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农业的固定性,使得勤劳的人民逐渐世代安居,终日和土打交道的经历,则让他们周身都环绕着泥土的气息。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材料二: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入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国与国民、国士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种情感——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的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B.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B.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D.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这种与天争与地斗的祖传性格,让中国人民生来就不服输,传统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也为我们注入了济世的强心针。B.谁说带有土气的中国文化在国际就没有竞争力,恰恰相反,带有泥土气息的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与世界竞争的本钱。C.在当今世界,只有展示民族特色,彰显文化价值,才有可能不被随波逐流的社会节奏漩涡同化,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D.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对的了。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家国情怀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刺激措施的提振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材料三: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2月3日宣布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借助AI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依据,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摘编自《AI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比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2天。B.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C.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直至“官宣”大流行,世卫组织的措辞在不断升级。D.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的研究,可以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也应当引起警惕,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B.由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世卫组织将会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将会给全球各国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影响。C.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期美国股市震荡加剧,纽约三大股指多次暴跌,道指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深跌逾1400点,被认为由牛转熊。D.除了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助力。3.要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真正高层次的诗歌鉴赏,应该透过对诗歌字句语词的诠释、结构美感的把握、对诗人生平遭际的了解以及诗人心性思想的深刻领悟,直至与诗人的心弦发生生命的共振才能最终完成。而这几个方面可以用“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予以概括。“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它以语词涵义的训诂诠释、经史典故的查勘考据为基础,延伸到对诗歌字法、句法、章法的研析和审美。但是古代很多诗评家皆深信一切“评点笺释,皆后人方隅之见”,诗之高妙者实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不求甚解只求会心的印象式的鉴赏风气直到清代才有根本性的改变。如金圣叹对杜甫诗的评点方法显然迥别于传统的诗评家,十分注意作品文本的形式技巧。他要“分解”唐诗,像庖丁解牛那样,“细读”这个具体文本,通过对诗歌具体语词形式的把握,达到对诗歌整体神韵的体会。可是,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而且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等现象也的确存在。“知人论世”作为诗歌鉴赏的一个视角,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等推断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后来历代诗评家大都奉此为圭臬,因此便成为了诗歌鉴赏中最普遍、最传统的一种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采取这种鉴赏视角时,常常会对历史背景材料的分析过于具体,甚至穿凿附会,使得诗歌的鉴赏失去文本应有的艺术美感。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极其生动逼真地把离家日久的游子在返乡途中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知人论世”的考据和分析,认定这是宋之问从流放地逃亡洛阳途经汉江所作时,读者心中那份美好的情感顿时烟消云散。“以意逆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读者在鉴赏诗歌时,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地忖度诗人之心,这样方能领会诗歌的本旨。“志”作为诗人当时的“心境”,不仅是作诗的冲动和前提,也是由语言文字凝结在诗中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宋代诗评家以散发着儒家人伦光辉的理想人格来诠释杜诗,得出杜甫“一饭不忘君”的结论。这种对杜诗的解读,显然是以己心忖度、逆料杜甫当时之心境,对杜甫在困厄逆境中,仍然无时不北望朝廷、忠贞不渝之精神的极大肯定和颂扬。但是,这种说法是否有“过分”之嫌呢?杜诗是否处处皆表现“一饭不忘君”的忠君思想呢?人们在运用“以意逆志”的解读方法鉴赏诗歌时,先在心中定下一个自己的“意”,而后为了迁就自己这个“意”,不惜削足适履、曲为解说,这难免附会穿凿。所以,“以意逆志”还须回归诗歌文本本身,结合“文学本位”与“知人论世”,有理有据地以己之“意”去体悟诗人凝结在诗歌语词中的“志”。当然,从以上三方面的鉴赏视角去鉴赏一首诗歌,未必就真正能做到对一首诗作的全面欣赏,但有法可依,总比模糊的感受与盲目的偶合要切实多了。(摘编自朱子辉《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透过对诗歌字句语词的诠释、结构美感的把握,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B.“知人论世”指凭借对诗人生平遭际的了解,来推断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进而诠释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C.“以意逆志”指读者通过对语词形式的把握来逆料和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性思想,从而领会诗歌的本旨。