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下列楹联与名山,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面壁十年求道力,渡江一苇济时心。②黄水昆仑泻浩荡,太华巨掌摩苍穹。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④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A.①嵩山②泰山③华山④衡山 B.①嵩山②华山③泰山④衡山C.①衡山②华山③嵩山④泰山 D.①衡山②嵩山③泰山④华山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

晚范成大①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B.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C.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自信心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这样,这一百多年中经受如此多的磨难。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困难。面对民族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但是,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更让人忧心忡忡。()。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其传统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急迫问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饱经磨难冲击祸起萧墙延续B.饱经磨难打击祸在旦夕继承C.历尽沧桑打击祸起萧墙延续D.历尽沧桑冲击祸在旦夕继承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投降甚至妥协,使颠覆汉语文化变得更直接、更容易B.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投降,使颠覆汉语文化变得更直接、更容易C.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投降,使汉语文化被颠覆变得更直接、更容易D.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投降甚至妥协,使汉语文化被颠覆得更直接、更容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B.王蒙先生主要针对的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的现象。C.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D.王蒙先生主要针对的是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咬文嚼字》日前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这十条入选。由《咬文嚼字》杂志引发的流行语互动已经有几年了,不但是观察百姓心态流变的一扇窗口,更堪为一种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积累起来,也是一部的民间口述实录。比如,今天回看2013年度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土豪、女汉子、点赞、奇葩……就颇有感触。字里行间,胶着了公平与正义、希望与、喜悦共忧患。一个现象很有趣:当年这些中选词语,而今仍在“流行”,()。比如,“中国梦”作为主流政治话语之一,着对每一个平凡梦想、每一个微小成功、每一个人恳切呼声的尊重,已进入草根话语序列。再如当年的“光盘”行动,随着八项规定成为铁律而同时流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也席卷全国,甚至写入各级政府的文件。流行语反映的往往是年轻人的社会心态。流行语的被关注,是一种良性的代际沟通渠道,甚至可以看作成年人向小孩子的俯首倾听。相隔五六年,入选的流行语越来越草根,越来越让中老年人“听不懂”,也折射出主流话语的。官民语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倾听民瘼,凝聚共识,值得“点赞”。话语千万条,相互倾听、互相尊重是第一条……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妙趣横生焦虑包含胸有丘壑B.相映成趣焦躁包含胸有丘壑C.相映成趣焦躁蕴含大度宽容D.妙趣横生焦虑蕴含大度宽容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并且出现了双向流动的倾向,有的从“庙堂”向“江湖”流动,有的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靠拢。B.有的出现了双向流动的倾向,有的从“庙堂”向“江湖”流动,有的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靠拢。C.并且出现了双向流动的倾向,有的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靠拢,有的从“庙堂”向“江湖”流动。D.并且出现了双向流动的倾向,“庙堂”、官方语汇与“江湖”、民间语汇相互靠拢。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行语互动不但是社会学,更堪为历史学、语言学乃至观看百姓心态流变的一扇窗口。B.流行语互动不但是语言学,更堪为历史学、社会学乃至观察百姓心态流变的一扇窗口。C.不但流行语互动是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更堪为观察百姓心态流变的一扇窗口。D.不但流行语互动是语言学,更堪为历史学、社会学乃至观看百姓心态流变的一扇窗口。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江行赠雁①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②方多羽翼微。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归雁杜甫春来万时③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②缯缴(zēng

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③万时:长期1.借雁这个意象,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2.两诗都写到了雁,但写法有别。请结合两诗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3)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4)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5)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忧劳可以兴国,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7)予谓菊,_____。(周敦颐《爱莲说》)(8)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长沙晚报6月4日讯)今年,长沙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现全市63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根据长沙垃圾分类推进时间表,10月底前全市将实现所有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到位。同时,随着前端分类减量和末端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等)中的填埋方式将逐年减少,预计2021年长沙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今年,长沙将推行“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干湿分类主要就是要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干垃圾分开投放,这样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未来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市城管执法局介绍。“四分类法”则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置。垃圾分类的短板在前端投放,关键在全民参与。