中的________,该气体的另一种主要用途是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含量达到________。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人类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氧气;支持燃烧;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