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六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六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六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六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六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夯实】

(2021·双鸭山模拟)如图为大气成分的变化趋势图。其中,10-6为二氧化碳浓度单位,1个10-6为百万分之一;DU为空气中垂直柱状区域内的臭氧含量单位,如果100DU的臭氧放在地球的表面,它将形成1毫米厚的臭氧层。读图回答1~3题。1.大气组成的变化趋势正确的为 (

)A.1950年始臭氧含量不断减少B.1760年开始臭氧的含量不断减少C.1950年开始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多D.1920年臭氧的含量接近最低值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B.臭氧的大量减少C.森林被破坏D.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3.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①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1选A,2选C,3选B。第1题,要注意上下两个横坐标,二氧化碳是工业革命后开始大量增加的,横坐标应是下面的;导致臭氧减少的物质是20世纪才出现的,横坐标应是上面的。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是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森林被破坏。第3题,臭氧总量的减少会导致太阳紫外线增多,对地球上的生命物质造成伤害。

(2021·潍坊模拟)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4、5题。4.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是 (

)A.夏季海洋 B.夏季沙漠C.夏季柏油路面 D.冬季暖流海面5.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

)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解析】4选A,5选B。第4题,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现象。第5题,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如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7.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解析】6选D,7选D。第6题,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西藏、新疆中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第7题,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河流水系发达,近地面空气中水分充沛,由于秋、冬季节冷空气进入后,难以扩散,特别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解析】6选D,7选D。第6题,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西藏、新疆中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第7题,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河流水系发达,近地面空气中水分充沛,由于秋、冬季节冷空气进入后,难以扩散,特别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加固训练】

(2021·武汉模拟)如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

)A.都是空气B.都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空气D.空气和二氧化碳(2)实验效果 (

)A.阴天比晴天好B.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C.早晚比中午好D.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解析】(1)选C,(2)选B。第(1)题,读图,阳光照射后,甲管气体吸热快,体积膨胀快,品红溶液向乙管方向移动。两管内气体一定不同。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二氧化碳和空气,因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比空气吸热快,体积膨胀快。第(2)题,实验效果阴天比晴天差,晴天时太阳光照充足。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砂石吸热快,管内升温快,效果更明显。早晚光照较弱,不如中午光照好。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差,浓度越高吸热、保温效果越强。8.南京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曲线的是______,理由为________。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什么?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曲线的是______,理由为________。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什么?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解析】第(1)题,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第(2)题,晴天与多云天相比,多云天时昼夜温差小;陆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第(3)题,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答案:(1)A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2)C与晴天相比,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陆地晴天昼夜温差大。(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能力挑战】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2

逸散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2

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表示清晨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作物层下部CO2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C.垂直变化不大 D.随高度上升而增加3.通过改变CO2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是 (

)A.增加土壤的湿度 B.增施土壤有机肥C.减少植株的密度 D.增加作物的高度【解析】1选D,2选A,3选B。第1题,农作物夜晚基本没有光合作用,清晨时作物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加上土壤的呼吸作用,CO2释放最多,CO2的浓度越高。第2题,作物层底部光照少,光合作用弱,CO2浓度主要与土壤的呼吸作用有关,离土壤表面越远,土壤呼吸作用越弱,所以CO2的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第3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湿度在3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强,土壤过湿不利于呼吸释放CO2;增施土壤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释放CO2,增加作物层的CO2浓度;减少植株密度,增加底部的光照,不利于提高作物层的CO2浓度;因为CO2浓度随作物的高度上升而下降,增加作物的高度也不利于提高作物层的CO2浓度。【加固训练】

(2020·济南模拟)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图1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黑夜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⑦

C.③

D.⑤(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解析】(1)选B,(2)选D。第(1)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第(2)题,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2021·长郡中学模拟)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为100m2,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索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10m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据此完成4、5题。4.“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 (

)A.利用海水淡化水 B.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叶片直接吸收水汽 D.就近利用海水5.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