D.我们结合“文学本位”和“知人论世”的视角,有理有据地“以意逆志”,就能对一首诗歌进行全面的欣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了金圣叹对杜甫诗的文本解读方法优于传统的诗评家。B.文章第三段用《渡汉江》的例子证明对背景材料的分析太具体会妨害诗歌的美感。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宋代诗评家解读杜诗的分析,说明“以意逆志”可能会穿凿附会。D.文章对三种鉴赏视角都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鉴赏诗歌应该更切实,做到有法可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古代诗评发展看,“文学本位”理念的成熟应晚于“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B.金圣叹对唐诗庖丁解牛式的解读,注重作品的形式技巧,无法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C.鉴赏诗歌时,对作者的生平际遇等历史背景材料的考据与分析,并非越细致就越好。D.高层次的诗歌鉴赏,应综合借鉴不同鉴赏方式,有所取舍,直至与诗人心弦共振。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节选自《晋书·李含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C.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场合。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台省规定的制度服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的中伤诋毁,后被皇帝贬官。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率军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司马颙视他为心腹,先上表封他为征西司马,后加封龙骧将军。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淹物:久留之物。1.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A.王维《终南山》 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辛弃疾《西江月》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3.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2)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3)今夜鄜州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4)太乙近天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8)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7、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8、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就是次要人物也生动丰满。请从《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中任选一个次要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但常常忘记了开花。”要求: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1.C2.D3.D4.(1)比喻论证,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2)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4)假设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5.这种评价是合理的。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中国人把“家”与“国”很好地融在一起。家国情怀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不单纯体现为一种理念,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完全一样”说法错误,原文中说“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并不是说二者表现形式完全一样,《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表现为灾难来临时地球人带着地球逃跑,不抛弃地球,而《乡土中国》中作者对家国情怀做出了理论分析。B项,“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不合文意,原文中说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材料三说家国情怀是人类共通的意识,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独有的。D项,原文是“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选项改为“共同的意识”,改变了句义。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D项,“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可见契约也是需要的。故选D。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材料二的论点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D项,“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对的了”可以论证该论点。故选D。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材料二中,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这是比喻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对比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这是举例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这是假设论证。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但是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不可凭空想象。根据原文内容来看,从美学角度来评价家国情怀是合理的,答题时先表明观点态度,指出是否合理,再谈理由。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中国人把“家”与“国”很好地融在一起。家国情怀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不单纯体现为一种理念,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1.B2.B3.①认识上: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②措施上: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③技术上: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B项,“将会正式宣布”错误,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可见已经正式宣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认识上、措施上和技术上。