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_第1页
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_第2页
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_第3页
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_第4页
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2高考语文

蓬莱一中丁俊杰5/9/20241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设问反问起兴双关叠词互文5/9/20242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1.比喻5/9/20243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5/9/20244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比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5/9/20245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近试献张水部①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②舅姑:公婆。通篇用比喻。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比喻5/9/20246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2、借代5/9/20247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借代5/9/20248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③诗中以“杜康”代酒。①“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借代5/9/20249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国都的代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借代5/9/202410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3、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5/9/202411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夸张5/9/202412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夸张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5/9/202413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4、对偶5/9/202414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对偶5/9/202415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5、比拟5/9/202416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6、设问5/9/202417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设问5/9/202418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设问5/9/202419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9/202420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7、反问5/9/202421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问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5/9/202422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8、起兴5/9/202423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5/9/202424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9、双关5/9/202425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双关5/9/202426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双关5/9/202427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

叠字叠词叠句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

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

为绵密曲折。10、叠词5/9/202428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5/9/202429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5/9/202430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11、互文

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5/9/202431诗歌鉴赏经典修辞手法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互文5/9/2024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