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1页
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2页
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3页
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4页
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一、膀胱位置用于结构评估、肠代膀胱超声报告流程​1.顶部圆润,犬不会到脐孔,猫不会到左肾(充盈过高/向前方移位)2.三角区(壶腹部),犬不会进入到骨盆腔,猫不会接近耻骨,向右移位接近周围器官。病变→前列腺肿大→三角区前移→会阴疝→前列腺进入后阴部→膀胱向后移位。3.膀胱壁充盈程度→对壁厚评估有影响主观性较强,与体型有关10kg以内深度犬2-4cm,猫1-3cm,,超过此为膀胱过度充盈4.膀胱壁形态→与膀胱壁病变有关由内向外:*黏膜下层黏膜层(血液丰富,薄,一般不可见)肌层(肥胖动物,脂肪沉积,重的可见肌层、平滑肌1-2层亮线间分层→三层平滑肌)浆膜层​关于膀胱壁!1.圆滑与否?厚度如何?回声强度、肿物测量、膀胱壁测量位置在头腹侧。膀胱壁本应光滑,所有增厚或者突出,测量出膀胱壁厚度。犬无论充盈与否通常在2~4mm,猫在1.3-1.7mm。犬>4mm,猫2mm黏膜增厚。充盈过度不必要测膀胱壁厚度,受充盈程度有动态变化,过度会引起膀胱壁过薄。2.分层是否明显*保证机器质量的同时,无分层→病变具有侵袭性*猫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壁呈均层,有混杂回声的黏膜下层影响。*肿瘤→平滑肌肉瘤*各层回声①黏膜层显影→膀胱壁整体增厚②肌层回升增强→膀胱痉挛、疼痛。3.腔内容物回声改变(注意增益,慢速扫查避免漏诊)——大致判断扩张原因*注意沉积伪影/侧边伪影*声影形态描述(点、块、团)①结石→块状(贝壳面、波浪纹后有纯黑色声影)沉积物有后方声影建议结合x光确诊个数、类型。②光点→漂浮且无后方声影(黏膜上皮、血液、炎性细胞)→可沉积(泥沙样结晶、结石~有后方声影)③团块→无声影血凝块、肿瘤(膀胱三角区好发)、肿块④光条亮带→脱落上皮、膀胱出血吸收后形成的纤维蛋白块→伪膜性膀胱炎近段尿道:是否扩张、阻塞物、沉积物膀胱不充盈如何解决?膀胱不充盈,壁可能假性增厚①静等15-30分钟后扫查②静脉注射速尿1-2mg/kg,约10~15min既有大量尿③逆向注射盐水有逆向感染风险,有概率会引起气体性膀胱炎当无法看清膀胱壁结构,内容物与结肠内粪便分不清时,改变体位重新扫查确定内容物、壁的状态正常膀胱声像图表现:膀胱适当充盈时,纵断面声像图呈边缘圆钝的三角形,横断面膀胱呈圆形或椭圆形,膀胱内的尿液为无回声区。膀胱壁回声较强,连续性完整,整个膀胱壁厚度应均匀一致,正常厚度<4mm。膀胱容量及残余尿测定膀胱容量是指适当充盈时,膀胱内的尿液量。残余尿是指尽量排尿后,残留在膀胱内的尿液量。超声法测定膀胱的容量方法简便易行,可反复进行,无辐射。对尿潴留及下尿路梗阻的诊断较方便,敏感性极佳,同时行临床治疗疗效的及时监测。适应症1.排尿困难/尿淋漓/血尿等2.创伤后筛查,如高处坠落.车伤,咬伤①有无膀胱破裂②评估腹腔液体的量,AFS评分外伤AFST检查评分3.后腹部敏感或者肿块4.尿量的初步评估5.腹股沟疝/会阴疝内容物评估→子宫/前列腺*住院超过48h猫注意膀胱检查(因过度紧张可能有轻度的尿闭)*所有的腹部超声检查时。膀胱应是第一器官,可以通过膀胱很好的调节参数,也可作为升窗检查其他周围器官超声定位→后腹部耻骨前缘1.犬:因充盈程度不同位置不同,充盈者膀胱顶更倾向于头侧,靠近脐孔;不充盈者更倾向尾侧,甚至进入盆腔。2.猫尿道比较长,一定是位于耻骨前缘前侧,充盈时可能会偏向左/右侧。扫查技术1.建议尽量仰卧保定,急诊时可使用侧卧或者站立位。