据了解,长沙各社区正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摘录自《今年长沙市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年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材料二: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于2019年底联合开展面向市民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的两个调查统计图表。图1市民扔垃圾时主动遵循垃圾分类的情况图2: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摘编自2019年12月3日澎湃新闻)材料三: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几年,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从今年开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总体上,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垃圾分类不是哪一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摘编自2019年06月04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与上述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A.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环境保护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B.垃圾分类工作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抓下去。C.“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垃圾分类模式,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D.垃圾分类工作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城乡环境。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预计到2021年长沙将实现垃圾“零填埋”的目标。B.上海绝大部分市民认可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并在扔垃圾时能体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C.长沙各社区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以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D.上海市民认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是“垃圾分类标准太过复杂”“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和“居民意识薄弱”等方面。3.针对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传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出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现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因此,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摘编自《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者”与“自我”作为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有同等重要性,都应该被我们关注。B.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C.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D.传播当代国家的文化形象,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8%,互联网也能传送到村一级。B.文章中列举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给予尊重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维度。C.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多样性,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推进中国文化建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到国家的文化核心,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精确的文化现象,因为文化现象的认知历程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B.对于有着丰富积淀的历史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轻视和不屑。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中国文化形象思维角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我。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银行里的小男孩[美]菲利普·罗斯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鄙夷地说。“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取过。”他说。我一笑,转而愤怒地质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也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这霸道的混蛋提出抗议。”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吼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银行。”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以误会为主要矛盾冲突,以心理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巧设悬念,情节有吸引力。B.小说通过银行职员帮助保护小男孩的故事,意在展现银行职员尽职尽责、关爱他人、敢于与恶势力作正面斗争的美好心灵。C.当“我”质疑银行职员提出的规定时,银行职员稍微提高了声音反驳“我”,这一细节意在表明银行职员很生气,认为“我”不该多管闲事。D.小说构思精巧,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银行职员,以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想象。2.小说中“我”与银行职员的矛盾冲突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请简要概括各阶段的情节内容。3.简要概述小说中“我”有何性格特点?“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何种作用?1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唐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元、白始。依次押韵,前后不差,此古所未有也。而且长篇累幅多至百韵少亦数十韵争能斗巧层出不穷此又古所未有也。他人和韵,不过一二首,元、白则多至十六卷,凡一千馀篇,此又古所未有也。以此另成一格,推倒一世,自不能不传。盖元、白觑此一体,为历代所无,可从此出奇,自量才力,又为之而有馀,故一往一来,彼此角胜,遂以之擅场。(清·赵翼《瓯北诗话》)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2.文中的“元、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解释文中“次韵”的意思。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①,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以病去官。复为洛阳令。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节选自《晋书·曹摅传》)(注)①行马:古时官府门前所设阻挡通行的木制障碍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B.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C.