主要信息有:根据材料一“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概括出“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根据材料二“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概括出“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根据材料三“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概括出“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3、1.A2.A3.B【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B项,“来推断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进而诠释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错误,第三段说的是“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等推断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选项中“思想情感”和“深层意蕴”搞反了。C项,“通过对语词形式的把握来逆料和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性思想”错误,第四段“读者在鉴赏诗歌时,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地忖度诗人之心,这样方能领会诗歌的本旨”,可见“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地忖度诗人之心”和“词语形式的把握”没有关系。D项,“就能对一首诗歌进行全面的欣赏”错误,由最后一段“从以上三方面的鉴赏视角去鉴赏一首诗歌,未必就真正能做到对一首诗作的全面欣赏”可知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A项,“对比论证”错误,文章第二段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主要是论述“文学本位”的发展,并无孰优孰劣的论断。故选A。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B项,“无法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故选B。【点睛】解答论点论据论证的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4、1.B2.C3.B4.(1)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听说李含贤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为他的别驾,李含地位处在其他僚属之上。(2)当时皇甫商又被司马乂相知并任用(任用赏识),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时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疾恨皇甫商更加厉害),又和皇甫重产生了矛盾。【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翻译:现今朝廷告于上,想让藩国施行于下,这是抬高了藩国的规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礼仪。又有一种说法说对各位王公都要服满丧期,按理服丧要显示出他们的地位,我们强调丧制应该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皆终丧”是“都要服满丧期”,故“丧”应断在前句,排除AD;“丧制宜隆”是主谓短语,不宜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一种上行文书”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下行文书的名称。故选C。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B项,“傅祗等的中伤诋毁”错误,傅祗没有中伤诋毁。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素,平素;下车,官吏到任;擢,提拔;右,上。(2)遇,任用赏识;疾,痛恨;构隙,产生矛盾。【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李含字世容是陇西郡狄道县人。寄居在始平郡。年少时有才干,两郡同时举荐他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是本地的少年,仗恃自己是豪族子弟,皇甫商想要和他结交,李含拒绝而不接受,皇甫商对李含怀恨在心。于是劝说州里用一封短书召李含去做门亭长。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听说李含贤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为他的别驾,李含地位处在其他僚属之上。司徒选拔李含兼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依照台省制定的仪规,等葬事完毕就脱去了丧服。尚书赵浚受到朝廷的宠爱,嫉恨李含不侍奉自己,就上奏说李含不应过早脱下丧服。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誉和道义贬了李含的官职。中丞傅咸上表为李含申辩说:秦王去世,悲恸感人,百官共同吊丧,实为有目共睹。而现在因李含迁就王制,说他居于尊荣之位而轻忘悲哀,夺去他中正的职位。皇朝如有丧事,葬毕而不脱去丧服;可藩国有了丧事,葬毕便脱去丧服。藩国如果也想同样不脱丧服,就应当指责他们引用尊者的制度作为卑者的准则,是不应宣扬的。现今朝廷告于上,想让藩国施行于下,这是抬高了藩国的规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礼仪。又有一种说法说对各位王公都要服满丧期,按理服丧要显示出他们的地位,我们强调丧制应该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惠帝没有听从,李含于是被贬,削退到五品。后来李含担任始平令。到了赵王司马伦篡位时,有人对孙秀说:“李含文武双全,不要让他帮助了别人。”孙秀任命他为东武阳令。河间王司马颙上表请求任李含为征西司马,李含很受信任。不久,转任长史。司马颙杀夏侯奭,把齐王司马冏的使者送到赵王司马伦处,派张方率众士兵投赴司马伦,都是李含的谋略。后来司马颙听说齐王、成都王兵力强盛,便加封李含为龙骧将军。当初,梁州刺史皇甫商被赵王司马伦任用,司马伦失败后,皇甫商离职到了司马颙身边,司马颙厚重地安慰抚慰他。李含劝谏司马颙说:“皇甫商是司马伦的宠幸之臣,因害怕治罪才投奔这里,不应频繁地与他相见。”皇甫商听说后便憎恨李含。当初,李含本来打算同时除掉司马乂、司马冏,使权力归于司马颙,李含也可以藉此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长沙王打败齐王后,司马颙、司马颖仍然各自守护着藩国,李含的愿望并未实现。司马颙上表请求任李含为河南尹。当时皇甫商又被司马乂相知并任用,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时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重产生了矛盾。皇甫商劝司马乂说:“先前河间王的奏本,都是李含编造虚构的。如果不早些想办法,祸患即将临头了。况且河间王日前的举动,都出自李含的计谋。”司马乂便杀了李含。5、1.B2.A3.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解答时,需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加强对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主题、风格、流派、地位及影响的记忆,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作者和生活时代,从行文格式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岁暮》是六个句子,是南朝宋谢灵运的诗歌,应该是古体诗。A项,王维《终南山》是五言律诗,是近体诗。B项,孟郊《游子吟》,是古体诗。C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曲。D项,辛弃疾《西江月》是宋词。故选B。2.考查诗歌主要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领会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其诗意分析表述特征。A项,理解有误。