)①海上风浪小 ②昼夜温差大③光照充足 ④陆地水资源短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析】4选B,5选C。第4题,因为塑料球的保温作用,所以“生物圈”内温度要比海水的温度高,蒸发出来的水分容易在“生物圈”壁上凝结成为水滴,从而提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生物圈”外壁为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并非利用海水;植物通过根茎输送水分,叶片不会吸收水分。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尼莫花园”位于地中海海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5-9月海上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降水少,光照强,故①③正确;该“生物圈”内昼夜温差较小,②错;该项目需要的淡水由外界带入,所以陆地淡水短缺,不利于该项目的实施,④错。

(2021·荆门模拟)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342米。科研人员对九华山北坡持续观测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结束前后多成为山区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九华山北坡表现非常典型。如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测点高度及对应测点的气温随高度变化,甲、乙、丙、丁四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段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8题。6.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最典型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茂密的森林植被C.较低的海拔高度 D.充沛的水汽来源8.人们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晴朗的夜晚,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的强弱 B.云雾的保温作用C.风力大小的差异 D.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6选D,7选A,8选B。第6题,九华街—百岁宫一带相对高度接近200米,按垂直递减率计算,气温大约下降1℃,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甲、乙两时段气温下降幅度分别为0.6℃、0.5℃,丙时段上升了0.1℃,均小于1℃,即出现了逆温现象,抑制了气流的上升运动,水蒸气不易凝结,不可能出现雨雪天气。丁时段气温下降了1.1℃,大气层下热上冷,对流旺盛,水蒸气易遇冷凝结,形成雨雪。第7题,九华山受山区下垫面影响,升温期间有地形逆温出现,消失后必会降温,降温期间必有降水和复杂天气出现。该地地处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北部空气经过长江时带来较多水蒸气,南下受地形阻挡抬升,引起天气变化,所以根据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这一现象是受到地形、位置、海拔、植被等因素共同组成的,而这些要素都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第8题,因为在气温回升期间,北风势力弱,风力小,晴朗的夜晚,山坡附近空气冷却下沉,中部空气上升,水蒸气易在山顶附近凝结,形成云雾,对山顶附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所以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云雾的保温作用。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辐射强迫是指由某种温室气体(或其他因素)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向外红外辐射量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中不同因素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可以通过辐射强迫来衡量。

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有CO2、CH4(主要来自水稻种植等)、N2O(主要来自施肥后的土壤)、卤烃等。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的硫酸盐气溶胶浓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而SO2气体主要来自燃煤。如图示意1750-2005年人为产生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辐射强迫。(1)在21世纪初,大气中CH4浓度上升几乎停止,N2O的浓度在同时期内持续上升。分别说明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说出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分析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4)推测未来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减弱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中CH4主要来自水稻种植,所以CH4的浓度停止上升应和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小相关;N2O主要来自施肥后的土壤,所以N2O的浓度上升表明农业施肥量增多。第(2)题,读图可知,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的两种形式(直接效应和云反射率效应)都为负值,其原因是气溶胶存在大气中能够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气溶胶能够增加云量(作为凝结核使水分子凝结),提高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辐射强迫为正值使大气升温,辐射强迫为负值削弱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据图温室气体辐射值为正值,使大气升温,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为负值,使地表降温,共同作用使地表升温幅度减缓。第(4)题,根据材料硫酸盐气溶胶浓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减弱可能是SO2的排放量减少,同时读图中信息可知,气溶胶气候效应时间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作用时间较短。答案:(1)CH4浓度停止上升原因可能是水稻种植的面积相对稳定;N2O浓度持续上升可能是农业施肥持续增多。(2)特点:为负值。原因:气溶胶悬浮于大气中,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提高大气的反射率);气溶胶可以起到凝结核作用,增加云量(提高云层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3)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为正值,增温幅度大;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为负值,降温幅度小;两者共同作用下减缓地表温度的上升。(4)气溶胶作用时间短;(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未来SO2的排放量减少。备用工具&资料共同作用使地表升温幅度减缓。第(4)题,根据材料硫酸盐气溶胶浓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减弱可能是SO2的排放量减少,同时读图中信息可知,气溶胶气候效应时间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作用时间较短。(1)在21世纪初,大气中CH4浓度上升几乎停止,N2O的浓度在同时期内持续上升。分别说明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说出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分析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