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D.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秦时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后代曾有沿置,职权也有不同。B.守节指坚守节操,不做非礼的事;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夫死不嫁,也叫“守节”。C.祚是福分之意,帝祚指皇帝赐予臣民的福分;在文中,帝祚是在齐王辅佐下恢复的。D.归藩指返回藩国。藩国即诸侯国,封建王朝将诸侯国视为国家的屏障,故称藩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摅为官仁爱,岁夕放归死囚。他怜悯狱中的死囚新年不能与家人团聚,便放他们回家并约期归狱,到期后死囚全部返狱,此后当地再无违法者。B.曹摅理政明察,查出丢失行马。一个大雪之夜,宫门口丢失了行马,群官都查不出其去向,曹摅认为是被门士烧了用以御寒,审问后门士果然服罪。C.曹摅正直不阿,建言未被采纳。齐王司马冏就自己是否要离开朝廷返回封国一事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阿附齐王,直言其应该还国,不过未被采纳。D.曹摅军败身死,故吏百姓痛悼。在讨伐作乱的王逌时,因后援没有按期到来,他兵败去世,以前的属吏、百姓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沿路号哭奔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2)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12、下面是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某选手所抽题图阅读上面的图画材料后,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综合两幅图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化常识,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重要信息。本题中,①“面壁十年”“渡江一苇”都是达摩祖师的故事,此为嵩山少林寺面壁亭的对联,所以此为嵩山;②“黄水”指黄河,“太华”即华山,黄河边上正是华山,“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即为证,所以此为华山;③“鲁”“齐”“东海”“西河”都指向东岳泰山;④由“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可以推断,此为南岳衡山。故选B。【点睛】解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2、1.B2.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表达了思归之情。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曲解文意,“充满生机”错,“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故选B。2.此题考核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本诗首联通过想象描写了江南水乡暮春图。“荒芜的院子冷落凄清,我懒得去巡游观赏”,运用了虚写的手法。尾联“可以相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正孤单的摇晃。”运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即用典。颈联“我久已老,只落得两鬓蓬乱,弃官回乡吧,跟一竿钓丝相傍。”即以景结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3、1.A2.C3.A【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饱经磨难:吃尽苦难的意思。一般比喻人们尝遍疾苦最终成功。历尽沧桑: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结合语段语境内容“内忧外患”“现代汉语严重欧化”“母语自信心不断衰微”“不断遭到修葺”等分析,应该选“饱经磨难”。打击的施动者一般是人,含有主动攻击的意思,和语境不符。冲击:冲撞碰击,冲杀进击。结合“西方语言”分析,选用“冲击”。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祸在旦夕: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强调时间短,和语境不符。主要讲危机还来源于内部,选用“祸起萧墙”。延续:意思是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继承:是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继承的对象多是前人的遗产、精神或者事业,和语境不符。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妥协到投降是递进关系,故排除A项、D项;参照语境可知,汉语文化被改变是我们不愿接受的情况,用被动句式更能体现这种被迫和无奈的情绪,故排除B。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有两处错误: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排除D项。成分残缺,“由于……使得……”导致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排除B项、C项。故选A。4、1.D2.A3.B【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妙趣横生”指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此语境没有互相衬托的语境,又修饰“民间口述实录”,应选“妙趣横生”。“焦虑”形容忧虑,“焦躁”形容着急而烦躁。这里表示对未来的担心,应选“焦虑”。“包含”一般指事物在数量、大小、类别等的归属,而且一般都可见;“蕴含”则多指深层意义上的理解,或一种储备,一般都不可见。依据后文“平凡梦想、每一个微小成功、每一个人恳切呼声”,应选用“蕴含”。“胸有丘壑”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大度宽容”指气量宽宏能容人。依据后文“话语千万条,相互倾听、互相尊重”,应选用“大度宽容”。故选D。2.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A项,正确。B项,“出现了双向流动的倾向”“从‘庙堂’向‘江湖’流动”“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靠拢”三句中,第一句与后两句是总分关系,并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该项错误。C项,根据后文“‘中国梦’作为主流政治话语之一……已进入草根话语序列。再如当年的‘光盘’行动,……甚至写入各级政府的文件”可知,应该先从“庙堂”向“江湖”流动,该项错误。D项,依据陈述主语一致的原则,主语应该是“这些中选词语”,而不能改为“‘庙堂’、官方语汇与‘江湖’、民间语”,该项错误。故选A。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观看”与“流变”搭配不当,应为“观察流变”,据此排除A、D两项;C项中,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不当,应为“流行语互动不但……”。故选B。【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5、1.同:两诗都表达了苦于羁旅、作客他乡的哀伤。异:欧诗表达的是贬途中的悲愤、失落、孤寂的心情;杜诗表达的是战乱动荡时漂泊流离、有家难归的悲哀。2.欧诗用拟人、映衬手法,写征雁与自己相伴相随,同遭险凶,同病相怜,同时也用比喻手法,以征雁自喻,充分表达了被贬途中的悲愤、失落和孤寂。杜诗则用反衬手法,以高高北飞、自由无阻的归雁反衬自己,充分表达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歌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本题:这两首诗虽然都写雁,但是因为借助雁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因而刻画描写的雁的形象也不同。如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明写征雁,表现了大雁不怕辛苦地远飞而时刻面临危险的特点,暗写自己的遭遇,展现出战乱动荡时漂泊流离、有家难归的悲哀,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杜诗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借住大雁自由自在、畅快飞翔的特点,突出贬途中的悲愤、失落、孤寂的心情。2.