且侧卧保定更有利于评估结晶结石的移动性,区分血凝块与否。2.扫查膀胱时。建议使用高频探头→7.5MHZ以上,凸阵更易于检查膀胱胫,线阵对近场膀胱壁显示更佳。探头置于耻骨前缘,由尾侧向头侧进行滑行扫查,每一位置分别进行扇形扫查。标准切面​1.要求膀胱占整个屏幕的2/3中间位置。2.焦点指向膀胱下缘,调节深度、增益、局部增益让内容物纯黑色显影,且可见膀胱壁分层。*横切面(短轴)1.利于膀胱壁检查,利于膀胱壁结石排查.2.探头置于骨盆前缘,光标指向操作者(动物右侧),自头侧向尾侧平移至膀胱影像消失。*纵切面(长轴)1.常用于膀胱底部、膀胱内容物排查,追踪尿道位置。2.探头置于骨盆前缘光标向头侧,左右扇扫至膀胱影像消失→猫的尿道切面,犬的三角区切面(纵)​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成为越来越多膀胱癌患者的新选择。该术式是将替代膀胱的肠段做成储尿囊而非单纯的尿液流出道,重建的肠道新膀胱与尿道直接吻合,患者术后经自己的正常尿道排尿.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等特点,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取低截石卧位,脐上缘或下缘插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左右下腹分别放置1~2个Trocar用作腹腔镜与操作通道,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并全膀胱切除。于脐和耻骨联合中部作长6~8cm切口,取出切除组织。游离乙状结肠15~20cm,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恢复消化道,剔除剩下的所有网膜带、独立带及结肠带间肌层。吻合双侧输尿管与乙状结肠,继而吻合乙状结肠中央与后尿道。术中留置左、右输尿管内支架管、盆腔引流管、贮尿囊造瘘管、三腔硅胶导尿管。术后处理:术后每日行膀胱冲洗,每天用0.5%碳酸氢钠液250ml或生理盐水反复低压冲洗,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扩肛,直至肛门排气。术后5—7d恢复饮食,2周后拔除盆腔引流管,3~4周拔除膀胱造瘘管,4-6周行膀胱造影,确定无造影剂外漏后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者可进食后遵循少量多餐、多饮水、多进碱性食物、少食产气食物的原则。先进流质饮食,按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进食半流质,最后过渡到普食。新膀胱建立后,原有的解剖结构和协调关系已不复存在。新膀胱的收缩压主要依靠腹腔内压和新膀胱本身收缩压来代替,因此,必须进行贮尿排尿功能的训练以恢复新膀胱的充盈感觉。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留置导尿管要定时放尿,开始时每贮尿50m1放尿1次,以后逐渐递增贮尿容量直至250ml左右放尿1次。同时每天有规律地锻炼肛提肌及腹部肌肉,加强盆底肌训练。术后患者可以逐渐形成对新膀胱的充盈感,同时建立新的贮尿、排尿反射。一般术后3~4周拔管后,当新膀胱充盈达到250ml时,便会利用腹压自动排空。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定量排尿的习惯,如提前或推迟排尿均会影响新膀胱功能的稳定。超声检查价值1.观察代膀胱壁结构,有无占位病变。2.腔内有无结石、结石大小、形态、数目等。3.双肾、输尿管情况,是否结石、积水、肿瘤以及手术后输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