“岁暮”是岁末,一年将终时,并非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故选A。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诗句和赏析诗歌构思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看懂题干要求,通读全诗,抓住关键词句,梳理内容层次,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从结构、手法上做分析。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划线句“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明月映照在无边的皑皑积雪之上的景象,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凄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不宁与忧虑深广。联系五六句,作者写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可知,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6、小人穷斯滥矣轻拢慢捻抹复挑闺中只独看连山接海隅不知天上宫阙断肠人在天涯黄发垂髫欲上青天揽明月【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是识记续接类默写,此类题目简单明确,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情况。本题易错字:滥、捻、隅、阙、髫。7、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请欣赏歌舞《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中国正在发展,未来会更好。请欣赏朗诵《可爱的中国》。【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本题需要注意从材料所给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紧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边城》:翠翠身世可怜,但她却乐观向上.其父母因为不是正经夫妇,所以注定了以悲剧了此一生.翠翠的父亲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而自刎,其母也因“愿得一心人,自首不相离”的誓言而殉情,留下了稚幼的翠翠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船夫,祖孙俩从此相依为命,守着青山绿水与一叶扁舟、一条黄狗愉快度日.贫困却也悠游自在,渡人过河却不收取一分钱财,有时也会献上自己的茶水和草药,当真是安贫乐道,活的如神仙般自在.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对《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有所了解,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如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在生活中的表现;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次要人物,思考与之相关的情节,分析这一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特点,最后对此做出评价。如《边城》里的主要人物是翠翠,次要人物有翠翠的妈妈和爸爸,如船总顺顺,如《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是老人,次要人物有孩子,明确了人物之后还要思考相关的情节,如老人捕捉马林鱼,与鲨鱼搏斗,如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等等;明确人物,分析情节之后,还要思考人物的表现,彰显出的精神或者生活态度,并且做出恰当的评价。9、【例文】哪一朵花为自己而绽放漫步花园,惬意地享受着云树的荫蔽,满目的葱茏,满足的微笑。正欲合上双眸,她却惊异地发现,原本一贫如洗的绿漠上,那么多的星星点点,那么美,那么耀眼,却似乎没有一朵为自己而绽放。是不懂花语,还是过于自私?想想,开花,不就是历练、萃纯么?开花,所经历的吞吐吸纳,难道不就是生命的孕育?日落日出,悄无声息,或绚丽,或灿烂,或丰韵;渐变,而至突变。弄花非人人可做,花语,亦非人人可懂。花之需求,花的性情,实在表征着一切生命本原和本质。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亘古自然与人和谐佳处,早已缀满无边无际烂漫花形花色花语的动人密码。这样想着,还有什么可担忧、怀疑,甚至抱怨的?总有人不依不饶,给出种种理由:播种施肥不就是为了丰收的果实么,花不能吃,整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花瓶为的什么?此一态度,看似颇通人情,也许颇有市场,但我们即以井蛙之见浅俗思之,如果没有美丽的花儿为自己招来蜂蝶与鸟雀,它又何以结果?没有多彩的花儿为这个世界“张灯结彩”,你我又如何把握前进的方向?历史又怎会如此厚重而灿烂?所以,常有人只会为最直接的目的而埋头苦干,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正因此,他似乎忘了,某个本不该放弃或忽略的过程或环节,往往却是导致困难、碰壁或者失败的因缘。此刻记起,哪位曾给了我们这诗意般哲理点示,“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转身,命运之神便与你擦肩而过。它只能哀叹着在你陷下去的洞上附上一层薄薄的春泥,插上一朵蒲公英,承载着下次的希望顺着朝阳渐行渐远。”因此,在辛勤耕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迷失自我,不妨常提醒自己:结果,也许不是最重要的,生命或事物的任何过程和姿态,哪怕开花那一瞬,都不要轻忽,更不要忘记!因为它们,同样的美好,或者一样的不好,都是我们的机缘遇合,只要你或参与,或注目,或洗礼;只要初衷还在,过程动人,哪怕有点惊心,有点恍惚,又何妨它们依旧风神。其实,我们本不需如此纠结徘徊,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直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雪莲,这个十足物质化的社会,我们也渐渐物质和实际化了。孩子们抛开了童真,少年郎抛开了梦想,中年人抛开了希望,老年人抛开了回首。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贫瘠的原野上看到了一束花,一丛绿,那是不是还会感到惊喜,顿觉心颤?为什么不让这惊喜持续,这心颤留守?!灿耀漫山的花朵,何尝不是永恒的乐趣与希望?!浮生若梦,无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花,无妨就当它是花,从容地赏它无限。无论如何,不忘却开花和畅梦的所有过程和姿态,同于我们欣赏云起云落,仰观朝霞万千变化。【解析】

(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对于寓意型材料,首先,审题思维意识要更灵活、开阔。一般地,当把握不准材料寓意时,材料中的每个字句都是解开密码的“钥匙”,但同时也可能是“羁绊”。你看,“浇水、施肥、结果实”都是动词,“开花”,也是动词,而且跟“结果实”相对,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但似乎有本质区别,“结果实”一般比喻有收获,出成绩,那么“开花”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解读往往陷入困境。怎么办?强调两个意识:第一,类比迁移中的事理提升意识。即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便首先要把这个哲理类材料所涉“事物”提升到“人”这个层面,这是哲理类材料立意分析的基本策略,也是审题的基本要求。第二,文体意识。像这类名言,本就高度哲理思辨化,审读材料,学生往往受惯性影响,一味执拗于议论文文体,结果是大量作文立意雷同近似。其实,擅长抒情文的学生不妨换一思路,去写写夹叙夹议的散文或抒情文,或许是上策。具体怎么做?在化实为虚的意识下,适当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比如在对“开花”语义和寓意进行挖掘的时候,化实为虚,不再从本身去寻找,而去寻找发掘“开花”的一般象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