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这两句诗发在原诗中理解,再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以及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诗人的情感抒发。本题:《江行赠雁》一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他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羽翼已衰微。诗人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雁十分相似,隐喻作者当然的处境;多方的围杀导致大雁的羽翼都变得稀少,隐喻自己和帮助自己的人受到迫害。于是借征雁表现自己的孤寂与悲愤。《归雁》“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中,“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那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此处使用“反衬”手法,以高高北飞、自由无阻的归雁反衬自己,充分表达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6、一水中分白鹭洲不破楼兰终不还今宵酒醒何处断桥头卖鱼人散何当共剪西窗烛逸豫可以亡身花之隐逸者也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白鹭洲,宵,逸豫,隐逸,致。7、1.C2.A3.①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②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的后续工作及相关设施建设;③科学管理,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形成长效机制;④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推动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与上述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C项,“‘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垃圾分类模式,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错误。结合“干湿分类主要就是要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干垃圾分开投放,这样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分析,易于居民理解的是“干湿分类法”。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实现垃圾‘零填埋’的目标”错误。结合“随着前端分类减量和末端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等)中的填埋方式将逐年减少,预计2021年长沙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分析,实现“零填埋”的是生活垃圾。故选A。3.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题干问的是“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结合文本内容找到困难所在,然后给出克服的措施方法。结合“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等分析概括。【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8、1.D2.A3.C【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本题中,D项,“传播当代国家的文化形象,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错误。第五段中“通变智慧”“自强意识”“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由此可见,创新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D项,表述过于绝对也曲解文意。A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B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二段的首句和尾句;C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三段倒数第二句。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本题中,A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句,原文内容“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而A项的表述是“建成了”,犯了变未然为已然的错误。B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四段的后半部分;C项,综合考查了文章第五段应坚持文化创新与发展和第六段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内容;D项,信息来源于文章最后一段。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C项,“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中国文化形象思维角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我”错误。文章为总分关系而不是分总关系,第一段提出了国家文化形象;第二段论述了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是文化建设;第三段论述了文化形象最深层的所在是价值观;第四段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文化形象的重要性;第五段论述了创新对建设文化形象的作用;第六段介绍了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气度。由此可知C项“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的说法错误。A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三段的前两句话;B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四段的前两句话;D项,综合考查了文章第五段的内容。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9、1.D2.第一阶段:“我”质疑他所说的规定,他坚决执行;第二阶段:“我”以曾经取过款再次反驳他,他仍以年龄为由拒绝了孩子。第三阶段:孩子离开后,我继续与银行职员争吵,直到他说出原因。3.“我”的性格特点:正直(有同情心,热心助人)、冲动(武断、急躁)。作用:构思技法上,“我”是小说的视角人物,以“我”的角度讲述故事,故事更显真实。情节上,“我”对银行职员的误会,使情节产生波澜,更显曲折,更有吸引力。人物塑造上,“我”武断地“横插一杠”,从侧面衬托银行职员的细心谨慎、尽职尽责。从主题上看,“我”的正直热心、仗义执言,与银行职员对男孩利益的暗中保护相映衬,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文中宣扬的社会正气。【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选项,“以心理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错误,文中主要以对话刻画人物。B选项,“敢于与恶势力作正面斗争”言过其实,他们是暗中斗争,并非正面斗争。C选项,“这一细节意在表明银行职员很生气,认为‘我’不该多管闲事”错误,结合后文银行职员解释原因可见,银行职员并非生气,而是想提示“我”另有隐情。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第一阶段,“我”发现了职员以规定为由不让小男孩自己取钱,“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质疑该规定,但银行职员却说“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坚决执行;第二阶段“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银行职员“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仍旧不给孩子取钱;“我大声吼道,‘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可见,“我”继续与银行职员争吵,直到他说出真实的原因。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我”在注意到不公平事件后立即选择帮助孩子,据理力争,可见“我”正直、善良,愿意帮助他人。