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课件_第1页
刺络放血疗法课件_第2页
刺络放血疗法课件_第3页
刺络放血疗法课件_第4页
刺络放血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络放血疗法

河南平顶山李亚宾刺络放血的概念

根据病人的病情,运用特制的针具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或淋巴液,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也称为刺络、刺血络。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在临床上常常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具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不能达到的显著疗效。提倡刺血疗法使用得当对人体无损害,又可减免某些中、西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它属于现今的天然疗法之一种。

历史源流《内经》有四十余篇涉及刺络放血;专篇:血络论、刺疟论;《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素问·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历代医家利用刺络疗法

刺血络治病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作用机理

一、解表

当外邪在表未定之时,刺络放血可起祛邪解表之效,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说:“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张从正《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认为:“出血之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二、泻热治疟疾发热,可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穴放血以泄热。如《素问·刺疟》曰:“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灵枢·热病》还有用“取之脉”放血泄热治热病惊狂瘛的记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内经》:“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于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生动地叙述了外邪引起的病症,经针刺放血后热退病除的显著效果。

运用刺血疗法可治疗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三、止痛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

刺络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癫狂病中医认为多因情志怫郁引起。四、镇静

《素问·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及《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皆为经络受损、气滞血瘀之证,均采用放血法治疗,说明该法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五、消肿

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瘀、经络壅塞所致。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根据临床观察,无论新伤、旧伤,针刺放血治疗效果均佳。

刺络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六、急救开窍临床观察,一些急进型高血压病人和中风病人血压暴升时,针刺放血治疗可使血压快速下降,确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救急方法。刺络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疖肿、丹毒等局部感染,可直接在红肿处针砭出血,使毒邪随血排出.毒蛇咬伤者立即在伤处针刺出血,可使毒液排出,减轻中毒症状.如《素问·长刺节论》说:“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七、解毒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癥瘕积聚的病理变化实质是气滞血瘀。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减轻或消失,而起到活血化瘀消癥的作用。八、化瘀消癥现代研究近年来研究表明:放血疗法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同时形成负压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病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障碍状态。本法亦可能通过影响血流剪应力而调节内皮细胞,引起复杂的生理病理效应。刺络放血时若刺中非真毛细血管,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上的自主神经,引起细胞复杂的信号转导变化,产生细胞内、细胞间、血管局部和整体的调节反应。随着这些调节机制的逐步阐明,刺络放血的机制将会得到科学的验证。刺络放血法的针具持针姿势一般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体的侧面,露出针尖2~3mm。操作方法

1、点刺法2、刺络法3、散刺法4、挑刺法1、点刺法即点刺腧穴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 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为了刺出一定量的血液或液体,点刺穴位的深度不宜太浅。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耳部的穴位,如井穴、十宣、印堂、攒竹、耳尖、扁桃体、四缝等穴位。2、刺络法刺病所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先用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使相应的静脉进一步显现,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瘀曲的静脉向心斜刺,迅速出针,针刺深度以针尖“中营”为度,让血液自然流出,松开橡皮管,待出血停止后,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并以75%乙醇棉球清理创口周围的血液。本法出血量较大,一次治疗可出血几十甚至上百毫升,多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3、散刺法此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可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点刺,促使瘀热、水肿、脓液得以排除。4.挑刺法适用范围点刺法多用于昏厥、高热、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井穴);刺络法多用于中暑、发痧(委中、曲泽);散刺法多用于丹毒、痈疮、顽癣、扭挫伤(局部);挑刺法多用于痔疾、目赤红肿、疳疾、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等(腰骶部、肩胛区)出血量多少

1

根据病人体质而定

强壮者刺血量可稍多,瘦弱者刺血量宜少。

2根据病证特点而定

病程短、病情轻、病邪浅者放血宜少,反之则放血稍多。如治癫狂,往往刺血量较大。治疗新发的热病,出血量就很少。

3根据刺血部位而定

刺四肢的井穴,一般出血量少。刺血络及动脉往往出血量较大。

4根据刺血季节而定

秋冬之季,人之阳气深藏,治宜通达,故针刺宜深,放血稍多。夏季刺血量很少。注意事项刺络放血法临床运用举例2、感染性疾病咽喉肿痛选取双侧少商。采用点刺穴位法使每穴出血10~20滴。3、外伤,劳损4、目赤肿痛

选取太阳、耳尖。点刺双侧太阳,每穴出血2~5ml,在点刺耳尖时,每穴应挤出血液10~20滴。6、毒蛇咬伤7、偏头痛三棱针是用于刺破出血的医针,多用不锈钢制成,针柄呈圆柱状,针身至针尖呈三角锥形,刃尖锋利,分大、中、小三型,临床可根据不同病症及病人形体强弱,适当选择用针型号。用三棱针刺破浮络、孙络,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概述用三棱针刺破浮络、孙络,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各种实证、热证和痛证。其中,点刺法多用于高热、惊厥、中风昏迷、中暑、喉蛾、急性腰扭伤;散刺法多用于丹毒、痈疮、外伤性瘀血疼痛;挑刺法常用于目赤肿痛、丹毒、痔疮等

第二节辨血色一、血呈深红色 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 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气血结聚所致,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络脉血溢所致。2、内伤:四肢深部内伤,多因瘀血阻滞经络,头、身躯部内伤,多因恶血聚集脏腑,一般是在属该脏腑部位疼痛 。三、血呈淡红黄色 一般是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为淡红黄色,多为风湿痹症。 四、血呈青紫色 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里,窜入机体,伤于脏腑机能,

第三节辨刺血时血的动态一、出血清淡难凝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 二、出血沉凝易结 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辨刺血时血的动态一、出血清淡难凝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 二、出血沉凝易结 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三、出血缓慢 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需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血亏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而不归经。在对症施治中,应充分掌握补泻关系,以放气活血为主。 四、出血急促 针刺肌肤后,出血急促,多为热盛。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但凡有习惯性皮肤紫斑者,应禁针或慎针。、白色粉质物深部脓血可采用放气活血化脓之法。

……此多因络脉长久瘀气、瘀血阻结,失去血脉正常循行,而在肌肤内转化成肿结。……在民间中往往用挑刺挤压除去肿结,消除后,就用一枚硬币贴于患处,然后用布包扎7天后取下,肿结自然消失。如果不用硬币贴于患处,不几日肿结会重新长起来。附方】人中、太阳、百会、涌泉、内关、足三里,放血,以上穴位间隔1小时后再刺。【土方】用小刀片或竹尖针刺十宣穴,放出血。一般昏迷、休克可用缝纫针、大头针等针具轻微点刺人中穴,然后手挤捏人中出血中暑中暑一般是夏季出现的疾病,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凡遇中暑患者,应迅速将病人扶(或抬)至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擦干汗水,用风扇驱热,并喝一些淡盐水或冷饮。如果中暑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可采用针刺放血疗法。

中风病人平素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情志郁结,饮食不节,肝失健运,痰热聚集。如血随气逆,风痰上扰,上冲于脑,则突然昏迷,为邪中脏腑;如风痰走窜经络,致使气血运行失调,则口眼斜,半身不遂,为邪中经络。虚则补,实则泻。【治疗】人中、手十二井穴,三棱针刺出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