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七:判断句-_第1页
通论七:判断句-_第2页
通论七:判断句-_第3页
通论七:判断句-_第4页
通论七:判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一、判断句⑴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⑵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分类标准:根据谓语性质的不同,句子分为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定义: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的句子是判断句。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1)你们是大学生。(2)汉字不是拼音文字。(3)今天星期二。

(4)昨天阴天。今天晴天。(5)我湖南人。

(6)今天国庆节。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1……者,……也。(1)彼吾君者,天子也。《鲁仲连义不帝秦》(2)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鲁仲连义不帝秦》(3)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所谓故国者》2、……,……也。(4)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焉》(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焉》(6)贡之不入,寡君之过也。《齐桓公伐楚》3、……者,……。(7)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8)兵者,不祥之器。《老子》(9)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4、……,……。(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11)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12)荀卿,赵人。《史记》

思考:

四种形式中,哪些是古代最典型、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二)否定判断句的构成(13)是非君子之言也。《有子之言似夫子》(14)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蹇叔哭师》(15)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判断句否定的形式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否定副词“非”。(三)“是”的词性⑴是吾宝也。《左传》⑵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论语》⑶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⑷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同上)

在先秦,“是”字最重要的语法作用是用作指示代词。判断句中指示代词“是”作主语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作主语:(5)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6)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赵威后问齐使》二是复指前面的话,与前面的话一起作主语:(7)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宫之奇谏假道》

(8)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江乙对荆宣王》(9)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鲁仲连义不帝秦》(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是”字用作判断词始于西汉前期。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其《慧星图》有以下的记载:⑴是是帚慧,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墓帛书》⑵是是苦慧,天下兵起,若在外归。(同上)思考:指示代词“是”是怎样发展成为判断词“是”的?(四)“乃”、“为”等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和作用

(1)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三》(2)是乃狼也。《左传·襄公八年》

(3)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乃”是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在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这类副词还有“即”、“必”等,例如:(4)充即庐江人。《世说新语·方正》(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为”本来是个动词,是“做”“成为”“作为”等意思。(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荀子·劝学》(2)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夸父逐日》(3)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5)余为伯鯈

,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五)判断句的活用(1)(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2)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鲁仲连义不帝秦》(3)鬼候、鄂候、文王,纣之三公也。(4)董狐,古之良史也。《晋灵公不君》(5)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鄢》(6)而母,婢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所谓判断句的活用,是指形式上为判断句,而内容上却并非表示判断。主要有三种情况: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1)气,水也;言,浮物也。韩愈《答李翊书》(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4)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5)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类也。《祈奚荐贤》(6)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7)所为见将军者,欲以救赵也。《鲁仲连义不帝秦》(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9)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一种逻辑关系。(10)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11)百乘,显使也。《冯谖客孟尝君》(12)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白居易·轻肥》二、也字(一)煞句的“也”字基本用法:用于判断句的句尾,帮助表示判断语气。引申用法:用在其他句子末尾,所表达的语气都是肯定、确认。

1、用在因果句的句尾。(1)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

(2)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陈述句的句尾。(3)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4)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冯谖客孟尝君》3、用在命令句的句尾。

(5)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4、用于疑问句的句尾。(7)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齐晋鞌之战》(8)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冯谖客孟尝君》“也”与“邪”(耶)的区别:《庄子齐物论》:“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也”字用在疑问句中,表确定语气,“邪”(耶)表疑问语气。(二)句中的“也”字:表示顿宕1、用于单句的主语后,可译为“啊”等。(1)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2、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可译为“啊”。(4)今也则亡。《论语·雍也》(5)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3、用于复句中的第一个分句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时间状语。可译为“…的时候啊”。(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论语·子张》(7)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礼运·大同》主要内容:一、古漢語判斷句常用形式二、否定判斷句的構成三、判斷句的活用四、判斷動詞“是”的形成五、語氣詞“也”的用法练习: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A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B是非君子之言也C贤哉,回也D虽杀臣,不能绝也答案:B2“是”字作为判断词来用,一般认为始于A秦代B汉代C魏晋D唐代答案:B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该句中“为”的词性是A介词B判断词C动词D语气词答案:C4《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中“乃”的词性是A代词B判断词C连词D副词答案:D5“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全句属于A判断句B叙述句C描写句D感叹句答案:A6下列句子中,用“也”字帮助判断的判断句是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责毕收乎?来何疾也?答案:A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该句中“是”充当A谓语B主语C状语D定语答案:B8下列各句中的“非”字不是用于判断句的是A管仲非仁者与?B是非君子之言也。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答案:C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该句中“也”字表示A祈使语气B判断语气C肯定语气D顿宕语气答案:D10“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该句采用判断句的形式是为了A解释结果B进行推理C解释原因D介绍管仲答案:C11、说明下列各句中“是”的词性及其在句中的意义。①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②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齐桓公伐楚》③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④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⑤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2、将文中的判断句全部摘录出来,并说明文中各个“也”字的用法。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判断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