构思上:“我”是故事的经历者,讲述者,让故事更真实;情节上:“我”对银行职员的误会推动了情节发展,让故事显得波澜起伏,更具有可读性。人物形象塑造上:“我”的形象衬托了银行职员为孩子着想的形象;主题上:“我”、银行职员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我们共同的善良让文章弘扬了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力量。【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1.而且长篇累幅/多至百韵/少亦数十韵/争能斗巧/层出不穷/此又古所未有也2.元稹白居易3.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句意为:并且篇幅较长多达百韵,少的也有几十韵,争相表现才能技巧,层出不穷,这也是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的。“长篇累幅”是主谓短语,应单独成句;“韵”两次出现,做宾语,“多至百韵/少亦数十韵/”,递进关系的复句,故在“少”前断开;“争能斗巧”和“层出不穷”描述用韵的特点,均为四字短语,动词性,可以独立成句,应分别断开;“此”做“又古所未有”的主语,判断句,在其前断开。故本句断句为:而且长篇累幅/多至百韵/少亦数十韵/争能斗巧/层出不穷/此又古所未有也。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由段中“盖元、白觑此一体”可以推知元、白为元稹、白居易。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由“他人和韵,不过一二首,元、白则多至十六卷,凡一千馀篇”可知,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由“依次押韵,前后不差”可知,次韵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点睛】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参考译文:唐人有和韵,还没有次韵,;次韵其实是从元稹、白居易开始的。依次押韵,前后没有分别,这是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的。并且篇幅较长,多达百韵,少的也有几十韵,争相表现才能技巧,层出不穷,这也是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他人和韵,不过写一二首,元、白却多达十六卷,共一千多篇,这又是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的。因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超过了当世之人,当然不能不做传。大概元、白从此成为一体,并且是历朝历代所无,可以从此出奇制胜,自己估量才力,做此尚有余力,因此在一来一往中,互相较量胜负,于是就借此压倒全场。11、1.D2.C3.A4.(1)曹摅说:“这些人虽然都是平民百姓(囚犯),一定会遵循道义不会辜负我,我替诸位承担责任。”(2)然而道没有只兴而不灭,物没有只盛而不衰,不只人事如此,这也是自然的法则。【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寡妇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详细了解了实情。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考鞫”是一个词语,解释为“拷问”,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苦楚”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乃自诬”翻译为“就屈招自己有罪”,独立成句,排除B项。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帝祚指皇帝赐予臣民的福分”说法错误,帝祚指帝位。故选C。3.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A项,“此后当地再无违法者”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可知“并无违者”的意思是没有违背约定的,而不是“此后当地再无违法者”的意思。故选A。4.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第一句重点字词:虽,虽然;义,名词作状语,在道义上;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如何,义不见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义不负见”;任,承担责任。第二句重点字词:罔,无,没有;杀,消减;唯,只;天理,自然的法则。【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补任临淄县令。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改嫁,(可是)这个寡妇坚守节操不易其志。婆婆怜悯她,暗中自杀了。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寡妇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详细了解了实情。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监狱里有死刑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到了狱中,怎么办?新年是人情最看重的,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徒都痛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看看),(便)死而无怨了。”曹摅将监狱门全部打开放他们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曹摅说:“这些人虽然都是平民百姓(囚犯),一定会遵循道义不会辜负我,我替诸位承担责任。”到约定的时日,这些死囚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一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令,(因为他)仁爱宽厚明断是非,(所以)百姓都怀念他。(有一次)当时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栅栏,官员们四处查看,不知道栅栏到什么地方去了。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的士卒把栅栏烧了御寒。”审问看门的士卒,(他们)果然服罪。因为身体有病离职。后又任洛阳令。等到齐王司马冏辅政的时候,曹摅与左思一起为记室督。齐王曾经从容地问曹摅说:“天子被贼臣逼迫,没有谁能奋勇反抗。我率天下义兵再次兴复王室,如今入辅朝廷,匡救当前危艰的朝政,有人劝我回到封国,你的意思如何?”曹摅说:“荡平国贼,匡复帝位,古今人臣的功绩没有大王这么大的。然而道没有只兴而不灭,物没有只盛而不衰,不只人事如此,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希望大王居高虑危,居盈思空,离开朝廷回到藩国,那么普天同庆,我们也会深感荣幸。”齐王没有采纳。永嘉二年,高密王司马简镇守襄阳,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那年流民王逌等聚众屯扎在冠军,侵掠城邑。高密王派遣参军崔旷讨伐,让曹摅担任崔旷军中督护一职。崔旷,是奸诈凶恶之人,欺骗曹摅作为前锋迎战,约定自己担任后援,后来却没有按约到来。曹摅孤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败而死。曾经的部下及百姓都前往奔丧参加葬礼,号哭声充满道路,就像为父母奔丧一样。12、例文: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近日,董卿在央视主持人大赛节目中的点评语“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跨过重重疫情,登上了热搜榜首。一语中的,引全民深思。因果有循,在相处中存敬畏。自然界的永恒法则无外乎因果和平衡。《生命的法则》一书中的“塞伦盖蒂法则”:草原上有多少只大象,有多少只狮子,有多少只羚羊,有多少树,有多少草,这个数量没有谁来安排调节,都是自然而然老天的配置。但是这个法则中间有个非常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董卿在点评中说道:“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人类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本次席卷全球的冠状病毒却让千万人寸步难行。经专家研究本次疫情起源很可能是人类大肆捕杀并食用野生动物造成的。百因必有果,以前人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现在动物把千万人关在了“笼子里”。冠状病毒确诊病例100、1000、10000、20000……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